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李自成,为何没能像刘邦、朱元璋一样一统天下?

李自成,为何没能像刘邦、朱元璋一样一统天下?

从炎黄开始,五千年的历史间,中华大地上王朝更替,沧桑巨变,数不尽的帝王枭雄涌现而出,都想结束乱世,一统天下。

汉高祖刘邦开国汉朝,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这两位都是穷苦出身,童年过得很苦,经常连饭都吃不饱,但这也让他们对贪官恶吏恨之入骨,在成大事之后能够以身作则,重视治理国家。

而另一位农民军的起义领袖大顺朝皇帝李自成,为什么没有建立一番丰功伟业,而是和他的大顺朝仅仅存在了42天呢?

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陷明都城北京城,明崇祯皇帝上吊自杀,明朝的历史宣告结束。

李自成随后在西安立国,国号为“大顺”改元永昌,改西安为长安,称作西京。

一.严明的军纪,打造一支“钢铁大军”

在李自成称帝之前,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队可以说是势如破竹,一路攻南逐北。大顺军队所到之处,正处在明朝衰败末期的明军尽皆望风而逃。

那大家一定有这样一个疑问,一个后期屡战屡败,在极短时间内就灭亡的政权,他的前期为什么能够势如破竹屡战屡胜呢?

1.迎闯王不纳粮

一方面是明后期的官员政治腐败,弊政横行,加上水灾旱灾连年发生,老百姓连基本的赋税都交不起,这种情况下的明军怎么可能有十足的战斗力。

而李自成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崛起。崇祯十二年李自成趁明军主力在四川追剿张献忠之际潜入河南,收留饥民,开仓赈饥民。

“远近饥民荷锄而往,应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绝,一呼百万,而其势燎原不可扑”。

附近的灾民都赶过去,日夜不绝,就像燎原烈火一样越来越多。李自成趁这个机会收留了大量的灾民为己所用。

自此,李自成军队数量飞速扩充,虽然其中大部分都是流民灾民,但人数达到了数以万计的地步。

李自成向百姓提出了“均田免赋”口号,均分土地,减免杂赋,百姓都很感激,有人编写一首民歌广为传唱,用这样的方式来欢迎李自成,歌词里就有尽人皆知的“迎闯王,不纳粮”。

李自成很早便兴兵起义,纵观古今,如果想取得战争的胜利,严明的军纪,兵马钱粮的周转运送,将领的指挥有方,这些因素都是不可或缺的。

2.令行禁止,加强军威

李自成也是这么做的,在早期李自成每攻下一座城池,都命令部下不许扰乱当地的秩序,不许骚扰百姓,甚至在《石匮书后集.盗贼列传》中有记载李自成下令:

“杀一人者如杀我父,淫一人者如淫吾母。”

兵士如果对百姓乱杀乱淫,就和杀我的父亲,侮辱我的母亲一样,所以兵士都不敢打扰百姓。

在《甲申纪事》中也有记载大顺军的严格军令:

“军令有犯淫劫者立时枭磔,或割掌,或割势。”

军队中有人敢抢劫或者奸淫的,会被处以斩首示众或割掉手掌或阉割的刑法。

在大顺军刚进入北京城之时,有两个士兵在前门的店铺中抢劫绸缎,被李自成发现后把这两名士兵的手脚钉在了绸缎铺的门口以示军纪。

3.吸收官员,建立体系

不仅仅是平民百姓,对于前朝官员李自成也是既往不咎。

因为李自成的军队组成大多数是流亡的平民,走投无路投靠的乡绅,这也是历史上大多数起义军的组成部分。

没有太大的人才,所以李自成听从手下谋士李岩的建议,对明朝的官员,如果是在任期间行好事当好官的不予追究,仍然担任原职,对贪官污吏压榨百姓的则斩首示众。

所以各州各县的百姓对于大顺军的到来并不过于担惊受怕,等大顺军到来的时候大多是开门献降,还献上财帛粮草自助大军。

二.霸业未成,小富即安

1.流动的“土匪”

在一路攻占了北京城定都之后,李自成已经坐拥了百万大军。

但农民出身的李自成并没有长远的目光,不管是刘邦还是朱元璋都在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之后,开始考虑如何对自己的占领地进行管理,进行经济和文化上的建设,不给后方降军死灰复燃的机会。

而李自成的军队从起义开始就属于流动性的作战方式,对后方土地只留守少量的军队,还有大量的降将并没有杀掉,而是仍然委以重任,这些起义初期留下的祸根在大顺军攻占北京城之后终于爆发了出来。

随着部队的扩大,组成部分虽然越来越复杂,但大部分仍然是无家可归的流民,没有足够的文化水平,也没有过高的理想和抱负,大多数人起初都是因为吃不上饭才加入的军队。

他们大多数在取得战争的阶段胜利之后想着的只是钱财功名,而且李自成对占领的地区没有进行经济文化建设,再加上流动式的部队打法,李自成越来越承担不起部队的开支。

攻占明朝京城的胜利冲昏了李自成的头脑,他的短见目光认为剩下的明军已经不再是他统一天下的障碍了,自此胜利的天平开始向其他人倾斜。

2.严刑暴政的开始

为了筹集足够的军饷,李自成颁布命令设立了一个特有的机构“比饷镇抚司”。

这个机构由刘宗敏负责,刘宗敏的父亲早年因为官吏的逼税而自杀,幼年的刘宗敏和母亲以乞讨为生,这些经历让他对明朝官员特别憎恶。

《平寇志》中记载:

