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刘备力劝孙权迁都建业是使其放弃长江中游

刘备力劝孙权迁都建业是使其放弃长江中游

三国时期魏吴蜀三足鼎立,经过几十年明争暗斗,最终由脱胎于曹魏的司马氏(晋)扫灭吴、蜀,一统天下。

纵观三国历史,魏吴蜀三国各具特色,各有长短,从理论上说,曹魏、孙吴、刘蜀(汉)都具有问鼎中原的可能。综合实力最强大的曹魏自不必说。假设关羽没有失荆州,再假设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时能够采纳魏延兵出子午谷、直捣长安的作战计划,那么历史的天枰或许会倾向于相对弱小的蜀汉。

那么,雄踞江东的孙吴是否也具有统一天下的可能性呢?答案是肯定的:有!

史载,吴主孙权在位长达52年,统治江东半个世纪,活了71岁。从年龄上看,他比曹操、刘备更具优势,寿数也更长。年富力强的他几乎耗死了所有竞争对手,为何依然没有问鼎中原、一统天下呢?

东吴处长江中下游,经孙坚、孙策、孙权父子三代的苦心经营,其国内政策实施连续性强,局势相对稳定,这是魏、蜀两国都不具备的有利条件。并且,东吴的创始人孙坚曾经率军讨伐董卓,并杀入东都洛阳,对中原的人文、地理和军事都有一定的了解,具备问鼎中原的实践经验和先决条件。所以说,继承父兄事业的孙权具有与曹魏一决雌雄的实力,而且他远比曹操、刘备年轻,活的更久,亦且抱负不凡、能力出众,麾下也算人才济济,可为何最终却落得个偏安江左的结果呢。

孙权没能入主中原的原因很多,譬如当时经济最发达地区均在长江以北的曹魏属地,而江南则属于欠发达之地,除长江中下游外,大多数地区都属于未开发的蛮荒之地,国力远不如曹魏;东吴地处水网密布的江南,因此其常备军以水军为主,而要攻伐中原则必须有一支能骑善射、攻守兼备的强大陆军,而要组建大规模的水、步军则需要庞大的国防开支,必须具备强大的国力支撑,对于东吴来说显然有些困难。

但这些都不是阻止孙权问鼎中原的主因,因为古今中外以弱胜强的例子不胜枚举、俯拾皆是。

孙权

其实,细究史料就会发现,孙权之所以无法定鼎天下,主要是因地理限制,尤其是迁都建业(今南京)后,其北伐中原、削平天下的可能性更是变得困难重重、希望渺茫了。

孙氏集团从奠基人孙坚开始,之所以能长期占据江东,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竞争对手均相对弱小,除盘踞荆州的刘表外,陶谦、黄祖、严白虎都是些实力不济的小军阀,这些人都没有明确的政治主张与长远规划,以拥兵自重、割据一小块地方为满足,没有进取心,对孙氏集团来说只算癣疥之患,不构成实质性威胁 。

可自从刘备从新野窜至江南,与东吴比邻而居后,东吴的地缘政治就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刘备虽然在北方无法立足,后来又被曹操逐出荆州,但他明显比陶谦、黄祖等人高出一筹......

首先,刘备是汉室之胄,有匡扶汉室的鲜明政治主张;诸葛亮为他策划了东联孙权北拒曹操的大战略及先据荆州后取益州的长期规划;刘备虽然屡战屡败,但他折而不挠、麾下有一支身经百战的队伍,其中包括彼时以剽悍善战著称、令人生畏的“乌丸杂胡骑” 。所谓“乌丸杂胡骑” ,后来亦称“白毦兵”,是一支作战勇猛、骑射皆精的少数民族骑兵部队。

刘备的军队虽只有两万,但极具实战经验,其实力亦不容小觑。

最重要的一点是,孙刘两家都把袭取荆、益二州作为自己阶段性的战略目标和最终全取天下的基础。由于孙权与刘备的近期发展目标和长远发展规划高度契合,因此两人间的较量是一种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

周瑜

从两家围绕荆州展开的明暗争斗已经可以说明一切。而益州面临的情况和荆州一样,早在诸葛亮出山向刘备献上《隆中对》时,孙权也将觊觎的眼光扫向山川雄固的益州。《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记载:“益州牧刘璋纲纪颓驰,周瑜、甘宁并劝权取益州” 。

