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枭雄曹操以一首诗明志,借景抒情,将自己的雄心和海上景色相结合

枭雄曹操以一首诗明志,借景抒情,将自己的雄心和海上景色相结合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不少人都是听着林俊杰的这首歌长大的,而这首歌所写的人,是东汉末年的枭雄曹操。正如歌词中所唱的那样,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征讨四方,同意了中国北方。历史上对曹操的评价褒贬不一,而人们的心中也有不同的曹操,深受《三国演义》影响的人可能会觉得他阴狠而狡诈,“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而真正历史上的曹操,将他称为“枭雄”更恰当一些。

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少年的时候也是意气风发,踌躇满志,一心想要闯出名堂,做出一番大作为。可现实总是给他打击,一个想要改变世界的青年,被丑陋的世界一次次的扇耳光,朝廷一天比一天腐败,豪强一日比一日猖獗,天下愈来愈乱。后来他明白,并不是他做得不好,而是朝廷已经腐朽了,既然常规的方法已经没有用了,那就用极端的办法吧,用武力去改变这个世界。几十年过去了,这个被现实打击的青年,已经成为了一个能够改变世界的人,只要他想,随时就能够取代皇帝。可我觉得,他自始至终都没想过当皇帝。

北征乌桓是一个冒险的决定,可他心中不能容忍这个毒瘤,于是义无反顾的带兵远征,好在他的决定是正确的。这次胜利还真是大快人心啊,班师回朝的途中,曹操登上了当年秦始皇和汉武帝曾经登过的碣石,心中有如沧海,于是他写下了《观沧海》。他一向喜欢用诗歌或是散文来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反映民生疾苦,在魏晋文学中,他算是一个代表性的人物。若不是时代如此,也许他能够成为一个文学家也说不定。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东行的途中,登上了高高的碣石,来观赏大海的波澜壮阔。公元207年,曹操带着大军北征乌桓,这是他统一北方中一次至关重要的战争,二在这一段时间里,他也创作了一系列诗歌。碣石山在汉代的时候,还是在陆地上,到了六朝以后因为地质变动,才沉入海中。诗歌的头两句点明了观沧海的位置,也统领全文,接下来的动作和景物都是由这两句延伸出来的。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海中水波摇动,显得如此的宽阔,海中的小岛耸立。曹操登上了碣石,只见眼前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海浪微微起波澜,海中的小岛更是罗列着耸立,这是一幅辽阔而壮观的场面。他站在秦皇汉武曾登上过的地方,此时中原已经安定了,而乌桓这个心头大患也已经解除,统一北方的大业即将实现,曹操的心情想必是相当的激奋。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因为心中振奋,眼中之景也变得生机盎然和起来:树木百草,生长茂盛。“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一阵秋风从海面上吹过,海面上涌起了滚滚的浪涛。秋本是萧瑟的,而秋风是肃杀的,但此时的秋风在曹操严重,更突显了英雄本色;洪波涌起,是生生不息的生命力。这四句是对大自然的真实描述,也是诗人主观感受的真实写照。乌桓之战带给他很大的信心,此时的他应该觉得自己统一天下的大业,像树木一样茂盛,像海浪一样充满生命力。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是大海的胸怀,能够容纳日月;日月就好像在大海的怀抱之中交替,灿烂的星河也像是在大海中孕育而生。这便是大海的气度和胸怀,这是何等的雄伟壮观。曹操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的壮丽之景,以抒发自己想要统一天下的抱负,整首诗中没有直抒胸臆的表达,却仍然能够令人感受到他寄托在诗歌中的情怀。“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最后这两句,是古时候乐府诗中的套语,与诗歌的内容没有很大的关系。这首诗给我们展现的,就是身为枭雄的曹操,奋发进取,以一首诗明志,借景抒情,将自己的雄心,与这波澜壮阔的海上之景相结合。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2910.html

诗歌,曹操,枭雄,大海,雄心,乌桓,海上,世界,日月,碣石,故事传记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诗歌,曹操,枭雄,大海,雄心,乌桓,海上,世界,日月,碣石,故事传记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诗歌,曹操,枭雄,大海,雄心,乌桓,海上,世界,日月,碣石,故事传记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