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为什么汉元帝要为西汉由盛转衰负责任?

为什么汉元帝要为西汉由盛转衰负责任?

为什么汉元帝要为西汉由盛转衰负责任?

西汉王朝在我国历史上,绝对有被大书特书的资格。从公元前202年创立至公元8年覆灭,在这二百一年的王朝历史中,一共涌现出十五位帝王。

除了大家比较熟悉的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还有文帝、景帝以及汉武帝刘彻等,都为西汉王朝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这些拥有辉煌统治历史的皇帝祖先面前,汉元帝刘奭不仅黯淡无光,而且还被后世称为西汉由盛转衰的“昏君”。

虽然这种带有历史偏见的评价并不客观,但从整个西汉王朝发展史上来看,汉元帝刘奭统治时期确实是西汉由盛转衰的起点。

如果将秦朝灭亡和西汉未创知识的历史,比喻成一块待开垦的荒地。那么汉高祖刘邦就是西汉开天辟地的第一人,是他将一块贫瘠的土地拓荒为田。

开启“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刘恒和汉景帝刘启,在前朝几代皇帝辛勤耕耘的基础上,在这块刘姓田地上不断播种洒水,并最终夯实了西汉王朝的根基。

到了汉武大帝刘彻时,一改西汉“隐忍”的历史,通过主动出击匈奴并大获全胜,帮助西汉王朝达到了统治巅峰。

虽然汉武帝统治后期,西汉王朝的一些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但是到了汉宣帝统治时西汉又重回巅峰。

但到了汉元帝刘奭统治时期,由于其个人的性格以及统治思想的局限性,再加上外部环境的影响,导致曾经盛极一时的西汉王朝,不断从巅峰下滑直至最后出现王莽篡汉。从这个角度来看,汉元帝刘奭确实需要为西汉由盛转衰负责任。

汉元帝刘奭与西汉衰落的关系

1.继位背景

汉元帝刘奭是汉宣帝刘洵的第一个儿子,在其八岁的时候就被汉宣帝立为太子。刘奭之所以受到刘洵的青睐,除了与父子天性和嫡长子有关系之外,其实最大的原因就是其母许平君。

这位传奇的女人既是刘洵的结发之妻,同时也与刘洵有过共同患难的经历。

刘奭就是在这种“天时、地利、人和”的前提下,于公元前48年登基为帝。但是后人对汉元帝刘奭的评价并不高,即使是他的父亲汉宣帝刘洵,曾经也既悲愤又无奈的说过“乱我家者,太子也”!

笔者认为在西汉王朝的历史上,汉宣帝虽然无法与刘邦和刘彻相提并论,但是他在位期间缔造的“孝宣中兴”,使西汉继汉武帝之后又一次走上巅峰之路。

从这个角度来分析汉宣帝确实是一位文治武功都特别出色的皇帝。

但是他的儿子刘奭却并没有继承他的衣钵。并且在几经周折之后将西汉王朝带入了历史的深渊。从知子莫若父的角度来看,汉宣帝对刘奭所说的“乱我家者,太子也”,确实有一语成谶的意味。

2.“宜用儒生”的治国理念

在汉宣帝刘洵统治时期,以“法家”和“王道”作为治国的基本理念,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有杀伐决断的魄力。而汉元帝刘奭的主张却是“持刑太深,宜用儒生”,这个观点其实与其父刘洵的治国思想大相径庭。

刘奭认为父亲刘洵的做法太过激烈,采用汉武帝时期的“独尊儒术”思想治国,才能让国家得到长治久安。

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刘奭在汉宣帝刘洵去世之后,将汉宣帝时期的治国思想以及改革措施几乎全部废止。并在全国范围内大肆推崇儒术,这其实就是他“持刑太深,宜用儒生”思想的具体表现。

但是这种不以客观现实为依托的治国思想,不仅没有延续汉宣帝时的繁荣景象,反而在一步步地向着“乱我家者,必太子也”的预言发展。

笔者认为汉元帝刘奭虽非一无是处,但由于他个人的思想局限性,不仅毁了祖宗留下的基业,同时也撬动了西汉王朝的根基。

西汉由盛转衰的关键点

汉元帝刘奭即位之后,全盘接收了汉宣帝刘洵打下的家底。此时西汉王朝依然比较强盛,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农业以及人口都达到了顶峰。但由于汉元帝并没有继续采用“法家”治国思想,他所推崇的“儒术”并不适合当时的社会发展。

