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从求稳到求变,强而有力的改革,使赵国登上了军事霸主的地位

从求稳到求变,强而有力的改革,使赵国登上了军事霸主的地位

从赵简子谋国至幽缪王迁被虏,二百六十多年中,赵国的军事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赵国的创立和初步发展时期、强盛时期、衰落时期。战国诸侯纷争战事频发,国家局面的形成与军事实力的强大密切相关。

赵国从建国之初就不断强化自己的军事实力,在战国后期,其实力在七雄中位列第三,带甲数十万、车千乘、骑万匹,仅次于秦齐两国,在与其他势力集团作战中取得重大胜利,如覆灭中山国、征服林胡、楼烦等,因此赵国军事战略、军事改革都值得我们去深刻剖析。

一、稳固基业的赵烈侯改革

赵氏立国之初,承继了来自晋国的部分疆域和领土,跻身于战国诸侯之间,其国家实力亦是逐步提升,统治者清醒认识到保持国力以及扩展国家疆域的重要性,开始增强自己的军事实力。

虽在晋国存续之时,赵氏就是实力较为强大的卿族,对政治的稳固有一定的决策方式,但作为一个新生之国,初立国周边形势亦不可谓不严畯,赵国亟需去采取一些措施巩固自己的国家地位。若要在强国并存的战国形势下拥有一席之地,稳固初生的国家,赵国就必须做出一些有利于国家存续强大的决断和构想。

战国前期,赵国经过前历任君主的苦心经营,国家逐步发展,但实力并不十分强大,因此改革就应运而生。赵国君主推行的改革在历史记载主要有两次,一次是赵烈侯时期的政治经济改革,另外一次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改革——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公元前403年,在赵烈侯继位六年之后赵国正式被周威烈王册封为诸侯国,刚继位的赵烈侯致力于维持赵氏的统治,被册立为诸侯之后更意图将赵国发扬光大,继承先前几位君主的遗志,在承继的旧有晋地基础上,尽可能的向北部扩展疆土,以期与邻国持续抗衡不被兼并。

在赵烈侯执政时期,魏国已经通过李悝变法国势日盛,成为战国的一大强国,而赵国此时实力相对较弱,还面临着以魏国为主的的邻国威胁。因此,公元前402年,赵烈侯就决定任用相国公仲连推行改革。

此次改革的重点虽然不是军事方面,但通过对政治、经济两大国家基础的变革,也能保障赵国北向军事战略的实施和维持,促使赵国能在强有力的国家经济政治支持下为军队发展做出重要准备。

赵烈侯本人首先选贤任能,听取公仲连的建议,选任牛畜、荀欣、徐越为官,“牛畜为师,荀欣为中尉,徐越为内史”。从这三位士人被授任的官职来看,烈侯的改革涉及政治、经济、军事三个方面。赵烈侯又听取三位官员治理国家的施政建议,让其改革赵国内政。

牛畜“侍烈侯以仁义,约以王道”,建议烈侯不以严刑峻法、武力权势施政,而是以仁义治国、以王道治国。荀欣“侍以选练举贤,任官使能”,建议烈侯选拔官吏中的贤才、训练军队,任免官员要依据个人能力判断,避免任人唯亲现象出现,扰乱国家政治。

徐越“侍以节财俭用,察度功德”,建议烈侯在经济方面不能奢靡浪费,勤俭节用国家征收的赋税财物;在政治方面要考察官员政绩,以此确定官吏的继任罢免。

在公仲连、牛畜等人的建议和支持下,赵烈侯吸收了法家和儒家思想中的仁义施政、考核官吏的政策,对赵国的政治和经济都进行了变革。不仅整顿了吏治,促使了国家统治稳固,财政税收充足,还为赵国后期军事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赵武灵王与胡服骑射

从赵氏到赵国,赵氏的各位掌权人都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贡献,每一代人都为之付出了自己的辛劳。赵烈侯在政治经济上的变革,为后世君主开疆拓土打下了基础,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为赵国北向军事征伐创造了条件。

赵国作为战国史上重要的国家之一,其国君所作出的政治决定也不是毫无目的和意义的,历任赵君施行的统治政策都是为自己的军事战略服务的。

胡服骑射是赵国增强国力、为北向军事经略作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事件,武灵王做出军事变革决策的背景应是有三个方面。一是地理环境的制约;二是其他诸侯国与戎狄的威胁;三是统治者个人的影响。

赵武灵王的改革是战国后期赵国在政治军事上做出的重大改变,是赵国推行北向经略的重要环节,为赵国向北扩张提供了强有力的军事支持,便于赵国在防范疆域四方的同时进行军事征伐。不仅改变了自赵国建立以来仅在政治经济上变革的策略,而是在风俗礼仪方面的变革,更是在军事兵制上的革新。

赵国在前期发展中就对北部边境的戎狄土地有开拓占领的意图,只是军事实力不够强大,若轻举妄动,不仅会使得戎狄侵袭更加频繁,也会引来周边诸侯国的趁虚进攻,因此赵国各位君主一直在积蓄势力。

到赵武灵王继位之时,赵国实力不再薄弱,严峻的国家形势也要求赵国亟需做出改变,武灵王下令招兵练骑射就是重要的图强时机。

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在与楼缓、肥义、公子成等人经过辩论商讨之后下令“招骑射”,正式推行了军队的兵制改革。赵国军队的战略战术也随之改变,原有的车兵和步兵相结合的攻伐方式,改为骑兵、步兵结合,战车辅助的战术。

