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大明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袁崇焕,计斩毛文龙,最终含冤受磔刑

“大明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袁崇焕,计斩毛文龙,最终含冤受磔刑

袁承焕

袁承焕,被誉为“大明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关于这个人,在史学家那里是很有争议的,首先,他究竟是不是大明的救命稻草?其次,崇祯皇帝为何要杀他?并且用的还是极刑,是因为皇太极的“反间计”还是其他什么原因?最后,他的死亡是咎由自取还是千古冤案?

就以上三个问题,足可以写出几本书来。不过对于第三个问题,相信很多人都会持“冤案”这种观念。

若想了解袁承焕事件的来龙去脉,有一个人无论如何是避不开的,他就是崇祯皇帝,大明王朝的最后一任君主(南明小朝廷除外)。关于崇祯这个人,史学界也是极富争议的,争议的焦点主要有这几个问题:一,他究竟是一位圣明的君主还是亡国之君甚至是昏君呢?二,他若不杀袁承焕,大明王朝是不是就能保住呢?三,明朝是不是亡于他之手呢?

关于这些问题,自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甚至连那些刚毕业的高中生都能说上两句,且言语之间满是激愤。

下面说说笔者的看法:

先说袁崇焕,袁崇焕出生在广东东莞的一个乡村里,自幼读书,家无背景,生活窘困,他想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事实证明,他做到了。

万历四十七年,他高中进士,这一年,他三十六岁。相比较于天才张居正而言,他算是资质比较平庸的了,因为在此之前,他曾多次落榜,当然这并不重要,曾国藩的资质不也不是很好嘛?

曾国藩后来取得的成就靠的是他不懈的坚持,而袁崇焕也是一样,他一直在坚持。当时的大明王朝已是风雨飘摇了,岌岌可危,内部朝纲混乱,阉党横行,民不聊生;外有后金虎视眈眈,辽东形势危急,烽火连天。那位“木匠皇帝”整天只知道做自己的木匠活,将朝中大小事务尽皆交由阉党魏忠贤把持。山河破碎,一片疮痍。

历史似乎给了大明王朝最后一丝希望,因为袁崇焕来了,还有他的恩师孙承宗。

关于孙承宗这个人,《明史》上给予了他极高的评价,他若是能再年轻一点的话,历史恐怕就得改写了,至少大明王朝的灭亡可以再推迟几年。而多数人更以为,袁崇焕的出现,才最终阻止了明朝灭亡的进程。而史实也确实如此,宁远一战,面对努尔哈赤率领的六万铁骑,袁崇焕仅有一万余人,在无援军、无粮草的情况下坚决死守,他拿出了必死的决心和信念,最终打退了努尔哈赤的疯狂进攻,暂时阻止了后金大军入主中原。并且据很多相关史料显示,宁远一战,努尔哈赤被明军的一颗炮弹给击中了,回去不久之后便身亡了。

努尔哈赤

后来即位之后的皇太极再次率军前来,袁崇焕再次以顽强的斗志,打退了他的进攻,保住了关宁防线,后金军队伤亡惨重,至此不敢再轻举妄动了。然而作为一个即将灭亡之国,总是会出现那么几个极品人渣的,而大明王朝就出了一个魏忠贤,把个整个朝廷搞得是乌烟瘴气,最后还把袁崇焕给赶走了。袁崇焕回到乡下,当起了他的布衣平民。

庆幸的是,那个木匠皇帝终究还是死了,弟弟朱由检即位,是为崇祯皇帝。崇祯皇帝先是凭借超强的政治手腕,将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一网打尽,整顿了朝纲,后立马封袁崇焕为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在乡间的袁崇焕做梦都想不到,自己竟一下子由平民变成了朝廷的二品大员,更离奇的事情还在后面呢!几个月之后,崇祯又加封袁崇焕为兵部尚书、蓟辽督师。

这里要来说一下,督师是一个很大很大的官,比总督、巡抚都要大,且袁崇焕管辖的范围很广,具有生杀予夺之大权。崇祯皇帝很是欣赏袁崇焕,希望他能够肩负起镇守辽东的重任。

袁崇焕意气风发地来到了京城,开始续写着自己的传奇人生。来到京城之后,崇祯皇帝马上就召见了他,对他是倍加赞赏,而袁崇焕亦是信心百倍,当下便向皇帝夸下了海口,五年之内,必定收复辽东。不得不说,袁崇焕这次吹牛吹大了,以当时大明王朝的状况,能够守住辽东就算是很不错了,你拿什么去收复辽东失地?

