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因为一本字典被凌迟处死,清朝乾隆年间的文字狱究竟有多离谱?

因为一本字典被凌迟处死,清朝乾隆年间的文字狱究竟有多离谱?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清朝翰林官徐骏仅仅因为写了这一句诗,就被雍正皇帝下诏处死,全家也都沦为了阶下囚。其中原因想必各位读者也是非常清楚的,完全就是因为雍正皇帝的无厘头想象,认为徐骏在讽刺清朝的统治腐朽。如此普通的一句诗,竟然有如此严重的后果。文字狱令当时的文人墨客都感到极为害怕,整日提心吊胆,思想也被严重禁锢。但雍正皇帝的这波操作仅仅只是个小手段,要说玩文字狱最厉害的,可就是雍正皇帝的亲儿子——乾隆皇帝。

其实在清朝律法《大清律》中,根本没有文字狱一说,对于乾隆这样自负还自以为仁慈的皇帝来说,也不会承认自己搞文字狱。但事实上,仅仅从乾隆四十二年处理王锡侯的《字贯》一案,就能看出乾隆皇帝的文字狱绝非雍正那样的直截了当,他的文字狱可谓是充满了心机。

后世修订的《字贯》

王锡侯祖籍江西,他的仕途非常不顺,38岁中举人之后一直没有跨过会试的大关。而且他也没有一技之长,既不会做工又不会种田,靠着一定的文化水平,他想着靠写书出版来挣稿费,于是回到江西老家,花了17年时间写出了《字贯》这一部用来查字的字典工具书。尽管一开始的销量并不好,可是他仍然对自己的这部书抱有厚望。可是谁曾想到,就因为自己的这部字典,给全家招来了杀身之祸呢?

但是翻开《字贯》一看,就发现这并非一部普通的字典。因为王锡侯可谓胆大包天,在这部字典开头,直接贬低了康熙皇帝“御制”的《康熙字典》。王锡侯认为《康熙字典》查起来太麻烦,自己的《字贯》收录的字不比《康熙字典》少,查起来比又比《康熙字典》方便很多。这样贬低清圣祖的行为,显然是不合法的。于是江西巡抚海成就将此案上奏了朝廷判定为“不法”,当时也是正值乾隆皇帝下令查禁禁书的时候,海成还自以为能得到朝廷的嘉奖。

民国修订的《康熙字典》

没想到乾隆皇帝在翻看了《字贯》后,发现书中列出了诸位清朝皇帝的名字,这可就是大忌了。臣民怎么能书写皇帝的名字呢?尽管乾隆皇帝心里清楚,王锡侯这样写是为了让读者知道怎么避开皇帝的名讳,从而帮助更多的人避免惹上触犯圣讳的麻烦,但乾隆皇帝仍然将此案定性为“大逆”,很快王锡侯被押解进京,刑部判处他凌迟处死,全家共21人被株连,7人被处死,14人沦为奴隶,家产全部查抄。

可是康雍乾三朝的文字狱虽然严酷,但还没有哪一次有如此惨烈。平常的官吏触犯圣讳,都达不到凌迟的程度,普通民众又怎么可能判得如此重呢?其实乾隆皇帝自己,包括后来登基的嘉庆皇帝都清楚,这就是一起冤案。因为“大逆”在《大清律》中是有明确记载的,只有毁坏皇室的宗庙、山陵和宫殿,才能称之为大逆。乾隆皇帝明知他绝非“大逆”,为什么又要这样判决呢?如果说另有用意,又会是怎样的呢?

清朝时为了避圣讳而将皇帝名字少写一笔

这还得从当初那个上奏《字贯》的江西巡抚海成说起。乾隆三十九年,乾隆皇帝下旨查办全国禁书,但是地方各级官吏动作缓慢,还有的甚至对皇上的旨意阳奉阴违,过了两三年都没什么进展。乾隆皇帝非常心急,可又不好大发雷霆。于是他就用了贯穿清朝统治200多年的常用政治手段——杀鸡儆猴。后来由于乾隆皇帝将《字贯》定性为“大逆”,而当初海成判决的时候只是定性为“不法”,弱化了“大逆”的程度,乾隆皇帝以此为由,判了海成“斩监侯”,结束了海成的官宦生涯,当然海成最后没有死,而是被流放新疆。通过海成此案,各级官吏也被迫提高了积极性,乾隆皇帝达到了他杀鸡儆猴的目的,然而牺牲了王锡侯和他亲人的性命,以及海成的政治生涯。在一国之君看来,这样的牺牲简直可以忽略不计,但作为一个普通人,谁又不会感到痛心呢?

可怜的王锡侯和海成,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成为了腐朽的封建王朝政治的陪葬品,成为了皇权高度集中不受法律限制的牺牲品,成为了其他大量不作为的官吏的替罪羊。可以想象,那个时代的文人,要有多么提心吊胆,而我们生在这个开明的时代,又何其幸运。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3082.html

因为,政治,乾隆,海成,清朝,皇帝,文字狱,字典,江西,王锡侯,观点评论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因为,政治,乾隆,海成,清朝,皇帝,文字狱,字典,江西,王锡侯,观点评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因为,政治,乾隆,海成,清朝,皇帝,文字狱,字典,江西,王锡侯,观点评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