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秦始皇犯了什么错?秦国只维持了十几年就崩溃了?不考虑特殊情况

秦始皇犯了什么错?秦国只维持了十几年就崩溃了?不考虑特殊情况

“重读中国古代史”第一季第十期

大家好,我是读者。关注我,带你走进一个不一样的文化历史世界。

前两期,我们讲了秦国的制度。站在帝王权力的角度讲,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秦国的制度,就是:把老百姓生产出来的所有财富,都抓到帝王一个人的手里。#秦始皇#

因为财富等于实力,所以在这个制度下,应该是帝王一个人拥有最强的实力。全国任何一个人都不能挑战帝王的权力。那么在理论上讲,这个制度应该是最稳定的,永远不会崩溃。

可事实恰恰相反。秦国在统一天下后,只维持了十几年就崩溃了。首先是陈胜和吴广在大泽乡造反,然后是刘邦也造反了,项羽也造反了。最后是刘邦建立了汉朝。

那这就奇怪了,一个在理论上应该是永远稳定的制度,怎么只维持了十几年呢?问题出在哪呢?我们这一讲,就从刘邦的角度,我们来看看秦朝制度的漏洞在哪。

刘邦是怎么造反的?

咱们来说刘邦。刘邦的家乡叫做沛县。刘邦在造反前,是沛县里的一个地头蛇。

什么叫地头蛇呢?地头蛇还不是普通的流氓。你在今天的有些地区可能还会见到这种人。这种人他表面上没有什么权力,也不是大官,也不是某个组织的头头,他的身份很普通。可是这个人在某一个地区特别有面子。他可能今天去跟县长聊天,明天又跟某个大哥喝酒。你要办一件事,可能找县长还不如找他有用。这种人就叫地头蛇,那么刘邦就是这种人。

我讲一个具体的例子。

刘邦在造反之前,已经从一个地头蛇变成一个通缉犯了。刘邦就在他们沛县附近的山里当盗贼。就在这个时候,传来消息说陈胜、吴广造反了。而且附近有些县,已经有老百姓把县令杀了造反。沛县的县令一听这个事就坐不住了。这个县令胆儿特小,心说别哪天我也让人给杀了,干脆我自个儿造自个儿的反得了,我带头起兵得了。

这个县令要造反,但是县令没法一个人造反,他得先找自己的手下商量商量。结果就有两个手下说:“大人,不是我说您。您不是本地人,您是秦朝派来当县令的。您这个官,咱这的本地老百姓不认。咱这的老百姓认的是谁呢?认的是刘邦这样的地头蛇。所以您造反,成不了,你得把外面那个刘邦请回来。”

县令一琢磨,是这个理,于是他就派了一个人,说去把刘邦给我请回来。

结果,刘邦就带着他的那些山贼来到县城的城门口,要求开门。这个县令就趴在城头上往下一看:“哎呀我的妈啊,这城下是多少人啊?刘邦什么时候有这么多人了?他要都进来把我杀了怎么办?”这县令又反悔了,说:“别别别!别开门!把门给我关好了,别让他进来!”这个城门就没开。

这个时候,刘邦就干了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刘邦给城里的父老写了一封信,劝父老造反,然后他就把这封信射到城墙上去了。

咱们先说,什么叫“父老”。简单地说,父老就是一个地区,比如说一个县、一个村子里,最有威望的长辈。比如说,有一个县里几百户人,大部分人都服其中一家王老太爷。这个王老太爷说点什么,大伙都尊重他的意见,这个王老太爷就是父老。

那么在刚才刘邦的故事里面,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细节。

我们想想,刘邦给父老写了一封造反的信,那他怎么就知道这封信一定能够交到父老的手上?因为当时绝大部分人可不识字。在城墙上守城的那个士兵,他捡着信之后,很可能不知道上面写的是什么,那么这个士兵为什么不把信送到县令的手上?

这就反映出古代社会的一个特点。古代的老百姓,不跟县令亲,跟父老亲。这个道理非常简单,县令是上面的朝廷派来的,是外地人,干两年就走了。父老是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而且和本地的大部分人可能还有亲戚关系。说起来,这个父老很可能就是墙上的那个士兵的叔公,那这个士兵有什么事,肯定是先找父老。

所以,刘邦就有自信,说我往城里射一封造反的信,这封信一定能够送到父老的手里。结果这封信就真到父老手里了。信里面就劝父老造反,父老就答应了。那父老是怎么造反的呢?非常简单,父老就叫几个人,把全县通知一遍,说:“父老说话了,咱们得杀县令。”好,一帮年轻人冲进县衙就把县令杀了。刘邦这个造反就成功了。

我们刚才说的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古代社会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古代的基层社会,是分两层的。下面这层,是父老和刘邦这样的地头蛇,他们代表的是本地的老百姓;上面那层,是县令,或者说县政府,他们代表的是皇帝。

秦始皇犯了什么错?

那么问题来了,县政府和父老之间,大家怎么分配权力?谁管得多一点呢?

