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得道多助:古代帝王追寻了几千年的民心本源,却被孔子一个字解决了

得道多助:古代帝王追寻了几千年的民心本源,却被孔子一个字解决了

梦归陇原东,文史尽秋辰

(梦归秋辰:第498期)

古往今来,不管是法家的法治,还是墨家的兼爱非攻,说白了就是探索民心的本源。在诸子百家里,首先践行的是法治。按照一般人的思维,如果刑法严苛,那么一般人就不会起来反抗你。而且秦朝还辅助实行了商鞅的驭民五术,但陈胜吴广的起义不光标志着驭民五术的失败,更标志着法治的失败。

陈胜吴广起义

商鞅或许知识渊博,但不等于他的智商就比这些出身布衣的平头百姓强,这些布衣百姓只是没有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他们没有表现的样子,让秦朝君主以为自己的驭民五术奏效了,但其实他们在隐忍。我们都知道陈胜吴广起义,但却不思考陈胜吴广起义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的追随。

秦朝的法律是很严苛,而且百姓也很怕死,但他们更怕等死。对于秦朝百姓来说,反抗暴秦还有一半的存活率,如果等死那就是死路一条了。从秦朝以后,历代君王都在思考民心的本源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在春秋时期,孔子用一个字就回答了,这个字就是:“仁”。

孔子

仁这个字并不单单是仁爱,更是让百姓安居乐业,因为只有百姓安居乐业,人民才会看到希望。一个有希望的王朝会引来无数的人才前来归附你,如果一个王朝民怨沸腾且四面楚歌,那么谁会追随这样的王朝呢?最终不光别人不追随,就是自己统治下的人才都会四散奔逃。

民心说白了就是利益,百姓没有安居乐业的利益,他们凭什么支持你呢?百姓不支持你,你哪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呢?我们都知道孟子的一句话:防祸于先而不致于后伤情。知而慎行,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焉可等闲视之。记得以前看《康熙王朝》时,年幼的玄烨问出家的顺治如何治理天下。顺治对着玄烨说了七个字:勤政、爱民、用人才。

汉文帝

这些其实就是孔子的仁字里面的民心本源,汉高祖和汉文帝抓住了民心,因此开创了汉朝的百年基业。唐太宗和唐高宗抓住了民心,因此开创了大唐帝国的辉煌荣耀。但我们发现最后汉唐都灭亡了,原因就在于:他们抓住了民心,但他们却很难将这种民心思维永久传承下去。

尤其是古代的世袭制,对于那些长在深宫,从小被周围人阿谀奉承长大的王公子弟来说,他们压根很难有这种民心思想。在他们的心中,他们最亲的就是宦官和自己的党羽,然后他们把百姓放在对立面,最终加速了王朝的崩塌。民心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信用,这也是历史的主旋律。

宦官

其实古代君主又何尝不知道如何让自己的江山长治久安,但哪个君主愿意放弃吃喝玩乐去励精图治呢?他们看来,用律法去约束百姓是最省心的事,因为这些事压根不用自己去干。最终这个王朝也就走上了王朝更迭的历史轮回,当你抛弃了民心,那么人民和历史也会抛弃你。

佛家有个典故叫割肉喂鹰,而获取民心就是割肉喂鹰的过程,你自己要励精图治,而且你还要约束手下的人。甚至你为了百姓,你还要打压这些土地兼并的亲信,尽管他们是你的追随者,这个过程基本很少有人能够做到。因此在古代,明君始终是少数,王朝更迭的步伐也从未停息。民心向来不是固定在某个人或者某个王朝身上,因此我们有句古话:天下自古以来都是有德者居之。

律法

这时候西方的思想家开始思考,他们把权力框架在法律的体系里,然后通过公权与私有至上的思维分离,最终斩断权力和利益之间的链条。因此在丹麦等国都能以廉明而著称,这就是这套理论起的作用,而且民主选拔的人才也要好于“家天下”世袭的传承制度。

其实民心的本源就是一个民族能否兴起的关键,民心是否稳固,关系到一个王朝的方方面面。民心更是历史前进和发展的主旋律,凡是脱离这条旋律的王朝,都必将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这就像贾谊过秦论里面:秦始皇想到了各种传承万世的办法,但终究人算不如天算,最终曾经不可一世的大秦帝国因民心丧失而被历史所淘汰。

天下大势

用文化点亮生活,用历史回顾人生。我是梦归秋辰,谢谢大家的阅读和鼓励。如果大家喜欢,请给个关注,谢谢大家!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22868.html

帝王,历史,王朝会,孔子,本源,秦朝,人才,千年,百姓,民心,故事传记,陈胜,吴广起义,百姓,王朝,民心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帝王,历史,王朝会,孔子,本源,秦朝,人才,千年,百姓,民心,故事传记,陈胜,吴广起义,百姓,王朝,民心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帝王,历史,王朝会,孔子,本源,秦朝,人才,千年,百姓,民心,故事传记,陈胜,吴广起义,百姓,王朝,民心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