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春秋战国时代的卫国,从诸侯之长到国灭的衰落,地缘解读

春秋战国时代的卫国,从诸侯之长到国灭的衰落,地缘解读

卫国是西周初年康叔的封国。在受封的诸侯国中,卫国受封时间早、受封疆域大,受封时其地位较齐、鲁、宋、晋等国远为重要。整个西周时期,卫国一直相当强盛,保持了长时间的方伯(诸侯之长)地位。然而,在春秋诸侯争霸中,卫国非但未能称霸,反而每况愈下日渐沦为各大国交相侵伐的对象,最终亡国绝祀。仔细分析和研究卫国的地缘形势,卫国由盛转衰的历史必然性便浮出水面。

平叛封卫

在解读卫国之前,我们需要先将时空向后推移一下,即回到武王伐纣胜利结束前。《荀子》记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武王灭纣后,论功行赏,大封功臣昆弟,当时分封的重点区域就是黄河以南及河北平原南部。这很好理解,因为这一地区是殷商腹地所在。而从商人手中夺得天下的周人,首先要做的就是瓜分商人的核心领地。先秦的惯例是“灭国不灭祀”也就是,即使你将一个国家灭掉了,也应当另外给块地方让它的宗室建“国”,以祭祀祖先。这个规矩到了春秋末期,特别是战国常常不被严格遵守。不过在周初的时候,不遵守这个惯例会有很大的道德风险。

对于新的天下共主来说,没有什么比保留前朝王室宗庙更能安抚遗民。因此,纣王之子(武庚)被周武王封为殷侯,允许他继续留在朝歌(殷商旧都,今河南淇县)。不过,这并不代表周人就能完全信任商人了,相反,周人为此做了周密的部署。这一部署历史上被称之为“三监”,具体的措施就是将商人的王畿之地分为邶、卫、鄘三个区域,分别由武王的三个弟弟霍叔、管叔、蔡叔去管理。这三地分别位于朝歌的北、东、南方向。至于西面,有太行山作为屏障,周人并不担心。

邶在今河南汤阴县境内,但霍叔的管理区域从邶地往北,一直到今河北邢台以南。而蔡叔所管理的鄘地,城邑在今河南卫辉市境内,管理范围向南延伸至郑州北部一带。卫地则位于殷都朝歌东侧,包括今河南濮阳、山东聊城西部带。这三地类似于现代的“军管区”(类似战后柏林被四国分兵占领),他们在各自所管理的区域主要执行的是军事管理权。武王做出这种安排有其合理性既能安抚商朝遗民,又能将商朝的核心区域严控在自己手中。可惜的是,武王离世不久,“三监”就与殷商遗民达成同盟,共同向周室发难。

此时,武王的弟弟周公以“顾命大臣”身份横空出世。由于先前分封至中原的诸侯国多数并没有背叛王室,这使得周公平叛“三监”并没有太费周折。汉书·地理志》云:“武王崩,三监叛,周公诛之,尽以其地封弟康叔,号曰‘孟侯’。”唐朝学者颜师古注:孟,长也。言为诸侯之长。《汉书》寥寥数语所记载的,其实是影响周朝800年的大事件周公在解决“三监之乱”后,就是重新规划王朝的地缘结构。由于商朝数百年在中原发展增殖,人口众多,分布范围大潜力尚存,因此周公所忧虑的就是如何镇抚商民,安定中原。周公依据当时政治形势与武王遗策,以殷都及畿辅之地,封武王的胞弟康叔,国号卫(《释名释州国》曰:“卫,为王捍卫也。”),定都位于黄河与淇水之间的朝歌,以镇抚商。鉴于武庚“自绝于人民”,因此这次分封就放弃了“3+1”模式。康叔的新封国不仅覆盖了邶、卫、鄘三地,统治区域还囊括了原来殷商的王畿之地和股商遗民七族居住的地区,疆域横跨豫、冀、究三州,南至济水,北逾衡漳(古水名,今漳水),西阻太行,东到兖州桑土之野,相当于今像北、冀南和鲁西地区,国土面积方圆四五百里(里作为计量单位,源于中国古代的井田制,井田制被废除后,由面积单位演化为长度单位,一里为九百亩)。卫国不仅疆域辽阔,人口众多,而且康叔统有殷八师(西周三支王师之一),是周初王室在东方的主要藩屏。

