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楚庄王朱孟烷:牢记父王教诲,小心谨慎却依然保不住楚王府三护卫

楚庄王朱孟烷:牢记父王教诲,小心谨慎却依然保不住楚王府三护卫

前言: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二月二十二日,武昌楚王府内,大明第一代楚王朱桢已经到了弥留之际。这位楚王殿下是大明开国太祖朱元璋第六子,他一生“执守礼法”,临终之前还不忘对世子朱孟烷做最后的忠告:

太祖皇帝得天下至难,吾保有楚国至今日亦不易。汝勉图忠孝,以无忝祖、父。—《明太宗实录卷二百六十九》

讲完这句话,朱桢已经上其部接下去,但他强打精神继续告诫其他几个儿子要和世子同心同德,这才是长享富贵之道。交代完这些,再无牵挂的朱桢溘然长逝,终年60岁,赐谥曰昭。

那么楚世子朱孟烷将他父王的遗训执行的如何?楚国宗室有没有保住他们的富贵?今天笔者就来聊一聊朱孟烷这位大明第二任楚王。

楚世子朱孟烷:明代进京朝觐次数最多的世子

朱孟烷,生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四月二十日,楚王朱桢第三子,生母楚王妃王氏。楚王妃王氏是定远侯王弼的女儿,和朱桢的成婚时间是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二月。好在楚王庶长子朱孟熜的出生时间是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四月,王氏不至于一过门就喜当妈。但是朱孟烷身为嫡子,上面却还有两个庶兄(朱孟熜和朱孟炯),和太子家、秦王、晋王、燕王和周王家长子都是既嫡且长相比,确实是有些尴尬。

朱元璋在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八月重新更定了皇太子和亲王的封爵、册宝之制,里面规定亲王嫡长子年十岁就授以金册、金宝,立为王世子。规定出来以后,其他亲王嫡长子都在闰九月被册封为世子,但是此时已经14岁的朱孟烷却没有被册封为楚世子。究其原因,和他外公王弼去年年底被赐死是不是有一些关系?

等到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炆即位,朱孟烷才在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被立为楚世子。仅仅从这件事之中,我们可以看到楚王的为人处事有多么厉害。距离武昌并不太遥远的荆州,是太祖第十二子湘王朱柏的封国。在建文君臣刮起的削藩风暴之中,湘王被逼自焚,可实力远为强大的楚王却安然无恙。不但如此,朱桢在靖难战争期间被朝廷视为可靠的调停人,战后居然也没有受到来自四哥燕王朱棣的清算,不可谓一个奇迹。

据笔者的统计,朱孟烷在永乐年间曾经九次进京朝觐,分别为:1、洪武三十五年(公元1402年)十月,2、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四月,3、永乐元年十二月,4、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六月,5、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九月,6、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八月,7、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七月,8、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二月,9、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二月。

次数如此频繁,当然和武昌距离南京交通比较方便,只需顺江而下有关。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楚国和朝廷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毕竟朝觐不是你想来就能来的。不过和其父王朱桢相比,初出茅庐的朱孟烷还是嫩了许多,在其第二次入朝之时就被四伯朱棣好好教训了一通:

甲子,楚世子孟烷奏欲遣人于河南境内买人口,赐手敕谕曰:“昔秦愍王遣于浙江买人口,太祖皇帝闻而怒之。秦府官属及浙江郡县承行者皆被罪,前鉴不远也。且河南,汝伯父周王封地。汝所遣人入其境,或有纵恣违礼,将斥为尔之过,可不虑乎?况此举非出汝父意,其已之。”—《明太宗实录卷十九》

楚王朱孟烷:父王留下的基业终究在我手上丢了

朱桢二月去世,他四哥朱棣也在七月驾崩。八月,皇太子朱高炽继位,十月即册楚世子朱孟烷为楚王。从史书的记载来看,除了永乐初年的那次孟浪之举,朱孟烷其实也没有太多的槽点。既然如此,在朱高炽驾崩,宣宗朱瞻基登基之后,楚王府保持了近五十年的三护卫为何还是被裁得只剩下一护卫了呢?

