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刘备真实人品究竟如何?三位大臣曾反对他称帝,下场一个比一个惨

刘备真实人品究竟如何?三位大臣曾反对他称帝,下场一个比一个惨

大部分人了解刘备都是从《三国演义》开始的,作为罗贯中选定的主角,刘备身上笼罩着多层光环:一,仁义光环(人品出众,备受各方尊敬);二,忠厚光环(忠于汉室,从未想过自立为王);三,大哥光环(把关羽张飞当亲兄弟,兄弟一死便失去了理智)。

其实演义毕竟是小说不是正史,很多东西加工后都会变个味道。所以刘备的真实人品还是很值得研究的,罗贯中在书里精心描述了一些场景衬托人品,比如旁人有感于刘备仁厚,杀妻献食;

比如火烧新野后刘备携民渡江,行程缓慢,旁人劝他放弃百姓快点走,他却说:“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我,奈何弃之?”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今天专门说说刘备称帝这件事。既然是看人品,当然要看关键时刻的表现。

在演义里,刘备当汉中王、称帝都是被诸葛亮等人推上去的,刘备本人很不乐意,称汉中王时“再三推辞不过,只得依允”,称帝时先“坚执不从”,后大惊失色:“陷孤于不义,皆卿等也!”这段历史在《三国志·诸葛亮传》里面也有类似的记载:

“二十六年,群下劝先主称尊号,先主未许。”之后诸葛亮劝了半天,刘备才勉强同意。这么看起来,刘备似乎对皇位没有多大兴趣,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不妨看看那些反对他称帝的大臣下场究竟如何。

第一个,刘巴。刘巴在演义里出场不多,但在真实的历史上,刘巴堪称蜀汉经济学家兼法律学家,帮助刘备解决财政问题,制定典律《蜀科》,功劳不小。而《三国志刘巴传》注引《零陵先贤传》却记载,群臣建议刘备称帝时,刘巴说了这么一句:

“如此示天下不广,且欲缓之。”刘备听了这番话很不开心,刘巴敏锐地察觉到了上司的态度变化,从此“惧见猜嫌,恭默守静,退无私交,非公事不言”。刘备于公元221年在成都称帝,而刘巴在公元222年就郁郁而终了。

第二个,费诗。大家比较熟悉费祎,其实费诗也很值得说说。费诗原本是刘璋任命的绵竹县县令,刘备和刘璋翻脸之后,领着军马进逼绵竹,费诗二话不说就投降了,因此刘备也重用他,叫他当益州前部司马。关羽因为爵位的事闹脾气那会,也是费诗把他劝好的。

然而就在刘备即将走上人生巅峰时,费诗却提出反对意见。《三国志·费诗传》记载,当时他来了句:“今大敌未克,而先自立,恐人心疑惑......今殿下未出门庭,便欲自立邪!愚臣诚不为殿下取也。”结果,刘备很不高兴地将费诗贬为永昌郡从事,从此费诗再没得到过重用。

第三个,雍茂。《三国志·刘巴传》注引《零陵先贤传》记载,刘备入蜀后,雍茂曾经和刘巴一起劝刘备广纳人才,得到刘备肯定,然而当雍茂赞同刘巴意见、反对刘备称帝时,“备以他事杀茂,由是远人不复至矣”。

刘巴、费诗、雍茂,下场一个比一个惨。这三个例子充分说明,刘备嘴上说不要,行为却很诚实。“不称帝”是客套话,说出来哄人玩的,称帝才是刘备真正的梦想。这就跟你提着东西去别人家,别人说“人来了就行还带什么东西”是一样的,听听就好,千万别当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37400.html

称帝,三国演义,刘备,下场,刘巴,雍茂,三国志,光环,人品,费诗,故事传记,刘备,刘巴,雍茂,刘璋,费诗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称帝,三国演义,刘备,下场,刘巴,雍茂,三国志,光环,人品,费诗,故事传记,刘备,刘巴,雍茂,刘璋,费诗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称帝,三国演义,刘备,下场,刘巴,雍茂,三国志,光环,人品,费诗,故事传记,刘备,刘巴,雍茂,刘璋,费诗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