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大秦赋》中李斯的一生精明却遭腰斩,司马迁为何说他咎由自取

《大秦赋》中李斯的一生精明却遭腰斩,司马迁为何说他咎由自取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从某种意义上说,李斯就是一个悲剧人物,但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他的悲剧完全是他一手造成的。

一、李斯的“老鼠”哲学

李斯是楚国人,出生于楚国的上蔡县(今河南上蔡)。上蔡并入秦帝国以来,属于陈郡。李斯大概生于楚顷襄王十九年(前280),相当于秦昭王二十七年,比秦始皇大二十一岁,比赵高大二十四岁。

年轻的时候,李斯在楚国的郡府中做文法小吏,郁郁闷闷,很是有些怀才不遇。他一个人住在郡吏的宿舍里,去厕所时常常遇见老鼠偷吃粪便中的残物,每当有人或者是狗走近,老鼠们惊恐不安,纷纷逃窜,他觉得可怜,更觉得悲哀。

有一天,他有事去政府的粮仓,看见仓中的老鼠个个肥大白皙,住在屋檐之下,饱食终日,也不受人和狗的惊扰,境况优游自在,与厕所中的老鼠有如天壤之别。李斯是聪慧敏感的人,就在这一瞬间,他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忍不住高声感叹道:“人之贤明与不肖,如同鼠在仓中与厕中,取决于不同的地位而已。”

战国是百家争鸣的时代,众多的学者先生,纷纷著书立说,争锋论辩。道家潜心于宇宙万物,追究贯通天地人世之原理大道;儒家整齐君臣父子夫妇礼义,致力于道德伦理之建立;阴阳家依据日月起伏、四季变迁而统括国家兴替、历史嬗变;墨家崇尚贤能而提倡节俭,以博爱反战的精神深入民间;法家最是深刻实用,以法、术、势规范政治和社会,一心致力于强权的建立;至于名家,既抽象于名词与实物间的哲理,又严格于名目与实际间的差异,超脱于世,早早地进入了逻辑思辨。

诸子百家,分门别类,千差万别,成就了中国历史上千年不遇的理性之觉醒。这些独树一帜、学有所成的先生们,往往兴私学,集弟子,遍游天下。他们游说各国权势人物,或者自己投身政界经世致用,或者送弟子出仕干政,自己在幕后发挥影响。如此世风之下,思想鼓动时代,掀起人才流动的大潮,对于有志向有能力的青年来说,从师游学,客卿出仕,成为出人头地的一条辉煌大道。

当时,著名的学者荀子正在楚国,他受楚国大臣、以养士著名的战国四大公子之一春申君黄歇的赏识,被任命为兰陵县(今山东苍山县)的县令。春申君死后,他废官家居兰陵,著述教学,声名远播各国。荀子是先秦诸子中最后一位大师级的人物,他的学问,集战国后期各家学派之大成,贯通了道、儒、墨、法、名辩、阴阳各家。

李斯来到荀子门下,学习的是经世致用的帝王之术,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实用政治学。数年以后,李斯完成了自己的学业,决心学有所用,准备用自己的所学去游说执政当权者,参政出仕,博取高位利禄,彻底地改变自己的处境和地位。此时的李斯,已经不是自比厕中鼠的郡县小吏,他有了知识和眼光,他要凭自己的能力做仓中鼠。

李斯对当时的国际形势作了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后,决定离开楚国到秦国去。他看准了秦国强大,将来的天下是秦国的天下,到秦国可以有所作为,可以建功立业。

他对老师荀子说道:“弟子李斯听说过这样的话,机会来临的时候,万万不可怠慢。眼下是各国争雄的时代,游说之士主持各国政事。秦王有意吞并天下,称帝而治,这正是平民布衣纵横驰骋的时机,学者游士博取收获的机会。人处卑贱之位而不思变,正如圈养的禽兽,只能张嘴等食,不过徒有一张人脸,两腿可以直立行走而已。所以说,卑贱是人生最大的耻辱,贫穷是人生最大的悲哀。长久处于卑贱的地位、贫穷的境地,反而讥讽富贵、厌恶利禄,以自托于无为来自我安慰和解脱,不过是无能而已,绝非士人应有的情怀。我决意西去秦国,游说秦王。”

