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刺秦之殇:业务能力不足的荆轲就这样被逼上了梁山

刺秦之殇:业务能力不足的荆轲就这样被逼上了梁山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史记.刺客列传》

在公元前227年的秦廷之上,功败垂成的荆轲扔下了最后一句狠话:都怪老子想抓活的,早知如此一剑捅下去就完事了。原来他试图仿效当年曹沫挟持齐桓公并逼其退还鲁地的往事,一旦得手将是计划之上的成果,也不枉太子丹对他推心置腹。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怎么听起来有点想甩锅呢?

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则大善矣。

太子丹的确说过这句话,话说当年被绑肉票的齐桓公可是“正而不谲”的一代英主,他最初打算将曹沫千刀万剐来泄愤,幸亏管仲劝了下来,理由在于这是可遇不可求的“立信”机会。

▲想法很美好

但时过境迁,秦国自商鞅时代起被东方六国称为虎狼之邦,绑架和欺诈的干活如同家常便饭,从来不知“信”为何物。而此时韩国已灭,赵魏已残,统一天下只是时间问题,号称千古一帝的秦始皇怎么可能会为了区区虚名将历代先君的努力拱手相送呢?

再说了,从通知各路诸侯到完成割地手续少说也要小半年,荆轲是打算不眠不休地将匕首架在嬴政脖子上吗?还是认为秦王一定会乖乖就范呢?

所以,为失败找个借口才是真的。

业务不精的豪侠

秦王求生欲之下扯断衣袖摆脱控制,并绕着柱子跟手持利刃的刺客兜了几个圈子,说明他身手不错,毕竟历代秦王都是“择勇猛者立之”的武士,储君时代没少接受武术指导。

▲现实很骨干

而医官夏无且的药囊成功吸引了刺客的注意力,秦王趁着电光火石般的一瞬间拔出背后长剑,三两下就成功完成了反杀,而荆轲用徐夫人匕首的孤注一掷也只砸中了铜柱。

于是,诞生了众多典故的刺秦活动就这样画上了句号,遗憾之余也透露了一些信息:貌似有点业务能力不足啊!此前曹沫说绑就绑,专诸说杀就杀,聂政更是从大门口一路割草模式过去的,反衬出荆轲的表现实在难言及格。

事实上,名声在外的荆轲之前的表现也一言难尽,他曾在榆次碰上了剑客聂盖,两人在讨论剑道的时候出现争执,后者只是瞪了一眼就把荆轲吓跑了,甚至还没动手;后来与鲁勾践的下棋争执中又被后者的“怒而叱之”吓得“嘿而逃去”,甚至都不敢在露面,刺秦失败后鲁勾践说他“惜哉其不讲于刺剑之术也”,技艺不精还不肯虚心求教,反而一走了之。

笔者认为,太史公留下这两段记载肯定是有原因的,至少荆轲使剑的水准绝非一流,两次不战而退说他并非“一言不合拔刀相向”的勇者,而秦王虽然仓惶却有惊无险的处境也印证了这一论断。

买凶杀人的太子丹

流浪的荆轲在燕国好上了狗肉和乐师高渐离,每天喝酒唱歌,好不快活,丝毫看不出他将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刺客,却被舆论捧了世外高人。

太子丹原本的刺秦人选是叫田光的老人,可惜后者已经年老体衰,于是将荆轲推荐给了太子丹。

值得一提的是,田光仅仅告知“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并未明言刺秦之事,于是低一个辈分的荆轲只好说“谨奉教”。不料田光马上以保守秘密为名自刎而亡,搞得荆轲骑虎难下,摆谱不见太子丹就不太合适了。

▲史书中的聂政的确有来去自如的实力

话说豫让的忠来自被引为“知己”的心交而非物质,而专诸和聂政更只是因为几句客套话就赴汤蹈火,虽然先秦侠客都讲究“士为知己者死”,而太子丹可谓下足了本钱,千里马肝、美人玉手、美酒佳肴和车骑美女无不双手奉上,比前辈们要豪横多了。

太子日造门下,供太牢具,异物间进,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适其意。

▲阿萨辛派纵横中东凭借的就是死心塌地的刺客们

按说杀谁都是杀,荆轲的身手也并不强于前辈们,所以这份礼遇并非区区门客所能享受,也没听说过哪个“国士”有这么俗套的,太子丹甚至几次怀疑荆轲刺秦的决心,可见他们的互信并不牢靠,倒是一句“以顺适其意”点破了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买凶杀人行为。

