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孙权为何选择这个小城建都?详解古都武昌的辉煌与衰落

孙权为何选择这个小城建都?详解古都武昌的辉煌与衰落

作者:握中悬璧,授权读史发布。百年东吴连载36

悠悠武昌,在江之隈,吴未丧师,为蕃为畿。

陆机这首《赠武昌太守夏少明》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三国时期武昌城的盛景。

提到武昌,人们一般最先想起的都是今天武汉市武昌区,作为武汉三镇之一,这里以武昌起义而闻名。

然而在古代,武昌却不在这里,而是在武汉市东南几十公里的鄂州。

古武昌是东吴都城之一,东吴曾两次于此建都,即使后来又将都城迁回建业,武昌也长期保留着“陪都”的地位,可以说武昌对东吴的重要性仅次于建业。

武昌在汉末称为鄂县,本是个发展程度非常一般的小地方,它的兴衰与东吴政权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它的高光时刻与漫长的历史相比也非常短暂。

后来虽然经过东晋时期王敦和陶侃的治理,武昌一度有过短暂的复苏,但最终还是彻底沉沦了,回到了它本来的地位。

古武昌的发展始于孙权,关羽败亡后,孙权没有撤回江东,面对复杂的形势,他暂驻公安。到了黄初二年(221年),孙权迁都鄂县,并将其改名为武昌,取武运昌盛之意,又在当年开始进行武昌城的修建。

然而,鄂州的重要性基本也只局限在交通运输这一个领域,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地位不高,这一点和古代倒没什么分别。

在汉朝诸县中,分为大县和小县,其中大县的长官称县令,小县的长官称县长,而鄂县就是一个小县。孙权在消灭黄祖,将势力渗透进江夏后,便委任胡综为鄂县长。

不过在这个时候,江夏的核心却依然在夏口,甚至江夏以前的治所西陵和沙羡,其地位也要高于武昌。

既然如此,孙权为何要定都于默默无闻的鄂县呢?按理说夏口才是最好的选择。

原来孙权如此决定,主要是从军事方面来进行考虑的,而军事因素也是古武昌短暂兴起最主要的原因。

孙权之前建都于扬州的建业,而不在他心心念念的荆州,一方面当时他确实还对攻取合肥抱有希望,另外也不想过于明显地表露对荆州的野心,因此接受了刘备的建议。

但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双方彻底撕破脸以后,孙权就没必要继续掩饰了,他必须以今后的形势为出发点去考虑问题。

荆州之争暂时告一段落后,孙权清醒地意识到形势没有那么乐观,自己还远未到高枕无忧的时候。

虽然刘备忙着称帝,暂时未有动作,但当年仅仅为了荆南三郡,他都亲率大军来争,这次丢了整个荆州,怎么可能善罢甘休呢?

另一方面,东吴和曹魏的关系也颇为不妙。

曹丕篡汉之前,为了给自己增加功绩,曾给孙权下了个套,故意烧了襄阳,引诱孙权来取。

当初曹操确实答应过孙权沔水以南都归他,在危急的形势下,用襄阳换取江东援军也是值得的。

不过后来形势发生了变化,一是徐晃挡住了关羽,襄阳和樊城基本安全了,而且曹操希望孙权和关羽两败俱伤的想法也没能实现。

危机如此轻易地解除,曹操是否会对他的承诺感到后悔呢?他后不后悔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曹丕肯定是对此不予承认的,反正又不是他承诺的,于是就这样算计了孙权一手。

由于襄阳城防被毁,东吴没能在此站住脚,很快就被赶走了。

这样一来,孙权夺取荆州北面门户的想法就落空了。不仅如此,东吴和曹魏的关系也开始恶化。

孙权对严峻的局势有着清醒的认识,他深知自己虽然占了一次大便宜,但以自己的实力决不可与曹刘两家同时为敌,因此他必须做政治和军事上的双重准备。

吴蜀矛盾是当下的主要矛盾,除非他愿意恢复到湘水划界之前的局面,否则双方不可能议和,而这是孙权无法接受的。

相对而言,魏吴矛盾则是次要矛盾,双方只是有些小冲突而已,这是有可能化解的。孙权决定从这方面入手。

当初曹操为了让孙权放心西征,主动撤去了东线大部分守军,也将夏侯惇和张辽等主要守将招走了。

但现在曹丕又重新加强了东线的力量,其中张辽和一位姓朱的横海将军(可能是朱灵)又回到了合肥,此外又在横江津驻军七百,居巢驻军四百,甚至双方一度爆发了小规模的冲突,出现了一定伤亡。

