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1911年辛亥革命,骁勇善战的满清八旗军哪去了?怎么不镇压革命?

1911年辛亥革命,骁勇善战的满清八旗军哪去了?怎么不镇压革命?

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8月19日,武昌首义。枪响过后,立传回音——仅仅十二天后,10月22日湖南、陕西就在同一天发生了起义,宣布脱离清朝独立。一个多月的时间内,江西、山西、云南、贵州、浙江、江苏、安徽、广西、福建、广东、四川、上海、新疆,皆宣布独立。

面对革命大势,满清的京师八旗及各省驻防八旗部队反应不一,这些从龙入关、世受皇恩的八旗军,有的坚决抵抗被消灭,有的比划两下即缴枪,还有的则直接讲和投降,更有的好似事不关己,哪管那大清朝亡也不亡,把隆裕太后和宣统皇帝这对孤儿寡母硬生生推向豺狼一般的袁世凯。

八旗规制

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铠甲起兵,开始统一女真各部的事业。随着征战的不断胜利,从一支“黑旗军”发展到红、黑两旗,再发展到黄、白、红、蓝四个纯色旗,至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努尔哈赤统一了除叶赫部外的女真各部,创建了八旗满洲,此时他已拥有五、六万兵马。第二年,以八旗制为基础,建立了后金政权。

旗是以牛录为基础单位,牛录既是一种社会组织,也是作战时的一个单位编成。原则上每牛录三百户,每户都有一个壮丁在牛录的编制中,父死子继,兄亡弟代。八旗制度“以旗统军,以旗统民,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八旗兵丁平时狩猎生产,战时披挂上阵,以八旗为纽带,将全社会的军事、政治、经济、行政、司法和宗教联结成一个组织严密的社会机体。这种兵民合一的军政一体化体制,使得女真人高度紧密组合在一起,全民皆兵,军队具有极强的战斗力。

随着战争的不断胜利,征服的地域和人口越来越多,又相继在1635年组建了八旗蒙古,1642年组建了八旗汉军。因而,八旗军是由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三部分组成。满人都编入旗内,都称为旗民,也称为在旗的。所以,便出现了凡满人都是旗人之说,但旗人并不都是满人,是由满、蒙、汉三族人组成的。

八旗军的分布

满清入主中原后,依五行相克,戍卫京师的八旗按其方位驻守,“两黄旗位正北,取土胜水。两白旗位正东,取金胜木。两红旗位正西,取火胜金。两蓝旗位正南,取水胜火“。这部分八旗军以八旗满洲为主,称为禁旅八旗、驻京八旗,俗称京旗,其实就是皇上的禁军。兵力在顺治年间约8万人,乾隆年间约10万,清末增至12万人左右。另抽出一部分旗兵派驻全国各重要城市和军事要地,称驻防八旗,至清末也有约12万人左右。

顺治十七年(1660年),皇上下旨固山额真满文仍称固山额真,汉文称为都统,梅勒章京称为副都统,甲喇章京(额真)称为参领,牛录章京称为佐领。在满语和汉语的碰撞中,汉语处于强势地位,很快地都统的称谓取代了固山额真,而章京则存在于金庸先生的小说中。

八旗驻防军队制度是八旗军队制度在当时历史环境下的产物,其创始阶段在清顺治朝。由于平叛和维护安定的需要,八旗军队除了驻守京畿地区外,中原在西安和江宁(南京)、杭州驻防,分别控御西北和东南地区,闽广云贵等边疆地区则借“三藩”之力以暂时维护统治。

康熙朝发生的“三藩之乱”成为八旗驻防制度由初创到完备的拐点。从康熙二十年(1681)开始,八旗驻防体系逐渐形成了三个组成部分:

其一为可能存在反叛势力的直省驻防;

其二是旨在对付准葛尔蒙古的长城沿线驻防;

