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魏延不死,蜀汉不亡:他首创的高明战法成效显著,姜维为何反其道而行之?

魏延不死,蜀汉不亡:他首创的高明战法成效显著,姜维为何反其道而行之?

“邓士载偷渡阴平,诸葛瞻战死绵竹。”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邓艾从阴平小路奇兵突袭,给了蜀汉致命一击,也为“三国归晋”创造了条件。

《三国演义》这段描述,跟《三国志》的记载差不多,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被很多人忽略了:邓艾之所以能偷渡阴平奇袭成都,蜀汉大将军姜维罪无可逭,就是他全盘推翻了魏延的固守战略、战术和战法,这才导致了汉中失守,蜀汉门户大开。

魏延首创的固守战法,被姜维全盘废弃,这才导致了成都暴露在邓艾兵锋之下,于是有人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魏延不死,蜀汉不亡!”

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即使魏延尚在,也未必能阻止蜀汉灭亡,但是他与诸葛亮、姜维乃至马谡的战略思想不合拍,却是不争的事实。咱们今天的话题,就是根据史料来聊一聊汉中失守的真实原因,和汉中失守对蜀汉的致命打击。

我们细看三国史料,就会发现邓艾并非偷渡阴平,他是一路攻击前进,姜维对邓艾走阴平也是知情的,甚至可以说是姜维为邓艾让出了一条进攻之路。

据《三国志·卷四十四》记载,是姜维廖化(右车骑将军)主动放弃阴平,这才给邓艾奇袭成都打开了方便之门:“维、化亦舍阴平而退,适与翼(左车骑将军张翼)、厥(辅国大将军董厥)合,皆退保剑阁以拒会(魏镇西将军、假节、都督关中军事钟会)。而邓艾自阴平由景谷道傍入,遂破诸葛瞻于绵竹。后主请降于艾,艾前据成都。”

邓艾偷渡阴平,并不像电视剧和小说描述的那样艰难,如果他只带着一帮摔得半死的疲敝将士,像叫花子一样爬到成都城下,连攻城器械都没有,尚有数万守军的成都怎么会不战而降?

邓艾走阴平,可以说是逢山开道遇水搭桥,进军速度也不是很快,所以在绵竹之战中才能击杀了诸葛亮之子诸葛瞻、诸葛亮之孙诸葛尚、张飞之孙张遵。

邓艾和诸葛父子在绵竹大战的时候,姜维也沓中被钟会击溃,赵云之子、牙门将军赵广为掩护姜维撤退而阵亡。

蜀汉军团一败再败,就是因为姜维的瞎指挥——他像马谡一样,总想闹出点新花样来证明自己比魏延强,就是在他近乎作死的瞎指挥下,像马谡失街亭一样丢了魏延坚守九年而寸土未失的汉中。

《三国志·卷四十四·蒋琬费祎姜维传》记载了魏延镇守汉中的战略战术和取得的战绩:“初,先主留魏延镇汉中,皆实兵诸围以御外敌,敌若来攻,使不得入。及兴势之役,王平捍拒曹爽,皆承此制。”

魏延的设想很简单也很实用,那就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对战略要地严防死守,这是符合《孙子兵法》要求的:即使魏延仅有一万守军,但是占据有利地形和坚固城防,敌军没有十万以上的兵力,也奈何他不得。

王平是个大老粗,平生认识的字不超过十个,写字更是一个都不会,但是他的军事素养却远超许多夸夸其谈的书呆子,他在街亭之战的表现不错,所以才逐步升迁为前监军、镇北大将军,统领汉中所有部队,基本相当于接过了魏延的指挥棒。

王平并没有因为魏延被杀而废弃他严防死守的战略,所以在延熙七年(公元244年)曹爽率领十余万大军进攻汉中的时候,仅有三万守军的王平并不惊慌,他坚决拒绝了部下退守汉、乐二城,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建议:“不然。汉中去涪垂千里。贼若得关,便为祸也。”

王平和魏延想到一块儿去了,那就是坚决不能放弃战略要地而让敌人取得战略支撑点。

三万蜀军顶住了曹爽十万大军的连番猛攻,后续援军不断赶来,大将军费祎也从成都星夜驰援,曹爽一看啃不下王平这块硬骨头,只好灰溜溜地撤军了。

蒋琬费祎辞世后,姜维执掌了蜀汉兵权,他第一时间对魏延的固守战略提出了尖锐批评并全盘否定:“维建议,以为错守诸围,虽合周易‘重门’之义,然适可御敌,不获大利。不若使闻敌至,诸围皆敛兵聚谷,退就汉、乐二城,使敌不得入平,且重关镇守以捍之。”