被逼上梁山的二流刺客

田光之死是对荆轲的道德绑架,不接招的后果侠客圈子肯定是混不下去,唾沫星子都能淹死人。

今秦有贪利之心,而欲不可足也。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 ...因而刺杀之。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

▲电影《英雄》中刺客的觉悟明显被拔得太高了

在太子丹慷慨激昂地说了半天之后,荆轲半晌无语(久之):老子是卫国人,燕国的存亡跟我究竟有毛关系啊?他的犹豫还来自于自知之明,于是用“臣驽下,恐不足任使”的理由试图推诿,而太子丹的回答则是任命荆轲为燕国上卿。

这就是所谓的鸡同鸭讲吧,可惜荆轲没有拒绝的资本。参考聂政专诸的卖命条件,他的命此时已经是太子丹的了,逃跑到不是不可以,前提是躲得过国家机器的追杀。

此后又出现了一个“久之”,从韩国灭亡到公元前228年底,荆轲在阿萨辛派的天堂里泡了两年之久仍然“未有行意”,此时王翦已经攻下邯郸,秦兵出现在了燕国南部边境线上。

太子丹等不及了,催促之下荆轲提出了两个条件:督亢地图和樊於期人头,后世或有认为这是缓兵之计,笔者则不以为然:前者好说,后者虽有些不近人情,但不管是太子丹或荆轲出面都是一样的,樊於期心知必死,于是自全名节并凑齐了送给秦王的礼盒套装。

荆轲之所以迟迟不动据说是等一个帮手,但约定的日期过去很久,这位传说中的副手依旧不见踪影,《史记》中没有提及姓名,但不管是谁都有可能放了鸽子,毕竟有去无回的买卖不是对谁都有吸引力。

何太子之遣?往而不返者,竖子也!且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丧失耐心的太子丹遂钦定了十三岁就敢于闹市杀人的秦舞阳作为副手,荆轲一眼看出这货上不得台面的本质,故而愤怒异常:催什么催?我拎着一把匕首就去刺杀强秦的君王,只顾着行程而不考虑成功的行为有什么意义呢?

任谁都想不到,最终令荆轲慷慨赴死的不是“知遇之恩”,而是太子丹莫名其妙的疑心,荆轲是个勇士却非愚者,从不想去到不得不去,再到被逼着动身,他一直都清醒而无奈。

结语:排练不充分的舞台剧

接下来是易水河畔的大戏,且看:太子丹带着门客们身穿白衣相送,击缶而歌的是高渐离,充当和声的是荆轲本人,唱到慷慨激昂处时所有人都放声大哭,一路目送车马远去... ...

这到底是送行,还是在送葬呢?哦,居然是行刺。

刺秦本该是国家最高机密,此刻却锣鼓喧天唯恐世人不知,难道将秦国密探和悠悠众口视若无物吗?一般来讲,排场越大、仪式感越强的机密行为,其真实性就越低,回想一下,刺秦前后的细节都在太史公笔下惟妙惟肖,仿佛亲眼所见一般,究竟有哪门子机密可言?

这事可能要问问导演兼编剧太子丹本人才有答案了,处心积虑的刺秦行为,仿佛变成了一场精心彩排的舞台剧,自己则兼任了男二号。

唯一的缺陷就是就是缺乏现场行动的推演和排练,或许太子丹已经对荆轲此行早已丧失信心,那就权当是一次为自己留名的投资吧。

荆轲倒是无所谓了,前方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死路,而留在燕国会被杀人灭口,逃跑则会死于悠悠众口,不如索性走上一遭来报答所谓的“知遇之恩”吧!

笔者认为,与其说荆轲刺秦是壮志未酬的史实,不如视作中华民族一段慷慨悲歌的回忆,当太史公颤巍巍地拖着残破之躯记载下秦廷之上血脉喷张的片刻时,他所寄托的其实是“士为知己者死”的信念和追求,而非孤注一掷的豪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23841.html

能力,刺客,子丹,聂政,田光,秦王,荆轲,太子,业务,曹沫,知识科普,聂政,太子丹,秦王,荆轲,曹沫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能力,刺客,子丹,聂政,田光,秦王,荆轲,太子,业务,曹沫,知识科普,聂政,太子丹,秦王,荆轲,曹沫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能力,刺客,子丹,聂政,田光,秦王,荆轲,太子,业务,曹沫,知识科普,聂政,太子丹,秦王,荆轲,曹沫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