我们首先要明确一点,在朱桢被册封为楚王之时,四川的明夏政权依然存在,武昌是大明边境上的重要关口。即使此后明军将国境线推到四川乃至云南,武昌作为湖广重镇,楚王府护卫的军事作用依然非常显著。早在洪武朝的时候,武昌三护卫官军就多次被征调入滇作战,朱桢本人还曾亲自挂帅征讨西南蛮夷。

到了永乐年间,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明军对安南胡朝发动大规模南征,次年五月,明军俘虏国王黎仓,太上王黎季犛,胡朝灭亡。安南平定后,明朝设交阯都司、布政司、按察使,将其纳入大明版图。

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交阯境内的叛乱始终此起彼伏。与此同时,明军主力还在北方准备征讨蒙古各部,楚王府护卫官军南征北调,在各条战线上为大明奔波出力。我们简单查一下史书,就可以看到如下记录:

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正月,楚王、辽王、宁王三府护卫七千人随英国公征剿交阯叛寇。当年九月,楚王、周王二府护卫及中都留守司、河南、湖广、山东三都司步骑官军共四万五千人,以来年二月至北京随征。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八月,武昌三护卫及湖广、贵州二都司官军三万人,剿捕台罗等寨反叛苗寇。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三月,楚王、蜀王二府各发护卫军一千人赴交阯讨叛寇。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三月,再调武昌护卫官军一千人,从安远侯柳升征交阯。可惜一代名将柳升最终因为轻敌大意而战死疆场,明军在交阯最后一支机动部队覆灭之后,不得不在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宣布撤出交阯,安南复国,可惜了几代楚王护卫军在安南的流血牺牲。

卸磨杀驴,过河拆桥,是朝廷对待功臣的标准模板,亲王也不例外。在安南局势平稳之后,宣宗朱瞻基可以腾出精力来集中解决困扰朝廷几十年的藩王问题。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三月,平江伯陈瑄让他儿子陈仪带着密奏到北京求见宣宗,内容正是楚王府护卫问题。

陈瑄是原凉国公蓝玉的帐下亲兵,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率领水师归降朱棣,是燕军得以渡过长江天堑的第一功臣。战后因功授奉天翊卫宣力武臣,封平江伯,自永乐元年起出任漕运总兵官兼管淮安地方事务,陈瑄历经太宗朱棣、仁宗朱高炽乃至宣宗朱瞻基三朝,一直深得朝廷信任。

这位平江伯在密奏中指出武昌地理位置重要,湖广一地人口众多,商贸发达。楚王府在这样的地方发展了四五十年,光战船就有上千,战马何止数万匹,“兵强国富,他藩莫及”。对此陈瑄从自己的业务角度出发,提出以京师粮储不充为理由,调武昌三护卫精锐官军协助运粮。等他们到了北京,就不必再放回武昌,这样楚王可以“永保国土”,朝廷也可以“恩义两全”。朱瞻基看到密奏之后的反应很值得玩味,他在和侍臣的对话中将陈瑄的建议批得一文不名,还给了一个“鄙哉瑄也”的评价。可问题在于既然是密奏,您老人家满世界大声嚷嚷,是生怕朱孟烷不知道这件事吧?

上不纳,顾谓侍臣曰:“从来楚国无过,祖考待之皆厚,朕尤加意礼之,瑄何其过虑也!调兵运粮一时权宜,运毕则遣归。拘留操备,上失宗亲之心,下失军士之心。鄙哉瑄也。”—《明宣宗实录卷六十四》

其实陈瑄突然莫名其妙来趟这浑水,自然是和皇帝陛下一说一唱,通过舆论给楚王施压。当年十一月,朱孟烷派妹夫魏宁(楚昭王第六女安乡郡主仪宾)和长史杨振赶往北京,将其本人打算上交二护卫的意愿当面转达给宣宗。

作为一个喜欢立圣明天子人设的皇帝,朱瞻基自然要在百官之前表现一下自己的谦逊态度。于是他向兵部尚书张本表示自己一向厚待楚王,朱孟烷何故要“疑而请归护卫乎”?张本体恤上意,讲了一个曾参杀人的典故,表示楚王此举也是自证清白,于国于己都有好处。

宣宗见好就收,派新建伯李玉,都督任礼和兵部侍郎柴车前往武昌处理裁撤武昌护卫事宜。三人之中李玉是府军前卫军官出身,曾领管皇太孙亲军,是宣宗的嫡系。任礼起于行伍,跟着朱棣靖难一步一步升到山东都指挥使,曾跟着宣宗平定汉王之乱,算是一位宿将。至于柴车,则以廉洁和才干著称。派这样的一个组合去武昌,说明宣宗非常谨慎,毕竟楚王护卫官军扎根武昌数十年,一旦处理不好引起兵变就讨厌了。当然此事办得很顺利,最终楚王留下了武昌中护卫,左右二护卫则分别改为东昌卫和徐州左卫。