姜维这番部署,其实是采纳了延熙七年王平部将的设想,还一厢情愿地画了一张大饼“有事之日,令游军并进以伺其虚。敌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县(悬)粮,自然疲乏。引退之日,然后诸城并出,与游军并力搏之,此殄敌之术也。”

即使是毫无军事常识的人,也知道当时魏强蜀弱,能守住一亩三分地就已经是侥幸,姜维却想在侥幸中冒险。他并不满足于守住汉中,还想把来犯之敌一举歼灭,这就是典型的不知己不知彼,目空一切盲目自信。

事实证明,姜维的诱敌深入就是引狼入室,他放弃战略要地的昏招,导致了蜀军一败再败,魏军长驱直入,连他想屯兵的最后据点也丢了:“维为邓艾所摧,还住阴平。钟会攻围汉、乐二城,遣别将进攻关口,蒋舒开城出降,傅佥格斗而死。会攻乐城,不能克,闻关口已下,长驱而前。”

姜维总想把魏军当做麋鹿围猎,却没想到放进来的是两头老虎,结果是姜维顾此失彼,接连丧城失地、损兵折将,而他在剑阁被钟会死死缠住,根本就不能抽身阻止邓艾进攻成都。

别出心裁的姜维成了驼子摔跟头——两头不着地,蜀汉灭亡,就是从姜维改变魏延战略开始的。这时候我们就要提出问题了:姜维是诸葛亮最器重的人才,他为什么一定要通过否定魏延来证明自己技高一筹?

我们从汉中失守往前看,就会发现诸葛亮最器重的三个人,都想跟魏延过不去,姜维和杨仪自不必说,就连那个失街亭的马谡,也是从魏延手中抢过先锋大印并采取了跟魏延截然相反的战术:“建兴六年,亮出军向祁山,时有宿将魏延、吴懿等,论者皆言以为宜令为先锋,而亮违众拔谡,统大众在前,与魏将张郃战于街亭,为郃所破,士卒离散。”

如果诸葛亮当时听从大多数人的意见,让前军师征西大将军魏延充当先锋去守街亭,别说是张郃率领偏师来袭,就是曹真(当时正被赵云的疑兵吸引于箕谷)亲率主力进攻,魏延也能坚守到诸葛亮大军赶来——司马懿当时正在荆州操练水军准备打孙权,根本就没参加建兴六年的祁山之战。

诸葛亮出祁山,弃宿将魏延而用徒弟马谡(诸葛亮视马谡如子,谈论常通宵达旦),导致了街亭惨败;诸葛亮的另一个徒弟姜维(据说尽得孔明真传)也尽废魏延方略,这才导致了沓中、阴平相继失守,诸葛亮子孙、张飞赵云之孙殒命疆场,尚有一战之力的成都在混乱中不战而降。

看完史书中的记载,读者诸君肯定想到一句话:一朝天子一朝臣!

魏延是刘备十分器重的名将,诸葛亮对他是使用而非信用,等到姜维掌权,魏延就变成了一无是处的叛贼,连他卓有成效的防守战略,也被一股脑推翻,这就不仅仅是战略眼光和战术水平的问题了。

魏延的固守战略已经被证实其实可行,马谡和姜维为何要反其道而行之?这是军事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曹魏从汉中长驱直入,成都不战而降,魏延九泉之下有知,一定会顿足捶胸,读者诸君可能也会有这样的疑问:如果魏延尚在,汉中还会这么轻易失守吗?尽废魏延方略,姜维是否应为蜀汉灭亡负责?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23719.html

成都,战法,姜维,魏延,大将军,首创,汉中,蜀汉,邓艾,偷渡阴平,故事传记,姜维,魏延,诸葛亮,汉中,邓艾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成都,战法,姜维,魏延,大将军,首创,汉中,蜀汉,邓艾,偷渡阴平,故事传记,姜维,魏延,诸葛亮,汉中,邓艾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成都,战法,姜维,魏延,大将军,首创,汉中,蜀汉,邓艾,偷渡阴平,故事传记,姜维,魏延,诸葛亮,汉中,邓艾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