崇祯

崇祯皇帝激动了,答应了袁崇焕的所有请求,兵马、钱粮、武器,一应俱全,至于将领的选用,也由他一人说了算。袁崇焕立刻赴辽东走马上任,谁知刚走到半道上他竟得知,士兵们因不发军饷而哗变了。大明朝的财政状况早已是入不敷出了,可就是这样,崇祯皇帝依然拨了三十万两军饷给了他袁督师。

坦白说,袁崇焕确实是一位杰出的将领,守住辽东是没有问题的,可关键问题是,他并非是一位政治家,也并非是一位军事谋略家,对事情也缺乏远见。他到辽东之后,干的第一件事并非是如何收复失地,而是整人,并且这个人是大有来头的,他就是皮岛总兵毛文龙。

毛文龙所在的皮岛位于后金军的后方,他时不时给后金军队来一次偷袭,搞得皇太极是头痛不已。但毛文龙这个人是有人格缺陷的,说白了,他其实就是一名大混混,无组织无纪律的,走私、赌博、捞钱,什么都干,估计生活作风也有问题,但是他毕竟牵制了后金的兵力,对后金军队来说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威胁。

真正的谋略家总是从大处着眼,可袁崇焕偏偏不是,他的眼里是揉不进沙子的,他对毛文龙的所作所为十分不屑。之前他没权力,无法管束毛文龙,可现在不一样了,袁督师手持尚方宝剑,辽东所有事物尽归他管,他想整治毛文龙那是很容易的,于是便有了他们的一次谈话。袁崇焕好歹是进士出生,说起话来那是话中有话,可小流氓出身的毛文龙就听不出来了,袁崇焕要毛文龙交出兵权,然后回家养老,可毛文龙却没听出来,硬是说敌贼未破,当与君共勉之。

好,毛文龙的悲剧下场就此注定!

既然你不听劝告,那就休怪我手下无情了。袁督师接下来便对毛文龙亮起了屠刀,将他斩杀。可怜他毛文龙可能到死都不明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其实理由很简单,我们的袁督师看你不顺眼。

这一事件,后来成为了袁崇焕叛国投敌的“罪证”之一。

斩杀总兵毛文龙的消息传到京城之后,崇祯皇帝大为震惊,感到十分惶恐,不过鉴于当时的形势需要,崇祯皇帝还是下了道手谕,表示坚决支持袁崇焕的做法,并对小流氓出生的毛文龙也表示了唾弃。当然,这都是表面的。

皇太极

皇太极休整了一段时间之后,准备再次出击了,他深知自己攻不破关宁防线,于是便绕了一个很大的圈子,从辽西出发,经蒙古向中原进军,直指京师,不久,便来到了距离北京城只有两百公里的遵化。袁崇焕便派自己的部下赵率教赶往迎敌,只是没过多久,赵率教便战死沙场了,这时,袁崇焕只好亲率大军赶到。

中国历史上一场十分奇特的战争开始了,袁崇焕率领大军一直尾随在皇太极之后,任由后金军队烧杀抢掠,他就是不予以进攻,这样一直到了北京城下。

京城里的人们开始纷纷议论了,说他袁崇焕已当了叛徒,成了皇太极的走狗。

袁崇焕根本就不是叛徒,因为他没有任何理由叛国投敌。其实,袁崇焕的想法是很简单的:以北京城作为防御的据点,先守后攻,打一场漂亮的防御攻击战,就像在宁远那样,这也正是他所擅长的。以他率领的关宁铁骑的实力,再加上有北京城坚固的城墙,以及还有那威力十足的大炮作为后盾,足可以一举消灭后金的主力军队。