其三则是从东北到西北的边疆驻防。

清廷根据旗民分治的原则,在驻防地为旗人筑城别居,或者在城内划出一角令旗人居住,通常称之为“满城”。

八旗的蜕化和衰败

清军入关以后,建立了八旗常备兵制和兵饷制度,八旗兵从而成了世袭的职业军人。

清代编入八旗的“旗人”与不在旗的民人受到完全不同的待遇。入关伊始,清廷即采取了大规模的“圈地”活动,圈占民人的大批良田划归旗人;豁免旗人的税赋与劳役。旗兵在具有经济优势的同时,还具有政治和法律上的优越地位。在法律管辖的范围界定方面,凡是事涉旗人的案件要与一般民事案件分开办理。

旗饷由朝廷供给,另有公田和牧场。驻防旗兵饷银丰厚,将军饷银每年180两,另加养廉银1500两,一般的士兵依等次每年也有12到24两的饷银以及月粮等一些实物收入,生活相对优裕。优惠政策造成了旗人的颓废和寄生性,致使其后代骑射荒废,不会劳作,甚至出现“生计”问题。

下图为一名满清权贵在自己的豪华府邸里,二楼都是他的妻妾们。

清朝的军事力量除八旗外还有一支规模更为庞大的武装——绿营,就是入关后投降改编的农民军和明军等汉人武装。

绿营设提督和总兵,提督统辖一至两省陆路或水路官兵,职能与八旗驻防将军类似,官阶从一品。总兵受提督统辖,掌理本镇军务,又称“总镇”,正二品,大致等同于现在的师长或军分区司令。早先共12名陆路提督,3名水师提督,随着军队规模扩大,编制内提督有二十多人,总兵有83人。提督是汉人武官在清代能出任的最高职位,如在甲午战争中自杀殉国的提督丁汝昌。

晚清平定太平天国以后,因为损耗巨大、国库空虚给不起赏赐,就发明了记名提督和记名总兵官职,这种虚职得等到有实缺才可走马上任。清军中带记名提督头衔的人有五千多人,带记名总兵头衔的人有两万多人。在甲午战争中丁汝昌的副手刘步蟾,就是挂记名提督衔的右翼总兵。

八旗驻防将军与本地行政长官督抚还有绿营各成系统,互不统属。若会同奏事,则列名于总督之前,以示尊崇,但就实际权力和管辖的范围来说还是总督与巡抚的权力大。在作战时,八旗和绿营经常混合编组出战,由八旗将领负责统一指挥。一般一万名左右的绿营兵,配备二千名左右的八旗兵压阵。无论从作战技能还是作战意志上八旗兵都远高于绿营兵。

顺治、康熙时,八旗官兵便已出现追求享受、战斗意志衰退的倾向。在平定三藩之乱的战争中,八旗军的主力位置已经隐隐有让位于绿营的端倪。雍正、乾隆年间的一些重要战争,如柴达木之战、平定大小和卓之战、大小金川之战中,尽管参战的八旗官兵数量有限,其中一些号称精锐的八旗部队的表现却不如绿营兵,昔日敢打敢冲的作风已不复存在。随着八旗的日渐蜕化,满清统治者不得不越来越依仗汉人武装。到嘉庆朝,八旗已不堪重用,而绿营也开始烂了。

1799年清军在镇压白莲教大起义时,曾一度把京师八旗中最精锐的健锐营和火器营派往前线,结果因军纪败坏,不听约束,未及投入战斗就被迫撤军回京。

太平天国时,有八旗驻防的城市多有被围困、被攻陷者,太平军对攻克的满城采取了残酷的镇压,除女眷外男丁悉数被杀。在清军建立的围困天京的江南、江北大营中,满蒙八旗担当了主力,但是两次被太平军打破。

