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以己为鉴,杯酒释兵权?从“释兵权”的优缺点探析其对宋朝的影响

以己为鉴,杯酒释兵权?从“释兵权”的优缺点探析其对宋朝的影响

提起宋太祖赵匡胤,绝对是一位传奇的人物,他所建立的宋朝结束了五代战乱,恢复了统一。在他的军事管制下,宋朝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复苏,百姓安居乐业,攘内安外,呈现出一片盛世之景。

可是,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赵匡胤别出心裁的“收权手段”——“杯酒释兵权”。

以史为鉴,各朝各代的开国皇帝都会将开国功臣尽可能地回收,因此每每有开国之后,大肆屠杀功臣的事情发生,而赵匡胤收回兵权的手段算得上是史上较为人性化的了,并且当他收回兵权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之后,也杜绝了内乱的产生。

那么,“杯酒释兵权”对宋朝发展有何影响呢?

一、以己为鉴,不得不收回的兵权

1.出身将门、黄袍加身

赵匡胤出身军人家庭,家中长辈多有为官,或在军中任职。自小赵匡胤就在“军事化”管理的氛围中长大,成年后的他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一名军人。

赵匡胤在军中表现优异,屡立战功,常年征战之下官职也是连连提升,最终成为了皇帝最为亲信的禁军统帅,大权在握,由于连年的战乱,朝廷中人早已草木皆兵。960年,宰相范质等人收到误报,或有匈奴大军入境,连忙急招赵匡胤领兵抵御。

当大军驻扎在陈桥之时,赵匡胤的亲信散布谣言,欲推举赵匡胤为新帝。赵匡胤的弟弟看时机成熟就联合军中主要将官,将事先做好的黄袍披在了装醉的赵匡胤身上,并连呼万岁。赵匡胤“醒后”连忙假装推辞,三次过后便提出了要求,“勉为其难”地答应称帝,这便是“黄袍加身”。

“陈桥兵变”后,赵匡胤火速带领部队前往开封,由于驻守在开封的兵将们,都是赵匡胤的老相识,甚至有许多还曾是赵匡胤的手下被他亲自提拔上来的,因此赵匡胤回开封的路上并没有受到任何的阻拦,守城军将都主动地打开城门,接引赵匡胤的队伍。

就这样,赵匡胤不费吹灰之力就赶回了开封,逼迫周恭帝让位,建立了宋朝,虽说已经成功地坐上了帝位,但是赵匡胤的心理总是不得安宁。

这帝位“来得太过简单”,他担心如果自己所做的事情有人效仿,那么他的江山,也会很容易失去。因此他做了个决定,不但要收回那些将军手中的兵权,还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确保“陈桥兵变”的事情不会再次上演。

2.杯酒释兵权

虽然开国皇帝杀功臣、收兵权的事情屡见不鲜,可是赵匡胤并不想背负骂名,而且宋朝刚刚建立根基不稳,也不适合再大动干戈。于是他便想到了一种较为柔和的方式。

961年7月,赵匡胤在一天晚上特意将当初一起追随他发动兵变、手握重兵的将领们聚到一起喝酒。满脸愁容地说出了自己的担忧,众将士听罢大惊失色,连忙跪倒在地表忠心。

赵匡胤不紧不慢地将他们一一服气,并表示我当然相信你们,但是你们毕竟手握重兵,如果到时候你们的属下,强行给你们披上黄袍,你们也没办法啊!众人听闻这话,怎能不理解赵匡胤的意思呢?于是只好表态,会将手中的兵权上交,提前“退休”,告老还乡。

这一顿酒宴过后,赵匡胤兵不血刃地收回了所有的兵权,虽然也有些“过河拆桥”的意味,但是能够让这些功臣们保住性命,并且给予他们大量的补偿。赵匡胤的行为也算是仁义了。

杯酒释兵权只是赵匡胤进行军事改革的第一步,在这之后他还连续进行了多项改革,这些改革有利有弊,对宋朝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二、“杯酒释兵权”后军体制改革的三大优点

1.兵权分离,各司其职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后,大大地增强了皇权的统治力度巩固了皇权的统治。

在封建时期,兵权向来是影响皇权统治,干预地方政治的重要因素之一。手握重兵的臣子,常常能够以此来威胁到皇权的统治,同时各地藩王手中的兵权,也让历朝历代的皇帝心中不安。

