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刘备为关羽报仇,攻打东吴惨败,但他选择先吴后魏的战略有错吗?

刘备为关羽报仇,攻打东吴惨败,但他选择先吴后魏的战略有错吗?

历史演义灿星河,老乐斗胆鼓唇舌,咱们继续侃三国,品生活。从第八十一回起,《三国演义》进入了最后的三分之一部分,但是对于真正的三国时代来讲,却才刚刚开始。而关羽、张飞、曹操、周瑜这些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们,如果从狭义的角度上说,他们算是汉末人物,甚至可以说,大多数三国迷喜欢的三国故事,其实都是英雄们在东汉末年创业的内容。而真正的三国纷争故事,是从第八十一回开始的,老乐索性把第八十一回到八十五回的内容放在一起笼统地聊聊,因为这五回主要说的就是三国时代第一大战役——夷陵之战。

关于夷陵之战,大家都不陌生,起因就是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一意孤行去打东吴,结果被陆逊烧了一个落花流水,不得不在白帝城托孤。对此,无论是当时的赵云、诸葛亮,抑或是曹丕,都对刘备的行动不看好,而更多的后人,也说刘备实在不应该因私废公。但毛批三国作为刘备最坚定的粉丝,却说刘备为了关张两位兄弟的大义,这么做也无可厚非,依旧那么“护短”。

应该说这两种观点各有道理,但是,结合着毛批点评,老乐觉得,有一点是必须要多想想的,那就是刘备的结局虽然悲惨,但他这么做,真的错了吗?因为给关羽报仇,只能算是刘备出兵的一个理由,否则的话,两家的姻亲(尽管名存实亡)和盟友关系,想要彻底废弃的话,也真的没有更合适的借口。同时,由于诸葛亮和赵云劝刘备,应该先考虑打魏国,最后再收拾东吴,经过夷陵惨败,被验证似乎是正确的。可是,大家想过没有,刘备离世后,坚定执行先魏后吴的诸葛亮,以及跟他志同道合的战友们,最后得到一个什么结果?不还是以失败告终吗?

说到这里,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过,如果刘备攻打东吴成功,吞并了江东的话,他跟曹丕划江而治,三国最终的走向又该如何呢?起码在老乐看来,那应该是南北朝提前几百年,中原大地能不能少些战火,也未可知。当然,老乐坚持一点,历史不能假设,我们在说这个事儿的前提,是要简单掰扯一下,刘备选择的先吴后魏的战略,到底有没有错。不能说因为夷陵之战的结果,就逆推原因有问题,就像老乐刚才说的一样,如果是那样,诸葛亮一辈子也没成功,那凭什么说先魏后吴就是对的呢?因此,毛批三国有一句话说的非常有道理,在刘备刚刚继汉立国的时候,孙权已经公开向曹魏称臣了,这是明显不把汉朝放在眼里,单纯从这点来说,为了自身的法统,刘备去打东吴,没有任何问题。

另外,考虑当时三国的实力,曹魏最强,孙刘两家都无法难度与之抗衡,所以诸葛亮主张联吴,但蜀汉强大到了已经可以吞并东吴的话,把东吴的资源直接夺为己用,不比整天提心吊胆维持表面的结盟更合适吗?说到底,刘备和诸葛亮的分歧,就在于究竟是先收拾弱小的敌人,在集中力量对付强敌,还是借助弱小敌人的力量,一起对付强敌,最后再收拾弱小的区别。其实,在老乐看来,这道选择题并不难回答,从历史找答案的话,秦灭六国,联合的是最强的齐国,最先消灭的是最弱的韩国。如果放在我们生活中也是一样,在我们的学生时代,考试的时候,都明白一个道理,遇到难题放在一边,先把会答的,简单的答完,在能拿的分数到手后,再集中全力攻克难题。这不都是刘备的战略选择吗?可为什么到了《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就什么都对了呢?

聊到这,老乐的观点已经比较清晰了,刘备的战略选择没错,夷陵惨败,只是在战术执行方面出现了意外,这是能力和运气的问题,但出发点不应该被否定。就像我们考试也一样,挑出所有会答的题,就一定能全都答对吗?那样的话,还会有“学渣”了吗?所以,对于刘备夷陵之战失败,给现实中的我们带来的一大经验就是,大家不要人云亦云,只会跟风批评刘备的失败,因为单纯痛快痛快嘴,却想不到什么是更合理的做法,有什么用?只有自己多思考,想明白刘备的成败得失之后,才能更好理解,做事儿为什么要先易后难,更重要的是,通过刘备的失败,我们能明白,即使选择了先易后难,也未必百分之百成功,但只要想通了这一切,面对失败,不会那么痛苦不是?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2988.html

关羽,老乐,东吴,毛批,刘备,诸葛亮,演义,后魏,三国,报仇,故事传记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关羽,老乐,东吴,毛批,刘备,诸葛亮,演义,后魏,三国,报仇,故事传记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关羽,老乐,东吴,毛批,刘备,诸葛亮,演义,后魏,三国,报仇,故事传记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