在荀子的众多弟子当中,最出名的有两位。一位是李斯,另一位就是后来成为集法家之大成的学者韩非。韩非比李斯年纪稍大一些,他们同时在荀子门下学习,算是同学。不过,韩非是韩国的王族子弟,因为口吃不善言谈,走了著书立说的路。李斯出身于下层平民,急于改变自己的命运,选择了入秦从政求仕的路。

据说,李斯决定入秦以后,荀子为他未来的命运不安,曾经夜不能眠。作为老师,荀子了解弟子李斯的心情,也赏识他的能力;不过,李斯将禄利视为人生最大目的,这种极端功利的人生观,荀子以为危险不祥,最终可能会招来不幸,所谓物极必反,道家之所忌讳也。

入吕不韦门下,李斯得以直接面见吕不韦,积极将自己的书法、文学和政治才能显露出来。吕不韦极为赏识李斯,他把李斯推荐到秦王宫廷做了郎官,成为秦王赢政身边的文职侍从。进入宫廷的李斯,逐渐得到年轻的秦王的信赖,他的政见策划,一一被秦王采纳实行。不久,他被秦王任命为长史,成为秦王宫廷的秘书长,开始直接参与秦国政治。

在以后长达三十余年的秦国政治生活中,李斯以他杰出的政治才能和机警的政治智慧,一帆风顺,步步高升。

长史之后,他先被任命为客卿,也就是大臣级的顾问,后被任命为廷尉,相当于司法大臣,成为政府的主要阁僚之一,积极参与了消灭六国、统一天下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秦帝国建立以后,李斯的治国之才得到了完全发挥,秦帝国强化和巩固统治的各项政策,几乎都出于李斯的策划。

大概是在秦始皇三十年(前217),李斯被始皇帝任命为左丞相,封为列侯,成为帝国政府中仅次于皇帝的权势人物。李斯有子女多人,长子李由出任秦的三川郡太守,执掌连接关中、关东要地的封疆大任,其他的儿子皆娶秦的公主为媳,女儿也都嫁与秦的公子为妻。此时的李斯,可谓位极人臣,显赫荣耀之极。

物盛而衰,显赫荣耀之极,正是忧患滋生之始。李斯清楚,自己本是楚国的布衣平民,原本不过是卑贱的厕中鼠,入秦三十余年来,官至丞相,爵封列侯,大富大贵,岂是仓中鼠所能比况。

然而,所有这一切,根基都在于皇上的信任和赏识,一旦皇上的信任动摇变动,所有的荣华富贵,不过是砂石之上的建筑,随时可能崩溃。高处感寒,愈是高位愈是不安定的危机感,李斯是越来越多地感受到了。李斯出任丞相后,长子李由从三川郡守任上归省回到咸阳。

李斯高兴,在家设酒宴庆贺。咸阳城内,政府百官云集,丞相府邸前聚集的马车,超过一千乘。面对如此空前盛况,李斯荣耀满足之余,不禁滋生出物盛而衰、何以收场的伤感来。他对李由喟然长叹道:“我记得先师荀卿说过,‘物禁大盛’。我李斯乃是上蔡出身的布衣,居住于里巷的平民,承蒙皇上赏识,拔擢至于如此。当今天下,以人臣地位计量,没有居于老夫之上者,可谓富贵之极了。物盛则衰,未来吉凶难测,眼下好戏不知何以收场啊。”

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始皇帝游幸咸阳郊外的梁山宫,登山远眺,正好望见丞相李斯的车马行列经过,盛大华丽,十分壮观。始皇帝当即沉下脸来,颇有不以为然的表示。事后,陪同始皇帝在场的侍卫官员将消息透露给李斯,李斯惶然警惕,马上将自己的出行车马作了相应的减损。

李斯的本意,是以自我约束消除始皇帝的不满,减轻高位荣华所带来的危险。殊不知,始皇帝再次看到李斯的车马行列时,马上察觉到丞相车骑前后减损间的内在关联,他勃然怒道:“是谁泄露了我的话,通报了丞相?”严厉追究之下,没有人承认。始皇帝震怒,将当时所有在场的侍卫人员全部处死。事情的结果,完全出乎李斯的意料之外。追究虽然没有及于李斯,但高处不胜险、不知楼阁何时崩塌的危机感,已经是寒彻及于肌骨之间了。

