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杜甫写诗讽谏,骂人不带脏字,后两句妇孺皆知,如今却被用来夸人!

杜甫写诗讽谏,骂人不带脏字,后两句妇孺皆知,如今却被用来夸人!

杜甫写诗讽谏,骂人不带脏字,后两句脍炙人口,常被用来赞美!此人本是蜀中武夫,却因杜甫的一首讽刺诗名留后世,福耶祸耶?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文学的力量是巨大的,无论是小说还是传奇,让不熟知历史的普通人,记住了历史上许多“赫赫有名”的大人物。

比如姜子牙、诸葛亮、刘伯温、包文拯之类的半神人杰,再有千古无二楚霸王、义薄云天关云长、双锏无敌秦叔宝之类的诸路豪杰,还有花木兰、穆桂英、罗成、薛丁山之类的虚拟英雄,无不为人津津乐道。

还有些普通人,也因为某位文学大家的一首诗或文,而成为后世之人“过目不忘”的历史名人。大家最容易想到的例子,当是偶然结识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安徽人汪伦了。

李白的一首《赠汪伦》,因曾入选中小学教材,而人人能出口成诵:

汪伦是歙州黟县(今安徽黄山市黄山)一个热爱诗歌的普通百姓(有人说他在开元间曾为泾县令),后全家移居泾县桃花潭畔。唐朝天宝年间,李白曾多次游历安徽,途经泾县时,受到汪伦的热情接待。临别时,李白挥毫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赠别诗。

宋本《李太白文集》在《赠汪伦》一诗的题下有注:“白游泾县桃花潭,村人汪伦常酝美酒以待白。伦之裔孙至今宝其诗。”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看不见、摸不着的友情,李白用一潭深水结描摹得生动形象,“情深似海”一词,恐也是化而用之吧? 而汪伦,也因此名留千古,妇孺皆知。

因为李白的诗,汪伦留下了好客之名。杜甫也曾写过一首赠人诗,诗人的主人公是位寄身行伍的武夫,那名声却就有点尴尬了。

说起杜甫的那首赠人诗,大家也并不陌生,诗的后两句也是后世引用率非常高的千古名句:“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这两句诗就是出自杜甫最为人称道的七绝《赠花卿》:

此诗创作于杜甫寓居成都期间。说起杜甫与成都结缘,这还要“得益于”其仕途的艰难。

杜甫虽然满腹锦绣,但是,仕途一直坎坷不顺,直到天宝十四载(755年),年已43岁的杜甫才获授河西尉。做个小小的河西尉,并非杜甫所愿,所以才生发了“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的慨叹。不久,朝廷改任其为右卫率府兵曹参军。

杜甫上任没多久,当年的十一月,安史之乱就爆发了,次年六月,潼关失守,玄宗仓惶西逃。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是为肃宗。

没能跟上两帝步伐的杜甫,不幸为叛军俘虏,被押往长安。杜甫因为官小,没有被囚禁,相比于官高位显的王维,他是享有“自由”的。郭子仪兵监长安,杜甫冒险逃出长安,投奔移军凤翔(今陕西宝鸡)的新皇帝、唐肃宗李亨。

忠臣回归,新皇帝得有所表示啊,所以,至德二载(757年)五月十六日,杜甫被授为左拾遗,这是杜甫一生中的最高官职的,所以,后世称其为“杜拾遗”。

但是,杜甫的性格耿直,很不适合在皇帝身边混,一不小心又把李亨给惹恼了,被贬华州(今华县)司功参军,远离权力中心。

杜甫对官场渐生厌倦,于乾元二年(759年)弃官入川,投奔时为节度使的好友严武。年已47岁的杜甫选择暂居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的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这就是后人们所熟知的“杜甫草堂”。

后来,杜甫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参与蜀中军政之事,所以,与蜀中各方势力的交往仍然十分频繁。

当时,成都尹崔光远有个部将名叫花敬定,打仗有一套,上元二年(761年),梓州刺史段子璋叛乱,兵袭东川节度使李奂于绵州,自称梁王。花敬定率部攻克绵州,斩杀伪梁王段子璋,立下大功。

花敬定是行伍出身,不学无术,为人乖戾,尤其是攻克锦州后,居功自傲,骄恣不法,纵兵大掠,甚至断妇人手腕,以掠取金钏,其暴行为人不齿。

班师回城后,又频频在府中摆宴庆功,歌舞通宵,杜甫也曾被邀入会。杜甫《赠花卿》中的花卿,就是这位居功自傲的花敬定。

花卿之“卿”,是当时对地位、年辈较低的人一种客气的称呼。关于花卿即为花敬定之说,有杜甫的另一首诗可以佐证,那就是《戏作花卿歌》:

连刚刚学语的小儿都知其名,可见其威名之盛。能让小儿记住威名的,历史上并不止花敬定一位,早在三国时期的江东,就流传有“张辽止啼”的故事。

建安二十年(215年)八月,东吴大帝孙权带领十万大军及一众东吴名围攻合肥。孤立无援的曹魏守将张辽,决定在孙权围城未果之际,率领800壮士主动出击突围。

是日晨,张辽披甲持戟,一边大声呼喊着自己的名号,冲入东吴的营垒,一直冲杀到孙权的主帅旗之下。孙权一时惊慌失措,“走登高冢”拼命奔逃……

张辽突出重围之后,为了救援那些身陷重围的将士们,再次冲进入东吴十万大军。猛将众多的东吴军队都无法挡住张辽,最终,被张辽击破而败走。

从此,张辽威震江东。每当江东地区的小孩们啼哭不止,小孩们的父母就会说“张辽来了”来吓唬小孩们。

事见《魏略》:“张辽为孙权所围,辽溃围出,复入,权众破走。由是威震江东。儿啼不肯止者,其父母以辽恐之。

由此,我们也可以从一个侧面感受到花敬定的杀伐之重。只是,这首诗,明着的颂赞花敬定的英勇神武,其实是有“送瘟神”之意——

既称绝世无,天子何不唤取守京都。”花卿虽然勇猛剽悍,平贼有功,但是平贼之后,不当留蜀滋乱,还是去他该去的地方才好。

《戏作花卿歌》这种明褒暗贬的写法,《赠花卿》也是一以贯之的。《赠花卿》明着是写花府歌舞之美妙,其实是暗含讽谏之意的。

要知道,在封建时代,什么人该唱什么歌,是有明确规定的。中国文化自古以来一直被誉为礼乐文化,礼与乐有密切关系,《乐经》曾为六经之一的地位,就是最好的证明。

所以,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礼仪制度极为严格,即使音乐,亦有异常分明的等级界限。

唐朝建立后,高祖李渊即命太常少卿祖孝孙考订大唐雅乐,其中明确规定:“皇帝临轩,奏太和;王公出入,奏舒和;皇太子轩悬出入,奏承和……

唐朝的这些乐制都是当朝的成规定法,稍有违背,即是紊乱纲常,大逆不道。但是,花敬定却不管这样,什么歌都敢唱。花敬定目无朝廷法度,僭用天子音乐,标准的目无君上的狂妄之辈。

面对花敬定如此作派,杜甫实在看不下去,又不好明言,但又不吐不快。诚如杨慎在《升庵诗话》中所说:“(花卿)蜀之勇将也,恃功骄恣。杜公此诗讥其僭用天子礼乐也……”于是乎, 便写下《赠花卿》一诗,以诗讽谏。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诗中的“锦城”即锦官城,此指成都。“丝管”本意为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泛指音乐。“纷纷”意为繁多而杂乱,形容乐曲的轻柔悠扬。

首二句的意思是,“美妙乐曲日夜不停,飘散在锦城上空,荡漾在锦江波上,升腾在白云之间”。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诗中的“天上”是个双关语,虚指天宫,实指皇宫。“几回闻”本意是听到几回。文中的意思是说人间很少听到。

末二句的意思是,“如此美妙音乐只应天上仙人享用,世间百姓一生能听几回”?

全诗四句,明白如话,很容易理解。但是,关于此诗的主题,历来却有争论,有人认为,它纯粹为赞美乐曲而写,并无弦外之音;有人则认为同,它表面上看是在赞美乐曲,实际上却含讽刺,劝诫的意味。主流声音,还是偏向后者。

耐人寻味的是,该诗说是语含讽刺,作者并没有对花卿怒目金刚式的指摘,而是采取了一语双关的巧妙手法。

全诗柔中有刚,绵里藏针,寓讽于谀,意在言外,忠言而不逆耳,作得恰到好处。

从字面上看,它俨然是一首十分出色的乐曲赞美诗。正因为如此,后世之人才习惯性地将“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当作非常形象的赞誉语了。

花敬定因为杜甫的这首诗而留名后世,但是,却不是什么好名声,这样的“名留青史”,是福是祸,是得是失,于他而言,已毫无意义了。只是,杜甫用短短的28个字,将一段血腥往事定格在历史的天空,后世之人才有机会仰望与沉思。

(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3407.html

汪伦,后世,李白,杜甫,脏字,严武,花敬定,骂人,节度使,花卿,故事传记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汪伦,后世,李白,杜甫,脏字,严武,花敬定,骂人,节度使,花卿,故事传记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汪伦,后世,李白,杜甫,脏字,严武,花敬定,骂人,节度使,花卿,故事传记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