“以此论脏:一品累万,以下至七品累千。能,即立搜进之;不能,即加严法。”

意思是一品以上的官员要缴纳万两的饷银,七品至一品之间的官员要缴纳千两的饷银。

如果缴纳不出来就会用严苛的刑法对付他们,炮烙火尺棚弦种种刑法让官员生不如死。这些做法让本来归顺李自成的明朝官员和将领再次暗生祸心。

其实如果李自成自己做到有始有终,相信他的部下也不会做出这么离谱的事。李自成刚刚攻陷北京城的时候就将漂亮的宫女册立为自己的妃子,还和众将领瓜分了宫廷内的嫔妃,整天只想着如何享受荣华富贵,这种小富即安的思想招致了严重的祸患。

正所谓上行下效,这支流民组成的部队终于忍耐不住,开始了烧杀抢掠,不再是一支百姓之师。

《明史纪事本末.卷七十八》记载:

“日间百姓尚不知苦,至夜则以防奸细为名,将马兵拦截街坊出路,兵丁斩而入门,掠金银、淫妇女,民始苦之,每至夜皆然。”

军队的士兵开始破门而入,不仅将百姓的钱财掠夺一空,还每夜劫掠妇女,西城的妇女每天填井而死的人不计其数。

李自成进京之后强暴敛财,处罚前朝官员,作威作福,这时的大顺军队已经有了败亡的气象,但此时的李自成并没有意识到危机已经逼进了他。

三.人心浮躁,终至败亡

1.山海关之战

在李自成毫无大志地继续享乐之时,关外的清军八旗将士与仍然手握精锐之师关宁铁骑的吴三桂都是审时度势,时刻准备瓜分天下。

而此时李自成的手下刘宗敏霸占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不仅给了吴三桂起兵的理由,也把这个枭雄推向了清兵一侧。随后吴三桂的明军和清军合兵一处,共同攻向刚刚建立王朝的李自成。

山海关战斗时大顺军已经不是那仁义之师了,他们大多已经无心恋战,只想着留住自己搜抢来的金银财宝,害怕自己没有命享用这些钱财,反观清军和吴三桂的部队都是指挥得当,人人向前。

第一场大战李自成军力几倍于敌军,却险些战败。这时以前遗留下的问题都暴露了出来,后方的前明将领也都纷纷领兵造反,前后夹击李自成。

2.人心分崩离析

在李岩请兵转战河南之际,想要独握大权的宰相牛金星向李自成进谏谗言:

“河南天下之中,且李岩故乡。以大兵与之,如蛟龙得云雨,不可制矣”,“今河南反,岩不候军令,敢自请兵,目中尚有主乎?国兵新败,人心摇动,欲乘机窃柄。若不早除,必有后患。”

河南是很重要的地方,又是李岩的故乡,把大量的兵马交给他,就像是蛟龙入云一样,没有办法制衡他了,现在河南起兵反对我们,李岩不等您发号施令,擅自请兵,眼里还有您么,现在大顺国刚兵败,人心不稳,李岩可能对国家不利,如果不尽早除掉他,一定是后患无穷。

可笑的是失利的李自成居然听信了牛金星的话,致使李岩被杀,大顺军更是文武失和,上下不能团结一心。

在随后的数次战斗中终于被逐一击破,自此,李自成的大顺王朝在极短的时间内覆灭,李自成也是在逃跑途中被当地的民兵武装杀死。

总结

其实纵观李自成的经历,他一个草莽英雄,从起义开始就没有足够优秀的团队。

可朱元璋有刘伯温,蓝玉,李善长能臣猛将辅佐;刘邦有张良,韩信,萧何作为左膀右臂。不论是哪一位都是可以独当一面的人才,而且就周围形式来说朱元璋与刘邦身边也没有虎视眈眈的清兵和吴三桂。

反观李自成手下算得上谋士的只有李岩和牛金星二人,无论是行军布阵还是整治地方都没有足够的才学。在李自成贪图享乐之后二人没有制止,反而同流合污。

得民心者得天下,取之于百姓,失之于百姓,朱元璋赏罚分明,用严厉的刑法处置贪赃枉法的官员,澄清域内,刘邦以诚待人,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都做到了自始至终不欺压百姓。

而李自成早期也做到了关爱百姓,仁政待民,而且严格执行。与明后期官员的昏庸无能,懒政怠症、形成鲜明对比,可惜在尝到一点甜头之后没有坚持实施下去,重蹈了前朝覆辙,最终落得个悲惨下场。

所以李自成只能是一个草莽英雄,和朱元璋刘邦这样的开国皇帝还是无法比拟的。

参考文献:

1.《甲申纪事》.冯梦龙

2.《平寇志》.彭孙贻

3.《石匮书后集.盗贼列传》.张岱

4.《明史纪事本末.卷七十八》.谷应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23195.html

明军,胜利,明朝,刘邦,朱元璋,历史,李自成,老百姓,军队,北京,观点评论,刘邦,朱元璋,李岩,李自成,吴三桂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明军,胜利,明朝,刘邦,朱元璋,历史,李自成,老百姓,军队,北京,观点评论,刘邦,朱元璋,李岩,李自成,吴三桂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明军,胜利,明朝,刘邦,朱元璋,历史,李自成,老百姓,军队,北京,观点评论,刘邦,朱元璋,李岩,李自成,吴三桂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