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诸葛亮治理蜀汉究竟有啥妙招?他实力或超先秦奇才商鞅

诸葛亮治理蜀汉究竟有啥妙招?他实力或超先秦奇才商鞅

文:立早闲人(白马晋一原创团队成员)

诸葛亮,与其说是继承并开辟商鞅的农战思想,倒不如说是发展并实践法家的农本理念。特别是在特定时期内特定环境下,诸葛亮完善、平衡、提升农本理念,带领蜀汉走出困境,走进富饶。

刘备病逝,刘禅继位,诸葛亮总揽蜀国军政事务后,不仅提出一系列发展农业生产的政治主张,使民力匮乏的益州创造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的环境;还主导一连串平衡农战关系的政治措施,使国小人稀的蜀汉具备北伐中原,光复汉室的国力。

具体如下。

其一,兴修水利。

农耕时代,农业生产往往受制于天气,尤其是洪灾、旱灾的破坏更为严重。故水利灌溉工程是农业的命根。《水经注·卷三十三·江水注》:诸葛亮北征,以此堰农本,国之所资,以征丁千二百人主护之,有堰官。在益州,尤其都江堰是成都平原的重要水利设施,是蜀国的“农本”、“国资”。故诸葛亮不仅特别设置堰官,专门管理;还派1200多人常年驻扎都江堰区,精心维护。另外,《诸葛亮集·附录·第四部分 诸葛亮的遗迹及传记》引《成都府志》:九里渠在府城西北隅,其地洼下,诸葛武侯筑堤九里,以防冲啮。同书同篇还引《一统志》:大小诸葛堰在金齿指挥使司城南十五里,皆有灌溉之利。诸葛亮亲力亲为,组织修筑九里渠、诸葛堰等水利灌溉工程,以保障蜀国的农业生产。

其二,开发南中。

平定南中后,诸葛亮在南中地区推广汉族地区的先进耕作技术,“命人教打牛以代力耕,彝众感悦”,把住在深山密林中的“上方夷”,“渐去山林,徙居平地,建城邑,务农桑”,成为“下方夷”,从而出现“军资所出,国以富饶”,甚至是“南土平定,……赋出叟、濮、耕牛、战马、金、银、犀、革,充继军资,于是费用不乏。”开发南中,让蜀汉获得战略物资的生产基地,得到物力和人力的支持,解决北伐的后顾之忧。

其三,创造工具。

在沃野千里的蜀国,改善生产工具能提升劳动生产水平;反之在险山峻岭的益州,创造运输工具能提高粮草转运效率。《三国志•蜀书十一•霍王向张杨费传》:(张裔)为司金中郎将,典作农战之器。《诸葛亮文集•便宜十六策•治军》:故军以粮食为本,兵以奇正为始,器械为用,委积为备。诸葛亮总揽蜀国军政事务,特别是指挥军队作战时,就认识到粮食是治军的根本。但由于北伐路途遥远及道路艰险而使军粮“饥于运输”,不得不退兵。为此,诸葛亮在积极改进生产工具的同时,也竭力创造运输工具。

其四,屯田养兵。

在战乱频繁的年代里,屯田制度不仅能快速恢复农业生产,还能尽量缓解农战关系。《三国志•蜀书五•诸葛亮传》: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三国会要•食货》注引《水经注》曰:汉水又东,黄河水注之,水侧有黄河屯,诸葛亮开也。诸葛亮北伐,不是远离益州大后方,就是路途遥远运送艰难,往往造成粮草短缺而不得不功败垂成。故诸葛亮就利用战场形势及战事空隙进行屯田,就地解决粮草问题,即时缓解军民矛盾。

诸葛亮从水利、生产工具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以及屯田、开发南中对农战关系的绝对影响进行农本思想的论证,并积极实践,率先垂范。诸葛亮的农本思想,正是在商鞅“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也,纷纷则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的农战思想同蜀汉实际结合所创立。

笔者按:与时俱进,指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前进。诸葛亮,虽继承并发展商鞅的农战思想,但与蜀汉各时期的实际相结合所创造的农本思想。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21659.html

农业,农战,实力,治理,诸葛亮,妙招,蜀汉,农本,奇才,生产的,故事传记,农战,诸葛亮,农本,屯田,益州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农业,农战,实力,治理,诸葛亮,妙招,蜀汉,农本,奇才,生产的,故事传记,农战,诸葛亮,农本,屯田,益州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农业,农战,实力,治理,诸葛亮,妙招,蜀汉,农本,奇才,生产的,故事传记,农战,诸葛亮,农本,屯田,益州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