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历史上真实的三国-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及其死后蜀国局势

历史上真实的三国-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及其死后蜀国局势

治戎和理民

陈寿评论诸葛亮,称他“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干将略”(《诸葛亮传》)。

治戎和理民,是封建时代治理国家的两大纲领,在和平时期是这样,在战争时期也是这样。

这是丞相应当尽到的职责,也是有丞相才能的人才能尽到的职责。

蜀汉在三国中的根基最薄,取得基地的时间最晚,诸葛亮能辅佐刘备父子在当时激烈复杂的斗争中,与魏、吴鼎立,极为不易。

这种成就,是跟诸葛亮治戎和理民的成果分不开的。

陈寿称誉“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饬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为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三国志•魏志•诸葛亮传》评曰)

“用心平而劝戒明”,是诸葛亮贯彻于军政民政的一贯作风。

“刑政虽峻而无怨者”,表明这位政治家的深刻的政治影响。

有关诸葛亮的事迹,见于史籍者不多。

就流传下来仅有的简略记载而言,如建兴六年街亭失败后,取西县民千余家还汉中。

建兴十二年屯田渭滨,耕者杂于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

这都表明,诸葛亮的军队是节制之师,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很难做到的。

诸葛亮死后的蜀汉政局

诸葛亮死后,蜀国的政治先后由蒋琬、费祎掌管。

蒋琬还考虑过伐魏,兴复汉业。

费祎就全无与魏争天下的思想了。

费祎对姜维说:“吾等不如丞相亦已远矣,丞相犹不能定中原,况吾等乎?且不如保国治民,敬守社稷。如其功业,以俟能者。”(《三国志•蜀志•姜维传》注引《汉晋春秋》)

蒋琬、费祎执政时期,蜀国大体上采取了保境安民政策,军事活动比较少。

费祎死后,姜维在蜀掌权。

诸葛亮对他很赏识,称他“思虑精密,敏于军事,心存汉室,才兼于人。”费祎时,姜维“负其才武,每欲兴军大举,费祎常裁制不从”(《三国志•蜀志•姜维传》)。

姜维掌权后,又恢复了对魏的战争。

他仍是贯彻诸葛亮的军事路线,重点首先在争取占有陇西。姜维自以为是天水人,“练西方风俗,兼负其才武,欲诱羌、胡以为羽翼,谓自陇以西可断而有也”。

他数次出兵,都是争夺陇西。

自后主延熙十六年(253)到延熙二十年(257)的五年之间,姜维五次伐魏。

延熙十九年在上卦南段谷(今甘肃天水西南)一次战争中,因另一路军队误期,姜维被邓艾打败,战士“星散流离,死者甚众,众庶由是怨讟,百陇以西亦骚动不宁”(《三国志•蜀志•姜维传》)。

段谷败后,不仅姜维的威望大减,蜀国蜀军也元气大伤。

蜀汉后主刘禅是个庸材,他为政四十年,前期因有诸葛亮、蒋琬、费祎等辅政,政治较为清明。

但在费祎之后,他听信宦官黄皓,政治昏聩。

就连大将军姜维也因害怕黄皓陷害而不敢驻在京城成都。

蜀汉晚期,朝政是相当腐败的。

公元261年,吴派使臣薛珝来蜀,回国后对吴主孙休说到蜀国情况是:“主暗而不知其过,臣下容身以求免罪,入其朝不闻正言,经其野民有菜色。”(《三国志•吴志•薛综传附子珝传》)

姜维的抗战及其失败

景元三年(262),司马师以锺会为镇西将军,都督关中。

司马昭谋伐蜀,朝臣多以为不可,独司隶校尉锺会赞成。

司马昭遂以锺会都督关中,筹划伐蜀。

他对朝臣们说:“自定寿春以来(指讨伐诸葛诞),息役六年,治兵缮甲,以拟二虏(指吴、蜀)今宜先取蜀。三年之后,因巴蜀顺流之势,水陆并进。此灭虞定虢,吞韩并魏之势也。计蜀战士九万,居守成都及备他境不下四万,然则余众不过五万。今绊姜维于沓中,使不得东顾。直指骆谷,出其空虚之地,以袭汉中以刘禅之暗,而边城外破,士女内震,其亡可知也。”(《晋书•文帝纪》)

姜维听得司马昭派锺会都督关中,已经看出司马昭的诡计,赶忙从沓中上书后主说:“闻锺会治兵关中,欲规进取。宜并遣张翼、廖化督诸军分护阳安关口(今陕西略阳南阳平关)、阴平桥头(今甘肃文县境),以防未然。”(《三国志•蜀志•姜维传》)

后主信任宦官黄皓,迷信鬼巫,黄皓说王人告诉他,魏决不会进攻,刘禅即把姜维的奏章压下,朝中群臣都被蒙在鼓里,什么也不知道。

景元四年(263),魏国兵分三路大举伐蜀。

西路由征西将军邓艾率领,带兵三万从狄道(今甘肃临洮)向甘松、沓中进攻,目的是缠住姜维,使他不能从沓中回撤。

中路由雍州刺史诸葛绪率领,带兵三万从祁山(今甘肃西和县北)向桥头进发,截断姜维的归路。

东路是主力,由锺会亲自率领,带兵十万分从斜谷(今陕西郿县南)、骆谷(今陕西盩厔南)、子午谷(今陕西鄠县南)三道,向汉中进发。

这时,姜维提出的御敌的方案是:“敌至,诸围皆敛兵聚谷,退就汉、乐二城,使敌不得入平,且重关镇守以捍之。有事之日,令游军并进以伺其虚。敌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县(悬)粮,自然疲乏。引退之日,然后诸城并出,与游军并力搏之,此殄敌之术也。”(《三国志•蜀志•姜维传》)

