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三国时期有哪些经典文学作品?这四篇千古传诵,第一名实至名归!

三国时期有哪些经典文学作品?这四篇千古传诵,第一名实至名归!

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斥着战争与动荡的年代,可即便如此,曹操父子、建安七子、竹林七贤等文学巨匠们,仍然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不朽著作,其中知名度最高的,要数下面这四篇作品。

第四名,陈琳的《为袁绍檄豫州》,后世俗称《讨贼檄文》或《讨曹檄文》。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是官渡之战前夕,袁绍准备起兵攻打曹操,在出兵之前,先让陈琳写一篇攻击曹操的文章,起码要先过过嘴瘾,做到师出有名。陈琳果然不负厚望,讨贼檄文一蹴而就,把曹操本人连同祖宗十八代骂了个狗血淋头。据说,曹操本人在看到这篇文章时,正患头风,看完文章后,惊的汗流不止,连头风病都好了,文章能治病,堪称滑稽。不过,后来发生的事更为滑稽,袁绍兵败官渡后,陈琳被曹军俘获,本以为必死无疑,没想到曹操胸襟非常宽广,不但没有杀陈琳,反而非常欣赏陈琳的才华,对其委以重用,陈琳自然感恩戴德,从此对曹操忠心不二,最终成为了曹魏阵营中非常重要的成员。于是乎,曹操与陈琳的这段历史典故,就跟陈琳的这篇《讨贼檄文》一起名垂青史了。

第三名,曹植的《七步诗》。这篇作品有两个版本,最通俗的版本只有区区二十个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早已是家喻户晓的千古名句。当时曹操刚刚去世,魏王之位继承给了曹丕。大权在握的曹丕,为防止兄弟们夺权,就开始找理由对他们进行清算,首当其冲的就是曾经的主要竞争对手曹植。曹丕给曹植安排了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要他在七步之内写出一首诗,这就是该作品的创作背景。曹植顶着生死未卜的巨大压力和骨肉相残的悲痛心情,在七步之内,写出了这首辞藻虽不算华丽、内容却极其感人的诗作,连一向把权力看的比命还重要的曹丕,听罢都掉下泪来,最终放弃了处死曹植的想法。由此可见,即使是帝王家,也并非只有利益和权术,帝王也是人,感情生活也是其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二名,曹操的《短歌行》。这篇作品是曹操的代表作之一,名句荟萃,尤其是开篇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和收篇的"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两句知名度极高,广为人所传诵。曹操在创作这部作品时,已经统一了北方,荆州也刚刚到手,80万大军顺流东下,正准备在赤壁一举击溃孙刘联军。两军对垒期间,曹操忙里偷闲,搞了一次诗文大赛,自己即兴创作了这首《短歌行》,所谓踌躇满志,不过如此。但还是出现了一个小插曲:曹操写完后,得意洋洋,让下属们评论一下有什么不足之处,有个叫刘馥的家伙,就很实在,指出了诗词中的不妥之处,曹操很生气,当场就把刘馥弄死了。刘馥之死,本算不上什么大事,但是却说明了一个很大的问题,这时候的曹操已经开始发飘,听不进逆耳忠言了。此后,在属下们一片歌功颂德声中,曹操喜提赤壁惨败,逃亡途中,又被张飞、赵云、关羽三次折辱,当真是应了《短歌行》里的"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第一名,诸葛亮的《出师表》。《出师表》分为前、后两部,其中最为后人耳熟能详的当属《前出师表》,全文字里行间都流露着诸葛亮为蜀汉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流露着诸葛亮对刘备父子的忠心赤胆。后人曾评价道"读出师表不哭,可谓之不忠,读陈情表不哭,可谓之不孝",宋代陆游曾评价该文章"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在写《出师表》时,先帝刘备已"中道崩殂",一起陪葬的还有蜀汉70万精锐。蜀汉元气大伤,而敌人曹魏正虎视眈眈,所谓的盟友东吴则心怀鬼胎。正是在这个"危急存亡之秋"的十字路口,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毅然决然的提出了"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北伐战略。此后诸葛亮先后六次北伐,并拿出了气死曹真、骂死王朗、斩杀张郃的战绩,但囿于客观上蜀汉贫弱的国力和主观上用人、用兵的几次失误,最终诸葛亮劳而无获,直到病死在五丈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每每让人扼腕长叹。

看完三国时期这四篇经典文学作品,我们就能够明白一个道理,伟大作品往往与伟大情怀交织在一起,在这一点上,《出师表》尤为明显,为什么它能够被称为三国第一伟大作品,其关键就是作者诸葛亮身上有忠诚、大无畏、不忘初心这些伟大的情怀,正所谓,先有伟大之情怀,方有伟大之作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36723.html

出师表,文章,时期,经典,诸葛亮,曹操,曹植,陈琳,千古,作品,知识科普,诸葛亮,刘馥,曹操,曹植,陈琳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出师表,文章,时期,经典,诸葛亮,曹操,曹植,陈琳,千古,作品,知识科普,诸葛亮,刘馥,曹操,曹植,陈琳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出师表,文章,时期,经典,诸葛亮,曹操,曹植,陈琳,千古,作品,知识科普,诸葛亮,刘馥,曹操,曹植,陈琳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