因此骑兵可以改变传统车战的弊端,灵活多变的应用于战争,尤其与狡猾善骑的北边戎狄作战更是一大便利,对于赵国军事实力的提升也是一个重大契机。

另一方面,赵国还对军队服饰进行了改革。由于赵人所穿的服饰宽大且冗长,士兵穿着不仅难以奔跑追敌,更不能在马背上射箭作战,而胡服有别于中原服饰,短衣短褐皮靴紧裤,精简轻便,尤其由骑兵身着,更能在战场上游刃有余。

武灵王不仅自己穿胡服,还下令大臣着胡服,更是多次令军众改易服装“命将军、大夫、適子、戍吏皆貂服”。

其实这涉及到了传统礼制的问题,赵国的臣子就皆认为改易胡服是属于文明的倒退,是采用荒远地区民众的风俗。但武灵王对胡服的看法有别于其他大臣,他将礼的深层含义点出,认为“圣人利身谓之服,便事谓之礼”。

服饰只要便利于黎民百姓的生活、帮助国家军事的进步就是合乎礼制礼仪的,并不能以地区和民族来判断服饰是否合礼,赵武灵王将服饰改为胡服亦是考虑再三、汲取胡文化精粹的原因。

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是赵国的机遇和挑战,给国家和社会都带来了重要影响,使得赵国最终强大起来,没有枉费历任赵君所作的努力,为北向军事经略的继续推行贡献重要的军事力量。这一系列改革不但提高了赵国地位,还促使赵国社会稳定,提升了赵国军事实力,更是促进了尚武之风的形成。

三、赵国北方的军事设施

不论国家势力多么强悍,军事实力多么强大,在国家四方边境、重要战略地理位置建筑防御工程都是必要的,毕竟最有效的保存国家实力的方式就是做好防御。赵国一直处于各国各民族的包围环绕之中,为维护国家利益,实施北向军事经略,统治者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设施的建筑。

主要包括长城、关梁、阙塞等冷兵器时代的军事设施,赵国也以此为依托建立起了北向经略的军事设施体系。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地理位置相接,依靠山地、平原、盆地等不同的地形地貌划分势力范围,楚国、齐国、燕国、中山国等诸侯国为了防范其他国家的侵袭,纷纷在边境地区筑起长城,而赵国也不落人后,在南北两部边境分别筑造了长城,其目的不言而喻。

北长城不仅在战国后期对赵国巩固国家边境、提升国家地位、维持军事实力有重要意义,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北长城由于修筑地址特殊,由代郡起沿阴山一脉向西修筑止于高阙塞,这段长城的修筑与匈奴的活动范围邻近,因此不仅巩固了赵国北疆,也是防范匈奴的重要防御线。

秦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后,匈奴的实力也渐次提升,曾大举进攻秦朝北部边境,即阴山、高阙等地,秦将蒙恬就是专职驻守秦北境、抵御匈奴的大将军,秦始皇修筑的万里长城,当中兴和县、大青山、阴山一脉都是赵北长城的修筑遗址,这也可以侧面证明秦长城在修筑时利用了秦朝北境旧有的赵北长城的部分遗址城池,对其进行了修缮治理。

与新筑的长城连接在一起,强有力的说明了赵北长城并没有因为赵国的灭亡完全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而是以另一种新生的方式存在于秦长城之中,给秦朝甚至于汉朝抵御匈奴做出了重要贡献。

另一方面,战国时期的战争频繁,诸侯国争斗激烈,对各自的边防、交通要道等战略位置都很重视,军事防御体系也在逐步完善,但军事防御体系的构建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完成的,也不是修筑长城就足够的,城邑的修建、关塞重镇的建造、烽燧亭障的筑造都是属于军事防御工程。

战国各诸侯国都在通过建筑城邑、关梁要塞、亭障来保障国家的边防安全,阻挡邻国的侵扰攻打,而赵国处于四战之地,北向军事扩张的同时更是注重防御工事的修建。这一系列对于防御工事体系的构建,无一不有助于赵国后来军事霸主地位的达成。

结语

赵国虽然在战国初期方才位列诸侯,但立国前后的几代君主将发展的重点放在巩固和增强实力上,为赵国后来军事征伐奠定了重要基础。后期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在兵制战术、服饰文化上的改革不仅在短时间内提升了赵国的军事实力,而且还促进了胡地戎狄民族和中原人民的文化交流与融合,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另一方面,赵国在增强自身军事实力的同时,边境防御工事的建筑也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北部边疆修筑防御工程的政策,在赵国北向军事经略中是必须推行的战略。赵国修建北长城,既震慑了北方的游牧民族,又巩固了已经占领的军事据点,以继续开拓北境。这一系列的军事举措促使赵国最终跻身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24409.html

政治,霸主,国家,实力,战国,赵国,赵武灵王,军事,改革,赵烈侯,观点评论,赵国,赵武灵王,军事,胡服,赵烈侯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政治,霸主,国家,实力,战国,赵国,赵武灵王,军事,改革,赵烈侯,观点评论,赵国,赵武灵王,军事,胡服,赵烈侯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政治,霸主,国家,实力,战国,赵国,赵武灵王,军事,改革,赵烈侯,观点评论,赵国,赵武灵王,军事,胡服,赵烈侯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