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汉朝使者亲眼看见过希腊文明,为何还有人相信希腊是伪史|文史宴

汉朝使者亲眼看见过希腊文明,为何还有人相信希腊是伪史|文史宴

文/鹰眼荷鲁斯

亚历山大大帝消灭波斯帝国之后,从东地中海到中亚的广大地域进入了深受希腊文明的影响的希腊化时代,在中亚和我国新疆,希腊文化的考古证据比比皆是,而且是汉朝使节亲眼所见,希望一些用户看完本文后,把上不得台盘的、恶意捏造的“希腊伪史论”彻底扫进垃圾堆。

请输入标题 bcdef

本文欢迎转载。

在公元前2世纪,张骞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中亚的时候,印度-希腊王国的著名君主米南德一世去世不久,巴克特里亚王国的大部分领土被游牧民族占领,但是初来乍到的张骞,依旧为中亚繁荣的城市文明所惊叹。

他也许知道,也许不知道,自己进入的是另一个伟大的文明开创的文化圈。

从西域返回的张骞将他的中亚见闻汇报给司马迁,供后者撰写了《大宛列传》。在这份宝贵的报告中,有汉朝使者对希腊化文明的准确描绘。结合出土文物,我们可以复原出当年张骞、班超等人目睹过的西域希腊化文明的面貌。

繁盛的城市化文明

在张骞到达中亚的希腊化世界之后,首当其冲进入其眼帘的,就是中亚的高原山地和旷野上的诸多城镇:“其属邑大小七十馀城,众可数十万”。

诚然, 繁盛的城市文明和先进的定居农业给初来乍到的张骞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城邦就是古代希腊文明的重要形态之一。

阿伊-哈努姆遗址中的柱头

以诸多城市中最著名的阿伊-哈努姆遗址为例,这是希腊式城市文明在中亚存在过的有力证据,也很可能是张骞目睹过的大夏地区的千城之一。

这座城邦具有典型的希腊城邦结构,城市的东南部是地势较高的卫城和卫城神庙,下城则是宫殿群、剧场、体育馆、神庙、祭所、军械库等公共建筑和私人住宅。

而且这些建筑中,剧场、体育馆和神庙是希腊的核心功能建筑。

对于城邦居民而言,健身是进行社交、维持武德的必不可少的公共建筑,城中体育馆中的铭文显示,这座体育馆的保护者是赫尔墨斯和赫拉克勒斯,这一点与希腊化时代的其他希腊体育馆非常类似;

剧场中上演的悲喜剧,除了有净化人心、愉悦大众的作用外,还有讽喻时政、针砭时弊的意义。而神庙则是维系城邦共同信仰的神圣之所。

阿伊-哈努姆遗址中的巨型宙斯神像足部

阿伊-哈努姆遗址中的马赛克地砖

而且城市遗址中的诸多细节,其实也体现了这座城市与其他希腊城市的相同性。

比如城市排水口使用的希腊城市中常见的喜剧人偶面具作为出水口,马赛克地砖上有花卉、几何图案作为装饰,典型的科林斯、爱奥尼亚式柱头随处可见,特别是城市陵墓中残存的一个石柱基座上,雕刻着这样的箴言:

“少年时,举止得当;年轻时,学会自制;中年时,正义行事;老年时,良言善导;寿终时,死而无憾。”

遗址中出土的德尔菲铭文抄本

这条箴言,是一个叫科林楚斯的希腊人从德尔菲神示所摘抄到这座城邦的。

可见即使中亚的希腊人身在亚洲腹地,纵使远隔万水千山,但依旧在和自己的心灵故乡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这些细节的背后,其实是阿伊-哈努姆遗址兴盛时代拥有过的数量可观的希腊裔人口,城市剧场的观众容量是5000人,足以证明当年这里确实有大量的希腊移民或者使用希腊语的混血人群在此繁衍生息。

遗址中出土的希腊化女性胸像

从现在回看, 当下诸多中亚历史名城,其实很多都是建立在希腊化时代的城市遗址之上的,比如撒马尔罕的前身——马拉坎达,苦盏的前身——极东亚历山大城,还有坎大哈的前身——阿拉霍西亚的亚历山大城。