始皇帝过世时,李斯大概已经七十一岁了。始皇帝的突然去世,给李斯带来相当大的冲击。自己是应该先走的人,却留在了后面,来日无多的预感,使他有生命短暂的悲哀。不过,李斯毕竟是积极入世的人,实干的政治家,在他的悲哀之中,更多的是对于时局和前景的忧虑。他清楚地知道,伴随始皇帝的过世,帝国和自己的未来,都将因为新皇帝的即位而有重大的变化。

专制皇权制度下的臣民,个人身家性命,无不系于主子一人。一朝天子一朝臣,今日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难保明日不成阶下囚、刀下鬼。

二、李斯的悲剧

秦汉时代,古来的贵族社会遗风尚存,将相大臣被谴责问罪时,往往选择引咎自杀,个人保持将相不辱的尊严,朝廷有刑不上大夫的声名。与李斯一同被问罪的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都选择了自杀,唯有李斯选择了入狱受审。李斯之所以如此,是他贪恋人生,好死不如赖活着的贱民意识,支配了他的一生。

李斯选择入狱,还有一条重要的理由,他实在是咽不下这口冤枉气。

李斯被关押在狱中,悲愤交集,禁不住仰天长叹道:“可叹啊,可悲啊!如此不道的君主,还能为他作怎样的计虑?从前夏桀王杀关龙逢,商纣王杀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这三位贤臣,忠诚无贰却不免于冤死,因为尽忠错了对象。如今我的智力不及三位贤臣,二世的无道远过于三位暴君,我尽忠而死不也是当然的吗?

李斯是绝顶聪明的人,他在悲愤之余,也体察到无望,他在心中一一历数了二世的失政,眼前浮现出秦帝国灭亡的前景。

李斯认为,自己对秦王朝有大功而绝无丝毫反心,李斯相信,自己能文善辩精通文法,他之所以选择了下吏人狱,也是因为他想伺机上书二世,寄望二世回心转意赦免自己。

李斯从狱中上书二世说:“臣下自入秦以来,历职至承相高位,参政治民已经三十多年,几乎经历了秦国由偏处一隅到一统天下的全过程。先王的时候,秦国的国土不过千里,兵力不过数十万。臣下尽输薄才,谨奉法令,秘密派遣谋臣携带千金深人敌国游说,分断了山东诸侯,离间了各国君臣。又暗地在国内整军备战,修饬政教法令,奖励战士,尊宠功臣,重视爵禄,终于削平韩魏,攻破燕赵,夷灭齐楚,完成了兼并六国臣虏六王,一统天下立秦王为天子的伟业。如果臣下自认有罪,这是第一条罪行。”

李斯上书二世,经过深思熟虑,他是用自认罪行的形式,为自己评功摆好。秦统一天下的过程中,李斯位卑力小,参与不多,如今老臣们多不在人世,他大言不惭地摆起老资格,极力往自己脸上贴金。秦统一天下,特别是出任丞相后,李斯在政坛上风光十足,建树也多。李斯接着摆起这一段功绩来,话语连珠,一口气罗列了六条之多。

他说:“如果臣下有罪的话,还有以下几条。秦帝国国土并非不辽阔,又向北扩张,驱逐匈奴,向南推进,平定百越,这是第二条。尊宠大臣,盛重爵位,密切大臣与王室间的亲情,这是第三条。确立社稷祭祀,修明祖祭宗庙,用以彰显主上的贤明,这是第四条。划一车轨度量衡,统一文字法规,颁行天下,树立起秦的威名,这是第五条。

整治驰道交通,修建离宫别馆,满足了主上得意于天下的心愿,这是第六条。宽缓刑罚,轻徭薄赋,达成主上得民心的意愿,致使万民拥戴主上,至死不忘,这是第七条。如同我李斯这样做臣下的人,犯下的上述的罪行早就当死无赦了。有幸能够尽其所能一直到今天,其中的是非功过,恳愿陛下明察!”

