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他笑问曹操曹丕:我这一生哪次说错了?听我一次,三国早结束了!

他笑问曹操曹丕:我这一生哪次说错了?听我一次,三国早结束了!

荆轲刺秦王时的帮手秦舞阳因为十三岁杀人而知名,此人也曾十三岁杀人,许劭曾品评此人为“佐世之才”,许劭是谁?他就是那个被曹操圌逼着才说“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许劭。

此人料人料事极其准确,“极其准确”的意思就是,至少在有记载的史料上,一次都没说错过,足可以当得起“算无遗策”四个字,他年轻时血气方刚,志存高远,出身高贵且有一身让人惊艳的本事。

曾经因为家大业大被大山贼郑宝盯上,于是他设鸿门宴杀郑宝,当时大家都不敢动手,是他自己提刀把郑宝给砍翻了。

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两次献策却分别被曹操和曹丕两父子所拒绝采纳,然而,无论哪一次,都是有机会打破三足鼎立局势的绝佳妙策,他历仕数朝,更是曹魏的三朝元老,然而,就是如此一个牛人,最后却疯了,死在孤独和绝望之中。

那么这个人到底是谁呢?他就是刘晔,字子扬,淮南成德人,是光武帝刘秀之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代,刘晔的一生可以说是充满了悲剧色彩。

说起来,刘晔的具体生年并没有留下来,只能从史书中的事件年代推测,他应该比郭嘉略小几岁,大致属于一代人,然而,比较两人的际遇,差距却是巨大的,都是“算无遗策”,郭嘉的模式是,说什么曹操听什么,然后果然应验了。

而刘晔的模式是,说什么曹操、曹丕、曹叡不听什么,然后也都果然应验了,当然,要说这三位什么都不听也是不对的,但是听的都是无关紧要的,最关键的计策却都没有听他的,否则,三国最后圌进程如何,真真的不好说啊。

建安二十年,征讨张鲁的时候(此时郭嘉已经不在了),刘晔给曹操提了三个计策,曹操听取了其中的两次,第一次是曹操在汉中就想退兵,刘晔劝曹操前进,曹操听了,于是打赢了张鲁,第二次是战胜后刘晔劝曹操继续进军蜀中,把刘备给灭了,曹操不听,第三次是在七天之后,曹操又回心转意考虑去打刘备,刘晔说时机已过,曹操这次又听了。

第一次和第三次的计策曹操都听了,唯独第二次最为关键的一次,曹操却没听,这就不得不说是刘晔的悲剧了,至于曹操为什么没有采纳刘晔最关键的第二次计策,估计是因为,此时的曹操曹操,已经远不是当年郭嘉所面对的曹操了。

当年的曹操进取心强,危机感也强,敢于弄奇用险,而郭嘉正能投其所好;而现在的曹操守着既得利益,遇到艰险想要退兵,打赢了也不想乘胜追击,他的心态已经老了,不过,话说回来,刘晔能在这种情况下说服曹操攻克张鲁,已经是功力不浅了。

而到了曹丕在位时,也曾经有过一个绝佳的机会,就是蜀吴联盟的大破裂,刘晔最早看到了这个机会,在旁人都不相信的情况下,预言了刘备会伐吴,后来孙权被打急了,来向曹魏投降,刘晔又提出了先联蜀伐吴、再灭蜀的战略规划。

同样的,历史无法假设如果曹丕听了,结果会怎样,因为曹丕没有听,而是接受了孙权的投降。

后来,东吴胜了夷陵之战后,吴蜀又恢复了联盟,此时的孙权,当然不会再结好曹魏,这一切是刘晔早就预料到并且和曹丕苦口婆心说过的,然而,这时候曹丕却想起伐吴来了,刘晔也随行,当所有人都说孙权会亲自来应战的时候,刘晔说不会,果然孙权就没来。

刘晔这一辈子,说魏讽有异志,曹操没有在意,然后魏讽反了,说孟达不可信任,曹丕没有理会,然后孟达反了,他还说公孙渊后必为患,曹叡依然无视,而他却没能活到公孙渊反的那天。

那么,说到底,为什么和郭嘉同样算无遗策,郭嘉得到曹操的重用,而刘晔却接连被曹氏三代都给忽视了呢?究其原因,很有可能和刘晔的出身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放在和平年代,刘晔的出身恐怕比郭嘉要好一万倍,是真正的皇室宗亲。

然而在那个年代,刘姓的身份反而成了他上升的障碍,虽说刘晔未必有什么“兴复汉室”的想法,甚至避嫌还来不及,但是曹操吃过刘备的亏,很有可能对刘姓者会本能地忌惮。

另外,刘晔出身于淮扬一系,他不像郭嘉这样的颍川人,能天然得到荀彧等同乡的推荐和接应,作为一个外来者,是很容易被边缘化的。

最后因为曹叡的故意疏远,导致刘晔郁郁寡欢,因而发狂,太和六年即二三二年,因病改任太中大夫,不久出任大鸿胪,两年后再任太中大夫,及后死去,谥景侯,由此结束了充满了悲剧色彩的一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32080.html

因为,曹丕,孙权,郭嘉略,年代,计策,刘备,一生,刘晔,曹操,观点评论,曹丕,孙权,刘晔,曹操,郭嘉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因为,曹丕,孙权,郭嘉略,年代,计策,刘备,一生,刘晔,曹操,观点评论,曹丕,孙权,刘晔,曹操,郭嘉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因为,曹丕,孙权,郭嘉略,年代,计策,刘备,一生,刘晔,曹操,观点评论,曹丕,孙权,刘晔,曹操,郭嘉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