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从内外因来看,楚国为何要三次迁都?

从内外因来看,楚国为何要三次迁都?

(一)纪郢至陈郢

1、迁都陈城的内因

楚国对陈的经营历史悠久,有较好的统治基础。同时东部强敌较少,东迁作为楚国战略调整的转折点,楚王必须要考虑好今后的发展去向,此时江淮及东部地区的广阔平原使得楚国将发展目光转移到了东部地区。

向南可到达沙水、颍水等淮河北岸支流,与江淮、长江、太湖流域贯通(图一八),《史记》中称“陈在楚夏之交,通鱼盐之货,其民多贾”证实了陈城在楚国商业贸易中的地位,对陈城的主要性质进行了总结。

迁都陈城最重要、最直接原因是楚国原核心区域江汉平原已尽入秦手,秦军从西北方向兵分两路,其中水路由司马错领导,占领了巫郡、黔中郡,从西南方向威胁楚国。

陆路由白起领导,秦军不顾楚国的割地求和,径直攻到鄢城,白起“水溃城东北角”通过洪水淹没了鄢城,消灭了楚国的大量有生力量,而后攻破了郢都,并“烧夷陵”,在原址成立了秦之南郡在“白起拔郢”之后,楚国需要迁都到一个秦国的追兵暂时追不到的地方,此时的陈城偏于东境,秦国如要攻至陈城,北道需要沿黄河借道韩、魏两国,而南道需要进入随枣走廊,攻占大别山区域,楚国还派出春申君出使秦国,以楚太子为人质,换来了与秦国的和平共处。

楚国在都于陈城时都城比较安定,国都较为安全稳定,可以组织武装力量对外征伐。

(二)徙于钜阳

在定都陈城期间,楚国多次出兵向东北方向进攻,最远进攻至泰山南麓,灭鲁国,在该阶段楚国的政权内部应是比较稳定的,在此时期迁都主要是出于战略考量。

陈城位于豫东南地区,距离魏国较近,可供楚国势力扩展的范围不大,自考烈王七年起,楚君已将“淮北十二县”封于春申君,由春申君负责淮北地区的总体开发和治理,体现出楚国对江淮地区的重视。

因此楚国在此阶段迁都于钜阳的内部原因主要是考虑到后期的经济发展与建设,使都城更接近江淮地区。

2、迁都钜阳的外因

战后,秦将白起继续率军向东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与秦相范雎达成协议,通过赵国割六城、韩国割垣雍的条件达成停战。

但是赵国认识到了通过割地并不能长期解决与秦国的威胁,因此与魏国、楚国建立同盟,共同抵御围困邯郸的秦军,经过魏国与楚国军队的合力,保住了赵国的首都邯郸,击退了秦军,楚国间接报了白起破郢之仇。

秦国军队势如破竹,使楚国感到了危机,陈城距魏国、韩国较近,唇亡齿寒,因此迁都钜阳能够远离中原地区,避免被秦国报复。

(三)钜阳至寿春

楚国早在考烈王初期便已安排春申君到江淮地区择址建立都城,钜阳只是当时楚国为了避秦军暂时迁徙的都城。

芍陂、期思等淮河流域水利设施的建设使得江淮地区成为了不亚于江汉平原的沃野,楚国迁都于此能够获得江淮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战略纵深,也能够获得充足的粮食储备,以供应军队生存和发展需求。

2、迁都寿春的外因

秦国逐步东进,在迁都寿春前,已在魏国割让的酸枣、燕、挑人、许、鄢陵等地设置了东郡,中原各国备受威胁,认识到了合力阻挡秦国的重要性。

“合纵之师”面对秦国溃不成军,楚国战败向南撤退,从函谷关回到了江淮地区,此时的秦国已经不再担心魏国和韩国势力,秦军东进的阻力已经消失,楚国被迫将都城继续向南迁徙,从钜阳迁至寿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21781.html

地区,都城,外因,陈城,秦国,赵国,秦军,寿春,迁都,楚国,观点评论,陈城,钜阳,秦国,魏国,楚国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地区,都城,外因,陈城,秦国,赵国,秦军,寿春,迁都,楚国,观点评论,陈城,钜阳,秦国,魏国,楚国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地区,都城,外因,陈城,秦国,赵国,秦军,寿春,迁都,楚国,观点评论,陈城,钜阳,秦国,魏国,楚国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