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司马懿辅佐魏国三代君主,竟然等到70岁才夺权,他究竟在等什么?

司马懿辅佐魏国三代君主,竟然等到70岁才夺权,他究竟在等什么?

前言:

曹爽将司马懿看做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为了打探虚实,他派李胜以探病为由拜访司马懿。当李胜见到司马懿后,他说道:

“我将要去荆州上任,特来向您辞行。”

“并州?并州不太平,你要多加小心。”

“我去的是荆州,不是并州。”

“我知道并州,那地方胡人很多。”

李胜将此行的所见所闻告诉给了曹芳,曹芳才对司马懿放下戒心。然而不久后,李胜看到的那个老之将死的司马懿却披挂上阵,夺取了曹芳的所有权力,统揽魏国大权。

冢虎司马懿投身曹营

司马懿出生于官宦之家,但是他前期的人生并不顺畅,他没有得到像三顾茅庐那样的待遇,也没有像同时期东吴君臣之间的互相信任。司马懿很早的时候就投靠了曹操,然而并没有得到曹操的重视。

司马懿确实是大才,但是他的性格导致他很难得到曹操的信任,司马懿和曹操是同一类人,都是多疑之人。在多疑这一方面,司马懿甚至有超过曹操的趋势。

因为这份多疑而导致的小心谨慎,故而司马懿很少公开展示自己的谋略才能,更多的时候是审时度势,他一直在蛰伏,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所以尽管司马懿拥有过人的才能,但他所表现出来的只是一个标准普通的谋士所拥有的。

司马懿这样的做法十分正确,因为想要在曹操这样的主公的手下办事,就必须谨言慎行,毕竟杨修就是一个血淋淋的例子。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司马懿是个有才之人,他当然也不会甘心就这样庸碌地度过一生,他也有自己想要实现的人生抱负。

时日渐久,司马懿的才能得到了曹操的关注,曹操开始惊叹于司马懿的奇谋,并对他委以重任。可同时曹操可发现了司马懿的多疑,司马懿超高的谋略和多疑的性格加在一起,让曹操的戒备之心立刻发出警报。

曹操知道司马懿不会甘于人下,司马懿是一个有政治野心的人,这一点曹操不得不提防。因此曹操在重用司马懿的同时,也处处对其加以限制和监视,以防司马懿尾大不掉独自做大。

司马懿很快便察觉到了曹操对他的猜忌,因此立刻开始掩饰自己,装出一副对政治漠不关心的样子,想要以此解除曹操的戒备心。

司马懿开始专心于自己的工作,做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甚至就连生活中的种种琐事也无比上心,表示他对权谋毫不在意,俨然成为一个胸无大志而且目光短浅的小人。如此过了很久,曹操才暂时解除对司马懿的戒心。

其实对于司马懿来说,曹操一日不死,他就几乎不可能会有谋反的心思。

首先曹操几乎是一个白手起家的北方霸主,这样的人拥有极其敏锐的政治嗅觉和近乎残忍的政治手腕,再加上多疑的性格,可谓是伴君如伴虎。一旦和这样的人交锋,很难获得胜利,甚至会有惨败的可能。司马懿是个小心谨慎的人,他断然不会做这样冒险的事情。

其次曹操对司马懿来说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前辈。曹操在司马懿的心中是值得学习的榜样,是提拔重用他的恩人。纵然司马懿和曹操之间的猜忌严重到何种程度,但这一份情谊和尊重是无法消除的,这份来自道德的束缚也是阻止司马懿产生谋逆之心的重要原因。

不过曹操始终是无法放心司马懿,在他临终之际,曹操抓住太子曹丕的手,满目忧愁地劝诫道:

“司马懿不会甘心久居人下,你一定要高度警惕啊!”