今天的Kandahar,同样具有古希腊渊源

除了希腊化的城市遗址和城市构件之外,汉朝使者还在中亚地区看到其他典型的希腊化文明痕迹。

比如中亚列国使用的钱币都是“以银为钱,钱如其王面,王死辄更钱,效王面焉”,虽然这一记载出现在对安息(帕提亚)的描述中,但其实这种钱币通行于整个中亚乃至地中海沿岸,这正是典型的希腊钱币的特征。

最早的希腊银币是受小亚细亚地区的古国吕底亚影响而诞生的,货币一般会打制上城邦的保护神头像以及城邦的特定物产体现本地特色,还会附加铭文。

到了亚历山大大帝的时代,他开始打造自己的特型金币,正面是头戴 “科林斯式头盔 ”的雅典娜头像,反面是有翼的尼克女神立像,旁边是竖写的铭文“ALEXANDRO”。

随着东征的推进,亚历山大大帝在缴获了波斯的巨量金银库存后,发行了自己的银币,一来用于支付军饷,二来也为了体现自己作为希腊人的身份:正面是戴着狮皮头饰的赫拉克勒斯头像,面向右方;反面是宙斯,一手托鹰,一手持权杖,上面同样有亚历山大的铭文。

亚历山大大帝的钱币

成为了日后诸多希腊化钱币的鼻祖

随着希腊化时代的到来,为了方便希腊世界的内部贸易,也为了希腊族群的共同身份认同,小亚细亚的希腊城邦、塞琉古王国以及后来的巴克特里亚王国都发行了与亚历山大银币款式类似的各种银币,之后的印度-希腊王国和巴克特里亚希腊王国都发行了印有君主头像的钱币。

随着希腊文明在东方和印度、波斯、斯基泰文明的交融,这些希腊式钱币也呈现出了很多东方特色:

比如德米特里一世因为征服过印度,所以他的钱币头像是他头戴大象皮头盔的样子:

由于皈依了佛法,米南德一世的钱币上,米南德一世的铜币,上有佛教的法轮。正面是希腊文,即 “国王·救主米南德的” 与法轮图像;反面的佉卢文 MAHARAJA TRATASA MENADRASA 的意思是“大王、救主米南德的”,和胜利的棕梠枝的图案。

其他的希腊化钱币,同样体现了鲜明的所在地文化特色。

不仅是巴克特里亚和北印度故地,希腊化世界的货币也曾大量出现在古代新疆,以下藏品作者拍摄自阿克苏博物馆:

这些钱币起到了很强的以文物证史的作用,虽然传世文献对中亚希腊人的最后结局记载不多,但它们为后人推演印度-希腊王国的君主世系、印度-希腊人的实际势力范围,以及其文化衰亡的过程提供了无言而可靠的证据。

毕竟钱币的质量以及钱币的分布范围,就是一个政权实力的无声写照。

虽然中亚的诸多希腊化政权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但是由亚历山大大帝开启的希腊化钱币风潮却在中亚经久不衰,流播甚广。

后来的贵霜帝国,以及先后进入中亚希腊化故地的斯基泰人部落、白匈奴、等游牧民族的钱币,中国新疆地区的于阗王国发行的“马钱”也与此大有关系。

于阗的建立者是斯基泰人,崇拜骏马,所以他们和葱岭外的斯基泰系王国罽宾一样,也会在钱币上印上骏马:“以金银为钱,文为骑马,幕为人面”。

印度-斯基泰王国的马钱

证明了汉书-西域传的记载所言不虚

葡萄酒香飘万里

此外,古代汉文化中另一非常具有异域色彩的葡萄酒,也和希腊化文明有密切联系。

在张骞到达大宛之后,他看到当地的富户喜欢用大缸储酒,窖藏的葡萄酒经年不坏,而且品质很高。事实上汉语中的葡萄这个词本身就是外来词,而其语源就是古希腊语中表示葡萄串的“βóτρυς”,差不多就是在西汉时期这个词进入汉语。

