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曹魏名将于禁实力超群,缘何却投降武圣关羽?曹操眼里他不如庞德!

曹魏名将于禁实力超群,缘何却投降武圣关羽?曹操眼里他不如庞德!

文:立早闲人(作者原创授权)

从初平三年(192年)起,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止,于禁为曹操屡屡摧锋陷阵,频频立下大功,成为曹操阵营中显赫一时的名将。在襄樊战役中,于禁奉命带七军救援被关羽围困樊城的曹仁时,救援不成,反被关羽水淹,未战而俘,求生而降,成为晚节不保的典型,颇受后人唾骂。

襄樊战役间,于禁被曹操从北方派往樊城救援被围困樊城的曹仁。在樊城外,于禁统领的七军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水悉数淹没,统帅于禁投降求生,将军庞德不降求死。《三国志•魏书十七•张乐于张徐传》是这样记载曹操的原话:太祖闻之,哀叹者久之,曰:“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邪!”面对生死,跟随曹操三十年(实际是二十八年)的于禁不是尽忠而死,反是贪生苟活;而投降曹操四年的庞德不是为情而活,却是尽忠而死。纵观于禁的兵败被俘的全过程,包含着天时、地利、人和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因素。

具体如下。

其一,天时。

天时,指有利于攻战的自然气候条件。于禁率领七军救援樊城时,天时在于关羽,而不在于于禁。襄樊一带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特点是“四季分明,雨量丰沛,冬冷夏热,雨热同期。”因此,每年8、9月份,襄樊都会下暴雨。关羽镇守荆州多年,手下多为南方人,对当地气候了如指掌。故关羽能够有所准备,诸如军营设在高处,准备足够的船只和竹筏等。于禁,临时被曹操从北方调派过来,七军主体为北方人,不熟南方天气,不习水性。更有甚者,于禁未对部队进行充分准备,例如军营设在平地,未配备水上运输等载具等。当时襄樊地区连下暴雨,汉水泛滥,平地水深好几丈,于禁部下七军不是被淹死,就是被俘虏。

其二,地利。

地利,指地理的优势。于禁带七军到樊城外驻扎时,地利利于关羽,而不利于于禁。汉江流经襄阳樊城之间,樊城和襄阳是在汉江岸边设立的防御北方敌人的军事据点。汉代大体上以汉江为界,北边为南阳郡,南边为南郡,樊城归南阳郡,襄阳归南郡。樊城位居汉江中游,西部是山区,海拔多在400米以上;中部多为岗地平原,海拔一般在85米至140米之间;东部为低山丘陵,海拔多在90米至250米之间。关羽是从南郡出发,水军在汉江上隔绝襄阳樊城之间的联系进行分别围困,从汉江南面围攻樊城,驻扎在樊城外的西部,山区上;而于禁是从汉江北面救援樊城,宿营在樊城外的东部,平原上。

其三,人和。

人和,指人事和谐或民心和乐。于禁带兵救援樊城时,人和得于关羽,而不得于于禁。关羽一直独立带兵。特别是诸葛亮离荆入蜀(建安十九年,214年)后,荆州一切事务全归关羽统制。另外,关羽的“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为人及“傲上而不辱下,欺强而不凌弱”的做法,赢得士卒们的敬重和爱戴,全军上下凝聚力极强。于禁鲜有独立带兵,一直或是跟随曹操、曹仁等人奋战,或是协同夏侯惇、乐进等人作战。再说,于禁所率七军皆是曹操在北方临时拼凑起来,各属不同将领统领。于禁统领的七军,虽有三万人,并是精兵,却是北方人,且不习水性。更为重要,襄樊地区的汉江被关羽的强大水军所控制。

于禁在天时地利人和皆不占有的情况下,被关羽水淹七军后而投降,纯属偶然性。正如裴松之注《三国志•魏书十七•张乐于张徐传》引魏书载制曰:樊城之败,水灾暴至,非战之咎,其复禁等官。一句话,就是等于赦免了于禁战败被俘的全部罪责。

笔者按:失度,指失去分寸。于禁,作为曹操的五子良将之一,在受曹操命令带兵前往襄樊前线,到樊城救援被围困的曹仁时,反被关羽水淹七军,竟未战而俘,求生而降,从而失去一个良将应有的水平。正所谓:做人做事必有度,失度必失误。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39228.html

关羽,名将,投降,实力,襄樊战役,曹操,樊城,于禁,汉江,救援,故事传记,关羽,曹仁,曹操,樊城,汉江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关羽,名将,投降,实力,襄樊战役,曹操,樊城,于禁,汉江,救援,故事传记,关羽,曹仁,曹操,樊城,汉江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关羽,名将,投降,实力,襄樊战役,曹操,樊城,于禁,汉江,救援,故事传记,关羽,曹仁,曹操,樊城,汉江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