司马懿的亲手培养的高徒

建安二十五年,曹丕继位,是为魏文帝。新帝登基根基不稳,这对于权臣来说是一个谋反的绝佳机会。然而司马懿在衡量过后,毅然放弃了这一想法。魏文帝曹丕是新帝不假,但是曹丕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人,论其在政治上的手腕,并不比去世不久的魏武帝差多少。

况且,曹丕也是司马懿一手教出来的徒弟,曹丕甚至发动政变,将东汉的江山变成了曹魏的江山。

曹丕十分重视对人才的选用,这一点在他成功成为太子便可以看出。

起初曹操在曹植和曹丕之间更加喜欢曹植,因为曹植文采斐然,在文学方面几乎找不到对手,后人称之为才高八斗。曹丕虽然在文学上也有不错的天赋,但是在曹植的面前就变得黯淡无光了。

但是曹丕也明白深知治国绝不是文采高低可以决定的,治国的根本是人才。

所以在曹植培养自己的文学才能,同时和许多文人交往的时候,曹丕积极地和各个势力的官员来往,得到了豪门大族的拥护,也获得了源源不断的人才。

在做这些事情的同时,曹丕也意识到了当时官员选举和任用的弊端,因此在曹丕继位之后,首先做的事情便是对选举制度进行改革。曹丕推行九品中正制,同时废除丞相,改为三公九卿制度。

这样的改革使得臣子的权力尤其是权臣的权力得到了很大的限制,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回到了中央机构和皇帝的手中。

为了限制藩王和宦官的权力,曹丕也做了很多的措施。他将自己的兄弟们全都驱逐出京城,并设立了藩王用不得朝觐的规矩,同时他不断地让藩王迁移封地,避免他们久居一地从而扎下根基,从而对皇帝产生威胁。

对于宦官,曹丕的做法是将散骑和中常侍合二为一,设立一个名为散骑常侍的官职,并且宣布散骑常侍不再选用宦官,而是全部用士人。曹丕知道东汉之所以落得如此境地,就是因为宦官的权力太大,使得皇帝成为无用的傀儡,所以他索性直接将宦官逐出权力舞台。

在任期间,曹丕大力发展农业,魏国的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尽管曹丕在位的时间并不长,但在他当皇帝的期间,魏国一直是三国中实力占优的国家。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曹丕虽然在文学上败给了曹植,但是在治国方面,他展示出了一个优秀的政治家所拥有的所有品质。

曹丕的高远的政治目光还表现在对于儒学的尊崇他很早就认识到儒学对于国家政权稳固的重要性,因而在列国纷争三国鼎立的战乱时代,曹丕能够看到儒学的优势,并实践到魏国的政治中,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创举。

从曹丕夺得太子之位以及继位后做的种种政治举措,可见曹丕虽然没有曹操的雄才伟略,但也绝不是一个庸碌之辈,更不会是一个昏君。

司马懿即便是有通天之能,他也没有办法摆脱身为臣子这一事实,曹丕是明主,继位名正言顺,又有群臣拥戴,司马懿获胜的机会渺茫。

所以在辅佐曹丕的这些年里,司马懿也是一直勤勤恳恳,丝毫不敢显露自己的政治野心来。因为他一定想得到曹操临终前对曹丕的告诫,也明白一旦自己露出马脚,肯定会惹来杀身之祸。与其冒险,不如退居幕后等待时机,司马懿谨小慎微的性格使得他继续隐藏野心。

幸运的是,曹丕这样的人并不长寿,继位不久后便与世长辞。可接下来事情的发展会如他所愿吗,曹丕的继位者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新皇帝谨记司马懿的教诲

魏文帝曹丕逝世后,他的儿子曹叡继位,是为魏明帝。曹睿的经历也不顺畅,他的母亲是美名满天下的甄宓。

美到何种程度呢?就连坐拥铜雀台的曹操也对此嫉妒不已,才高八斗的曹植更是以甄宓为原型写下了流芳百世的《洛神赋》,其中的名句“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就是对甄宓美貌的赞美。

但不幸的是,虽然曹丕是甄宓的丈夫,但是他们之间的感情并不好。后来因为甄宓得罪了曹丕,被盛怒的曹丕赐死。幼年丧母,这对谁来说都是一个不可抹除的阴影。曹睿目睹了父母感情破裂导致的严重后果,多疑的性格也从此建立。

曹睿从他的父亲曹丕身上学到了成为政治家必需的狠心,即使在这个世界上谁都不能相信,包括自己的亲人,只有牢牢握在手中的权力,才能给人真正的安全感。

按照宗法制度,曹睿是理所应当的太子。但是因为甄宓的事情,曹丕一直没有立曹睿为太子,直到曹睿十五岁的时候,这件事情才有了转机。

每年曹丕都会带人去打猎,曹睿也在跟随者的行列中。在打猎的途中,曹丕发现了一只母鹿和一只小鹿,曹丕弯弓射箭,精准地射死了正在觅食的母鹿,小鹿见母鹿倒地不起,立刻惊恐地向远处逃窜。此时曹丕转过身来,他对曹睿说道:

“我已经射杀母鹿,那只小的就交给你了。”

然而曹睿却没有遵从曹丕的命令,他回答说:

“陛下已经射杀母鹿,我怎能再忍心射杀其子?”

