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战国初期曾经“吊打”秦国的魏国为何迅速走向衰落

战国初期曾经“吊打”秦国的魏国为何迅速走向衰落

“三家分晋”之后,韩、赵、魏自立门户,此时周王室名存实亡,诸侯国之间竞争越发激烈,弱肉强食。魏国最初实力不如赵国,魏文侯即位后励精图治,重用贤才推行新法,魏国在魏文侯的带领下变得十分强盛。但是魏国的强盛是短暂的,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就逐步走向衰落,那么魏国有个良好的开始,为何没能继续发展下去呢?

魏国强盛之原因

《史记》:秦欲伐魏,或曰:“魏君贤人是礼,国人称仁,上下和合,未可图也。”文侯由此得誉于诸侯,文侯任西门豹守邺,而河内称治。

魏国的强盛离不开它的第一任国君魏文侯,魏文侯尊贤任贤,拜孔门最有威望的弟子为师,自此魏文侯人格魅力飙升,孔门学子纷纷来到魏国,贤才集聚的魏国成为中原大地的文化中心。在政治上魏文侯重用李悝,大力支持李悝推行新政,很快魏国便富裕起来。在军事上重用吴起改革兵制,吴起专门为魏国训练一支精锐部队,他带着这只精锐部队横扫天下,打得秦国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使众多诸侯国惧之畏之。军事、政治、经济的三重改革使得魏国成为战国初期第一强国。

魏国为何迅速衰落?

魏国之霸业延续近三代,约七十年。魏文侯在位五十年,魏军西占秦国河西,北克中山国,东破齐国大军,魏国占领这些领土以后,就开始沿着所占之地修建长城。魏文侯将魏国霸业推至顶峰。魏国霸业由盛转衰主要体现在战略决策的失误和人才的流失。

1)战略决策的失误

魏文侯执政期间三晋抱团取暖,形成“三晋联盟”。秦穆公霸西戎赫赫有名,其实秦穆公一生致力于东扩,可谓是绞尽脑汁,但是秦国东扩之路被晋国阻断,秦穆公无奈之下选择向西发展,强大的晋国成为秦国向东发展的绊脚石。魏文侯深知三晋统一的重要性,所以魏文侯尽己所能维护三晋和平。每当韩国想要与之联合讨伐赵国时,魏文侯以魏国跟赵国是友邦为由拒绝,当赵国拉拢魏国欲讨伐韩国之时,魏文侯便以韩国是我兄弟为由拒绝,与此同时调和韩、赵之间的关系,战国初期三晋联盟一致对外,抑制秦军东扩。

公元前396年魏文侯去世,他留给儿子的是内无忧患,外无强敌的强盛之国,魏武侯即位一年后,魏国最有才干的政治家李悝去世。魏武侯按照父亲和李悝制定的政策治理国家。作为一位政治家魏武侯远远不及父亲魏文侯。魏文侯在位期间,三晋很和睦,一致对外,西边的秦国无力对抗,东边的齐国及南边的楚国畏惧三分,可是魏武侯即位以后却改变了这种战略格局。

《史记·赵世家》:四年,魏败我兔台,筑刚平以侵卫。五年,齐、魏为卫攻赵,取我刚平。

魏、赵、齐交界之地刚平,本是卫国的领土,赵国先下手攻占刚平,魏武侯拉拢齐国攻打赵国。赵国为了报复,联合楚国从南边进攻魏国。刚平之战规模不大,却将几个大国卷入,从而将战争规模发展壮大,刚平之战是自进入战国以来,三晋第一次内战。自此魏、赵之间产生嫌隙,随后魏国跟韩国之间也有领土纠纷,三晋关系由此变得紧张起来。

魏武侯生前,没有立一位合法太子,公元前369年魏武侯去世,公子罃和公子仲缓争权夺位,魏国陷入一片混乱之中。此时公孙颀劝诫韩懿侯趁魏国内乱之时伐魏。于是韩国联合赵国进攻魏国,将魏国两位争权公子控制,魏国眼看有亡国之象。就在此时赵、韩之间因意见不合发生分歧,韩懿侯一气之下班师回朝。韩国撤军后,赵国想独占魏国,却败于魏军。从此以后韩、赵、魏关系彻底恶化,三国之间的联盟自此被打破。

