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袁绍与袁术:兄弟为何反目成仇?从合作到决裂,你看袁绍干了啥事

袁绍与袁术:兄弟为何反目成仇?从合作到决裂,你看袁绍干了啥事

袁绍与袁术,两人的关系有些复杂,是同父异母,又是党兄弟,还是竞争关系。为什么这么复杂,最后还反目成仇家,这事儿还要从二人的出身说起。

袁绍和袁术,同是出自四世三公家族,两人还是同父异母,但袁术打心底看不上这位兄长,原因就出在袁绍的母亲身上。

袁绍和袁术的父亲是袁逢,袁逢的嫡室夫人育有两子,长为袁基,次为袁术。而袁绍的生母连侧室都不是,仅是袁家一名婢女或女奴。

可以说,袁绍是父亲与婢女鬼混生下的儿子,并不为世人所尊敬。但是,袁绍运气好,其大伯袁成早卒,其父就将袁绍过继给袁成为嗣。

这样一来,在血缘关系上,二人为同父异母的兄弟;在宗法关系上,便成为堂史弟。

袁绍生母虽只是一个婢女,地位卑微,但她生的儿子袁绍却天赋异禀,仪表堂堂,还爱广交朋友。

大约熹平五年(176年),袁绍从濮阳县一路飞奔回汝阳县,两地相隔六百里,一进入汝南郡界,路人便纷纷看着官道上匆匆行进的马车,他们知道,这是袁家公子回来奔丧了。

人们口中所说的“袁家公子”,便是袁绍,原来他的母亲病逝了。袁绍一到家,就以孝子的身份主持办理丧葬事宜。

丧礼很隆重,也十分讲究,袁绍是完全按照礼仪制度操办的。宗亲宾客看到袁绍憔悴的面容和清瘦的身形,无不赞叹,说他是世间少有的真孝子。

原来去逝的母亲只是他名义上的母亲,并非生母,袁绍能做到如此细致,已是十分不易。然而更令人们诧异的事情还在后面,丧礼办完后,袁绍又做了一个决定,他要为母亲守孝三年。

虽然儒家提倡“父母之丧,三年不从政”,但这个礼仪主要是给小老百姓定的,至于执政者,并不一定身体力行,而袁大公子竟然要弃职还乡为义母守墓尽孝三年,这当然令人意外了。

然而,这还没有结束,后来还有故事。袁绍为义母守孝三年后,他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说还要再为死去多年的义父也守孝三年。

如果说袁绍为义母守孝三年还有礼可循的话,那么为死去二十多年的义父追服大丧,便完全出于他的别出心裁了。

袁绍当然有着他的盘算,他二十岁入仕,正是东汉政治衰败时期,宦官当政,大肆残害清流士大夫集团。

但袁氏家族是个例外,他们不仅没有受到宦官的残酷打击,反而还受到了宦官的有力扶持。原来在汉灵这宠幸的宦官首领中, 有一个叫袁赦的人,此人与袁绍家族为同宗,袁绍生父袁逢和叔父袁隗与其交好,因此袁氏家族不在打击之列。

对于袁氏结好宦官一事,清流士大夫当然有看法,巴不得把袁家子弟全部收监判刑。

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袁绍不就其职,在家服丧六年,其意图有二:

袁绍庐墓六年,只为改头换面。相比之下,袁术则没有这方面的困扰,当袁绍在当守墓人,他却在当一名侠客,结交三教九流,经常与公子哥们田猎游玩。

庄子云,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从对事业的谋划上来看,袁绍已经比袁术快一步,更何况,袁绍还结交许多天下名流,为他所用,这些人都是他日后登上人生巅峰的基石。

那么,袁绍的朋友圈有哪些人呢?

袁绍庐墓六年后,他要准备出山了,目的地洛阳。他一入洛阳,便感受到了一种动荡不安的情绪。不过他很高兴,所谓“乱世出英雄”,他认为这恰好是他崭露头角的好时候。

为了自己将来的政途,他购置了一处宽敞的住宅,作为他政治活动的大本营。对于他的政治活动方案,有十六字,即:广交朋友,提高声誉,等待时机,重入政界。

虽然他在家乡“庐墓六年”建立起来的好名声,但并不足以在京都的政界风云际会一番,还需要再提高一下知名度。同时,结交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以便将来相互扶持。

由于他出身高贵,想要投到他门下的宾客络绎不绝,而他并非无差别接纳所有人员,他交友有着严格的门槛:“非海内知名不得相见”,因此他的朋友圈也十分高贵。

比如友人何颙,为党锢名士的中坚人物;张邈,以行侠仗义闻名乡里,家拥千金,散家财交豪杰的人;许攸,人多智,善权谋,是当时洛阳游侠少年中的风云人物,还有就是我们后来大名鼎鼎的曹操了。

