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三国时期,各方势力都打成了一锅粥,为何却没有外族入侵呢?

三国时期,各方势力都打成了一锅粥,为何却没有外族入侵呢?

中国古代历史中,北方游牧民族一直是中原文化的巨大威胁之一

早在春秋战国年间,他们就已经存在。到了汉代,以游牧维持生计的他们更是发展到一定规模,就连汉高祖刘邦都被围困在白登山上

如果不是刘邦找人贿赂匈奴单于新宠,汉朝的发展甚至都有可能会受到影响。由此可见,游牧民族的发展和威胁,远比人们想象的还要强烈。

那么到了汉末三国时期,为什么没有外族入侵呢?

尤其是《三国演义》之中,所有参战的外族,都好像是来中原“打酱油”一样,还没发挥出太大实力就被打发回家?

事实上,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在于,当时镇守汉朝边疆的大将,可不是个好相与的角色

自汉朝提出与匈奴和亲以保证国家稳定发展以后,汉朝上下一直憋着一股劲。

身为中原大国,却想着如何讨好别人,维持自身的发展,这让汉朝上至皇帝、下至百姓,浑身都不得劲

至汉武帝时期,这种屈辱更是让人迫不及待地想要洗刷。为此,汉武帝厉兵秣马,整顿国家,力求用武力征服匈奴

时至公元前119年,大将卫青以及霍去病两人出击匈奴

且不谈卫青率领汉军正面击败匈奴大军,就霍去病年仅19岁时,两次指挥河西之战,歼灭并招降匈奴十万众,就让匈奴人从此不敢小觑汉朝。

在彼时的匈奴人看来,汉朝已经完全变换了另一个模样。想要挑战这样强大的国家,也根本就不现实

自那以后,匈奴人一直变得十分老实,即便心有不甘也没啥用,主力大军都被汉朝军队打没了,参与的匈奴族人想要光复游牧民族的兴盛,实在有些勉强。

至于后续的其他民族,虽然在匈奴离开以后,有了一定的发展空间,可奈何当时汉朝边疆大将们时不时地就跑道草原上“刷经验”,这真是让他们一点脾气也没有。

因此,到了三国时期,外族基本上都被打得元气大伤,汉朝内部无论打得多么激烈,他们都根本无法参与。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这就好比现如今排名前列的世界强国相互交战,一些小国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想参与也没关系,只是以举国之力投入战场,最终被别人轻而易举的歼灭,的确有些不划算。

更重要的是,彼时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成为每一个汉人骨子里的认知。三国怎么打都没关系,这是自家人的事情。可如果胡人敢插手进来,那就必须怪不得汉人一致对外了。

面对如此“狡猾”的汉人,外族有心无力、有心无胆,只能老老实实守好自己一亩三分地。想要插手三国?算了,还是老老实实发展自身最好。

在这样的情况下,外族自然只能靠得远远的,根本不可能继续对三国争霸指手画脚。一直等到后来西晋内部发生八王之乱以后,沉寂了数百年的胡人才终于积蓄了一定的能力。

只不过彼时外族之所以能够南下中原,其主要原因也在于晋朝边境对胡人的主动吸收,给了他们南下的机会。否则汉人一直对外,也不至于五胡乱中华的悲惨发生。

其次就是三国前期,北方诸多割据实力对外族的打压和吸收

《三国演义》中,曹操曾如此评价袁绍:“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这实在算不上什么好话。而掌控幽州地区的公孙瓒,也没有被曹操高看。

可这两个人在真实历史上,却是实实在在的将外族打压得喘不过气来

以袁绍为例,用恩威并济的方式收复乌恒,让这一族在自己大后方不敢有任何小动作。等到官渡之战结束以后,袁尚、袁熙为什么能够投奔乌恒,原因就在这里。

公孙瓒也同样如此,彼时幽州之外有鲜卑、高丽等一众外族,但和袁绍较量的过程之中,公孙瓒依旧能够将这两个部落民族死死压制

由此可见,这些外族倒是想参与三国之间的纷争,可他们连第一关都过不了,又怎么可能影响到中原内部的竞争。

等到后来曹操统一中原北方,将青幽并冀司、雍豫兖凉徐十个州全部占据以后,更是进一步对北方外族进行打压。原本袁绍、公孙度还比较好说话,可曹操一来直接让他们在臣服和灭亡中做出选择

