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汉武帝时期第一宰相,是奸臣还是忠臣,为什么评价反反复复

汉武帝时期第一宰相,是奸臣还是忠臣,为什么评价反反复复

前言

“一人之下、万人之下”这句话大家应该都耳熟能详,其意思大多指那些地位崇高身份显赫的大臣。而这一类称呼的大臣都被统为宰相。宰相就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宰相是辅佐国君处理政事的最高职位。宰相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群人,例如汉代的丞相可以称之为宰相。宰相最早起源于先秦时期,商代有伊尹为相,周代周公为太宰。等到了战国时期,宰相这个职位在各大诸侯国都慢慢的流行和建立起来了。在中国的历史上最杰出的宰相是齐国政治家管仲。

公孙弘

汉朝时期汉武帝刘彻有着13位宰相,为什么汉武帝能有着如此多的宰相,主要是汉武帝十分的看重人才,善于选人用人。

这13位宰相分别是卫绾、窦婴、许昌、田蚡、薛泽、公孙弘、李蔡、庄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氂、田千秋。

可惜的是这些人当中,能好好善终的却很少,其中公孙弘算是在相位后得于善终的人。但公孙弘却给人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是良臣,另一种是奸臣。 为何人们会这样看待这位至高无上的宰相,主要的原因还是公孙弘这一生做的事情也确实会让人产生两种不同的观点。

臣子

两次被举荐进京

汉高祖7年,公孙弘在菑川国薛县出生,年轻时的公孙弘曾在自己的家中做过一段时间的狱使,后因触犯了例律被免职。公孙弘就失去了经济来源,无奈之下只好到海上去牧猪。汉文帝前元元年,公孙弘因饱读诗书而闻名郡国,内征为博士。四十岁的公孙弘重新拾起了书券,开始学习《春秋》并深入钻研《公羊传》。当汉武帝继位时,六十岁的公孙弘被推荐给长安朝堂辅佐国君。可惜的是这次进入朝堂却并不怎么要好,在汉武帝派他出使匈奴时,因跟汉武帝意见不和,被误认为没有才能,公孙弘借此称病,被免官后回到家乡。

公孙弘

光元五年,汉武帝在此昭告郡国举荐人才进入朝堂,这一次菑川国再一次推荐公孙弘赴京,公孙弘表示,自己已经上过一次朝堂,因无能被罢免回家,希望大家推荐他人进京。可菑川国一再请求公孙弘进京,无奈之下只好再次入京。当公孙弘来到长安后,汉武帝众贤良发下制书策问天人之道。

汉武帝

公孙弘在对策中就强调天子须身正,为百姓树立信义。并提出“凭才干任官职,不听无用的意见,不制造无用的器物,不夺民时妨碍民力,有德者进无德者退,有功者上无功者下,犯罪者受到相应惩罚,贤良者得到相应奖赏”这八条治理百姓的根本方法。又以“和”解释上古治世, 以言“仁”、“义”、“礼”、“智”为治国之道不可废弛。最后以应“顺应天道”才是天文、地理、人事的法则作为对策结尾。而这几点都是比较典型的儒家思想,也正是因为这几点原因公孙弘在此被拜为博士,令其在金马门待诏。

公孙弘

就此公孙策也打开了一步步通往宰相的大门,在此期间公孙策曾主动向汉武帝上书,言当朝因“吏邪”而至“民薄”,又使“邪吏”行“政弊”、用“倦令”治“薄民”,以致百姓不得教化,故而天子虽在先圣的位置却不如先圣时期的治世。并盛赞周公旦辅佐成王治化之功。当汉武帝看完册书后问公孙弘:“先生你如此称赞周公之治,那我和周公相比谁更优秀呢,”公孙弘回答道:“我见识浅薄,才能岂敢与周公相比!虽然如此,我还是明白行治世之道是可以达到先圣时期的大治的。”汉武帝听到这种回答十分满意。