与以上诸人结为密友,可以说引领着社交界的新潮流。此外,他还在暗中救助被宦官残害的“党人”,所谓党人,就是党锢集团中的人。

袁绍在洛阳活动不到一年,便声誉鹊起。同时,他在京城的情况,也早已有人报告给了宦官副头目赵忠。

赵忠对袁绍的行为颇为不满,袁绍也受到了来自叔父袁隗的警告,但他并没有改变自己的行为。

三年后,他迎来了自己重返政界的机会。黄巾起义爆发后,新任大将军何进请他去做幕僚,此外,还有他的密友张邈等人。

袁绍在洛阳散财交友,终于凭着自己的影响力,以清流名士的新形象再次进入政界,此后被荐为御史台的侍御史,成为朝廷正式命官。

与此同时,其弟袁术也在朝为官,而且还当上了尚书台的尚书,官职比袁绍还要高。袁绍不愿屈居袁术之下,便假意告病求退,何进行知内情后,不久又安排他出任虎贲中郎装。

这样一来,袁绍就成了皇家宫廷卫队的高级将领,开始掌握了兵权。

至此,袁绍与袁术之间的差距已经拉开了。

袁绍这个人缺点也不少,性格上最大的缺陷就是好谋无断,因此他的人生注定是这样的,一路自己挖坑自己填。

比如,为了清除宦官,他建议何进征召地方兵力入京,以此给太后制造压力,达到尽诛宦官的目的。结果怎样呢?宦官与外戚掀起一场大战,尽诛宦官两千多人。

宦官是被诛杀了,何进也因此而丧命,这样一来,暴乱引发的后果就是,宦官与外戚两败俱伤。

但更大的祸患在于,他出的馊主意招来了一个大瘟神--董卓。所谓请神容易,送神难,面对董卓在京都不断坐大,袁绍本应该集中力量与其对抗,但他没有把握住机会。

早在董卓进京之初,骑都尉鲍信就劝他趁董卓军马劳顿,一网打尽。当时何进已死,禁军统领权在他手上,他完全有能力将董卓乱政扼杀在摇篮里。结果他犹豫不决,最终错失良机。

面对董卓坐大,袁绍最终无力与其周旋,最后迫不得已只好扶老携幼一家人逃出了京都。

袁绍出京后,真奔四百里外的衮州,在那里,他有一帮自己的朋友,如衮州刺史刘岱,衮州属下东郡太守桥瑁,陈留郡太守张邈,还有他的堂兄袁遗等人。

没过多久,他就组织起了一个讨董联军,还被推为盟主,联军基本形成四个集团军:即 袁绍、王匡进驻河内,负责洛阳北面的战线;韩馥驻邺城提供后勤保障,张杨驻漳水作策应;刘岱、张邈、张超、桥瑁、袁遗、鲍信、曹操等部集合于衮州与司隶交界的酸枣,负责正东方向的战线;孔伷驻军颍川,在东南方向对洛阳形成威胁;

还有一个人,不得不提,就是袁绍的弟弟袁术。在成年前,二人分居两家,相交不多,关系不恶。之后二人同在洛阳的政治舞台上唱戏,虽同为一个家族,但袁绍笼络人心远胜于袁术,因此名士大多趋袁绍之门。

当时兄弟二人嫌隙渐生,再到后来袁绍被推为联军盟主,袁术心里就老大不到不愿意了。

不过在讨董联军同盟破坏前,他们兄弟尚能在一个锅里吃饭。当初他们在京都时也曾一同杀入宫中,诛杀宦官,为帝国驱除了毒瘤。如今为了共同的目标,他们又站在了一起。此次袁术驻洛阳正南方向的鲁阳,以孙坚为主力从南边发起进攻。

讨董联军整得像模像样的,但战斗力实在是差,败多胜少。作为主力军的袁氏兄弟没有参与一场正面战争,最终打入洛阳的只有孙坚。

董卓在撤离之前,为报复袁氏兄弟的反叛,屠杀了袁氏一族留在京都的五十余口人,其中就包括袁绍的叔父袁隗,还有兄弟袁基。

尽管袁氏家族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董卓还在,天子也还在他手中,联军行动的目的并未完成,但联军已经没了斗志,基本解体。

