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李斯那么聪明, 为何不帮英明的扶苏, 而去帮纨绔子弟胡亥继位?

李斯那么聪明, 为何不帮英明的扶苏, 而去帮纨绔子弟胡亥继位?

李斯是个聪明人不假,不然也不会从当年的一个楚国小吏,官至大秦的丞相,他的能力和才干世人皆知。

按理说,像他这种聪明人,理应知道胡亥是个“庸才”,更知道大秦最合适的继承人应该是公子扶苏。

况且,有记载说,扶苏还是李斯的女婿,所以,于情于理,李斯都应该帮助扶苏才对。

但是,李斯不仅没有帮助扶苏,还与赵高共同伪造遗诏,逼迫扶苏自尽,最终,将胡亥扶上了位。

那么,李斯为何要这么做呢?

沙丘之变

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嬴政下诏出巡,这是他人生中第五次出巡,临行前,按照惯例,秦始皇安排宦官赵高、左丞相李斯等人随行,命右丞相冯去疾留守咸阳。

同时,嬴政架不住小儿子胡亥的软磨硬泡,出于溺爱,最终让胡亥一同随行。

随行人员确定后,出巡队伍在当年初冬季节,迎着寒意浩浩荡荡出发,而至少在当时,没有人会想到,这将是秦始皇的最后一次出巡。

一路上,秦始皇先是到达云梦泽,祭拜了葬在那里的舜帝,之后又顺长江而下,最终在会稽山祭祀了大禹后,开始起驾返回。

但在返回的途中,刚走到平原渡口,秦始皇便病倒,且一日比一日严重,最终,在行至沙丘宫(今河北邢台广宗县)时,秦始皇病逝。

而在秦始皇病逝后,一场围绕皇位继承的阴谋就此展开。

秦始皇在生前,并没有明确继承人是谁,毕竟当时他才五十多岁,再加上他没想到自己会死在出巡途中,因此,直到他病倒,大秦的接班人始终未定。

但在他病入膏肓、眼看回天乏术之际,他曾以口述的方式,命赵高写下了一份交给公子扶苏的“玺书”。

这份玺书的主要内容,是要求扶苏“与丧,会咸阳而葬”,言外之意,就是将扶苏定为继承人。

按照正常轨迹的话,那么扶苏将成为大秦的第二任君主,但遗憾的是,扶苏直到死,也没有接到这份玺书。

之所以如此,原因就出在了秦始皇身边的宦官赵高身上。

赵高在当时,深受秦始皇宠信,兼管着皇帝符玺和发布命令诸事,而在玺书拟好后,赵高却将其扣了下来,并没有发给扶苏。

为什么呢?很简单,因为赵高和扶苏历来不和,他担心将来扶苏上位,自己就会没有“好日子”过,因此,在赵高看来,倒不如立更为“听话”的胡亥,自己将来的富贵也有了保障。

于是,赵高找上了胡亥,起初,胡亥碍于忠孝仁义,还假惺惺地表示拒绝,但在赵高的游说下,最终抵挡不住皇位的诱惑,答应赵高共谋此事。

不过,仅凭他们二人,这么大的事情并不容易成功,之后,赵高又找上丞相李斯,意图将其一起拉下水。

毕竟李斯在朝中的声望很高,只要他能同意并参与,赵高的计划才能成功。

不过,李斯毕竟不是胡亥,他为官多年,能力和才干人皆尽知,要想让他参与到这种事情中,肯定不会太容易。

但这对于赵高并不是难事,在他的一番游说之下,起初义正言辞表示拒绝的李斯,最终向赵高妥协,同意了赵高的计划。

至此,赵高、胡亥和李斯,成为了同一阵营,三人密谋后,矫诏立胡亥为帝。

之后,三人又炮制了一份“伪诏”,以秦始皇的名义,斥责公子扶苏“为人子不孝”,斥责大将蒙恬“为人臣不忠”,命其二人自裁谢罪。

而蒙恬和扶苏接到假诏书后,蒙恬对此极为怀疑,劝说扶苏弄清楚再说,但扶苏不听劝告,当即自刎身亡。

至于蒙恬,虽说怀疑诏书有假,但最终在赵高的设计下,含冤入狱,最终含冤自尽。

这便是沙丘之变,而在这场阴谋中,关键人物就是李斯,正是有了他的参与,赵高的计划才得以顺利实施。

不然,即便是赵高再有本事,没有李斯的配合,他也不可能做到瞒天过海。

但让人疑惑的是,聪明如李斯,为何会被赵高说服呢?况且,扶苏据说还是李斯的女婿,按这种逻辑,李斯应该是不会同意赵高这个计划的。