在秦始皇看来,这个问题很简单,只能有政府,不能有父老。

所以秦朝的县政府有一个特点,这个特点在中国历史上很少见,就是县政府办事,是可以不和父老商量的。我举个例子,比如朝廷要从县里要一百个人去修长城。结果父老跑来说,县里面有几家实在是困难,咱少去几家行不行?这事在秦始皇看来,就不可能,那要都这样咱们国家不就乱套了吗?所以父老你闭嘴,你弄不出人来,我还得收拾你父老。这是秦始皇的逻辑。但是秦始皇犯了一个错误,他没有意识到,中国的面积太大了,各地的情况是千差万别。秦国的那套法律,从商鞅开始到秦始皇,用了一百多年了,秦国的百姓们都能接受。但是这套法律就不一定适合别的地区。

就比如说楚国。楚国的生活习俗和秦国有非常大的差别。秦国人觉得没问题的法律,放到楚国人这里,就是一个大问题。

什么问题呢?我再讲一个故事,还是刘邦的故事,因为刘邦就生活在楚国。

古代的老百姓除了要交税之外,还要服徭役,也就是去当兵,或者给政府干活。那么楚国人过去心里面只有贵族,没有自己的国家,所以楚国人服徭役,基本上都在自己的家乡附近,也就是给自己家乡的贵族干活就完了。

但是到了秦朝就不一样了。楚国人都变成了秦国的百姓,就得给秦国干活,那干活的地方就远了。在刘邦还没有当山贼的时候,刘邦就干过这种活。刘邦是从沛县出发,走了很远很远的路,一直走到秦国的首都,去给秦始皇修皇宫。这种事对于秦国人来说无所谓,一个是近;一个是习惯了。但是这种事对于楚国人来说就非常痛苦,因为他们过去从来就没有出过这么远的门。

刘邦从秦国的首都干完活,就回到沛县了。回到家待了不久,大概也就是一年,突然上面说:“临时加活,你们还得服徭役去。”于是县政府就给了刘邦一个任务,说:“你刘邦,带着咱们县的一百来号人,还得去趟秦国的首都,还得服一次徭役去。”那么这一百多人,都是沛县的,也都是楚国人,所以没有一个人愿意去那么远的地方。

结果刘邦就带着这些人,还没走出沛县的范围,一路上已经跑了好多人了。刘邦本来就有脾气,谁愿意又跑一趟,结果又跑了这么多人还交不了差。而且最关键的是,这些人,大家都是一个家乡的,都认识,大家又都不想走了。那就别走了。咱们都是大小伙子,沛县这地方咱也熟,那唯一的出路不就是到沛县的附近当山贼。

这也就是说,刘邦一开始当山贼这件事,就和楚国人不适应秦国的制度有关。

就在刘邦当山贼的同一年,发生了陈胜吴广起义。这个过程几乎是一模一样。陈胜和吴广也是楚国人,也是服徭役,也是走到一半,大家实在是不想去,那就造反了。

然后就是各地接二连三地造反,其中最积极的,就是楚国人。我们上一讲讲的项羽,也是楚国人。因为在所有原先的诸侯国里,楚国人的风俗和秦国的风俗差距最大。楚国人最不适应秦国的法律,所以造反的楚国人就特别多。再加上其他地区的人民也跟着造反,那么秦朝很快就灭亡了。

课堂小结

好,我们最后总结一下,为什么秦朝那么快崩溃?其中一个原因是,秦始皇要把秦国的制度推广到全天下,但是天下各地的老百姓,生活习俗是不一样的,秦国的制度不适合所有地区的老百姓。但是秦始皇不考虑各地百姓的特殊情况,他们给这些百姓施加压力太大了。当秦朝政府把一个地区的所有老百姓都惹急的时候,光靠用法律杀几个人已经没有用了。一个小小的县政府根本控制不住一个县的老百姓,那么最后整个秦朝的统治就崩溃了。

下讲预告

秦朝灭亡以后,接替秦朝统一中国的,是刘邦建立的汉朝。汉朝和秦朝不一样,单单是前半段的西汉,就维持了二百年。那么汉朝是用什么办法避免了秦朝的问题呢?我们下一讲再讲。

上期回顾:大意了!商鞅自变法开始,就注定了他悲惨的结局!权力都给了君王

人治好?还是法治好?为什么法家打败了儒家和道家?注重老百姓!

课后思考

好,我来给你留一道思考题。我们今天从“秦朝的制度和楚国的习俗之间的冲突”这个角度,来解释了秦朝灭亡的原因。但是历史有意思的是,同一个历史事实,我们可以提出不同的历史解释。比如,秦朝很快灭亡这件事,我们还可以解释成是秦朝过度使用民力,如果秦朝不搞那么多大工程,不使用那么多徭役,造反可能就会来得晚一些。那么,对于秦朝这么快灭亡,你还能不能想到其他的解释呢?欢迎把你的想法写在评论区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38145.html

什么,地头蛇,崩溃,刘邦,古代,父老,秦国,老百姓,制度,一个人,观点评论,刘邦,父老,秦始皇,秦国,沛县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什么,地头蛇,崩溃,刘邦,古代,父老,秦国,老百姓,制度,一个人,观点评论,刘邦,父老,秦始皇,秦国,沛县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什么,地头蛇,崩溃,刘邦,古代,父老,秦国,老百姓,制度,一个人,观点评论,刘邦,父老,秦始皇,秦国,沛县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