事实上,葡萄酒是极具古希腊特色的饮食,荷马曾经将深沉的地中海比喻为“酒暗色的大海”,这种饮料也是凡人接近天神的重要媒介之一。

希腊神话中的酒神狄俄倪索斯曾经死而复生,而且欢乐地将葡萄种植技术和葡萄酒酿造技术传播到了世界各地,为众人提供了陶醉和放松的预约;而且对酒神的祭祀也促成了希腊戏剧的诞生,因此酒文化和酒神在希腊文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中亚希腊化文明的兴起,也将地中海酒红色的波涛引入了中亚。所以在希腊化艺术的代表——犍陀罗文明的浮雕中,也不乏希腊裔居民收获葡萄、庆祝酒神节的场面。

犍陀罗浮雕中载歌载舞的狄奥尼索斯和他的信徒们

犍陀罗浮雕中的葡萄榨汁场面

犍陀罗浮雕中的酿酒场面

受到希腊化文明的影响,塔里木盆地里的楼兰、龟兹和疏勒等国也形成了自己的酿酒传统。在楼兰,由林梅村先生整理的佉卢文简牍合集《沙海古卷》中,也有大量关于葡萄酒的文书记载。

在疏勒故地的喀什,1977年出土了一件黛砚,但是上面的图案是古希腊文化中常见的会饮图,卧榻上,两个男子正在倒酒和斟酒,准备对饮,一个男子赤裸上身,露出了结实的胸部肌肉。

和古希腊版本的会饮图相比,喀什出土的版本线条更加凝重古朴,人物动作相对直立,有健陀罗艺术的影响。

古希腊陶瓶画上的酒会场面

在古希腊,哲学酒会催生了不朽的哲学名著《会饮篇》。类似的场景经常,也出现在各种古典题材的陶器画和壁画上。

除了广泛分布在内亚的希腊工匠群体和商人社区,西域和费尔干纳等地的气候和地理,本身也有利于生产优质葡萄。所以来自希腊的葡萄酒文化在古代西域可能同样有市场,特别是在塔里木盆地北部、水土条件良好的库车和阿克苏地区,这里是古代龟兹文明的摇篮。

比如晋太元九年(384 年)吕光率兵西进龟兹时,该地富户“厚于养生,家有葡萄酒,或至千斛,经十年不败”。新疆库车-阿克苏地区出土的葡萄酒文物,也证明了张骞和吕光所言不虚。

有葡萄纹的古代陶罐和古代织物

1958 年库车哈喇墩的大酒瓮出土现场,古代龟兹王国的酒窖文物遗迹,发掘中一次就发现了排列有序的大缸18个,酒缸几乎与人身等高,大缸外均有10厘米厚的胶泥保护层,很符合古代汉籍对西域储酒方式的记载。

1976年新疆温宿县出土的唐代大陶缸,现藏于阿克苏博物馆

古希腊式的大酒瓮,与库车地区的古代酒缸非常相似,是后者的前辈

阿克苏出土的波斯釉三耳陶罐,上面有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形象

希腊化世界的语言文字

阿伊-哈努姆遗址中出土的左右方向书写的文字

《大宛列传》中对中亚国家的书写方式,大都是”画革旁行以为书记。“这个记载,说的就是希腊化时代的帕加马羊皮纸,以及希腊文的左右向书写的书写方式。

这种羊皮纸的制作方式是羊皮经石灰处理,剪去羊毛,再用浮石软化,就成了这种新的书写材料。

在书写方式上,古希腊文最早是从右向左书写,后来又出现了按照U形方向书写的耕牛体,但大体上汉使所说的左右方向的书写方式是没有大错的;而 ”自大宛以西至安息,国虽颇异言,然大同俗,相知言”说的就是当时通行于东地中海和中亚、北印度的通用希腊语。

在看完比较基本的物质文明和书写方式后,我们可以来看看栖落在东方的希腊诸神,在物质载体上,希腊诸神悄然来到了东方。

1900年底到1901年初,斯坦因在著名的尼雅遗址中进行考古发掘时,找到了一个相当于中国汉代末期到三国时期的垃圾堆,里面有各种生活垃圾遗物,在2000多年后依旧散发着难闻的味道。

但是在一堆陶片和碎布,稻草以及皮块中,有一些汉代行政木简,其中有的木简上,赫然出现了希腊诸神形象的封泥,虽然在画风上有东方化的色彩,但是这依旧是经典的古希腊风格:

这其中有赫尔墨斯,宙斯,雅典娜还有赫拉克勒斯的形象,与之一起出土的,还有管理鄯善的官吏的印信,“鄯善”二字在2000多年后清晰可辨,只是不知道当时使用这些简牍和封泥的中原官吏,是否知道这些圆形图章上神话人物的相关故事。

从同期出土的汉字文献来看,文献记载中最后的截止日期是公元269年,相当于晋武帝时代,可见中原王朝在这之后,由于政治上的力不从心,逐渐无法继续经营此城。

也是在尼雅遗址中,出土了一件融合了东西方神话的文物。这件织物上,既有东方的龙形象,还有来自古希腊的半裸的丰收女神,以及她手持的丰收角。

虽然这幅画中带有浓郁波斯风情的狮子图案,但是女神手中的丰饶角起到了定海神针般的作用,暗示了她与希腊文化的关系。

这个丰饶角来源于希腊神话里哺乳过宙斯的母山羊。由于宙斯在还是婴儿时,受到了父亲克洛诺斯的捕杀,所以他的母亲将宙斯藏在克里特岛的山洞里,由母山羊喂奶抚养。后来宙斯在夺取王位之后,非常感谢母羊的哺乳。于是将母羊折断的一只角赋予神力,让它能不断出产谷物和水果,赐给了幼年时保护过他的仙女。

直到今天,丰饶角在西方文化里,都是丰收和财富的象征。后来,丰饶角由宙斯的女儿,也就是古希腊文化里的丰收女神提喀持有。只是在尼雅织锦中,女神的头冠被有着健陀罗文化的光轮取代。

瓶画上的丰收角和宙斯

希腊文化在东方随处可见

除了中原人,属于印欧人种的其他西域小国人民使用的生活物品中,有更多隐性或者显性的希腊元素。

还是斯坦因,他在楼兰城郊外的本地贵族墓里,发现一个希腊艺术风格的人头像毛织物残片和一件神器。熟悉希腊神话的朋友对于这个符号不会太陌生,这件法器名叫商神杖。织物上的年轻男子就是宙斯的儿子,商业之神和信使之神——赫尔墨斯。

在古希腊神话中,赫尔姆斯天性狡诈、诡计多端。但也因为机智灵活,并且穿着有翼靴能快速移动,所以被古希腊商人视为长途旅行和国际贸易的保护神。

赫尔墨斯雕像

考虑到佉卢文献中的记载,楼兰国曾使用古希腊式度量衡,通行德拉克马和斯塔特等古希腊货币单位,所以赫尔墨斯像应该是被古希腊-罗马商人带到这里的。商神杖在楼兰出土,正是希腊化世界发达的国际贸易的隐喻。

斯坦因发现的手持商神杖的赫尔墨斯织物图案

1989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新疆营盘的古墓中,发现了一具保存完好,身穿华美服饰的男尸。这位被称为“营盘美男子”的西域贵族,身高180cm,头发和体毛为浅棕色,可能是附近的墨山国的贵族,年龄大约在30多岁,时代为汉晋时代。

他的遗体出土时,身穿中亚风格的紧身袍服,脸上罩有一件保存完好的麻质面具。面具高25cm,比死者面部稍大,额上贴有长条形金箔片,面具十分精致,面部涂成白色,用黑色染料突出了眼睛,嘴唇,鼻梁高挺,然后在嘴唇上涂抹了红色染料,两眼和两嘴闭合,眉毛十分细长。

这件面具的制作方式十分独特,先用木料和泥土做出人脸内膜,然后将麻布贴在上面,用硬物画出眼睛和嘴唇的凹线,等麻布干掉之后将内膜下掉,再用白色颜料涂在脸上,黑色勾勒眉线,眼缝和八字胡,体现了此人典型的欧罗巴人种特征。