2)人才的流逝

魏文侯时期招揽天下贤士,使魏国迅速崛起,可是往后国君一代不如一代,魏武侯心胸狭窄,魏惠王未有识人之才,导致人才大量流逝,最典型的就是吴起和商鞅。

①失去的第一位人才——长胜将军吴起《说苑》:吴起为苑守,行县适息,居一年,王以为令尹,行县适息。

魏国西靠秦国,东邻齐国,地处中央四站之地,随时都可能面临四面围攻的局面。魏文侯励精图治重用吴起在魏国改革军制,建立精锐武卒,吴起带着他训练的精锐部队横扫天下。

魏武侯三年吴起在注城大败秦军,武侯七年魏军大败秦军于阴晋城外,此后吴起率领魏军节节胜利、横扫河西。武侯九年,魏军在武下大败秦军残留部队,并向秦国的内地进攻。

公叔痤升任国相之后,因吴起之功绩显著对公叔痤的地位造成威胁,公叔痤采用离间计疏远武侯与吴起,魏武侯本生性多疑且心胸狭窄,很快公叔痤之离间计起效,吴起失去魏武侯之信任。吴起因畏惧武侯降罪于自己,于是离开魏国投奔楚国,吴起来到楚国后开始推行新政,使楚国踏上崛起之路。

②失去第二位人才——奇谋之士商鞅。《史记》:公叔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国相公叔痤有识贤之才能,在他弥留之际,向魏惠王举荐商鞅,说商鞅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是奇谋之士,让魏惠王将国家大事交由商鞅,魏惠王听后没有表态。公叔痤临死前再次向魏惠王推荐商鞅,他告知魏惠王,倘若不重用商鞅,一定将其杀之,以免他投奔他国留下隐患,魏惠王听后不以为然,还嘲笑公叔痤人老就糊涂。商鞅在魏国不得志,正巧遇上秦国在广纳贤才,便投靠秦国,在几年内就使秦国富裕起来,成为战国后期实力最强之国家,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尊定基础,“商鞅变法”举世闻名。

3)迁都大梁

《魏世家》引《纪年》:梁惠成王九年四月甲寅,徙都大梁也。

魏国之强盛经历两代国君之后,开始由盛转衰,其实在魏武侯时期从表面上看,魏国开疆扩土,实力强大,其实三晋关系恶化,人才的流逝已经为魏国的衰败埋下伏笔。魏惠王九年,惠王犯了战略上的错误,迁都大梁。

从上面的示意图可以看出,迁都的目的很明显就是侵略东方,大梁的东边紧靠卫、宋两小国,都是可以占领的,而且齐国也处于低落期。如果此时魏国有人才治国,修内政为其侵略东方做铺垫,那么迁都大梁是先机,可是魏惠王时期魏国人才几乎都跑光了。

魏惠王目光短浅,他未曾想到万一东方的齐国和南边的楚国突然崛起怎么办?万一秦国趁机从背后偷袭怎么办?如果这样那么魏国便岌岌可危。魏惠王犯了战略上的失误,把魏国带向四战之地,腹背受敌。再说其他国家又不傻,深知魏国迁都的目的,导致魏国成为众矢之的。魏国迁都以后,东边的齐国开始崛起,西边的秦国通过商鞅变法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之后魏国被打的节节败退,没有还手之力。

综上,魏国在魏文侯之后的国君大多碌碌无为,魏武侯在战略上的失误,使得三晋关系渐行渐远,关系恶化,虽然之后三晋也有和好,但是已有隔阂,关系大不如前,魏国的霸业很大程度上得利于三晋同盟。三晋关系的破裂,给其他诸侯国带来可乘之机,尤其是西边的秦国求之不得,在春秋时期秦国就一直想往东发展,但唯恐于东边强大的晋国望而却步。

魏国人才大量流失是魏国衰落之主要原因,吴起和商鞅只要能留住一人,历史走向可能会发生变化。但是魏武侯心胸狭隘不能容纳人才,导致人才纷纷投奔他国。在古代国家有贤人治国才能富国强民,这一切在魏文侯去世后化为泡影。

参考文献:

《史记》

《说苑》

《战国策》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30408.html

公叔痤,魏文侯,秦国,三家分晋,吴起,赵国,人才,魏武侯,魏国,齐国,观点评论,魏文侯,秦国,吴起,魏武侯,魏国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公叔痤,魏文侯,秦国,三家分晋,吴起,赵国,人才,魏武侯,魏国,齐国,观点评论,魏文侯,秦国,吴起,魏武侯,魏国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公叔痤,魏文侯,秦国,三家分晋,吴起,赵国,人才,魏武侯,魏国,齐国,观点评论,魏文侯,秦国,吴起,魏武侯,魏国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