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汉武帝给霍去病送数十车肉,为何宁愿放臭,霍去病也不给士兵吃?

汉武帝给霍去病送数十车肉,为何宁愿放臭,霍去病也不给士兵吃?

汉武帝给霍去病送数十车肉,为何宁愿放臭,霍去病也不给士兵吃?

公元前119年春,霍去病奉汉武帝命令,率领精骑五万,出征漠北,誓要彻底歼灭匈奴。

漠北的战场上,年轻战士们的英勇豪气可吞山河!

由于霍去病从小就在汉武帝身边长大,18岁从军后就一直打胜仗,这次远征漠北,汉武帝为了表示对他的喜爱,专门令人准备了数十车精米美肉让他可以在行军打仗之际吃到好食物。

然而霍去病直到获胜归来都没吃这些肉一口,数十车肉就这样发霉发臭。

那么,霍去病带领数万将士,为什么宁愿将肉放臭,也不愿分而食之呢?

漠北雄鹰

元狩四年(前119年)春,汉武帝力排众议,决定派大军深入漠北,与匈奴人展开最后的决战。

年仅21岁的霍去病奉汉武帝令,率领骑兵五万,从代郡进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

霍去病出征之前,汉武帝专门送了他数十辆精米美肉,以表示对他的关怀,这种恩赐就连同样出征的大将军卫青都没有享受到。

从这也可以看出来,霍去病深得汉武帝的喜爱。

只是这些食物霍去病并没有吃,而是放在了汉朝边境,等征战归来时,这些食物早已经发霉发臭。

而霍去病不吃汉武帝送的食物可能有三个原因:

一是古代的制冷方面不发达,再加上路途遥远,全靠车马通行,等到大军到达边境时,这数十车食物可能已经发臭不能吃了。

二是这些食物是汉武帝以私人名义赏赐给霍去病个人,霍去病从小在汉武帝身边长大,就算年少轻狂,他也知道不能借用汉武帝的赏赐来赏赐给士兵吃。

如果引起朝中有心人的注意,在汉武帝面前告上一状,说他笼络士兵,到时候,别说他,甚至就连他在宫中当皇后的姨母卫子夫都可能受到影响。

三是很多人都知道霍去病打仗的时候,喜欢轻装,携带少量物资,快速迂回作战。

如果他带着数十车肉作战,势必会影响行军的速度。

所以霍去病思考后,决定将这数十车食物留在边疆。

那么把数十车肉留在边疆,霍去病就不怕在打仗中没有吃的?

霍去病并不怕,因为他选择“以战养战”。

什么是“以战养战”?

每次打败匈奴人后,霍去病就会从敌人那里补充食物和物资甚至是人,有了食物和物资,士兵们士气不减,继续奔袭作战,然后获胜。循环往复。

这样的作战方法有两个好处:

食物永远处于一种短缺状态,让士兵们感到焦虑。他们必须在接下来的每一仗中打赢,才有的吃,如果打不赢,则没有吃的,没有吃的,就会随时丢掉性命。

第二,因为携带食物少,军队的 机动性很强,可以做到大部队所做不到的事情。比如:奔袭两千里,袭击匈奴王庭。

在汉武帝之前的中原王朝对于匈奴或者说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一直无可奈何,强如一统天下的秦始皇,也只能发民百万在北边修筑长城。

这主要是因为,匈奴人一直居无定所。

据《史记·匈奴列传》载:(匈奴)“随畜牧而转移。其畜之所多则马、牛、羊······逐水草迁徙,无城郭常居耕田之业。”

马邑之战的反对者韩安国评价匈奴时也说:“匈奴,轻疾悍亟之兵也······去如收电,畜牧为业······居处无常,难得而制。”

而霍去病深知其中道理,所以索性抛弃辎重,也以轻骑作战。

《孙子作战册》曾说“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意思是打仗时,就算使用最笨的方法也要速战速决,为了求巧一直拖延战局是从未见过的。

而霍去病对用兵之道领悟很深,他领兵作战取胜的关键也是“快”。

狼居胥山“祭天”

那么有人就问了,霍去病又不了解草原情况,就算学匈奴人那样轻骑作战,也无济于事。甚至在深入草原后,还有迷路的可能。

霍去病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据说当时霍去病率领军队,深入漠北打击匈奴时,每次都能够非常精确地锁定匈奴的位置,主要是培养了一群“飞鹰”,这些飞鹰由专门的骑兵驯养。

这些骑兵搜寻遍布在大漠里的敌人时,会带飞鹰朝不同的方向四散开,然后放飞鹰在天空翱翔,查询敌人踪迹。

一旦发现匈奴隐藏的位置,便通过“人鹰互动”确定敌人位置,再报告给霍去病,然后霍去病迅速调动兵马到指定地点打击匈奴。

这种使用“飞鹰”搜索敌人的方法,相当于今天的“ 无人机”,所以这是霍去病在漠北至胜的关键。

但是根据史料记载,霍去病能在漠北这个匈奴人的地盘,每次出战都能获胜的关键,其实与霍去病的军队中有很多匈奴人有关。

霍去病对待他们与其他的汉人士兵无差别,非常信任他们,在行军作战中大胆重用。

这些匈奴人获得战功时,霍去病也会给予应得的奖励,一点都不吝啬,所以他们很愿意为霍去病效劳。

其中,有名的当属匈奴降将 复陆支等人,他们相当于霍去病在漠北的眼睛,不仅熟悉莫北的风土人情,也了解莫北的山川走势。

所以霍去病的军队深入漠北后,在一眼望不见边际的沙漠,如进入无人之境,能够快速行军1000多公里,基本都是这些归降匈奴人的功劳。

而且霍去病在大漠中,每次都能精准地找到行踪不定的匈奴人,也是在这些匈奴降将的功劳。

在漠北行军过程中,霍去病行军的第一站是克鲁伦河(弓卢水),这是天然形成的湖水,河道九曲回肠,缓缓流入呼伦河。

渡过河,这里是匈奴人左贤王部落生活的中心区域,居住着匈奴三大望族之一——兰氏部落。

霍去病行军到这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败了兰氏部落的军队,接下来又击溃了匈奴左大将。