引人注意的是,他身穿具有希腊罗马对称天使和勇士决斗图案的红色罽袍,其中的天使和勇士花纹明显有希腊传统。

拉进来看,成对的勇士,也许是暗示了希腊神话中的孪生勇士:卡斯托耳和波吕丢克斯,他们都是斯巴达王后勒达的儿子,也是神话中双子座的原型。

其实 孪生勇士是古代印欧人神话中的常见母题之一,这在古印度,古希腊,古代波罗的海民族中都有相似的版本,所以古代西域贵族对于这一形象不会太陌生。

当然,还有人认为,这是小爱神厄洛斯,谁中了厄洛斯的金箭或魔杖,就会获得爱情。谁中了他的铅箭,就会失去爱情。

但是各种图案两两对称于树下的构图方式,是古波斯的传统;除了各种希腊和波斯元素的随葬品,和他一起出土的,还有绘着三足金乌鸟,百合花和月中蟾蜍的棺木,四乳四虺铜镜,龙纹兽面纹锦护臂,棺盖面板绘四足神兽等明显具有中原文化色彩的物件。

这说明此人不仅受惠于丝路贸易,也许还受到过中原王朝的赏赐。

宗教壁画和雕塑上的古希腊元素

除了各种世俗生活用品,各种宗教壁画中,也有隐性或者显性的古希腊元素。随着佛教的东传,健陀罗艺术也被顺带着传入西域地区。

米兰天使

背景为庞贝红的佛教壁画

某些绘画融合了希腊化时代的艺术风格

1907年,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在米兰荒漠发现了佛教遗迹,其中出现了绘制于公元2-4世纪的带翼天使的形象。这种形象来源于中亚的健陀罗艺术,而健陀罗艺术中的天使形象,则来源于希腊神话中的小爱神厄洛斯。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的原版厄洛斯

在大量希腊工匠进入了中亚和北印度后,这个带翼天使的形象被印度和日后西域的本地艺术家大量借用。

西域艺术里的厄洛斯天使,身体整体变得更加浑圆饱满

著名的库车舍利盒上的天使形象

对于天使为什么会出现在米兰,斯坦因发现,在其中一幅天使的画像旁边有一个叫Tita(Titus)的画师署名,Tita是提图斯的印度化罗马名字,也许是一个受过希腊罗马艺术训练的印度-希腊画师穿越沙漠,来到了米兰,并带来了种种希腊罗马神话中的形象。

米兰遗址中的佛寺基座

上面有类似于廊柱的浮雕

除了厄洛斯,在新疆米兰的佛寺壁画上,斯坦因还发现有一幅画取材于希腊史诗《独目人》,其年代相当于2-3世纪。画中一个肌肉健硕的青年勇士,正手持棍棒和带着翅膀的猛狮格里芬战斗。

这一场景,取材于希腊吟游诗人阿利斯铁阿斯的长篇叙事诗《阿里玛斯帕》。这位诗人曾在公元前7世纪后期漫游中亚,走访了斯基泰人的伊塞顿部落。

他从当地人那里听说,中亚草原有个阿里玛斯帕部落,意思是独眼人部落。他们为了争夺阿尔泰山的黄金资源,经常与看守黄金宝藏的带翼神兽格里芬发生激烈冲突。回到家乡不久,阿利斯铁阿斯创作了长篇叙事诗《阿里玛斯帕》。

公元2-4世纪绘制的米兰壁画里的希腊史诗场景,巨人和格里芬的战斗场面

制作于公元前的古希腊史诗里的故事原型陶画,前者和后者惊人的相似

后来的希罗多德讲述中亚草原部落的历史时,就曾参考了这部叙事诗,这个故事后也被收入希腊神话,成为艺术家经常创作艺术品的题材。

即使亚洲腹地的希腊裔后代或者印度艺术家,已经不知道这个图案的本来意义,依旧会通过模仿和临摹的方式,将技艺模仿下去。

首先是龟兹石窟壁画中的人体艺术,以凹凸法凸显男性腹部和手臂肌肉块的起伏,以线描法描绘女性柔和丰满的身体线条,而且画师对于人体比例的把握非常精当,不仅让人物充满了动感和丰盈感,更没有出现人体不同部位比例失调的问题。这样的艺术风格主要来自犍陀罗艺术的影响。

再加上龟兹本地“葱岭以东俗喜淫,龟兹、于阗置女肆,征其钱”,龟兹本地就有大量歌舞妓作为现成的人体模特,这就给了眼花缭乱的人体艺术以扎根的条件。

始建于公元前2-1世纪的雅典风塔,上面有手持风袋的北风之神波瑞阿斯;