刘奭在位中后期出现了比较激烈的社会矛盾。首先是权贵阶层为了加强,以及巩固自身利益集团的既得利益,不惜牺牲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尤其是豪强以及大地主阶级疯狂兼并土地,这个过程中不但使农民流离失所,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皇帝的中央集权。

虽然历朝历代都曾经出现过类似的事情,但是统治者为了加强皇权,都会采取各种手段以及改革措施,最终的目的就是消除任何可以威胁皇权的行为。

但是汉元帝刘奭不但没有采取积极措施,反而放纵外戚和宦官专权,至此西汉王朝开始逐渐走向衰败。

笔者认为后人评价汉元帝刘奭为“昏君”,其实就是基于他“理想丰满、现实骨感”的为君之道。这位在西汉鼎盛时期继位的皇帝,并没有把握住前人留下的巅峰机会。相反在他继位之后导致西汉中央控制大权旁落,这其实也说明他并不是一位合格的君主。

汉元帝刘奭在西汉王朝历史中,既没有“继往”的精神,同时也没有“开来”的能力和气魄。就连汉宣帝时缔造的“孝宣中兴”也没有得到延续。

公元前33年汉元帝在未央宫驾崩。或许在他弥留之际也曾想过“死去元知万事空”。至此西汉王朝由盛及衰的局面被定型,直至公元9年王莽建立新朝,西汉永远被放置于历史的书架之上。

汉元帝统治时期西汉由盛转衰的必然原因

笔者认为从客观角度来讲,汉元帝并不是传统意义上所认为的“昏君”。因为他在位期间曾多次派兵与匈奴作战,并且在“郅支之战”取胜之后,彻底消灭了唯一反汉的匈奴力量。这说明汉元帝肯定有建功立业的雄心。

但由于他所推崇的“儒术”,在当时来看确实违反了客观规律。在社会矛盾激化并失控的前提下,他不但没有通过改革来加强中央集权,反而还放纵外戚擅权的行为。这个时期其实就已经为西汉衰落埋下了伏笔。

从汉元帝个人的性格角度来分析,不难看出他是一个有“远大抱负”和“理想”的君主。但是在实际统治国家的过程中,他过度依赖和相信外戚以及宦官。

这不仅显示出了他政治不成熟,同时也反映出了他缺少治国谋略的特性。

只要是有道之君都会通过各种方法,将属于自己的统治权利牢牢抓在自己的手中。但汉元帝刘奭却上演了一幕“大权旁落”的戏码。

笔者分析皇权被分散之后就会缺少主动性,当想要做任何决定的时候,就很容易受到他人掣肘。在这种前提下,西汉又怎么能延续辉煌不走向衰落呢!

结语

我们在看待任何人与事的时候,尤其是看待历史事件或人物时,都应该将其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只有这样才能更客观、更理想的去分析和探讨相关内容。通过分析我们了解到汉元帝刘奭,确实要为西汉由盛转衰负主要责任。

这主要与他的皇帝身份、治国思想、处事理念等有关系。作为一国之君空有理想和抱负,但却没有通过切合实际的方法去实现政治理想。

并且在这种虚无缥缈的理想支配下,汉元帝刘奭所制定和实施的诸多改革,不但没有改变当时西汉的现状,反而成为了加速西汉灭亡的催化剂。

【参考文献】

1.陈良《西汉衰败何以始于汉元帝》

2.刘立祥《“好人领导”汉元帝是如何将西汉推向盛衰拐点的》

3.朱绍侯《对汉元成二帝的评价》

4.赵彦《西汉为何亡于元帝》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23164.html

汉宣帝,汉元帝,统治,历史,刘洵,开国皇帝,思想,王朝,刘奭,盛转衰,故事传记,汉宣帝,汉元帝,刘洵,西汉,刘奭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汉宣帝,汉元帝,统治,历史,刘洵,开国皇帝,思想,王朝,刘奭,盛转衰,故事传记,汉宣帝,汉元帝,刘洵,西汉,刘奭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汉宣帝,汉元帝,统治,历史,刘洵,开国皇帝,思想,王朝,刘奭,盛转衰,故事传记,汉宣帝,汉元帝,刘洵,西汉,刘奭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