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北宋为何会抑武,抑武造成的军事赢弱,又是如何影响北宋的国运

北宋为何会抑武,抑武造成的军事赢弱,又是如何影响北宋的国运

说到北宋的灭亡,很多人都会感到惋惜,好好的大宋,怎么说亡就亡了呢?北宋从盛世到灭亡,只用了三年时间,为什么会这么快呢?这就要说一说北宋的弱点:军事实力不强。跟繁荣的经济相比,北宋的军事实力确实有点捉衿见肘,而北宋军事实力弱并不是短时间造成的,而是国家长期抑制的结果,那北宋是如何抑制军事的呢?

首先来说一下北宋抑制军事的原因

北宋“抑武”的原因,跟建国之前长期战乱,政权频繁更迭的大分裂时期有很大关系,这个时期就是“五代十国”。在这一时期,中央政权体系崩塌,谁掌握了实际军权,谁就能当皇帝。当时很流行的一句话就是“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耳”,而北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也是靠掌握实际兵权从而当上了皇帝。

赵匡胤“黄袍加身”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就是在后周政权只剩孤儿寡母的情况下,他利用带兵出征的机会,在军营中成为了皇帝。那问题就来了,既然赵匡胤自己就是利用军权夺取政权的,那在他当上皇帝之后,会怎么对待军权呢?肯定是抑制了,所以才有了之后“杯酒释兵权”的事件。

其实在开国皇帝赵匡胤时期,北宋的军事实力并不差,北宋军事的衰落,实际上是从第二任皇帝赵光义时期开始的。导致北宋军事衰落的政策性原因主要有两点,一个是抑武,一个是募兵,下面就来说一下这两个政策。

首先来说抑武

我们过去说北宋是“轻武”,就是轻视武将,其实这个说法不太准确。“抑武”是抑制武将,并不是轻视,而是全方位的抑制,甚至抑制到了军队主将不能做决策的程度。给大家举个例子就明白了,在宋太宗赵光义时期,将领率军出征之前,皇帝会给将领一幅阵图,让将领在战场中依靠阵图来布置军队。

按理来说,战场上如何部署军队,应该是由将领根据战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决策,而不是交给远在京城,连战场都没见过的皇帝。而且如果将领在战场上作战的时候,如果不按照阵图来执行,即便是打了胜仗,也要被治罪,如果按照阵图来执行,即便是战争打输了,也不会被追究责任。这样北宋的武将就像是皇帝的提线木偶一样,其权力被严格限制了。其他还有类似派遣监军的方法,那就更多了。武将连战场决策权都没有,可见北宋并不只是轻视武将这么简单了。

北宋武将不仅权力被限制,就连政治地位也被严重贬低。当时但凡有主见,会打仗,敢打仗的军事将领,都会遭到文官集团的排挤,狄青就是最典型的受害者。狄青是一个靠军功从普通士兵,一步步升到枢密使的官员。北宋军事官员最高的职位就是枢密使,地位很高,权力也很大。但在当时文官集团看来,狄青以纯军功当上枢密使,那就表明朝廷是鼓励军功的。这样文官集团就坐不住了,纷纷上书要求皇帝罢免狄青,甚至还不惜散布狄青要叛变的谣言。

狄青迫于无奈,主动辞去了枢密使的职位,要求朝廷把自己外调出去。本以为这样就能消停了,但事情还没完,狄青外调之后,朝廷仍然派人去监视他,这样狄青心灰意冷,最后抑郁而终。因抑武的原因,北宋能做到枢密使的武将,大都很低调,甚至唯唯诺诺。

再来讲一下募兵制

导致北宋军事弱的第二个原因就是“兵制”,北宋军队有个特点,就是数量多,战斗力差。有多差呢,在北宋与西夏的灵州之战中,北宋30万大军被数万西夏军队所击败。军队战斗力低下,跟当时的军事制度有很大关系。正常情况下,古代国家军队的作用就是攻城略地和保家卫国,但在北宋,军队还承担着另外一项任务,就是解决社会不稳定问题。

北宋有个特殊情况就是流民很多,这是因为北宋之前的五代长期战乱,社会整体非常不稳定,为了躲避战乱,很多人背井离乡,成了流民。在以往朝代对于流民的解决办法,就是重新分配土地,当这种方法在北宋行不通。因为北宋土地面积远比不上之前的汉、唐,而后来人口又比之前朝代多,所以重新分配土地并不是最好的选择。为了安置流民,朝廷只好把他们招募为军队。当时民间流传一句话叫“竖起招兵旗,自有吃粮人”。因此,北宋的士兵第一需求,不是保家卫国,而是为了糊口。

