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诸葛亮殚精竭虑,最终蜀汉政权还是难逃灭亡,给后世怎样的启发?

诸葛亮殚精竭虑,最终蜀汉政权还是难逃灭亡,给后世怎样的启发?

从几方面来看这个问题

一从诸葛亮的职业来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所以职业经理的学习的楷模

踏出隆中的那一时刻,诸葛亮就把自己全部交给了刘备的事业:匡扶汉室。因为出茅庐之前,已经对刘备事业做了“战略规划”。

赤壁一战,东吴的鲁肃为了抗曹,主动邀请落魄的刘备加入“阵营联盟”,最孙刘胜了曹操,而刘备在这仗中成了最大的赢家,占领了荆州,让刘备有了第一桶金,后面局势逐渐明朗,正朝着诸葛亮设计的方向发展。然后又问孙权借了南郡。

最后通过南郡夺取了益州。前程一片光明。只是没曾想到,由于关羽的战略路线失误,没有处理好与东吴的关系,加上东吴也害怕刘备做大,因此,趁关羽攻打樊城之际,勾结了刘备的小舅子,在背后捅了一刀。夺回了整个荆州,并杀死了关羽。

失去荆州的刘备,年岁已高,孤注一掷,举国之兵攻打东吴,不料陵夷一战,被陆逊一把火烧掉军队十之八九。刘备也在白帝城一命呜呼。临终前把蜀国和阿斗托付给了诸葛亮。

诸葛亮就这样开始了殚精竭虑的一生。始终没有忘记先主的托付,和自己诺言。整顿蜀汉的内部,平定南方,多次出祁山,无奈双方综合国力相差太远,最后累死于五丈原。

所以唐代的杜甫写了一首《蜀相》纪念诸葛亮: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在这首诗中,“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写得最为动情,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跃然纸上。诸葛亮为了报刘备三顾之恩,拼了一辈子的老命,为刘备父子做牛做马,最终累死在战场上,悲剧性的结局更让诸葛亮赢得了千秋万代的感慨和同情。

另一方面,诸葛亮事无巨细,都亲力亲为,后面的人实战机会太少,而导致人才断层

刘备死后,按照刘备的遗嘱,蜀的所有权限都集中在诸葛亮手中。后主刘禅当时还只有十七岁,而且是三国时代的头号庸君。诸葛亮在世期间,刘禅也从没有过问过政事。

这就导致刘禅在治国的经验上为零。而且太过无聊,与小太监黄晧玩出了感情。为后面埋下了定时炸弹。

诸葛亮的继承者,蒋宛、费祎虽然才能不错,太比起诸葛亮的能力,差得太远。蒋琬和费祎在内政上的才能自然毋庸置疑,但是他们没能坚持诸葛亮持续不断对魏国施加压力的战略,给了魏国慢慢调养的时间。

诸葛亮治蜀之时,应该蜀汉人民最为富足的时候,反而是到了和平一的派蒋琬、费祎执政之后,不再兴兵代魏,而是休养生息搞和平崛起,蜀中反而开始“民有菜色”了。这就是能力的差距了。

尽管姜维在这两个“和平派”人物死后重掌大权,九伐中原,但是姜维面对魏将邓艾时,没有当初诸葛亮面对司马懿时那样的优势,两人在陇西、祁山一带杀得不可开交,整体来看,姜维似乎还处在下风。

而且蜀汉毕竟是小国,远远没有曹魏那样的战争愈合能力,也没有绝对的智力上的压制,双方拼人力、拼国力,两个蜀国可能也不是魏国的对手。

此消彼长,蜀汉灭亡是迟早的事情。

总结

当初诸葛亮的规划是:先夺荆州,再以荆州为跳板,进入益州。横跨荆、益,巩固孙刘联盟,两路狂攻曹操。

攻克中原后,大汉雄师渡江南下,擒下孙权,统一中原。

诸葛亮的事业规划很完美,只是他没有想到,以后的路会那么的艰难。也许是诸葛亮太高估自己的事业规划,或者是高估了刘备,创业计划最终宣告失败。

但诸葛亮至少敢于去挑战失败,不断地失败,不断地努力,其实这就是成功的过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23642.html

东吴,后世,姜维,刘备,事业,诸葛亮,政权,荆州,蜀汉,战略规划,观点评论,东吴,姜维,刘备,诸葛亮,荆州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东吴,后世,姜维,刘备,事业,诸葛亮,政权,荆州,蜀汉,战略规划,观点评论,东吴,姜维,刘备,诸葛亮,荆州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东吴,后世,姜维,刘备,事业,诸葛亮,政权,荆州,蜀汉,战略规划,观点评论,东吴,姜维,刘备,诸葛亮,荆州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