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孔子不姓孔,孟子不姓孟,春秋时代的“姓”和“氏”有何意义?

孔子不姓孔,孟子不姓孟,春秋时代的“姓”和“氏”有何意义?

说起春秋时代,可能有些读者会比较陌生,所以在进入今天主题之前,我先试着帮大家回忆下我国的朝代。

当年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为了记住中国的朝代,笔者也和很多人一样,背诵朝代"口诀",而我习惯使用的口诀是:

"黄帝尧舜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中华民国。"

为什么口诀中没有"春秋"呢?我们不妨把目光放到"周"这个朝代上。

当年武王伐纣后,定都镐京,也就是今天的陕西西安,建立了周朝,直到犬戎入侵,幽王在骊山被杀,平王在部分诸侯拥立下继位,并将国都迁到东边的雒邑,就是我们今天的河南洛阳。

之所以周朝前期称为西周、后期称为东周,就是因为从相对位置来看,西周的国都镐京在西边,东周的国都雒邑在东边。

不只周朝分成西周和东周,东周还能分成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而春秋和战国的分水岭,一般认为是韩、赵、魏三家分晋。

为什么三家分晋这么关键呢?春秋和战国又有什么不同呢?大家或许听说过,春秋是个礼坏乐崩的时代,但事实上,战国的崩坏程度比春秋严重许多。

而导致崩坏程度大大增加的原因,就在于韩氏、赵氏、魏氏三个家族以臣子的身份把晋国给瓜分了,而这样以下犯上的行为,居然被代表礼法秩序的周天子认可,正式进行了册封。

因此,一般来说春秋时代自平王东迁开始,止于三家分晋,大约是西元前738年到西元前403年,而我们今天要说的话题就和春秋时代有关。

那么在对时代背景有些概念之后,就回到我们今天所要谈论的姓氏问题。

首先想问问大家,你知道孔子不姓孔吗?孔子虽然是鲁国人,但与宋国有极深的渊源。在周公东征后,商纣王的哥哥微子启被封于宋,微子启死后传位给弟弟微仲,宋国的第二任国君微仲正是孔子的先祖。

商朝王族为"子"姓,所以孔子自然也姓"子"!但这边必须补充说明一下,孔子不是因为姓"子"才被称为孔子哦!像孟子,既不姓孟,也不姓子,孟子其实是鲁国贵族的后裔,因此孟子姓姬。而孔子、孟子的"子"则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看到这边,大家在恍然大悟的同时,可能又产生了新的疑问,那孔子的"孔"又代表什么呢?

孔子的"孔"来自孔子的先祖孔父嘉,孔父嘉是宋国的大司马,历经穆公、殇公两朝,备受国君信赖,还又有个漂亮的妻子,大家是不是觉得这简直就是人生赢家呢?

但不幸的事发生了,《左传》在鲁桓公元年有一段记载:"宋华父督见孔父之妻于路,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艳。"有次宋国的太宰华父督在路上遇见了孔父的妻子,当下就被彻底迷住了。

接着,"二年春,宋督攻孔氏,杀孔父而娶其妻。公怒,督惧,遂弑殇公。"隔年,华父就找借口杀了孔父,强占了孔父之妻,孔父的儿子木金父逃到鲁国,取了孔父的字为氏,其后代即为孔氏。因此,孔子的"孔"其实是孔子家族的氏名。

我们先来看看"姓"这个字,"姓"是"女"加"生"。《说文解字》说:"姓,人所生也。"本指的是女子所生的子女。

在上古时代的母系社会中,人们大多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子女从母姓,归属于母亲的家族。我们在阅读春秋时期的文献时,会发现不少部首为"女"部的姓。

比如周王室及大部分诸侯国国君都姓"姬",齐国国君姓"姜",秦国国君姓"嬴",越国国君姓"姒",一般认为这些姓很有可能原本与母系社会有关,后来转变成父系社会仍然被继续延用。

那么"氏"又是怎么回事呢?随着历史的发展,人口不断地繁衍与流动,姓作为家族实体的性质不断减弱,尤其到了周朝之后,各个氏族细化为许多分支,很多时候同姓只有名义上的关系。

取而代之的,在《左传》、《国语》中提到卿大夫家族多以"某氏"来称呼,而"氏"的来源主要有四种可能:

第一种是根据分封的国名为氏,比如周朝将舜的后代封于陈,赐姓为妫,命氏为陈;

第二种可能是以父祖的字为氏,像我们一开始举例的孔氏,就是如此;

第三种则是以官名为氏,像是晋国六卿之一的中行氏,其先祖荀林父,原本出身荀氏,但因为在晋文公时担任了中行主将,便以官为氏,别为中行氏;

第四种可能是以分封的采邑为氏,像是刚刚提到的荀林父有个叫做荀首的弟弟,荀首由于被封于智,便以智为氏,智氏也是后来的晋国六卿之一。

在对"姓"和"氏"有些认识之后,我们接着比较一下这两者的异同,"姓"和"氏"都是血缘构成的亲属组织,"姓"是主干,"氏"是分支,不同的地方在于同姓者未必能追溯到共同的祖先了,但同氏者一般有明确的谱系。

而一个人的"姓"是固定的,"氏"是可变动的,父子兄弟之间不一定同氏,像刚刚提到的荀林父、荀首兄弟,一个以官名为氏,一个以采邑为氏。

此外,一个人在人生的不同时期也可能会有不同的"氏",就像荀林父和荀首原先为荀氏,后来才有了各自的氏名。

除此之外,在春秋时代,还有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女子称"姓",而男子称"氏"。主要原因是,春秋时代女子是不可以与"同姓"的人通婚的,如果遇到同姓的人,那么两人向前追几代,肯定是一家人。

而男子之所以称"氏",是因为并非每个男子都有"氏","氏"在春秋时代是一个身份的象征,只有贵族男子才会有"氏",所以这种象征名誉地位的东西,自然会经常被男子拿出来"显摆"。

春秋时期的姓氏,和我们今天所说的姓氏已经大有不同,而春秋时代也是"姓"和"氏"最考究的时代,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读诗使人灵秀,读史使人明智。有时候我们学习历史,并不仅仅是从古人那里获取智慧,最重要的是,不要闹出孔子姓"孔"的笑话。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23863.html

孔父嘉,家族,先祖,荀林父,孔子,宋国,任国君,孟子,春秋,周朝,观点评论,荀林父,孔子,春秋时代,孔父,宋国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孔父嘉,家族,先祖,荀林父,孔子,宋国,任国君,孟子,春秋,周朝,观点评论,荀林父,孔子,春秋时代,孔父,宋国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孔父嘉,家族,先祖,荀林父,孔子,宋国,任国君,孟子,春秋,周朝,观点评论,荀林父,孔子,春秋时代,孔父,宋国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