对满清来说,祸不单行的另一个事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满清统治者并没有认识到战争已经由冷兵器过渡到热兵器时代,只是认为洋人船坚炮利在海上打不过,对自己在陆地上的满蒙骑兵还拥有自信。但是此时的满蒙八旗军政久弛,骑射能力早不及二百年前老祖宗的一半,更不用说对阵形成了武器代差的洋枪洋炮。终于,在京郊八里桥之战中,僧格林沁率领的临时从草原传召来的蒙古马队全军覆没。

满蒙骑兵打不过英法联军,就是在华北平原也打不过农民起义军,随着僧格林沁的战死,其率领的满蒙八旗也被捻军消灭。

满清统治者认识到八旗已不堪重用,朝廷只能依靠地主团练武装,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成了栋梁。到后来湘军解散,淮军也烂了,导致甲午惨败。不得已,清廷在各地编练用洋枪洋炮装备的新军,其中以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编练的北洋六镇实力最强。

辛亥革命时的八旗军

满清对八旗实行的优惠政策,其初衷是为了打造一支保障统治的常备军,也实行了木兰围场等措施试图保持其战斗力。但是,承平日久,优厚的政策使得在花花世界的八旗日益腐化,八旗子弟们整天提鸟笼逛茶馆抽大烟逛窑子,到清末时,八旗的战斗力就是个渣字可以形容。在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入侵时,八旗军一触即溃,丢尽了八旗老祖宗的脸。

武昌首义,起义军最先的对手却是八旗。当时湖北的新军中,在湖广总督及荆州将军的安排下,荆州旗兵被轮派到新军中受训,旗兵所占比例大约10%。这些旗兵主要集中在第八镇第三十标,其中第一营中的两个队(每营共四队,每队150人)和第二、三营中的一个队为旗兵构成,第三十一标也有一个队的旗兵(武昌起义前31、32标被派往四川镇压保路运动),另外还有约250人的旗兵分布在其他部队或军事学堂。

在起义的当晚,这些旗兵几乎没有什么抵抗(或抵抗轻微),但是大多被杀。辛亥革命是一场由民族主义激发而来的革命,当时的口号就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而民族主义极容易发展成仇杀。第二天的早上,当十八星旗飘扬在原总督衙门时,满人们的尸体也堆满了邻近的街道。

武昌起义爆发后,成都、青州、杭州、乍浦、京口、广州等多地的驻防八旗和平解决,并没有与革命军发生冲突。四川成都的驻防八旗,更可堪称和平解决的典范。

成都将军玉崑与四川革命政府达成了”一次性发饷3个月,以后陆续再发3月,住房发给执照,准予自行买卖,再拨款20万兴建工厂,容纳穷苦旗民学习技术,解决生计问题”等等一系列协议后,成都驻防八旗缴械投降。

而广州、乍浦、京口、杭州等地,虽然也有旗人试图抵抗,但是面对革命大势和革命军的强大压力,最终,驻防八旗与革命军签下了城下之盟。

清末在广州的八旗有三万多人,既有满八旗也有汉八旗。虽然八旗宣布和清政府脱离,放下武器走出八旗军营,但是激进的革命党徒仍追杀满人。旗人纷纷逃离,到广东的乡下隐姓埋名,改称汉族,到八十年代才恢复满族籍贯。至今在广州的佟姓,既有汉军八旗的佟姓,也有从八旗满洲的佟佳氏等改的佟姓,只有他们自己才能分得清楚谁是汉族的佟谁是满族的佟。经此一变后,在广州的旗人只有1500人。

在历史上,驻防京口(镇江)的八旗军队极有战斗力。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给英军造成伤亡最大的一次战斗就是镇江之战,京口副都统海龄率领驻防八旗军用砍刀长矛与英军展开巷战,最后自焚殉国,书写了极为悲壮的一幕。

辛亥革命时,驻防京口(镇江)的副都统叫载穆,他是乾隆的六世孙。驻防八旗军队有1500余人,配备有300余匹马、6尊山炮、3尊机关炮,加上绿营军队,共有1万多人。此外,还驻扎了水师营、新水师营,以及一支从南京调来的巡防营。而镇江新军总共只有5个营。不管是军队人数,还是武器装备,清军都远胜于镇江新军。