只是袁崇焕千算万算却算错了一点,且这一点是致命的:这里不是锦州,也并非宁远,这里是北京,是皇城。在此之前,袁崇焕凭借此种战法,成功打退了后金军队的多次进攻,取得大胜。想如今自己的实力更为强大了,而北京城则更为坚固,胜利似乎指日可待。但要知道,皇帝就住在北京城内,他不可能拿大明王朝的安危来让你当赌注,让你打什么防御攻击战。这一点,袁崇焕可能至死都想不明白。

能想明白的是他的老师孙承宗,孙承宗派了一名使者来找袁承焕,用很恳切的语气对他说:“皇帝十分赏识你,我也相信你的忠诚,只是你擅自杀掉了毛文龙,现如今又把军队驻扎在北京城外,很多人都在怀疑你了,希望你能尽心为国效力,若是再有差错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

这是孙承宗对学生袁崇焕的一次忠告,也是一次警示,只可惜这时的袁崇焕已不再是以前的袁崇焕了,现如今他大权在握,又手握重兵,竟没有把恩师的话听见去,他要求皇帝允许他率兵进驻北京城。

可能大家有所不知,在古代,凡是在外驻兵的将领若没有皇帝的调令,是不得私自率领军队驻扎在京城外的,这可是有谋反的嫌疑,更何况他袁崇焕还想率军进城,这真是异想天开,万一你叛变了怎么办?

崇祯皇帝对他的忍耐已达到极限,他召见了袁崇焕,一见面,崇祯皇帝便将自己身上的大衣披在了袁督师的身上,啥也不说了,你看着办吧!

崇祯皇帝当然不会答应袁崇焕率军进城了,袁崇焕只得在城外与皇太极展开了一场血战。不幸的是,在这次战斗中,明军著名将领满桂身负重伤,可笑的是,竟是被明军自己的大炮给炸伤的,可关键问题是,整个朝廷的人都知道,袁崇焕与满桂之间不和。京城百姓又开始议论纷纷了,说满桂是被袁崇焕故意给炸伤的。这次又冤枉袁崇焕了,当时满桂在北城,而袁崇焕则在南城,他们之间相距有一个小时的路程,无论如何袁崇焕都是无法做手脚的。

一场血战下来,尽管明军最后取得了胜利,但忍到极限的崇祯皇帝不再相信袁崇焕了。他将袁崇焕召来,用一种无比阴冷的目光看着他,随后以一种很低沉的声音问道:“你为什么要杀毛文龙?敌军为何长驱直入,进犯北京?你又为何不中途拦截?还有,你为什么要打伤满桂?”

此时的袁崇焕根本就没有反应过来,一时间没有说话,这更加证实了京城里的谣言了,崇祯皇帝也更加确信袁崇焕有问题。

其实,袁崇焕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回答,难不成说我杀毛文龙是因为我看他不顺眼?而尾随在后金军队之后是为了打一场北京保卫战?至于满桂的事情,他根本就不知道,自然无从说起了。

崇祯皇帝于是下令将袁崇焕关进大牢,明军总指挥由满桂来接任,而袁崇焕的关宁军则由祖大寿来率领。

祖大寿惶恐不安,以为下一个被抓之人该是自己了,于是他竟率领军队返回辽东去了。文武百官恳求在狱中的袁崇焕写一道手谕,将祖大寿给追回来。祖大寿见信大哭,回到了京师。后来明军在满桂的指挥下,总算是击退了后金军队的进攻,只是满桂也战死沙场了。

后金军队撤退之后,崇祯皇帝接下来便要处置袁崇焕了。起初,崇祯皇帝并不想杀他,后来那些该死的言官一个劲地参奏袁崇焕。崇祯皇帝越想越不对劲,越想越觉得袁崇焕有投敌的嫌疑,于是便下令以极刑处死袁崇焕,也就是凌迟,又叫“磔刑”。

行刑那天,袁崇焕坐在囚车里,整个北京城的老百姓都出来了,他们干出了一个惊天举动,个个冲上前去,将袁崇焕身上的肉一块一块给活活咬了下来——这就是“投敌卖国”的下场。

一心为国的袁崇焕竟落得如此下场,不得不令后世的人们感到无限叹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的一切终将真相大白,

好,让我们回到上面几个问题。

袁崇焕究竟是不是大明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呢?