汉武帝

建元六年公孙弘被派遣到至西南夷视察,视察完毕后公孙策极力反对通西南夷之策,称此举对国家没有益处。而汉武帝却并不认同。但公孙策虽然反对汉武帝的做法,可却从来不去做任何抉择,不管哪次朝会发起议论,他都让汉武帝自己选择,这一点深得汉武帝的器重。幸好的是公孙弘的这次建议最后终于被采用了至此西南夷、苍海郡的建设就此停工 。

汉武帝

元朔五年前任宰相薛泽被免职,汉武帝将公孙弘立为宰相。 公孙弘能被立为宰相的原因,就是因为深受汉武帝器重,并且公孙策会为了国家考虑,注重国家的发展,将汉朝打造成一个安居乐业的状态。这一点从公孙弘在贤良对策中和罢免西南夷、苍海郡工程中就能反映出来。因此在很多人眼中,公孙弘是一个良臣。那为何还是有很多的人认为公孙弘是个奸臣?

公孙弘的另一面

根据《史记·乐书》记载:汉武帝曾经得到过一匹神马,对马极其宠爱的汉武帝就即兴以神马作了一首祭祀太一神的《天马歌》。后来汉武帝派李广利伐大宛获得了一种叫“蒲梢”的千里马,汉武帝又一次作了一首《西极天马歌》。当时太一是至尊的神明,因此太一祭祀是非常庄重的一件事情。

时任中尉的汲黯因此谏言:“但凡王者创作乐歌,上以承继先祖,下以教化万民”。大概的意思就是说,皇帝你现在得到一匹好马就要写诗作歌,并在寺庙中演奏,先帝跟百姓能明白这种音乐么。

这时汉武帝沉默不语,宰相公孙恭就说了:“汲黯诽谤陛下创作的诗歌,罪当诛杀。”仅仅是因为一首曲子的原因,就要遭受灭门之罪,这一点就让很多人认为,公孙弘十分的阴险,手段也极其残忍,一言不合就是灭门。但幸好的是汉武帝却不以为然,随后放过了汲黯。

汲黯

而且另一位大臣就没这么幸运了。 主父偃之死就是因为公孙弘,主父偃当时也是汉武帝身边的红人,这一点引起了公孙弘的嫉妒之心。一次,齐王和燕王跟人有些过错,主父偃便去惩罚他们,结果惩罚有点重,就被搞到了朝堂上。于是汉武帝就把主父偃打入了大牢内,但这仅仅是作秀而已。

可公孙弘却抓住了这个机会,在汉武帝身旁煽风点火说:“齐王不仅自杀了,还连后代都没有,若是不把主父偃给杀了,天底下人会认为您好欺负啊”。汉武帝听到公孙弘这样说,又念在齐王之死,也就下了狠心,于是就把主父偃赐死了,并株连九族。

公孙弘的心狠手辣,奸诈恶毒从这便可以看出来。所以很多人认为公孙弘是个奸臣,为了保全自己的地位不择手段去陷害他人。

主父偃

结论

虽说公孙弘有着两面行事风格,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其在职期间,广招贤士,关注民生,并为儒学的推广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而他所做的那些小人之事,也不免让人以为这一切只是表面现象。但在我看来,一个人的好坏,在于处于什么层面上,俗话说的好:“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每个人对待事物的看法和处理方式都是不一样的,并且人也不可能十全十美,有优点那也就有缺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34010.html

奸臣,评价,宰相,汉武帝,周公旦,时期,对策,贤良,百姓,忠臣,故事传记,宰相,汉武帝,公孙策,公孙弘,周公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奸臣,评价,宰相,汉武帝,周公旦,时期,对策,贤良,百姓,忠臣,故事传记,宰相,汉武帝,公孙策,公孙弘,周公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奸臣,评价,宰相,汉武帝,周公旦,时期,对策,贤良,百姓,忠臣,故事传记,宰相,汉武帝,公孙策,公孙弘,周公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