曹睿此言发自内心,他想起了母亲甄宓的死。曹丕被曹睿的话感染,同样也回忆起已经命归黄泉的宓妃。回去之后,曹丕加封曹睿为平原王,但在他的心中,已经有了将曹睿立为太子的打算。

公元二二六年,曹丕感到大限将至,于是立下遗诏,将皇位正式交给了曹睿。继位后的曹睿展现出的不仅是政治家的阴狠,和他父亲不同的是,曹睿的军事眼光是远胜常人的,因而后世有人评价曹睿,说他是更像是一个披错了皇袍的将军。

曹睿刚刚继位不久,便遭遇了蜀国的大举进攻,而蜀军的统率,就是人称诸葛卧龙的诸葛亮。战事刚刚打响,魏国便接连失败,甘肃三郡更是不战而降,直接弃魏投蜀。

这样的败绩震惊朝野,因为此时曹睿刚刚继位两年,全国还都没有稳定下来,如此败绩,魏国很可能有倾覆的危险。但此时的曹睿一旦也没有担忧的表情,他迅速安排军事上的部署,组织了一支实力强大的军队。

不仅如此,曹睿还亲率这支军队镇守长安。同时曹睿还拿出五万的精锐骑兵交给张郃指挥,命张郃阻断蜀军的攻击。后来张郃在街亭击败马谡,逼得诸葛亮不得不挥泪斩马谡。

此后诸葛亮数次北伐,均没有取得很大的进展,曹睿在此期间任用了诸如司马懿等人,使得诸葛亮的北伐计划屡屡受阻,最终无奈病逝于五丈原。此外曹睿还十分在意和群臣的关系,能够接受直言之臣的觐见,对自己的兄弟们也很照顾,不过这也是后来导致祸患的根源。

如此君主,不仅知人善任,而且还能披甲上阵亲自镇守城池,怎么能不受到群臣的爱戴呢?而且最为重要的是,曹睿同样也收到了来自曹丕的告诫:那就是就算要重用司马懿,也一定要小心提防,决不能让司马懿做大。

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

魏国连续三代明主,让司马懿郁闷不已,整整三代人,送走了司马懿的青年和壮年,此时的司马懿已经是年近七旬的老人,说得上风烛残年。不过司马懿的政治野心始终没有放下,为了避免君王的猜忌而导致的杀身之祸,司马懿一直低调行事,甚至经常装病来掩饰自己。

魏明帝曹睿也是一个短命之人,临终前,他将尚在幼年的曹芳托付给司马懿和曹爽,希望他们能够辅佐曹芳治理魏国。如此局面,让司马懿嗅到了成功的机会,他知道这是一个绝佳的时机,如果能够抓住这次机会,那统揽魏国大权的日子就指日可待了。

曹芳还是个小孩子,唯一能够对司马懿造成障碍的,就只有一个大将军曹爽了。

曹爽手握重兵,但这人是个武夫,对官场的权谋几乎可以说是一窍不通,所以解决曹爽对于司马懿而言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事情。司马懿不是一个鲁莽之人,即便是这样千载难逢的机会,他也是十分小心的。

他依旧是经常装病不上朝,而且还放出了自己身体越来越差的消息,他想以此试探曹爽的心思。因为此时虽然是个好机会,但是也是如履薄冰的局面,稍有不慎就会万劫不复。

司马懿是权臣,必然会受到皇室和群臣的猜忌和提防。但曹爽不一样,他是皇室宗亲,在获得皇室和群臣的信任这一方面有天然的优势。即便是谋权篡位,曹爽也要比司马懿更加名正言顺一些。