这么做确实解决了流民问题,但是却造成了一些很坏的影响。第一,军队数量越来越大,北宋初期,为了安置流民,实行募兵,当时军队有20万左右;但是到了中后期,北宋依然延续这种募兵的方法,军队数量就迅速膨胀到了100万以上,这就给当时朝廷财政造成了很大的负担。第二,军队整体素质偏低,既然北宋招募军队的性质变了,那应招而来的人也就变了。除了流民之外,大多数社会闲散人员、地痞流氓,甚至土匪强盗,也都被招募进了军队。许多盗贼进了军队以后,摇身一变就成了朝廷大员。在真实历史中,我们所熟悉的梁山宋江,他们叛乱的目的就是为了受招安,吃皇粮。这是导致北宋军事羸弱的第二个原因。

北宋军事羸弱导致无法收复战略要地燕云十六州

军事羸弱很大程度上,造就了北宋“岁币外交”的外交策略。北宋从开国之初,就想要收复燕云十六州,这个地区大致就在今天的河北和山西北部地区。在古代,燕云地区的是抵抗游牧民族入侵的重要屏障,但是,这么重要的战略要地被后晋时期的君主石敬瑭让给了辽国,因为当时他想要得到辽国的支持。这让出去之后,北宋自此就失去了战略屏障。只能依靠黄河作为防御,敌军一旦渡过黄河,都城汴梁就危在旦夕了。

因为燕云地区在辽国的控制之下,所以北宋和辽国就形成了天然的对立形式。当时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采取的战略是先南后北的政策,就是先统一南方“十国”,然后再去收复北方的“燕云”。在统一南方十国的过程还是很顺利的,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全完统一了,但宋太祖赵匡胤没等到要收复燕云地区的时候,就先去世了,即位的是他的弟弟赵光义。

赵光义即位后没多久,就开始征讨辽国,但是先后征讨了三次,都以失败而告终,之后双方进行了长达25年的战争状态,一直到“澶渊之盟”才结束。这个过程其实充分暴露了北宋在政策上的冲突,就是一方面想要收复燕云十六州,另一方面因军事羸弱,而无法达成目标。北宋的国力就在这种冲突中被虚耗,最终结果就是在无奈之下,被迫承认辽国占有燕云十六州的合法性。

北宋军事羸弱如何影响北宋发的国运

北宋时期,中国东北部的女真族势力逐渐强大,并建立了金国。当时金国为了消灭辽国,和北宋约定双方夹击辽国,胜利之后,辽国的燕云十六州归属给北宋,这个约定就是“海上之盟”。但是战争开始后,北宋的军队很不给力,去进攻已经走下坡路的辽国,居然还被辽军打的大败,后来燕云十六州还是被金国打下来的。宋徽宗也很无奈,就派人和金国再三交涉,最后付了一大笔钱,金国才勉强同意把燕云十六州中的其中一个幽州移交给宋朝。

在宋、金联合灭辽的过程中,金国一些将领就已经看出来北宋在军事上的软弱,并产生了侵略北宋的想法。后来因为一个叛军将领事件,正好让金国找到一个侵略北宋的借口,这个叛军就是张觉。他原本在辽国做官,但是金兵攻打辽国的时候,他投降了金国,但是金国内部有谣言称,张觉这个人靠不住,他早晚要反叛。张觉对此很不安,再加上他本身就是汉人,于是就又投降了北宋,而且北宋还很高兴的接纳了张觉,这下就闯了大祸,导致金国大军直接南下攻打北宋。金国前后一共两次攻宋,在第二次攻打北宋时,金军直接把宋徽宗、钦宗给俘虏了,北宋随之灭亡,这也被称之为“靖康之变”。

北宋从盛世到亡国,也就短短数年时间,不得不说,这与北宋军事赢弱有很大的关系,北宋军事问题在金军南下的过程中集中爆发,从而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3572.html

狄青,朝廷,国运,皇帝,军事,原因,阵图,武将,流民,军队,观点评论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狄青,朝廷,国运,皇帝,军事,原因,阵图,武将,流民,军队,观点评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狄青,朝廷,国运,皇帝,军事,原因,阵图,武将,流民,军队,观点评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