困于地缘

周公在分封康叔于卫国时,在河北平原又分封了其他两个诸侯国的燕国,中部的邢国。表面看,这两国方面可与河北平原南部的卫国遥相呼应,防止股商遗民向北迁移,新立国家以威胁周王朝统治;另一方面,可以防止燕山以北的游牧部落越过燕山进入河北平原,进而入侵中原。

从地理角度看,河北平原是夹在太行山与黄河之间的一块菱形地带—其西、北面是太行山一燕山山脉,而其南、东面则是走北线入渤海的黄河(西周时,黄河下游流向还是当年夏禹治水时期所整治的“禹河故道”)。其中,整体南北走向的太行山脉在南北各有一个转折,而北边这个向东北方向的转折区域就是戎狄的主要活动区域。戎狄之所以选择这个区域,因为域内有一条滹沱河。这条有着“小黄河”之称的河流,不仅能提供丰美水草,更能成为一条不错的天然防线。滹沱河两侧,也就是邢燕之间的平原上,那些来自于山西高原的戎狄总能获得席之地,这种情况直到战国晚期赵国“胡服骑射”军事改革后才被彻底改变。若按今天行政区划,今河北石家庄-保定间的区域就是戎狄部族的大致位置。换言之,石家庄以南地区为邢国的领土,而保定以北则被燕国所占据。所以,随着地缘形势的不断变化,河北平原上的燕、邢、卫个封国的主要职责渐渐由周初监视殷商遗民、防止其反叛,逐步转化为防御戎狄、屏藩中原。

在抗击戎狄的第一线,身为周公的后代,邢国之君邢侯无疑十分尽职,因此也留下“邢侯搏戎”的美名。问题是从战略上看,无论是邢国还是卫国,都不可能依靠那些东西向的黄河支流(如漳水、淇水)长期抵御来自北方游牧部落的入侵。其实,对华北平原构成地缘压力的永远是太行山以西的“山西高原以及燕山以北的“蒙古高原”甚至还有辽河平原”。如果不能将防线推进至山西高原和燕山之北的阴山一带,河北平原的地缘安全无从谈起(对此,后来的宋朝人深有体会)。因此,来自河北平原西北方向的地缘压力,需要晋国从山西高原解决。但在西周及春秋早期,周人或说晋国的覆盖区域还仅仅在山西高原的南部,也就是临汾、运城两个盆地而包括山西高原东南部的“长治盆地”的多半个山西高原都被那些游牧部族所占据,这就使得整个太行山西侧都是他们的活动区。直至春秋中期,晋献公攻灭骊戎、耿、霍、魏等国,消灭强敌虞、虢(史载其“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晋国才逐步完成山西高原的整合。而在此之前,太行山两侧的地缘优势始终掌握在戎狄手中。

不幸的是,邢、卫两国都没有坚持到晋国彻底征服山西高原就被迫迁移了。在游牧部落入侵之下,这两国都陆续败退至了黄河以南、济水以北的河济平原上。在东迁河济平原之后,邢、卫两国实际上都失去了成为一流大国的可能,他们所能做的就是在诸大国间摇摆,以获得生存空间。公元前635年,邢国进攻卫国后,卫国在晋国的支持下反过来灭掉了邢国。从表面看,这只是河济平原上的场争夺生存空间的战争,但实际上卫、邢两国都只是大国争斗的棋子不久,无论是河北平原还是河济平原,都成为山西高原(晋国)以及山东丘陵(齐国)直接博弈的地区

任人宰割

东迁后的卫国,位于黄河中下游(主要在今河南濮阳、河北邯郸、邢台一部分、山东聊城西部一带),此地气候适宜,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是发展农业的优越地带。同时又因地处中原,交通便利,陆路可南接新郑,北通燕涿,东到齐国,西可到洛邑。境内河流众多,除济水,还有卫水、淇水和濮水,水运可通齐国。在中原及其以南一带,自殷商以来就商贸发达。按理说,这样的条件对卫国的经济发展有利。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大的社会环境发生剧变,卫国这一地缘优势又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因素。