无奈之下,乌恒、高丽、鲜卑等一种外族只好投降,曹操的举措让外族问题彻底解决

面对如此不讲道理的曹操,这些外族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咬碎牙和血吞。

至于南方的外族,那就更不用提。诸葛亮七擒孟获,让蜀国南部的外族心服口服。虽然《三国演义》的描述过于神话诸葛亮,但他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方针确实没有变化

而东吴集团则在盘踞江东之时,也对山越地区持续不断地发动进攻

值得一提的是,原本孙权都没想着对山越地区赶尽杀绝,结果山越主动爆发叛乱,强烈要求和孙权掰掰手腕。无奈之下,孙权只好安排贺齐、蒋钦等将领平叛。

尽管过程比较缓慢,但最终的效果也十分明显,这些外族再也没有对东吴的统治构成影响。

至此,中原之外的所有外族都只能干瞪眼,看着三国打得异常激烈,却不敢有任何小动作。

特别是赤壁之战期间,曹操为什么能够对外号称八十三万大军进攻孙刘联军?其实说白了就是没有把北方外族放在眼里面

倘若换一个更加孱弱的中原执政王朝,如此数量的军队离开北方,外族不可能不动心。

当然,要说曹操对外族一点防备都没有,也不太现实。

除去曹操本人生性多疑之外,另一个原因就在于“非我族内、其心必异”。可为何曹操依旧如此大胆?关键就是当时镇守汉朝边境的大将田豫,几乎让所有外族都吃了大亏

对于外族人来说,只要田豫还在汉朝边境,那曹操无论调走多少兵马,他们都很难攻破田豫的防线

到了那个时候,好处一点没捞着,结果被汉朝大军追着打,那就太不划算了。

《三国志·田豫传》中曾记载,田豫原本是公孙瓒阵营中的人。当初刘备带着关羽、张飞两人一同投奔公孙瓒的时候,田豫还经常和关羽一同讨论兵法。

刘备倒是想把田豫挖走,只是当时刘备的个人实力的确让人不放心,所以田豫仍然选择了留在公孙瓒身边。

到后来袁绍击败公孙瓒,曹操又击败袁绍以后,在幽州地区逗留的田豫被曹操挖掘出来替他镇守边疆。对于曹操的看重,田豫颇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豪气。

为此,他专门向曹操建议如何应对乌恒、鲜卑等北方游牧民族。甚至对每一个民族的不同作战方式,田豫都专门做出了讲解。常年和外族人打交道,田豫绝对算得上最了解他们的人。

看到田豫如此出众的才能,曹操也明白。带他南下和孙刘联军打仗,那就纯粹是明珠暗投。只有让他镇守北部边境,才能让北方游牧民族无法更进一步。

而田豫也果然没有辜负曹操的期望,在面对这些游牧民族的时候,他不仅成功坚守防御,甚至还以劣势兵力主动出击,重创鲜卑、乌恒等部族

所以三国乱战之时,还真不是外族不想攻击中原。南方外族暂且不谈,因为实力弱小,他们的影响力始终有限。可北方部族不一样,尽管实力强大,却依旧无法攻破田豫的防御,还被田豫追着打。

中原王朝即便打得如此胶着,也依旧保持如此强悍的战斗力,这和开挂一样,让外族怎么参与进来。

而除去田豫之外,汉朝北部边境抵御外族的大将还有很多。他们或许没有田豫这么出名,但在面对北方游牧民族的时候,往往都能打得有来有回

经历多次失败以后,这些外族也不得不认清现实,选择向汉朝的诸侯实力们妥协

等到后来曹丕建立魏国,中原北部的军事力量再上一个台阶,他们的机会也就变得越来越小。

游牧民族对中原的侵略和野心,从来没有停止过。

甚至就连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前身都是北方游牧民族。这完全可以看出外族的野心,远比人们想象的还要大。

只要他们找到机会,就绝不会放过对更加繁华的中原文化展开入侵,并趁机吸收中原知识。

好在三国时期,诸侯军阀们虽然混战不休,但依旧保持一致对外,这才守住了阵地。而像田豫这样的大将,更是一点面子都不给他们,让外族十分头疼。

至于后来的五胡乱中华,那毕竟是中原文化最衰弱的阶段之一,这才给了他们机会。可五胡乱中华后期,武悼天王冉闵的《杀胡令》一出,胡人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2676.html

外族,势力,匈奴,一锅粥,曹操,汉朝,中原,三国,发展,乌恒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外族,势力,匈奴,一锅粥,曹操,汉朝,中原,三国,发展,乌恒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外族,势力,匈奴,一锅粥,曹操,汉朝,中原,三国,发展,乌恒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