显然不是,大明王朝经过后几代皇帝的连番折腾,早已是奄奄一息了,嘉靖、万历、天启,等等,袁崇焕就算是有天大的本事,也难挽大势。

嘉靖嘉靖!家家干净!这位一心想长命百岁的朱厚熜,整天只知道炼丹修道,将个大明江山交由严嵩父子管理,并且其在位时间还很长,前后达四十六年之久,比唐玄宗在位时间还要长,如此昏君,大明岂有不亡之理?

万历皇帝

后来的万历皇帝“再接再厉”,虽有张居正力挽狂澜,但张大首辅却过早地离世了。自万历十五年开始,这位年轻的皇帝便不再过问政事了,成天躲在宫中,消极怠工更是长达四十八年之久,近半个世纪,创下了我们历史上皇帝不早朝的最长记录。

后来明熹宗朱由校即位,也就是那位有名的木匠皇帝了,同时,他还是个著名的文盲皇帝,连个《水浒传》都没听过,在位期间什么事情不干,只知道做他的木匠活了,这样又折腾了七年,直到后来崇祯皇帝即位。

我们来下一个总体的评价,在中国历任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中,其中以明朝皇帝最为昏晕,也最为自私,老朱家多出草包啊!

所以,后世的史学家们多发出浩叹,有的说明朝亡于嘉靖,有的则说明朝实亡于万历,有的还说明朝亡于天启。说句唯心的话,大明王朝经过276年的国运之后,也该灭亡了。

因此,这时候无论是谁出现,即便是诸葛亮再生、李靖重现,也挽救不了明朝了,更何况一个袁崇焕呢?

那么崇祯为何要杀袁崇焕呢?关于这一问题,有的学者持皇太极的“反间计”说,有的则持“谋反说”,其实这两种说法是一致的,崇祯杀他的真正原因怕是对他无比气愤,我对你如此器重,要什么给什么,而你竟给了我这样的回报。

相信关于皇太极“反间计”一说,很多人都是清楚的,这只不过是清朝皇帝为了抹黑崇祯而故意篡改的罢了,要知道,后来的《明史》可是清朝皇帝修的,加上清朝皇帝们一贯有这样的作风。

不管怎么样,袁崇焕都死了,且死得很惨,说他咎由自取是不对的,说他是千古冤案也不恰当,主要还在于他的性格缺陷。这样极富个性的一位统帅,胆大妄为,擅杀总兵,无政治头脑,其悲剧命运早就注定了。但冤案终究还是冤案的。

再说崇祯,崇祯的死亡并非由满清所造成的,因此对他的遭遇,清朝的皇帝们起先是抱同情态度的,顺治皇帝甚至还跑到他的坟前大哭了一场。

客观来讲,崇祯是大明王朝最难得的明君之一,其勤政堪比后来的雍正皇帝,在不到二十岁时已是满头白发,不可不谓是呕心沥血了。但他也是有性格缺陷的,当明军无粮饷时,他竟舍不得拿出自己的私房钱,最后兵败于李自成的起义军之下,他自己也于煤山的一棵歪脖树下自缢身亡。不得不说,回天无力啊!

关于崇祯和袁崇焕这两位明末的重要人物,他们都致力于大明的图存,结果都没能成功,不过有一点他们是极为相似的,那就是他们都是极具悲剧色彩的人物,其悲剧的下场让无数后人为之扼腕叹息。

关于崇祯皇帝的评价,后世给出的多半不高,这很能理解,毕竟他是亡国之君,还有,他斩杀了所谓的“明朝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袁崇焕。不管出于何种原因,是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也好,还是出于气愤也罢,他最终都把袁崇焕给杀了,后世的人们出于对袁崇焕的同情,也就将这盆脏水泼在了崇祯的头上。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2383.html

崇祯,袁崇焕,皇帝,问题,后金,袁承焕,大明,毛文龙,王朝,辽东,观点评论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崇祯,袁崇焕,皇帝,问题,后金,袁承焕,大明,毛文龙,王朝,辽东,观点评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崇祯,袁崇焕,皇帝,问题,后金,袁承焕,大明,毛文龙,王朝,辽东,观点评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