卫国扼冀晋之咽喉,踞黄河之南北,其战略地位略逊于位于中原腹地的郑国,但它也是交通枢纽为诸强所瞩目。大国控制了此地,便能对其霸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而卫地恰恰还处于齐、晋两个强国之间),所以当四周大国强盛后,都竞相争夺卫国。城濮之战,就是晋楚争夺卫国的战争;案之战(公元前589年,晋国执政卿土邵子借鲁、卫求援之机,发兵攻齐),则是晋国为救援卫国而与齐国发动的战争。这样,处在大国包围之中的卫国很难有发展机会。且卫之领土零散,与周围诸国犬牙交错。春秋时期,南阳(今河南新乡境内,其地在黄河之北,太行山之南,故名之南阳)为卫之西境,与晋接壤;莘(今山东莘县北)为卫之东界,东北边邑与齐晋、鲁接壤;南楚丘(今河南滑县东)为卫之南部边邑,与曹、宋毗邻。《史记》说“晋阻三河,齐负东海,楚介江淮,秦因雍州之固,四海迭兴,更为伯主”,说明霸主国的称霸与其地理因素有很大关系。卫国这样的地形,无天险屏障,易攻难守,只能“任人宰割”。

卫国的地理条件对其发展固守相当不利,但其对晋国却很重要。由于晋国的政治、经济重心均在山西南部,进兵中原必须南渡黄河,而因中条、王屋和太行诸山阻隔,晋军渡河主要经过两座要津:孟津(今河南孟津东北)和延津(今河南延津西北)。晋师若从孟津渡河后奔赴郑、宋,要经过豫西走廊的东端越虎牢关,山险路狭,易受阻碍。而由延津地段渡河后,即达郑国北郊,进入豫东平原,行军较为方便,而且渡河后经过卫国可直达山东半岛。所以,晋军南下往往采用这条路线。如晋师伐曹救宋,以及击败楚军后回国时皆走此途郄之战(公元前597年,楚晋争霸中原的第二次较量)晋军也是由此往来渡河的。因此,晋国在没有控制卫国、保障其后勤与运兵路线的安全时,是不敢贸然渡河至郑、宋之地,与楚交锋对阵的。城濮之战时,晋军并未直接开赴前线是先打败附楚的卫国,巩固了后方与楚军决战。对此,清代学者顾栋高曾评论道:“晋欲救宋,则不得不先伐卫;晋欲服郑,则不得不先服卫,卫服而郑、鲁诸国从风而靡矣。盖卫踞大河南北,当齐、晋、郑、楚之孔道不欲东则已,晋欲东卫首当其冲。”后来晋军再耀武中原,也都是由这条道路出击的。

城濮之战后,卫服于晋,楚不能越郑、宋而之争。“自是以后,卫几同晋之鄙邑”,疆土多被国侵蚀,其外交、军事受到晋国操纵,晋之君视同属县。战国初期国变法图强,再掀起兼狂潮。齐取淮泗,韩国郑,魏渡河据梁地,楚进占淮北,中原地带被分得所剩无几,南北诸的军事力量发生直接碰撞,不再通过国的中间地段来接触。卫昭公时,强盛,而卫国如小侯,沦为魏国附属最后仅剩濮阳城。公元前254年,卫国魏国灭亡,其领地成为魏国的一个封之地。

更多精彩文章欢迎关注狼君历史阅读。

精彩文章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21116.html

太行山,地缘,诸侯,卫国,武王,管理,遗民,黄河,周公,区域,观点评论,卫国,邢国,中原,黄河,晋国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太行山,地缘,诸侯,卫国,武王,管理,遗民,黄河,周公,区域,观点评论,卫国,邢国,中原,黄河,晋国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太行山,地缘,诸侯,卫国,武王,管理,遗民,黄河,周公,区域,观点评论,卫国,邢国,中原,黄河,晋国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