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诸葛亮辅佐刘备,为什么名士司马徽却说“卧龙虽得明主,然不得其时”?

诸葛亮辅佐刘备,为什么名士司马徽却说“卧龙虽得明主,然不得其时”?

在《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一回中,司马徽说过这样一句话:

既然司马徽在刘备面前竭力推荐诸葛亮,甚至极大地肯定了诸葛亮的能力:

那么,司马徽为什么还在最后有此感叹。既然司马徽知道,刘备与诸葛亮的君臣际会为什么不能改变天下的命运,那他怎么还要向刘备推荐诸葛亮。除此之外,司马徽又为何要发出如此感叹,他所感叹的是卧龙的命运,还是天下的命运呢?

作为一部小说,《三国演义》无疑是成功的,否则也不会对后世影响如此之深远。而它之所以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罗贯中在创作小说时,给小说注入了心血。

单就小说主体而言,诸葛亮与关羽一定是作者最为偏爱的角色。作者之所以偏爱他们二人,一来是因为他们在他们所处的年代有过人之处,二来也是因为在时代的进程中,两个人已经完成了由人格化到神格化的蜕变,直白点说诸葛亮与关羽在明朝的时候已经被确立为了信仰。

对于信仰,罗贯中自然是极其尊重的。而司马徽的那句感叹,与其说是司马徽之感叹,还不如直接点说,那是罗贯中的感叹。

罗贯中在感叹汉王朝命运的悲剧走向,在感叹诸葛亮虽鞠躬尽瘁,可依然无法改变汉王朝命运的无奈。

罗贯中之感叹,一是感叹正统王朝,是一种封建卫道士的感叹;二是感叹人,是一种对个体无法改变历史的感叹。

那么感叹之余呢?罗贯中还在这里面表现出了自己的宗教信仰。从整部《三国演义》中,我们可以看出了,罗贯中本人是偏向于道教的。

其实,在几乎所有的中国古典小说里,都有着很明显的宗教影子,《三国演义》自然也不会例外。

在《三国演义》里有着很明显的道教中的“天命”的影子,司马徽的感叹也无疑就是这种影子的体现。“天命可知,然天命不可违”,汉王朝命运的天命就是灭亡,所以刘备、诸葛亮都无力回天。

也正是因为这种宗教影子,让读者更加能够体会到诸葛亮的辛酸与无奈,也能够让人们更加感受到诸葛亮的执着与操守。

以新道德的观点来看,诸葛亮无疑是一个逆历史潮流的封建统治的卫道士,然而从旧道德的观点看,诸葛亮却是一个身体力行,践行忠义的殉道者。

我无意攻击诸葛亮的品行,然而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道德评判标准。旧道德在旧道德时代是正确的,也是合理的。只不过到了新道德时代,我们还是应该去反思旧道德时代的偏差的。

接下来,我们再简单地来探讨一下历史本身的问题,那就是诸葛亮所处的时代,以及诸葛亮所做出的选择,是否具备恢复汉王朝统治的条件。

虽然,历史已经告诉了我们,诸葛亮不具备这个条件,但究竟为什么不具备呢?我们还是需要去看看当时的天下格局的。

与其说是看天下格局,还不如直接说去看一看当时谁最有可能成为混乱的终结者。毫无疑问,最有可能成为混乱终结者的人,其实就是曹魏集团。

彼时的曹魏集团虽然还没有透露出来夺取皇位的野心。但是,曹操对于天子的控制已经达到了极致。就此来看,司马徽的一句感叹,其实也有批判曹操之意。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此时已经基本统一了北方。虽然南方尚有众多割据势力,孙权、刘表、刘璋等人都是一方诸侯。

但从战略纵深、战略资源,以及政治影响力等影响国家统一的决定性因素看,其余割据势力的实力与曹操都相距甚远。而此时的刘备更是寄人篱下。

如此天下的格局,就算诸葛亮能力再强,他其实也是无力回天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2202.html

时代,三国演义,名士,刘备,道德,诸葛亮,司马徽,卧龙,罗贯中,汉王朝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时代,三国演义,名士,刘备,道德,诸葛亮,司马徽,卧龙,罗贯中,汉王朝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时代,三国演义,名士,刘备,道德,诸葛亮,司马徽,卧龙,罗贯中,汉王朝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