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上金谷文集】王安石与范蠡跨越千年的相遇

【上金谷文集】王安石与范蠡跨越千年的相遇

王安石鄞州访民情

庆历七年,做了几年淮南节度判官的王安石,离开当时天下最富庶的扬州,一路南下,到了鄞州。

鄞州就是今日的宁波,那时的鄞州还不像现在这样繁荣,是个荒凉偏僻的地方。没人知道,为什么王安石要到鄞州来,这年他本可以通过京试进入国家中枢,一路加官进爵,他却突然给自己的人生按下了暂停键。

庆历七年,大宋国力蒸蒸日上,朝中无事。

也是庆历七年,大宋财用匮乏,盗贼蜂起,每年还要向辽国输送大量岁币,百姓生活艰难。一面是朝廷,一面是百姓,王安石陷入两难,不知道该如何抉择。但最终,他的视线转向了百姓。

王安石做了鄞州县令。

但谁也不是一出生就知道该如何做县令的,这个年轻气盛的鄞州新县令,尽管才华横溢,可最开始的时候,也并不知道如何解决鄞县百姓的贫困。

在这个时候,他做了一件最重要的事:深入基层。十一月十四日,王安石离开县治,视察整个鄞州。

在这多日的视察中,他看见了百姓辛苦的耕作,也看见了碶工一凿一凿地凿刻石头,他们额头的汗水滴滴落下,手上的活却永远停不下来。亲眼目睹百姓艰苦的生活,王安石心中有些郁结。

二十三日这天,他来到了一个风景秀丽的大湖旁,这里湖光山色甚佳,虽然已经进入十一月,可是暖风和煦,仿佛春日,清新的湖风,稍稍吹散了王安石心中的郁结。

王安石在湖边停了下来。

深藏不漏的茶肆主人

湖边有一个茶肆,这茶肆叫“朱七郎茶坊”,平日路过的人,多会在这茶肆里喝喝茶,稍作歇息。茶坊的主人朱七郎,是个六十来岁的中年人,面白无须,也许是多年与茶这样的文雅之物打交道,他看起来倒像个儒雅的读书人。

王安石也在这“朱七郎茶坊”前停了下来,他找了个桌子坐下,问朱七郎道:“眼前的这个大湖是?”

朱七郎走过来,为王安石沏了一杯茶,水雾弥漫着茶香,清淡悠远,王安石的身体放松了下来。他笑着说道:“这湖是东钱湖,当年陶朱公就在此隐居哩,湖畔那座小山便是陶公山。“ 朱七郎说话时,语气中带着骄傲。

陶朱公就是范蠡。

王安石知道鄞县这一带的人都崇拜范蠡,修建了不少范蠡祠。这大概是因为以前范蠡常在此活动,后来会稽山到这一带,又都被勾践封作了范蠡的封地,所以范蠡的事迹在此广泛流传。

王安石接受的是儒家教育,难免觉得钱财是俗晦之物,而范蠡又是有名的“财神“,这便让他不太看得起范蠡。他一路南下前往鄞州,路过吴江时,望见浩淼太湖,一时兴起写了一首诗:“痦虽轻范蠡,终欲此幽寻。”

在王安石眼中,山山水水皆是好山好水,只是范蠡与这山山水水相比,就未免太轻了一些。

此时王安石的态度也就比较轻疏,他皱眉道:“湖是好湖,山也是好山,就是沾染上一个‘钱’字,难免俗气了。“

朱七郎听得这话,便不服气了:“怎么就俗气了?家国大事,生老病死,柴米油盐,哪个少得了钱?”

“钱自然是好东西,可治理得了国家?”

此时朱七郎脸上的笑已收了起来,他正色道:“陶朱公曾作《计然篇》,其中提到了七条经商的策略,他只用了其中的五条策略,便帮助勾践打败了吴国。相公可勿小看了这阿堵物。”

王安石一时愣住了,他未曾想到,这山野之人竟然能说出这样一番话。他不禁好奇问道:“那依你看来,要如何改变鄞州如今的局面。”

“旱则资舟、水则资车,农末俱利……道理都在书里,我又有什么好说的?”朱七郎又给王安石添了一碗茶,却不肯再与他说话了。

但这短短几句话,却一下子触动了王安石的心弦,他看着东钱湖,陷入深思。

太阳渐渐西落,日头最终被陶公山完全遮住。

“相公,太阳落山了,要收摊了!”

直到听见朱七郎的一声声催促,王安石才从思索中惊醒过来。

茶摊已收,朱七郎将东西搬上湖边的小船,划船远去了。船渐渐变小,船上的人已经看不清了。

王安石收回视线,对身边的人感叹道:“想不到这山野之地,也是卧虎藏龙,一个乡野摊贩,竟也有这样的见识。”

范蠡点拨变法始

他身边的一个小厮便不禁掩口笑道:“相公可看过《吴越春秋》?”

王安石听小厮这样问,有些摸不着头脑,便说:“看过如何,没看过又如何?”

“蔡泽曾说,范蠡知道文种被勾践杀害的消息之后,改名陶朱公,《吴越春秋》又说,陶朱公‘浮海以行‘……我们这里也有个关于他的传说,相公可想听听?”

王安石道:“哦,这我便好奇了。”

小肆也不卖关子了,当即说道:“当年范蠡自吴国出逃,改名陶朱公,意为”逃诛“,后一路经过德清蠡山[ 《德清县志》],继续南下,就到了东钱湖,当时他与西施见此地风景秀丽,便一同在此小住几年,之后由此入海,前往齐地。而这东钱湖畔的朱姓后人,就多是当年陶朱公的后代哩!”

王安石喃喃道:“竟还有这样的事。”

远处,船连同船上的人,已经完全消失不见,只剩秋日夕阳,同湖光山色。

江涵秋景雁初飞,沙尾长樯发渐稀。

惆怅无因见范蠡,夕阳长送钓船归。

——《望之将行》王安石

离开了东钱湖的王安石,心中一直萦绕着朱七郎对他说的那番话,他不由翻出了史书,第一次仔细查看史书上关于范蠡的记载,也第一次看了范蠡留存下来的那些著作。从《范蠡》兵法,到《陶朱公生意经》,到《计然篇》……一个新的念头,在他心中诞生了。

他心里不停地说:变法!变法!变法!

第二年,王安石又回到了东钱湖。他心中改革的想法已定,而东钱湖就是他选定的第一站。史书上记载,他“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

在他的治下,鄞县,也就是今日的宁波,逐渐繁荣了起来。他的这些举措,多年后又被他带回京城,掀起了宋朝的一次巨变,史称:王安石变法。

今日,东钱湖畔,王安石纪念馆与陶公山隔湖相望。像是宿命一般,他们注定要连在一起,而范蠡的精神,也在东钱湖、在宁波流传了下来。

来源 | 山海经杂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22213.html

陶朱公,鄞州,文集,东钱湖,王安石,相公,千年,百姓,朱七,范蠡,消息资讯,陶朱公,朱七郎,鄞州,王安石,范蠡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陶朱公,鄞州,文集,东钱湖,王安石,相公,千年,百姓,朱七,范蠡,消息资讯,陶朱公,朱七郎,鄞州,王安石,范蠡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陶朱公,鄞州,文集,东钱湖,王安石,相公,千年,百姓,朱七,范蠡,消息资讯,陶朱公,朱七郎,鄞州,王安石,范蠡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