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屈原和他的“猪队友”楚怀王

屈原和他的“猪队友”楚怀王

战国时期,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得天下者,非秦必楚,非楚必秦”。因为秦国是当时的超级大国,在合纵抗衡的政策下,各国的实力都不同程度地被削减,能够和秦国抗衡的只有楚国。

但是,当时的楚国贵族统治集团膨胀、体制僵化,面临着重重危机。上天怜悯,给楚怀王安排了最后一棵救命稻草,那就是屈原,只可惜他没有牢牢抓住。

屈原出身于楚国贵族,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立志要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

楚怀王即位之初,很器重屈原。屈原也积极辅佐楚怀王治理国家,主张变法变革,可见也是雄心万丈。而当时的楚国在屈原的辅佐治理下,国力有了很大提升,导致其他诸侯国纷纷效仿追随。

当时的屈原对楚怀王充满了感激,这一点从屈原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来。《少司命》中有一句: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这句话屈原想表达意思是:世上再也没有比生别离更加令人悲伤的事,也没有比新相知能够更加令人高兴的了。充分地表达了他能够和楚怀王相知相惜的愉悦心情。

然而越优秀的人越容易遭人嫉妒,况且屈原主张的改革必然会触及到贵族的利益。很快,屈原就遭受到了旧贵族的设计诬陷。他们将屈原视为眼中钉、肉中刺,诬陷屈原居功自傲,经常在外张扬说:“没有我屈原就没有楚国的今天”。

听信了谗言的楚怀王,即可贬谪了屈原,让他转任三闾大夫的闲职,后来又将他流放到江北地区。这下给了秦国可乘之机。

因为当时形势是“横则秦帝,纵则楚王”,秦国忌惮强大的齐楚联盟,于是想尽办法从中作梗。最终,秦王派出了最能挑拨离间的张仪去会见楚怀王。张仪向楚怀王表示,愿意拿六百里地来换取楚国和齐国的断交,怀王一听,双眼发光,马上让人断了和齐国的联系,还派了好马好车护送张仪回秦国。憨憨楚怀王还以为是天上掉馅饼砸到自己头上了,却不知这其中暗藏了一个巨大的陷阱。

更可怕的是楚国的贵族也和张仪串通一气,幻想着秦楚能够联盟。张仪把一双价值万金的白璧,献给了楚怀王的爱妃郑袖,并对她说,秦楚联盟最大的阻碍就是屈原,所以当务之急是要让楚怀王不信任屈原。

郑袖听信了张仪的话,回去便给楚怀王吹起了耳边风,说屈原曾经向张仪索取一双白璧,张仪没有同意,从那以后屈原便在心中怨恨张仪。第二天,当怀王在席间讨论起秦楚联盟事宜时,屈原强烈反对。这时,怀王想起郑袖所说的话,更加深了他对屈原的误会,愤怒地叫武士把屈原拉出了宫门。

而张仪这边呢,刚一回国就假装摔断了腿,从此便闭门不见客。眼看着三个月过去了,张仪连面都没露过,更别说六百里地的事了。这下可急坏了楚怀王,楚怀王还以为是自己的诚意不够,又干了一件更蠢的事,他竟然派人去辱骂齐王。齐王气得火冒三丈,马上转头跑去向秦国示好,并且表示愿意与秦国联手攻打楚国。而此时浑然不知的楚怀王,还做着他的春秋大梦呢。

张仪一看自己的奸计得逞,立马就宣称自己的腿好了。第二天就上朝了,并且矢口否认承诺给楚怀王六百里地的事。楚怀王这时才发现自己被骗了,气急败坏的他立即发兵讨伐秦国。结果却被结盟的秦齐两国打得惨败。

备受打击的楚怀王这时想起了屈原,其实他明白自己冤枉了屈原,只是碍于面子,一直不愿低头认错。眼下,国难当前,楚怀王再没有可以信任的人,于是马上将屈原召回,派他去修复齐楚两国的关系。

后来,秦国又提出把汉中的一半地盘分给楚国以求和解。但是楚怀王对张仪恨之入骨,宁愿用这些土地来换张仪。秦王便遂了楚怀王的愿,之后张仪便被关进了楚国的大牢,等候发落。这时候郑袖又出来作妖了,她日夜央求楚怀王放人,说怕秦国为张仪报仇,攻打楚国。楚怀王心疼美人儿,最终还是被郑袖说动了,同意赦免张仪。

不久屈原从齐国归来,听到楚怀王说张仪被放走了,气得他上来就对楚怀王一顿数落。可是,楚怀王虽然也后悔,但是这时候再派人去追赶张仪,已经来不及了。

彼时的楚国失了盟友,又连打败仗,国力渐弱。屈原曾多次上书劝谏,但是并没有打动楚怀王,反而惹得他对屈原更加反感。自此,屈原开始了他的流放生涯。在这期间,屈原怀着满腹的优思,写下了《九章》、《离骚》等不朽的诗篇。

又过了几年,已经四十多岁的屈原再次被怀王想起,把他召回国都。原来是当时越来越强大的秦国想要更多楚国的土地,约楚怀王在武关会面,商议结盟。楚怀王不知如何是好,想让屈原给拿个主意。

屈原认为这其中一定有诈,极力阻止楚怀王前往秦国。但是,楚怀王还是在幼子子兰的怂恿下,踏上了征程,最终,楚怀王被一路挟持着进入秦国,在那里被囚禁了三年之后,忧郁成疾、命丧他乡。

后来,新继任的楚顷襄王不信任屈原,一 直将他流放。在屈原多年在外流亡的同时,楚国的国力日渐衰退,由于缺乏谋将,楚国的国势每况愈下。屈原看着自己一度兴盛的祖国一步步陷入亡国危机,自己却无能为力,内心悲愤交加,最终选择带着自己未竟的理想投入了汨罗江。

据王逸在《楚辞章句》记载,屈原在投江之前有人对他说了这样一段话:“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这句话的意思是:既然举世皆浊,便不如随波逐流;如果世人皆醉,那不如与之同醉,何必非要以死明志,白白丢了自己性命。但屈原表示他宁愿葬身汨罗,终入鱼腹,也不愿与这世俗同流合污。

其实,屈原和楚怀王应该是珠联璧合的一对,楚怀王锐意进取,屈原满怀壮志。只可惜楚怀王空有一颗爱国之心,但缺乏政治头脑,是非不分、听信谗言,最后落了一个客死他乡的悲惨结局。屈原虽然有心报国,却遇人不淑,屡遭流放,最后无奈以身殉国。

设想一下,如果当时楚怀王一直重用屈原,那么楚国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局。还会有秦国统一天下吗?往后几百年的历史是不是都会因此被改写。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3149.html

张仪,楚怀王,国力,郑袖,秦国,贵族,屈原,楚国,秦必楚,齐国,观点评论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张仪,楚怀王,国力,郑袖,秦国,贵族,屈原,楚国,秦必楚,齐国,观点评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张仪,楚怀王,国力,郑袖,秦国,贵族,屈原,楚国,秦必楚,齐国,观点评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