兄弟二人最大的分歧在于是否另立新帝,董卓手中的汉献帝就是另立的,袁绍认为可以不承认他,然后另立刘姓宗室幽州牧刘虞。

袁绍选刘虞也有着他的小心思,刘虞身在河北,主要方便他就近挟制。袁术一眼便看穿袁绍的心思,为此写信将袁绍大骂一通,从此,二人分道扬镳。

联军解体后,由于袁氏家族惨遭董卓屠戮,也为袁绍赚足了同情分,天下众多豪杰都纷纷归附袁绍,并愿意为他报仇雪恨。

借着这股人心所向的力量,初平二年,袁绍兵不刃血地从韩馥手下拿下了冀州,其势力逐渐向青州、并州、幽州等河北州郡扩张。

这下袁术不乐意了,二人关系也走向恶化。袁绍曾偷袭了袁术部下孙坚的根据地,而袁术也以牙还牙,主动与公孙瓒结好,在写给公孙瓒的信中,还不忘羞辱袁绍,说他生母卑贱,袁绍本人也不过袁氏的“家奴”而已,根本不配谈袁氏子孙。

由于兄弟俩反目成仇,很快各个军阀也形成分别以袁绍和袁术为主导的两大阵营。

袁绍与荆州刘表联合,外加占据衮州的曹操、张邈;袁术与公孙攒联合,外加徐州刺史陶谦和孙坚。

两大阵营掀起了三大战场,分别为河北战场、中原战场和荆州战场。最先开打的是中原战场,孙坚进袁绍、曹操的势力范围豫州,双方一触即发,公孙瓒的弟弟公孙越在战发中遇难。由此引发了河北战场开打,之后孙坚又进攻刘表,继而荆州战场也战火纷飞了。

战争的天平最初在袁术一方,但袁术这个人不得人心,性情残暴,人又虚伪好嗜杀,他为了占领地盘,把扬州刺史孙温杀了;汉室宗亲陈王刘宠不给他粮食,他也派人将人家暗杀。

而且他这人权欲膨胀,过度自信。自己阵营已经被袁绍、曹操瓦解了,最后退到淮南,军粮也缺,强敌环绕,他却还有心思图谋称帝。

建安二年(197年),袁术在寿春上演了一出称帝的丑剧,结果就是一夜成为人民公敌,引来更多军阀集体围攻,曹操、吕布、刘备等都来找他这个逆臣算账了。

在穷途末路之下,他又想起了自己的哥哥袁绍,说愿意把“皇帝”这个火球扔给他,并归附于旗下。

袁绍又不傻,称帝这个烫手山芋,谁做谁倒霉,他怎么会收呢!最后袁术行至江亭,此时已绝粮,他却想吃一口蜜浆解署。吃的都没有了,哪还有什么蜜浆?

最后,袁术带着这份舌尖上的失落,发出一声长叹:“我袁术何以落到如此地步呢?”,说完呕血而亡。

袁术死后,其家眷由堂弟袁胤携带着投奔了庐江太守刘勋,之后又陷于孙策之手,其子袁耀后为吴郎中,其女被孙权纳为后妃,袁耀之女后来又嫁给了孙权第五子孙奋。这支汝南袁氏算是最后流入东吴,成为皇亲国戚,结局还算不错。

就在袁术死去的同年,袁绍攻破易京,彻底击败了北方的公孙瓒。而在此之前,他的势力已地跨青、幽、冀、并四州,领兵数十万,扬眉河朔,可谓盛极一时。

然而,他终究不得不面对一个人,这个人就是他的昔日发小,也曾是盟友的曹操,谁主北方?迟早迎来一战。

综上所述,虽然袁绍是庶出,其生母身份卑微,但他运好,过继给了大伯,从此摆脱了身份上的困扰。他又是一个善于谋划的人,尽管谋划的结果并不总是尽如人意。他个人又有仪表堂堂,有才华,肯疏财广交朋友。这些都为他日后的崛起创造了条件。

相比之下,袁术各方面都差他一截,从成就上来看,袁绍确实取得了一时的辉煌,但从结局上来看,也并不比袁术好到哪里去,论子孙后代的延续,倒是袁术更胜一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23291.html

政治,政界,家族,洛阳,母亲,宦官,袁绍,公子,合作,袁术,观点评论,董卓,衮州,袁绍,袁术,袁氏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政治,政界,家族,洛阳,母亲,宦官,袁绍,公子,合作,袁术,观点评论,董卓,衮州,袁绍,袁术,袁氏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政治,政界,家族,洛阳,母亲,宦官,袁绍,公子,合作,袁术,观点评论,董卓,衮州,袁绍,袁术,袁氏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