赵匡胤统一收回了兵权之后,他将兵权分化,交由枢密院、三衙门、军队将领共同协作掌管。枢密院掌管发兵之权、三衙门掌管调兵之权,而各地方军官掌管领兵之权。

三个部门相互协作、相互制约,这也就在极大程度上,避免军官、地方,或者某个单一的部门拥兵自重。杜绝了军中将领,领兵哗变的可能。

2.内外分兵,相互制衡

在将军权分化过后,赵匡胤又将全国的军队分为两个部分,全国一半的军队编入禁军体系驻守在京城,另外一半的军队分散驻守在各个地方驻扎。这样就形成了内外相互制衡的情况,城外的驻军联合起来,可以制衡、抵御禁军可能发生的哗变,而城内的禁军,又多于任何一个地方的驻军。

如果某个地方的驻军发生哗变,都城内的禁军也可以完全抵御,这也大大地保障了宋朝的安全,降低了发生叛乱的风险,也降低了叛乱所有可能带来的威胁。

不仅如此,赵匡胤还下令,将各地藩镇驻守的军队中最为英勇的士兵,调回都城编入禁军,为禁军提供新鲜血液。同时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从禁军中,挑选几名优秀的士兵,作为样板送到各个藩镇军队,以“样板”作为标准进行训练新兵,最后再将训练出的,符合标准的优秀士兵调回都城。

这样周而复始之下,各地藩镇部队所剩下的兵力,战斗力低下,与驻守在都城中的禁军丝毫没有可比性,也降低了藩镇拥兵自重的可能。

3.军队轮岗、军官轮职

赵匡胤能够上位,完全凭借着自己部队的嫡系军官支持,因此他深知,有一支誓死效忠将领的嫡系部队是一股多么强大的力量。为了杜绝类似事情的发生,赵匡胤下令,每一支在外驻扎的军队,需要不停地轮换驻防地点,而各部队的军官,需要定期到不同的军队轮换任职。

这样就造成了部队与驻地不熟、军官与军队之间建立不起深厚的关系,也就避免了有军官发展自己嫡系部队的可能。

总而言之,赵匡胤是对军队哗变产生了巨大的阴影,因此他所做出的军队体制改革,多是为了避免有军队将领,率领部队反叛的可能,而他的改革也不负众望,在宋朝统治期间,确实极少有军队将领参与哗变,一时间国泰民安。

凡事有利就有弊,赵匡胤的改革虽然杜绝了内乱,但是却也影响了宋朝的自保能力

三、“杯酒释兵权”后军体制改革的缺点

1.重文轻武,军队将领能力不足

在赵匡胤的有意打压下,宋朝朝中呈现出了一片重文轻武的景象,许多在军中任职的将领都较为年轻,领兵作战的经验不足。再者,发兵调兵的事物,都是由枢密院、三衙门来掌控,这也就造成了由从未上过战场的文官,来指导战争,导致宋朝军队内部不合,战力减弱,以至于在面对外敌之时,宋朝的军队常常疲于奔命软弱无力。

由于军官轮换制度,造成带队军官与所属部队不熟悉,导致不能发挥出所在部队的特点,而部队士兵又不熟悉指挥官的指挥风格,两者没有默契,在战场上能够发挥出的实力,是不足一。

2.将领无权、延误战机

众所周知,在战场之上,指挥官对于战局的把控尤为重要,战机稍纵即逝。如果指挥官不能准确地下达命令,轻则会失去战场上的优势,重则会对己方造成重大的伤亡。

由于宋朝的将领并没有调兵、派兵的权利,因此事事都需要向枢密院请示,可是古代的通讯手段单一且效率不高,这也就导致了许多战机的延误。这也是为何宋朝面对外敌时,纵使将领的能力十分突出,却总处于劣势的原因。

总结

“杯酒释兵权”以及后来的针对军政体系的改革是赵匡胤为了保障宋朝的统治不被内部颠覆,而实施的举措。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些举措对于宋朝的统治,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不但加强了地方的管理,也促使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可问题是时机不对,当时的宋朝还没有一统天下,周边外敌颇多,而且宋朝内部矛盾冲突不断。在这种时机进行整顿,也就造成了宋朝日后军事力量的低下,间接地导致了,宋朝被外族覆灭的结果。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2137.html

探析,事情,地方,兵权,禁军,赵匡胤,宋朝,军队,优缺点,陈桥,观点评论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探析,事情,地方,兵权,禁军,赵匡胤,宋朝,军队,优缺点,陈桥,观点评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探析,事情,地方,兵权,禁军,赵匡胤,宋朝,军队,优缺点,陈桥,观点评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