由于两护卫官军迁出武昌,城中住宅立刻宽裕起来,朝廷趁机将武昌卫左、中、前三千户所调入城内驻扎。而对于朱孟烷所提出免去剩余护卫军屯田的请求,宣宗则予以了回绝。

丁丑,楚王孟烷奏:“旧例护卫军士八分下屯,二分守城。今止存一卫。除老疾亡故,女户及诸郡王使用外,止存一千二百人供给本府,乞免屯田。”行在户部言:“楚王虽一护卫,见有官军五千二百人。况有余丁下屯,宜仍旧。”上曰:“军士岂应坐食?”令使用外,仍以一半下屯。—《明宣宗实录卷七十七》

削藩之后楚王府趣闻

王府失火

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八月靠近王府的民居失火,大火一直延烧到王府后宫,包括谱系、敕符、底簿等重要文本全被烧毁。

这一次的大火起源于金沙洲商筏起火,先是烧到城楼,然后才波及王府。金沙洲位于武昌城南长江边上,靠近望山门,是商船停泊之地。我们从图中可以看到,大火应该先烧到诸司衙门,距离楚王府后宫还有相当的距离。

故而大火过后巡按御史对湖广都指挥同知黄荣提出弹劾,认为在城官军反应迟缓,听任大火烧毁王府后宫、诸司衙门乃至居民二千六百余家。然而宣宗对此事却毫不在意,根本不予追究。

巡按御史奏荣等不用心扑灭,请罪之。上曰:“水火猝发,岂人力所能御?不问。”—《明宣宗实录卷八十二》

王妃二嫁

朱孟烷共四子,均为庶出,长子朱季堄封武陵王,次子朱季埱封黔阳王,第三子朱季塛封东安王,第四子朱季堧封大冶王。

宣德七年(公元1432年),武陵王朱季堄20岁,其实早已过了适婚的年龄,然而朝廷却突然停掉了他的册妃典礼。根据此前楚王报上来的武陵王妃人选,是湖广都指挥佥事鲁曾的女儿鲁氏,行在礼部已经在为王妃制作涂金银册。

就在这个时候,有人向朝廷爆出了鲁氏的丑闻。原来鲁曾此前已经接受了聘礼,将女儿许配给了同僚穆肃的儿子。可在听说楚王为儿子选妃之后,鲁曾居然又厚着脸皮把女儿报了上去。上文说了朱孟烷的四个儿子都是庶子,武陵王朱季堄有很大的概率以后成为楚王。一个王妃的诱惑,显然比一个都指挥佥事的儿子要大得多。

这样一件丑闻,自然令宣宗勃然大怒,立刻叫停了武陵王的婚事。直到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才册封楚府典簿傅凤之女傅氏为武陵王妃,可怜的朱季堄,这一年已经24岁高龄。

初,楚王孟烷奏已选湖广都指挥佥事鲁曾女为武陵王妃,发册有日。既而人言此女许嫁都指挥佥事穆肃为子妇,受其聘矣。上闻,召曾问之,曾不能隐。乃命停册礼,以书谕楚王曰:“婚配,人伦之始,王化之源。彼既许人,理难发册。曾贪冒无耻,岂可玷祖宗家法,贻外人之讥?已令礼部停封册,宜为武陵王别娶。”—《明宣宗实录卷九十三》

结语: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八月二十五日,楚王朱孟烷去世,享年58岁,赐谥曰庄。对于这位楚庄王的一生,史书中给出了这样的盖棺论定:“王性敏好学,小心敬慎,始终如一”。换句话说,朱孟烷没有辜负他父王的临终嘱托,基本上还是达到了贤王的标准。可惜由于时局的变幻,楚庄王虽然小心谨慎,仍然还是保不住已经存在了近五十年的武昌三护卫。

我们做个假设,倘若到了明末的时候,楚王府护卫依然具备国初的战斗力,张献忠义军还能那么嚣张吗?末代楚王还会死得那么窝囊吗?是太祖朱元璋亲王戍边的国策错了?还是后人念不好这本真经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21739.html

朱孟,世子,教诲,永乐,楚庄王,武昌,父王,公元,朱桢,王府,观点评论,楚王府,朱孟烷,武昌,楚王,朱桢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朱孟,世子,教诲,永乐,楚庄王,武昌,父王,公元,朱桢,王府,观点评论,楚王府,朱孟烷,武昌,楚王,朱桢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朱孟,世子,教诲,永乐,楚庄王,武昌,父王,公元,朱桢,王府,观点评论,楚王府,朱孟烷,武昌,楚王,朱桢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