曹爽在得知司马懿病危垂死的消息之后,立刻开始削减司马懿的权力,将司马懿的职位升为太傅,以明升暗降的方法剥夺司马懿的权力,而后一步步地收回司马懿的兵权。

当曹爽虽然是个粗人,但不是个笨人,他还知道去探一探司马懿的虚实,因此他派了一个叫李胜的亲信去拜访司马懿,接着他出任荆州刺史的机会,看看司马懿是不是真的已经病危。当李胜见到司马懿后,他说道:

“我将要去荆州上任,特来向您辞行。”

“并州?并州不太平,你要多加小心。”

“我去的是荆州,不是并州。”

“我知道并州,那地方胡人很多。”

看到司马懿话都听不清楚,李胜觉得司马懿真的已经病危。而后李胜又看到司马懿喝粥时弄得满身都是,更加坚定地认为司马懿命不久矣,于是回去后将自己的所见所闻都告诉给了曹爽。

曹爽听完李胜的报告,心中顿时放下了对司马懿的戒备,而后开始纵情享受,将司马懿抛之脑后。

然而这一切都是司马懿的戏码,他已经成功骗过了曹爽,接下来的所有事情就变得十分简单起来。在曹爽享受的时候,司马懿已经开始了自己的最终计划。

司马懿诛灭曹爽,统揽大权

司马懿开始暗中联络从前的部下,以司马懿多年在军中的威望,很快就拉拢了一批身居高位且拥有实权的武将,毕竟没有人能够拒绝拥立之功的诱惑。之后司马懿就开始暗中打造兵器和盔甲,暗暗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然后一举将曹爽拿下。

不久后,司马懿等待大半辈子的机会终于到来了:魏少帝曹芳将要去城外拜谒明帝陵。

皇帝出行乃是一件大事,因而曹爽等文武百官都跟随曹芳出城,至于司马懿,他依然是借病告假,并没有随行。

等到曹爽出城后,司马懿亲自披挂上阵,带领司马一族和笼络的将领,迅速占领了曹氏兵营。接着司马懿来到了太后的寝宫,将曹爽的罪名告知太后,并请求太后废黜曹爽。说是请求,实是威逼。太后见此情景也无能为力,只好答应司马懿的要求。

得到太后懿旨的司马懿此时已经是稳操胜券,他继续占领了武器库,准备对曹爽发出最后的通牒。

没过多久,曹爽就获悉了京城发生的事情,他仿佛听到了晴天霹雳,变得六神无主起来。此时曹爽的手下建议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然而曹爽并没有这样的胆识,他根本不敢和手握重兵的司马懿对抗。

几番思索之后,曹爽最终选择了屈从司马懿,交出了原本属于自己的兵权,如此才获得了苟活于世的机会。曹爽这一天真的选择也使得他的家人遭受灭顶之灾,等到司马懿掌握政权后,他就以谋逆的罪名,将曹爽一家以及曹爽的党羽一并诛杀。

从此以后,司马家族成为魏国的实际掌控人。司马懿大半生的隐忍和蛰伏,为的便是这最终的胜利,为他的后人积攒了雄厚的政治资本。

司马懿死后,他的儿子司马昭杀死魏国皇帝,而后自立为帝,将魏家的江山变为司马家的江山,不仅如此,司马昭灭掉蜀国,结束了纷争的三国时代。

结语

观其一生,司马懿都是秉承着细心谨慎和谨小慎微的人生信条。情愿错过机会,也绝不做出冲动的选择。为了自己的理想,司马懿可以隐忍蛰伏大半生,可以装病不上朝,甚至装作一副庸庸碌碌的小人做派。

司马懿如此做,并非他是一个真的阴险毒辣的小人,而是因为他心中有志,人无志而不立,他有清晰的人生目标,故而能在数十年的隐忍中坚定不移,直至实现理想。

人生在世,应当学习司马懿的谦虚、谨慎和坚定,同时也应该避免像曹爽那样的骄矜自大从而自取灭亡。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34772.html

曹丕,并州,李胜,权力,司马懿,曹操,曹植,人才,君主,才能,观点评论,曹丕,司马懿,曹操,曹爽,曹睿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曹丕,并州,李胜,权力,司马懿,曹操,曹植,人才,君主,才能,观点评论,曹丕,司马懿,曹操,曹爽,曹睿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曹丕,并州,李胜,权力,司马懿,曹操,曹植,人才,君主,才能,观点评论,曹丕,司马懿,曹操,曹爽,曹睿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