为了不给敌军做准备的机会,霍去病又立刻进行突击。

此外,凡是霍去病军队所过之处,只有投降者才能生,这导致霍去病带领的军队路过的地方,被生生杀出了一条尸横遍野的血路。

这是一场匈奴毫无胜算,而霍去病完全胜出的战役。

而在正面,大将军卫青也在与匈奴主力的作战中获胜。

经此一役,匈奴人元气大伤,败逃漠北深处。

在这次出击中,霍去病不仅击败匈奴左贤王,而且率军深入漠北在今天蒙古国的首都乌兰巴托的东北处的狼居胥山,筑坛祭祀。

之后,霍去病又去了今天的博格多乌拉山,这在汉朝时期属于匈奴人的“圣地”,他也在这里也进行了祭祀。

祭祀的意义在于,霍去病代替大汗天子祭拜天地,既有宣扬赫赫武功之意,也有现实政治的表达,主要为了宣誓主权和炫耀军威。

这是不管哪朝哪代的名将都向往的行为,他们非常渴望能像霍去病一样,在遥远的疆土上代替天子杨威立名,青史流芳。

霍去病“闪电战术”

后来,霍去病带领军队又持续在漠北深处搜寻了一番,再没有发现匈奴单于的踪迹后,才整肃军队,班师回朝。

至此,这一场惊天动地的汉朝军队打击漠北匈奴的战役,以胜利告终,这一年的霍去病才22岁。

霍去病的漠北征战中,值得一提的是他在漠北使用的战术,被人们称为“闪电战术”。

其实,在近代社会中这种战术也被一些国家使用过,很多人都将霍去病称作“闪电战术”的鼻祖。

而霍去病本人也绝对想不到,几千年后,在世界战争中,会有一个欧洲国家在战场上,使用与他相似的战术,这个国家就是德国。

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纳粹德国使用的战术叫做“闪击战”。

德国使用的这种战术的创建者为本国名将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他利用现代化武器装备的快捷优势,以突袭制胜的方式控制敌人,获得胜利。

这种使用机械化的装备消灭敌人的主力军队,从而实现战争需要达到预想的效果,整个战术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整体协同作战,全局性非常强,也是沿用了“快”的原理。

而且战术的实施并不是固定的,是多变的,只是这个战术的前提为需要保证绝对的制空权。

相比之下,霍去病所在的朝代没有制空权这个说法,他选择放弃辎重,在敌人的领地上,要求军队轻装和敌军作战。

只是德国不一样,纳粹德国虽然最开始使用先进的武器装备,通过运用这种“闪击战术”,在战争中多次获得胜利。

但是后期由于美军的加入,德国在制空权上优势大大减小,这使得德国地面装备在美军战机的攻击下,成了绝对的活靶子,最终导致德国无法再使用“闪击战术”。

中国人讲究天时、地利、人和,霍去病时期这三者都具备,所以战争到最后他胜利了,而德国由于美军的加入,无法满足这三个条件,最后作战失败了。

而且霍去病这次漠北大战,彻底扭转了汉朝与匈奴的战争态势,结束了汉朝与匈奴长期作战局面,使得威胁汉朝几百年的边疆忧患基本上得到解决。

只是有时候命运总爱捉弄人,元狩六年(前117年),匈奴伊稚斜单于不愿对汉武帝称臣,汉武帝非常恼怒,原本想要再次派遣霍去病出征降服匈奴,没想到,却忽然传来霍去病死亡的消息。

当时汉武帝听闻此消息后,异常悲痛,专门前去霍去病府邸祭拜,还特意下令将其坟墓建造成 祁连山的模样,以彰显霍去病的赫赫功名,而驱逐匈奴的战事也暂时停止了。

就这样,一个年轻的、功高盖世的民族英雄,在不到24岁的年纪里猝然凋落,就像一颗耀眼的流星,在世人面前闪烁着短暂的光芒后就消逝了。

总结

关于霍去病具体的死因,不论是《史书》,还是《汉书》,都没有记载清楚,这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悬念和种种揣测。

但分析所有猜测后,关于霍去病的死因,说法最可靠的为霍去病连年征战,积劳成疾,最终死亡。

现如今霍去病的墓前,时常放着鲜花和零食,祭拜的人都为这个英年早逝的大英雄感到可惜,才不到24岁的霍去病,在今天也是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啊。

很多人评价说:霍去病短短的一生,就像是上天派下来拯救汉朝的天兵,完成自己的使命后,又返回了天上。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21045.html

方法,关键,士兵,飞鹰,敌人,汉武帝,作战,匈奴,霍去病,食物,汉武帝,匈奴,霍去病,漠北,匈奴人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方法,关键,士兵,飞鹰,敌人,汉武帝,作战,匈奴,霍去病,食物,汉武帝,匈奴,霍去病,漠北,匈奴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方法,关键,士兵,飞鹰,敌人,汉武帝,作战,匈奴,霍去病,食物,汉武帝,匈奴,霍去病,漠北,匈奴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