锺会十万大军,浩浩荡荡杀向汉中,蜀军就是按照姜维的方案作御敌的安排。

这时蜀在汉中的守军,有一万来人。

于是撤诸外围守军,分为两部,分别退守汉(今陕西沔县东)、乐(今陕西城固)两城,守城军不过五千人。

锺会进入汉中,了解了这种情况,并不留在那里攻城,只派两位偏将带领一部分军队把汉、乐两城包围起来,自己却带领大军越过汉中向阳安关进发。

魏军不伤一兵一卒,不战而取下汉中。

姜维在沓中,听得魏军主力已到汉中的消息,急忙从沓中向汉中转移。

后面邓艾跟踪,紧追不放。

姜维到了桥头(今甘肃文县东南),桥头大道已被魏将诸葛绪占领。

姜维假装要从诸葛绪军的北面过境,靠着地熟、人熟、情报快,在诸葛绪撤兵向北去堵截的时候,他却折回头以快速行军通过了桥头,等到诸葛绪再回到桥头的时候,姜维领兵刚刚过去。

姜维走到阴平,锺会已经攻下阳安关口,正向白水关(今四川广元西北)进军。

姜维急忙会合由成都开来的廖化、张翼率领的援军,一同退守剑阁(今四川剑阁)。

剑阁,有大、小两座剑山,相隔三十里,群山相连,形势绝险。

姜维守住剑阁,锺会屡攻不下。

后方遥远,粮运困难,军队给养大成问题。

锺会一筹莫展,打算退兵。

邓艾进兵到阴平(今甘肃文县),听得锺会被姜维阻止在剑阁,正欲退兵,急忙写信给司马昭报告军情:大军已深入蜀境,功告垂成,千万不能撤退。

他认为从阴平走山路向南,出剑阁西面一百多里,可以袭击涪(今四川绵阳)。

涪在剑阁后面,离成都不过三百里,是成都的门户。

如果军队到涪,姜维势必撤兵来救,这样,锺会的大军就能不战而取剑阁,如果姜维不来援救,涪守军势弱,必然容易攻下。

邓艾信送出后,不待司马昭的回示,就照信上所说的计划,自阴平向南进军了。

邓艾所走的这条路,实在艰险。山高谷深,七百里地很少人烟。

邓艾一路凿山开路。遇到险要之处,兵上们便攀着树枝,缘着悬崖,一个拉着一个的前进。

邓艾就这样翻山越岭来到江油(今四川江油),驻守在江油的蜀军,大吃一惊,便向邓艾投降了。

邓艾由江油进一步迫进涪。

蜀汉军驻涪的主将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他没有乘邓艾远来疲惫还没有站住脚步的时候向邓艾进攻。

他的部将黄崇再三向他建议,诸葛瞻不肯接受。

邓艾进攻了,他的人马都是处在不进就死的处境,攻势非常勇猛。

诸葛瞻被迫退守绵竹。邓艾派人去劝他投降,说:“若降者,必表为琅邪王。”(《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附子瞻传》)

瞻大怒,立斩来使。

邓艾攻入绵竹,诸葛瞻和黄崇都死在战场上。

他的儿子诸葛尚,听得父亲战死,说:父子为国家大臣,没能早杀黄皓,致使国破家亡,有何脸面活下去。也力战而死。

邓艾进军到雒(今四川广汉),离成都只有八十里。

后主招来群臣会议。

有的主张到南中去,有的主张到东吴去。

光禄大夫谯周劝后主投降。后主犹豫了半天,最后也就听了谯周的话,向邓艾投降了。

只有后主的一个儿子北地王刘谌,很有点烈性和气节。

他愤慨地对后主说:如理穷力屈,祸败将及,便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死社稷,以见先帝于地下,奈仍屈辱投降!后主不听。

刘谌觉得大势已去,无力挽回,便带着妻子到他祖父刘备庙里大哭一场,先杀妻儿,然后自杀。

后主投降以后,又命姜维向锺会投降。

蜀汉的兵士听得要向敌人投降,都气得拔刀砍石头。

有的史书记载称蜀亡时有二十八万户,男女九十四万口,将士十万二千人,吏四万人(参看《三国志•蜀志•后主传》注引王隐《蜀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31594.html

评价,姜维,费祎,甘肃,陈寿,诸葛亮,沓中,蜀汉,三国,蜀国,知识科普,姜维,诸葛亮,姜维传,汉中,邓艾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评价,姜维,费祎,甘肃,陈寿,诸葛亮,沓中,蜀汉,三国,蜀国,知识科普,姜维,诸葛亮,姜维传,汉中,邓艾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评价,姜维,费祎,甘肃,陈寿,诸葛亮,沓中,蜀汉,三国,蜀国,知识科普,姜维,诸葛亮,姜维传,汉中,邓艾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