龟兹壁画中的风神伐由(伯瑞阿斯),还是和古希腊版本一样背着风袋。

类似的演化,还可以在大力神赫拉克勒斯身上看到:这位传说中来到过印度的半人半神英雄,在被亚历山大大帝带到印度后,继续向东传播其造型,最后东土变成了护法金刚:

我们还是可以看看这个形象的演变之路:

公元前的原版,古希腊的赫拉克勒斯:

公元前2世纪,奥克苏斯河畔的亚历山大遗址出土的赫拉克勒斯:

公元前2世纪,巴克特利亚国王欧西提德摩斯二世钱币上的赫拉克勒斯:

和公元前1世纪的希腊-巴克特里亚国王安提库斯握手的赫拉克勒斯:

公元前1世纪健陀罗艺术中,尼米亚雄狮和赫拉克勒斯相遇的场面:

公元2世纪,成为佛陀追随者的赫拉克勒斯:

公元1世纪,作为佛陀卫士的赫拉克勒斯:

犍陀罗地区的印度-希腊武士

到了中世纪早期,中亚的希腊社区都已经失去了政治话语权,他们被人形容为“兵弱畏战”。只能依靠强大的内在凝聚力与众多技艺,还是在异常残酷的内陆山区中保持存在感。

只是随着血统和文化被逐步稀释,他们许多精湛的工艺也变得越发粗糙。甚至为迎合本地文化,不惜将孔武有力的赫拉克勒斯,改造为佛陀的左右护法。

赫拉克勒斯宝石戒指的正面与侧面

北朝大贵族,生活在公元6世纪的北齐武安王徐显秀墓中出土的墓主人戒指上的大力神形象,仅仅保留了手持橄榄木棒和天父宙斯的闪电杖,虽然简单,但是保留了这个希腊英雄的基本造型。

在始建于公元4-5世纪的麦积山石窟里,出现了已经高度中国化的赫拉克勒斯(金刚):

出现在远东的赫拉克勒斯形象

除了西域之外,其实在甘肃和太原也有一些展示狄奥尼索斯形象的古代文物出土,除了徐显秀的戒指,在1988年在甘肃靖远发现的狄奥尼索斯银盘,正中央是狄奥尼索斯靠在狮子背上的造型,上面刻有巴克特里亚希腊语铭文,意思是价值490金币,这件年代大约为3-4世纪的文物,是强弩之末的中亚希腊殖民者社区的最后一抹霞光。

除此之外,还有青海地区的吐谷浑王国,也曾使用过希腊化风格的金银器物。

都兰吐谷浑墓葬出土的希腊神话人物银腰牌,原产于巴克特里亚希腊王国的故地,制作于公元3-4世纪,很可能是被粟特人贩卖到青海地区的吐谷浑王国的。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神像在传道、东土之后,这些物件的使用者未必知道他们背后的神话故事和宗教寓意,他们可能会将这些神当作佛教拜火教或者摩尼教的神明来接。不过,这种跨文化交流,也正是丝路上文化传播的重要特色。

而当年走向世界、敢于在中亚喊出“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先辈们,不知道2000多年后自己的某些子孙们,不仅只会对强者无能狂怒,甚至还要矢口否认希腊化文明的存在,实在是大大的不孝!

更多关于丝路和西域的精彩故事,敬请关注作者经营的公众号:硬核博物馆,里面有更多精彩文章等待着大家。

欢迎关注文史宴

专业之中最通俗,通俗之中最专业

熟悉历史陌生化,陌生历史普及化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26871.html

亚历山大大帝,时代,张骞,中亚,希腊,文史,遗址,铭文,文明,城市,赫拉克勒斯,中亚,希腊,希腊化,宙斯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亚历山大大帝,时代,张骞,中亚,希腊,文史,遗址,铭文,文明,城市,赫拉克勒斯,中亚,希腊,希腊化,宙斯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亚历山大大帝,时代,张骞,中亚,希腊,文史,遗址,铭文,文明,城市,赫拉克勒斯,中亚,希腊,希腊化,宙斯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