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项羽没有定都关中,而是返回彭城,都因为他失去了民心吗

项羽没有定都关中,而是返回彭城,都因为他失去了民心吗

提起项羽,有人尊他恭敬慈爱,也有人贬他残暴嗜杀;有人赞他武功盖世,也有人骂他沐猴而冠。而他之所以败于刘邦,很多人也能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其中,没有定都关中则成为非常关键的一点。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中也认为项羽“背关怀楚”是其失败的开端。

那么,项羽为什么不据关守险,定都关中,而是返回彭城呢?有一种普遍的观点是:项羽并无称霸天下之野心,且坑杀了二十万新安降卒、火烧秦皇宫、杀害义帝,从而失去了百姓的民心。最终,他选择返回楚地,定都彭城。

这个说法肯定对,但笔者觉得并不完全。项羽所处的那个时代,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得多。

1、不是不想称霸,只是时机未到

项羽灭秦后,分封十八路诸侯。按照实际获利结果来看,可以说比较公平了。按照《史记项羽本纪》的记载:“诸侯罢戏下,各就国。”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包括项羽在内的各路诸侯全部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从此再无战事。虽然项梁、项羽立楚怀王以号令群雄,那不过只是个形式。项羽真的想在此时一家独大,那些六国之后的诸侯并没有接受怀王(项羽)命令的义务。所以,如果此时他想问鼎中原,必然会硝烟再起,连年战乱。纵然项羽在政治上再幼稚,也绝对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结果。

我们不清楚项羽是否真有称霸天下的野心,如果有,那也不会是在刚灭秦的时候。需要韬光养晦,徐图前行。这一点,项羽当时并没有做错。

2、项羽是楚人,回到故地更安全

项羽被人说“沐猴而冠”这件事儿,真实性不好衡量。但是,为此说他“背关怀楚”是失败的关键,恐怕就有点儿不太恰当了。他本就是楚国人,战事结束了,又没有继续用兵的打算,回到自己的根据地肯定是最安全、最可靠的选择。

那个年代士兵参军的第一目的本就是吃饱肚子,多为土匪本性,烧杀抢掠是家常便饭。纵然项羽再神勇,也不可能完全控制住他们的行为。而他的兵多为楚地人,长期背景离乡,产生哗变也不是没有可能。刘邦最后敢于和项羽争天下,一个很大的因素就是:他利用了士兵回归故里的急切之情,化思念为战力!

3、项羽虽然离开关中,但也做到了“秦人治秦”

虽然项羽定都彭城,但对关中一点也没放松警惕。他把关中分成了三部分,又分封了三个秦朝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来分别管理三个地方(这也就是三秦的由来),真正地做到了秦人治秦。而从后来的历史发展来看,项羽的决定非常英明。

汉元年八月,刘邦听取韩信的意见兵出陈仓,楚汉争霸的帷幕正式被拉开,而替项羽镇守此地的就是雍王章邯。接着,章邯兵败退至废丘。就是连刘邦都不曾想到,在废丘,他的大军竟然被整整拖住了十个月。如果不是项羽此时在对齐国作战,无暇西顾。废丘极有可能成为刘邦的葬身之地。即便侥幸逃脱,也很有可能此生再无力觊觎关中。所以说,项羽即使没定都关中,依然牢牢地掌控住了局势,并不能说定都楚地就是个败笔。

既然项羽有这么多理由不定都关中,那么,失去民心对他的选择有多大影响呢?

客观地说,项羽部队的杀戮之气确实比较重。但这不完全是项羽的责任,士兵的行为不是他一个人能左右得了的。彭城之战前,刘邦进驻。根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可以看出,刘邦的部队也没好到哪儿去,金钱、女人、美酒一个也少不了,该抢就抢。

项羽最被人诟病的是坑杀章邯的二十万降卒。这件事儿,他做的肯定是有些残忍了。但是,也得放到当时那样的历史情境中去评价。秦、楚两国的人民那可是世仇,远的要从项燕那个时代说起(秦始皇灭楚国),近的则是秦朝的苛政,双方的关系简直就是你死我活。况且,项羽本来并没有打算全部杀死他们,只是听说有人可能会反抗才痛下杀手。要知道,如果二十万的士兵哗变,后果不堪设想。从另一方面来说,这支部队是秦国最后的精锐,依军事战略上而言,除掉他们,秦国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项羽一生实在有很多值得人研究的东西,不然司马迁也不会在《史记》中为其大书特书,以帝王级别的本纪为其做传,论资排辈甚至超过了汉高祖刘邦。纵然他身上有这么多的值得商榷的地方,依然是人们心目中永远的西楚霸王。

【参考书籍】:

司马迁《史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24469.html

关中,因为,士兵,本纪,史记,诸侯,项羽,定都,彭城,于刘邦,观点评论,章邯,废丘,刘邦,项羽,彭城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关中,因为,士兵,本纪,史记,诸侯,项羽,定都,彭城,于刘邦,观点评论,章邯,废丘,刘邦,项羽,彭城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关中,因为,士兵,本纪,史记,诸侯,项羽,定都,彭城,于刘邦,观点评论,章邯,废丘,刘邦,项羽,彭城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