其实,赵高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抓住了李斯的弱点。

李斯的弱点

李斯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追求利益最大化。

造成李斯有这种认知的原因,与李斯曾经的人生经历有关,当年,李斯还未发迹时,曾在楚国担任过看管仓库的小吏,那段时间,李斯过得十分落魄,微薄的薪水,连填饱肚子都是难事。

某次,他无意间看到了两只老鼠,正是这两只老鼠,改变了他的命运。

当时,他先是看到在茅厕中的老鼠,不仅又瘦又脏,并且看到人吓得四处乱窜,之后,他又看到了在粮仓中的老鼠,却个个吃的又圆又鼓,见人也丝毫不惧怕,根本不躲闪。

这一幕,引起了李斯的好奇心,他尝试着将茅厕中的老鼠,捉到了粮仓之中,不久之后,那只厕鼠也变得和粮仓中的老鼠一个德行。

因此,李斯就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什么意思呢?大意就是说,人和老鼠没什么区别,能否取得很好的成就,与他所处的环境、所坐的位置有很大关系。

这就是李斯著名的“老鼠哲学”,而这种哲学,几乎影响了李斯的一生。

在得出要想有成就,就得改变环境之后,李斯果断辞去了粮仓小吏的职务,踏上了外出求学之路。

他先是到齐国求学,拜大学者荀卿为师,荀卿擅长的学问,是研究如何治理国家,也就是“帝王之术”,这一点,很对李斯的胃口。

为什么呢?有句老话叫做“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但凡学习这种学问,无一不是为了将来能出人头地。

因此,在荀卿门下,李斯认认真真地学习数年,而在学成之后,李斯又做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决定。

当时,周王室式微,各诸侯国互为攻伐,按照常理来说,李斯是楚国人,理应是投身楚国,用自己的才学帮助自己的国家强大才对。

但是,李斯经过对六国局势的分析,得出了楚王“不足事”的结论,并且,当时秦国如日中天,加入秦国,才是正确选择。

最终,李斯认为“得时无怠”,于是告别老师,远赴强秦。

李斯投奔秦国而不效力楚国,他的这种择业观,其实也是在“老鼠哲学”的影响下得出的结果,只有加入强国,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价值。

最重要的是,加入强国,才是让自己成功最快的一种方法。

当然,李斯的择业观并没有错,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并且当时的秦国兵强马壮,国家富强,大有统一天下之势,作为信奉“老鼠哲学”的李斯而言,自然也不会放过这种名垂青史的机会。

顺势而为总好过逆天改命,世人如此,李斯更是如此。

但也是从这一点就能看出来,李斯不管做什么决定,考虑的就是如何让利益最大化,打个比方,当时的强国如果不是秦而是其他国,相信李斯照样会毫不犹豫的前去投奔。

所以,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李斯要的是成名得利,至于平台是哪个,他不在乎。

而赵高之所以能成功说服李斯,靠的就是抓住了李斯的这个弱点,向他提出了“灵魂三问”,这才最终让李斯妥协同意。

赵高的”灵魂三问“

赵高去见李斯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他仔仔细细地研究了李斯的发迹之路,得知李斯出身布衣,凭借着不甘于卑贱穷困的命运,才来到秦国,又靠着善于投机,先拜吕不韦,后又积极表现,最终才得到了秦始皇的重用。