不过魏吴议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反复拉锯谈判,因此孙权必须做最坏的打算。

如果能得到完整的襄阳,这座重镇自然具备阻挡北方威胁的条件,当初吕蒙就是这样想的。然而这一计划却没能实现,孙权面临着魏蜀两面夹击的风险。

将都城设在荆州,虽说可以加强东吴在西部的防御,但也没必要设在前线增加危险。如果定都江陵,西北两个方向的压力就太大了。

同时东线也不得不防,因为魏军正在江北虎视眈眈,虽然眼下兵力不多,但随时可能增兵,因此都城必须选在一个能兼顾所有威胁的地方。

这样一来,就只能设在江夏了。

江夏位于东吴整个长江防线的中端,孙权在此坐镇,无论外敌从哪个方向入侵,他都能第一时间加以支援。不过具体设在江夏的哪个地方,却还要动一番脑筋。

按说夏口是最佳之选,当初黄祖和刘琦都将治所设在这里。

夏口有着绝佳的地理位置,扼守着长江和沔水的交汇处,是一处可以被称为战略锁钥的重要地点。此外这里还有着坚固的城防,黄祖凭借此地和江东周旋了八年之久。

但是夏口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因为它和江陵一样,也面临着两个方向的威胁。

其中西面的威胁来自江陵,从江陵顺江而下便可攻击夏口,当时孙权并无在荆州西部边境挡住刘备的信心。而北面的威胁则来自襄阳,魏军可以顺着沔水一路东下,直抵夏口。另外江夏北部的文聘也不得不防。

当初赤壁之战时,曹操就采取了两路夹击夏口的策略,好在周瑜主动出击,深入南郡,粉碎了曹操的计划。但现在周瑜和吕蒙这两位杰出的军事家都已经去世,国中是否还有这样的能人呢?孙权心里也没底。

既然如此,那就只能继续收缩防线,选择一个比夏口更靠东一点的位置,一旦江陵有失,孙权本人也不用亲自处于危险的第一线,而是用夏口作为都城前面一道坚实的屏障,他可以坐镇后方指挥。

这样一来,鄂县就走进了孙权的视野。当初消灭黄祖后,本着和刘表缓和关系的目的,孙权撤出了夏口,而是将势力收缩到了鄂县。东吴在此发展了十几年,可以说在当地非常有基础了。

虽然这里经济并不发达,但从军事角度出发,却是一个绝佳的地点。

作为航运枢纽之地,武昌西有樊湖(今梁子湖),樊湖经过樊溪(今长港河)通向长江,而樊溪和长江的交汇处就是樊口,当初前来避难的刘备接受了鲁肃的建议在此驻军。

由此可见,武昌周边水系发达,樊湖中可以驻扎大量水军。

此外,武昌旁边还有一座西山作为屏障,这个依山傍水的地方成了修筑一座军事要塞得上上之选。

定都武昌后,孙权当即命人修建城池,后来武昌城也被称为吴王城。

武昌城规模不大,从其遗址来看,东西长不过一公里,南北长只有五百米,显然作为都城是比较小的,其军事目的更为明显。一旦将来在战争中处于不利局面,武昌便可以作为东吴在荆州最后的屏障。

另一方面,武昌城并不是单独一座城,江北还有一座邾城(今湖北黄冈市黄州区一带)。邾城当时在曹魏控制下,后来陆逊将其攻克,并加固城防,终于实现了完美的防御。

这两座城隔江相对,组成了一个类似于襄、樊二城的防御体系。

据后来长期驻守武昌的东晋名将陶侃说,东吴在邾城长期驻扎着一支规模在三万人的军队。

且吴时此城乃三万兵守。(晋书陶侃传)

作为整个防御体系中的主城,武昌城驻军自然比三万人只多不少,数万精兵驻于坚城之中,江面上艨艟巨舰往来穿梭,随时可以互相支援,至此东吴国都变得固若金汤。

为了供养如此多的首都驻军,单凭规模不大的鄂县肯定是不够的,因此孙权特意新设了武昌郡。

武昌郡由武昌、下雉、寻阳、阳新、柴桑和沙羡六个县组成,这六个县分别属于原江夏、庐江和豫章三郡,孙权此举相当于为武昌建立了一个首都经济圈,其余五个县都成了武昌的卫星城。

与此同时,孙权又从建业迁来千户人家,以加强武昌的经济实力,从此古武昌城便开始了一段黄金发展期。

然而,这座因军事目的而兴建的古城,最终还是因为其军事意义的消失而没落了。

在东晋南朝时代,南方政权的国防形势大多比东吴要好一些,双方在荆州相争的焦点主要在襄阳,因此位于江夏中部的武昌因为过于远离前线地位开始下降,比如桓温时期在荆州的大本营就又移到江陵了。

孙权的未雨绸缪是明智的,迁都一事完成后没多久,冲突就爆发了,当年七月刘备便发兵东征。

这对孙权来说是个巨大的考验,也是他在赤壁之战后所面临的最严重的一次危机。

双线作战终不可取,他必须尽快和曹魏议和,不管付出什么代价。

然而让孙权意料不到的是,曹丕竟然给了他一个巨大的惊喜……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23914.html

东吴,孙权,辉煌,古都,小城,形势,荆州,武昌,江夏,襄阳,东吴,孙权,武昌城,武昌,鄂县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东吴,孙权,辉煌,古都,小城,形势,荆州,武昌,江夏,襄阳,东吴,孙权,武昌城,武昌,鄂县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东吴,孙权,辉煌,古都,小城,形势,荆州,武昌,江夏,襄阳,东吴,孙权,武昌城,武昌,鄂县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