镇江得到了和平光复,一如《申报》所指出,“镇江今日为民军所有,白旗飞扬各处,地方清静无战事……”

载穆回到衙门,留下一封遗摺和一封遗书后,自缢身亡。遗摺是写给朝廷的,“臣之罪非轻,愿以一身为报。”遗书是写给镇江地方士绅的,“余死之后,望诸君鼎力保全我数千男妇之生命财产,其善后诸务谅诸君必成竹在胸,祈妥速行之,临死之言,尽此,千万千万。”总算还有点爱新觉罗氏的血性。

辛亥革命时,展开抵抗的是驻防南京、西安、福州、荆州、宁夏等地的旗营。

本来福州是可以和平解决的。此时周边各省纷纷独立,革命党人派人来谈判并开出了满人俸禄照发不误的优厚条件,但是福州将军朴寿脑袋被门夹了,竟然命令向革命党发起进攻,还组织了五百人的“杀汉队”。结果激战一天,革命军阵亡16人,清军及其家属死亡280余人,包括自杀在内。朴寿也被砍了脑袋,尸体装在棺材里被送还家属。

西安是八旗抵抗最激烈的一个城市,也是杀戮最重的。西安有八旗军五千余人,满人两万余人。将军文瑞先是率旗兵进攻,后被新军击败,回守满城顽抗。在交战之间,多次派人持函与革命军讲和,均遭拒绝。革命军进攻满城,仅一天就破城。文瑞见满城陷落,知己命难保,投井自杀。其副手承燕、克蒙额二人也拔枪自尽。

事君还是事主,这是个问题。

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东北后,东北的政要在是否“独立”还是继续拥护朝廷的问题上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最后的折中办法是把“黄龙旗”降下来,更换了“黄色旗”,产生了所谓的“国民保安会”,分别由东北三省原来的总督、巡抚担任会长。

下图为1907年由京旗常备军编成的陆军第一镇

袁世凯操练的北洋六镇中,其中第一镇就是从京旗选拔兵丁组建的。但是,虽然兵丁是旗人,将校却都是袁世凯的部下,只听袁世凯的指挥。而朝廷精选满洲精壮组建的禁卫军,也只有一位协统良弼反对起用袁世凯,要求镇压起义,被革命党投炸弹身亡后,禁卫军也不再发镇压之声。

由隆裕太后召开的御前会议决定逊位,时任禁卫军的统制官冯国璋闻讯,颇为痛切:“皇族甘愿退位,我们今儿还给谁打。这样看来,大清国的江山就算完啦!“

冯国璋在做出了用身家性命保证两宫的安全,并保证饷银照发,今后不论走到哪儿都会带着禁卫军的承诺后,禁卫军集体转向,从护卫皇家的亲军变为冯国璋的私兵,冯国璋去哪做官,禁卫军就跟到哪吃饭。

“满人不满万,满万魔能敌。”兴盛时期的八旗军,战斗力强悍,可称得上是当时的世界最强骑兵。很多激烈的战斗,只要一千多名八旗兵还在战斗,跟在他们身后的上万名绿营兵就不会溃散。然而,仅仅一、二百年光景,八旗军的战斗意志和战斗力就蜕化得不如乌合之众。

辛亥革命曾被称为是一场不流血或流血甚少的革命,人们的注意力大都聚焦在孙袁争雄,聚焦在袁世凯逼宫。如今,很多姓金、佟、那等等汉姓的人,其实他们的先辈几乎都是在1911年从满姓改过来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3279.html

都统,章京,清朝,八旗,康熙,牛录额,蒙古,将军,真一,辛亥革命,观点评论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都统,章京,清朝,八旗,康熙,牛录额,蒙古,将军,真一,辛亥革命,观点评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都统,章京,清朝,八旗,康熙,牛录额,蒙古,将军,真一,辛亥革命,观点评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