并且,赵高还了解到,李斯虽说现在已经位居三公,但时常忧虑无比,唯恐自己的富贵有天会烟消云散。

这样的李斯,在赵高眼里并非无懈可击,只要对症下药,那么他就会“乖乖听话”。

因此,赵高在找到李斯后,并没有绕弯子,而是开门见山,直接告诉李斯,始皇给扶苏的玺书,都在胡亥那里,当下定谁为太子,全凭李斯一句话。

“乃见丞相斯曰:“上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事将何如?”---《资治通鉴》

赵高这么做,有三个原因,其一,是他知道李斯是个聪明人,如果对他绕弯子,反而会适得其反。

其二,把问题直接抛给李斯,不管他同不同意,都算是“参与”了这件事,将来有什么问题,他也难辞其咎。

其三,用秦始皇的玺书在胡亥那里,暗示胡亥已经同意此事,从而给李斯施加压力,让他“看着办”。

当然,李斯肯定没有一上来就表示同意,他最开始,也是义正言辞地拒绝了赵高,并且摆出了一幅“食君禄,忠君事”的姿态,大义凛然的斥责赵高这是在做亡国之举。

而赵高自然不会就此放弃,紧接着,他祭出了他的杀手锏,也就是“灵魂四问”。

他先问李斯,若是与蒙恬比起来,他李斯的才能、功绩、谋略,以及在扶苏心中受信任的程度,谁高谁低呢?

对于赵高的这个问题,李斯沉默半天,黯然回答道“不及也”。

显然,赵高戳到了李斯的痛处,但这远不够能拉李斯下水,所以紧接着,赵高又抛出了第二个问题。

他问李斯,若是扶苏继位,必定任用蒙恬为丞相,到时候李斯该如何自处?

这个问题,可谓是直击李斯要害,李斯最看重的,就是当前他的地位和权势,当初他选择秦国,不就是为了出人头地吗?

若真如赵高所说,那么他这么多年的努力,全部都将化为泡影。

而就当李斯思想松动之际,赵高马上又问出了第三个问题,他说到,假如蒙恬为丞相,那李斯将会“终不怀通侯之印归乡里矣”。

什么意思呢?赵高这话有两层含义。

明面上的意思,是扶苏继位后,那么李斯的仕途也将戛然而止,再难更近一步,甚至有可能不得善终。

隐喻的含义,则是许以李斯高官厚禄,只要他能答应帮助胡亥继位,那么未来,就可“怀通侯之印归乡里”。

反之,封侯就只能成为遗憾了。

说完这些后,赵高又适时提出,胡亥是当下最合适的继承人,希望李斯审时度势,仔细度量考虑。

“胡亥慈仁笃厚,可以为嗣。愿君审计而定之!”---赵高

可以说,赵高的一番话,用循循善诱的方式,向李斯阐明的利害关系,由浅入深,把李斯推到了一个不得不答应的境地。

有道是人活一世,草木一秋,生而为人,凭什么不能让自己过得更好一点,况且,李斯人生的追求本就如此。

当年那两只命运迥然不同的老鼠,让不甘命运的李斯踏上了求学之路,而今,有一个能让自己封侯,且能光宗耀祖、福荫后代的机会摆在面前,为什么就不能争取?

别说扶苏到底是不是李斯的女婿,就算真的是,但他的性命与李斯的荣华富贵,以及家族的未来相比,显然后者更重要一些。

于是,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下,李斯最终对赵高的提议表示“深以为然”,由此,一场改变大秦命运的阴谋,就在李斯、赵高的策划之下,登上了历史舞台。

不过,李斯所憧憬的美好未来,并没有如他所愿而来,就在胡亥继位不久,李斯就在赵高的设计下,惨遭下狱,最终被判为腰斩之刑。

临死前,李斯对他的儿子说,他还想与儿子一起,牵着黄狗去郊外打野兔,只可惜再也不能这样了。

说罢,父子二人相拥痛哭,随即,其被腰斩,三族被夷。

李斯的结局,可以说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而他当初之所以会答应赵高,无非是为了自己的将来考虑,正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李斯也是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下,才选择帮助胡亥,但他忘了那句”天道好轮回"的老话,也小看了赵高的野心,最终才落了凄惨收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24352.html

计划,赵高,事情,蒙恬,大秦,始皇,继承人,胡亥,李斯,老鼠,故事传记,赵高,扶苏,秦始皇,胡亥,李斯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计划,赵高,事情,蒙恬,大秦,始皇,继承人,胡亥,李斯,老鼠,故事传记,赵高,扶苏,秦始皇,胡亥,李斯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计划,赵高,事情,蒙恬,大秦,始皇,继承人,胡亥,李斯,老鼠,故事传记,赵高,扶苏,秦始皇,胡亥,李斯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