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他本是楚国无名之将,却因意外死亡改变了春秋战国300格局

他本是楚国无名之将,却因意外死亡改变了春秋战国300格局

《东周列国志》里记录了一个战例——晋楚邲之战。战斗结果是楚国胜,晋国败。古往今来,但凡败军,其结果不是全军覆没便是受到重创,但是当时晋军却创造了另外一个结果。周定王十年,即公元前597年,未来的春秋霸主楚庄王做了一项军事行动——兴兵伐郑。同时,他还派使者“问候”了周天子,并创造了著名的成语——“问鼎中原”。楚国讨伐郑国,理由无二:无非是想重新拾起旧日霸主的辉煌,争夺对中原的控制权。因为郑国地处中原的核心地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控制郑国,不仅可以阻塞老对手晋国南渡黄河,还可以直接通过虎牢关向西威胁周王室。此战一开,作为中原诸侯领头羊的晋国当然不会坐视不理,但是这时的晋国却陷入了困境。

晋国南渡的三个地点均需要经过郑国境内

自公元前627年晋国在崤山伏击秦军那天起,秦国沿着今山西与陕西交界的黄河一线已经和晋国死磕了整整30个年头。这三十年,晋国不仅要面对骁勇彪悍的老秦人,还要饱受山西境内狄人的骚扰,为此还付出了名将先轸的宝贵生命(秦晋崤之战的指挥者,死于伐狄之战)。外界骚扰还在其次,关键晋国内部也出现了问题。

自曲沃桓叔发动政变以来,其祖孙三代通过67年的奋斗,终于以小宗的身份成功逆袭,并消灭了晋国大宗,坐上了晋国国君之位。为了避免其他旁支重演往事,后来继位的晋献公狠下心来彻底铲除了晋国所有姬姓同宗。但是,自其子晋文公重耳归国继位后,晋国权柄却悄悄滑入了当初和晋文公共患难的当事人及其后代手中。大臣执政,君主权力受到约束,且不能为所欲为。为此,晋国君主多少有些大权旁落的感觉,所以君臣彼此很不对付。最后,君臣的矛盾竟然演化到了兵戈相见的地步(晋灵公被弑)。看着国君地位不稳,晋国臣子们纷纷趁乱培植起了自家势力,因而大臣们同时也在为争权夺利而反目成仇,譬如《赵氏孤儿》。

正在晋国内部乱成一锅粥的时候,楚国却在令尹孙叔敖的辅佐下渐渐恢复了实力。为了再次北上,楚国做了很多功课。首先,楚国先与秦国交好,一则消除了秦国出兵武关威胁楚军侧翼的可能,二则牵制了晋军兵力。随后,楚庄王挥军北上,再次收服楚国进兵中原的通道口——陈、蔡二国。此外,楚国还与东方的吴越二国缔结了盟约。

在上交伐谋的前提下,晋国已然处于下风。尽管如此,作为中原霸主,郑国受到攻击,晋国就有义务提供保护。这不仅仅是为了维护霸主的尊严,还在于控制出入中原的要道。不巧的是,由于晋国援兵迟迟不到,郑国已经再次投降楚国。为了避免郑国重新倒向晋国,也为了威胁晋国,楚庄王率大军屯驻在延津渡,即35年前城濮之战晋军南渡的地点。恰好,晋军此时也到了。

当楚军堵塞延津渡口时,晋军已经出其不意地从衡雍(今原阳地区)渡过黄河并驻扎在黄河南岸一个叫邲的地方(属原阳地区)。楚军听闻,大为惊恐。为了防止后路被断,楚庄王立即退到管原(今属郑州)布阵,阻止了晋军进一步南下。虽然晋军顺利渡过黄河,但晋军高层却陷入了白热化的争吵。在未渡黄河前,晋军高层就知道了郑国投降的消息。对此,晋军主帅荀林父主张退军,但是其属下将领愤恨于国内利益分配不均,故意持反对意见,他们大多数主张渡河决战。荀林父控制不住这些名门望族出身的将军,无奈地渡过黄河。

到了两军对阵时,本来无心交战的荀林父正好接到楚军议和使者的书信(前来窥伺晋营实情)。荀林父本欲和盟,于是两下遂达成口头和议。但是晋军将领却认为楚军乃是施展“假装议和,暗地偷袭”之计!

恰好,楚军也在这节骨眼上派兵挑战。验证楚军假议和的两员晋将不待荀林父号令,借口向楚军请盟,私自率军出营袭击楚军,却被早已布好阵势的楚军包围并击溃。等待盟约的荀林父没等到回音却等来了楚军主力,这下,毫无战斗准备的晋军被楚军像赶鸭子一样赶到了黄河岸边。这时,包括晋军主帅在内,除了私下备好船只并成功渡河的赵婴齐部队之外(晋国权臣赵衰的儿子),余下晋军纷纷拥堵在黄河岸边,并为争夺仅剩的几只渡船大打出手。

没有上船的士兵纷纷涉水追船,并彼此拥挤践踏,因此而落水的数不胜数;追上船的士卒们如蚂蚁一般坚强地附着在船只边缘,并准备攀登上船,但是船只却因此负重难行,于是船上急于逃命的士兵们便抽刀乱剁,一时间,断臂断指者纷纷坠入河中。长达一夜时间,晋军呼号渡河之声不绝入耳,晋军完全陷入了全军覆没的边缘。眼看楚军慢慢开到,这时却有一人突然持戈奋起击败楚军。令人失笑的是,此人并非出于公心,而是救子心切。

当时,侥幸登船并准备逃命的晋国大夫荀首回顾船舱却发现自己的儿子不见了,有人报告说他的儿子荀罃(ying)已被楚军俘虏。于是,大怒不已的荀首立即招呼属下返航,并一马当先地逆击楚军,乍一交锋便将楚军先头部队击溃,并阵斩楚军大将连尹襄老(当时春秋第一艳妇夏姬的拥有者,在他战死后,夏姬被楚国大夫申公巫臣盗取并逃亡晋国。晋国为成功施展远交近攻之策而将申公巫臣派往吴国,并教练吴军车战、陆战,为后来吴国争霸中原埋下伏笔),俘虏了楚国大将公子谷臣,以备日后换俘之用。这下,本来没有打算进兵的楚军怕了,眼睁睁地看着晋军一波又一波地渡过黄河。

(注:此战后,楚国调转枪口,对宋国展开了长达数月的围城战,并成功压服宋国。至此,楚国完全控制中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23478.html

楚庄王,荀林父,中原,死亡,晋军,楚军,黄河,郑国,晋国,楚国,观点评论,晋军,楚军,郑国,晋国,楚国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楚庄王,荀林父,中原,死亡,晋军,楚军,黄河,郑国,晋国,楚国,观点评论,晋军,楚军,郑国,晋国,楚国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楚庄王,荀林父,中原,死亡,晋军,楚军,黄河,郑国,晋国,楚国,观点评论,晋军,楚军,郑国,晋国,楚国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