李斯不仅是第一流的政客,也是第一流的文人,他的一生有三次有名的上书,篇篇都是先秦文章的名篇,篇篇也都是他人生转折的标签。秦王政十年,秦国政府下令驱逐在秦国的诸侯国人,李斯上了有名的“谏逐客书”,不仅促成秦王收回了命令,保全了自己,更由此而扬名发迹,在政坛上一帆风顺。

二世二年,二世皇帝拒绝李斯轻徭薄赋的建议,下诏严厉谴责,扬言要追究李斯的儿子李由勾结盗贼的罪名,李斯上了有名的《奏请二世行督责书》,博得了二世的欢心,缓和了一时紧张的君臣关系,地位得以保全。如今,狱中的李斯又一次上书二世皇帝,他希望奇迹再次出现。

然而,李斯这一次是打错了算盘看走了眼,因为他的对手是赵高。赵高是宫廷阴谋政治的高手,精通法律,手段老辣,他并不去追究李斯联络大臣打击自己的事情,而是翻旧账打历史牌,重提陈胜军穿越三川郡攻入关中的旧事,追查当时的三川郡守、李斯的长子李由的责任,进而控告李斯父子串通楚国地区的盗贼大逆谋反,将李斯家族成员和宾客随从通通逮捕收监。赵高对李斯严刑拷打,年老体衰的李斯实在是忍受不了肉体的痛苦,不得不承认赵高所定的罪名。

御史是副首相御史大夫的属吏,负责大臣官员的监察和重大案件的审理,谒者和侍中是皇帝的亲信近臣,常常作为皇帝的使者了解重大案件。李斯熟悉秦政府的整个运作,每次这些官员前来,他都怀着希望,如实地说明案情,依法予以申辩,结果是一次又一次地招来残酷的拷打,直到按照审问的要求服罪招供。

后来,当二世真的派遣身边的近臣为使者,前往狱中面见李斯了解案情时,李斯已经彻底绝望,他呆望着又一次前来的使者,本能地以口头的服罪来换取肉体痛楚的免除,如同从前一样服罪招供,不敢更改一言一语。使者将了解的情况和招供的证词上奏给二世,二世高兴地说道:“如果没有赵君,几乎被丞相出卖了。”

二世二年七月,李斯以大逆谋反的罪名被判处夷灭三族,押解到咸阳市街腰斩处死。据说,李斯被捆绑出狱时,回头望着也被捆绑的儿子说道:“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父子二人,相望痛哭。

上蔡是李斯的故乡,在今天的河南省上蔡县。三十年前,李斯是楚国的上蔡县小吏,混迹于里巷市井,牵黄狗出东门追逐野兔,是他公余生活的乐趣。三十年后,李斯是秦帝国的首相,位极人臣而大富大贵。到如今被押解刑场,回顾一生的起伏跌宕,功名如烟云过眼,富贵如黄粱一梦,“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的少年行迹,竟然成了死前不可得的欲望,岂不令人感叹悲伤。

我整理历史到这里,想对李斯的一生作盖棺论定的总结而又甚感艰难。历代史家论评李斯,称他为古今第一热衷富贵之人,为求富贵而取得成功,也为求富贵而苟折毁灭,可为名利场中人的千古明鉴。

不过,我最为感慨的是:李斯其人,毫无廉耻心道德感。他以为人生的目的在于利益,利益的所在,就是行动的所在,利益与道德无缘,利益与道义无关,当利益与道德不合的时候,抛弃道德,当利益与道义冲突时,割舍道义。在利益的驱动下,他可以卖友求荣。在利益的驱动下,他可以非难古今圣人。

二世二年七月,左丞相李斯、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等一大批大臣被诛杀以后,二世任命赵高为丞相,全面托付军国大事,重新组建帝国政府。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24407.html

司马迁,秦帝国,何说,一生,天下,腰斩,弟子,李斯,楚国,老鼠,观点评论,赵高,秦国,秦王,李斯,始皇帝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司马迁,秦帝国,何说,一生,天下,腰斩,弟子,李斯,楚国,老鼠,观点评论,赵高,秦国,秦王,李斯,始皇帝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司马迁,秦帝国,何说,一生,天下,腰斩,弟子,李斯,楚国,老鼠,观点评论,赵高,秦国,秦王,李斯,始皇帝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