看来,袭取益州的重要性不仅诸葛亮看到了,周瑜、甘宁也“英雄所见略同”,双方都对益州“情有独钟”。

由于荆州位于江东和益州之间,孙权若溯江而上进攻益州,必须要经过刘备的地盘,所以 先要和刘备打招呼,但遭刘备婉拒。

《三国志》记载:“以咨备,备内欲自规,仍伪报曰:‘备与璋托为宗室,冀凭英灵,以匡汉朝。今璋得罪左右,备独悚惧,非所敢闻,原加宽贷。若不获请,备当放发归于山林 ’ ”。

刘备拒绝孙权借道西伐的请求,孙权自然无法飞跃刘备的防区去进攻益州,周瑜策划的袭夺益州计划遂被迫搁浅。

刘备乃一代枭雄,经历复杂,谙于权谋,即便雄才大略的曹操也敬畏、忌惮他三分,可见他并非良善厚道之人。 他也不想想,赤壁之战前,他被曹操打得屁滚尿流、追的无处藏身之时,若不是孙权收留他,哪里还有后来的蜀汉?假如当初孙权不接纳他,荆州之战后曹操狼狈北撤,孙权将轻而易举地将荆州据为己有,哪里还有他的份?无论是取荆州还是夺益州,孙权都毫不费劲、游刃有余。

所以后来孙权深刻地反思了当初自己对刘备政策的失误。《三国志》如此记载了孙权的话:“劝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大意是:周瑜这辈子所犯最大的错误是劝我收容刘备,还借地给他。

刘备

孙刘两家一向貌合神离,这早就众所周知。但孙权收留刘备和他不能问鼎中原有关系吗?答案是:有!

孙权曾经将国都设在公安,后迁都鄂州,改名武昌。随后东吴重臣张纮劝孙权迁都秣陵,也就是后来的建业(今南京)。孙权觉得有理,但并未采纳。《三国志·张纮传》注引《江表传》云:“纮谓权曰:‘秣陵,楚武王所置,名为金陵。地势冈阜连石头,访问故老,云昔秦始皇东巡会稽经此县,望气者云金陵地形有王者都邑之气,故掘断连冈,改名秣陵。今处处俱存,地有其气,天之所命,宜为都邑。’权善其议,未能从也。后刘备之东,宿于秣陵,周观形势,亦劝权都之。权曰:‘智者意同’,遂都焉。”刘备也力劝孙权迁都秣陵,《献帝春秋》载:“刘备至京,谓孙权曰:‘吴去数百里,即有警急,赴救为难,将军无意屯京乎?’权曰:‘秣陵小江百余里,可以安大船,吾方理水军,当移据之。’备曰:‘芜湖近濡须,亦佳也。’权曰:‘吾欲图徐州,宜近下也。’”孙权被他说动了心,遂迁都秣陵,改名建业。

刘备老谋深算。他知道东吴将国都设在公安或武昌,自己在孙权的眼皮底下能折腾出多大响动?等于被掐住了喉咙,是无法拓展势力的。为了摆脱东吴施加的压力,刘备有意将秣陵的地势吹得天花乱坠,还用虚无缥缈的玄学去诱导孙权向东南方向发展,使东吴的统治核心远离长江中游地区,给自己的扩充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

孙权迁都建业后,刘备的目的达到了,而孙吴在地缘政治上的优势则丧失殆尽。

后来东吴在北攻曹魏时基本上只能从建业以北的徐州一个点进攻淮南。虽然孙权志向远大,一生也组织了十余次轰轰烈烈的北伐,但均铩羽而归,没有一次能和关羽发动的襄樊战役之战果相媲美。

孙权

孙权屡屡失利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放弃了长江中游地区, 放弃了江东门户荆州,将战略重点转移到无险可守的长江下游,使东吴自身的兵力特点和所处空间出现了严重错位。

在一马平川的江淮平原上,面对作战效率奇高的曹魏骑兵,东吴最擅长的水战无从发挥,而其步兵机动性不足,缺点就会暴露无遗。东吴每次北伐,均能在短时间内往北攻取一部分土地,但魏军骁骑只要来一次大范围的迂回包抄反攻,就会让吴军前功尽弃。

孙权迁都建业后,不但在对曹魏的战争中处于劣势,而且对蜀汉也很被动, 还开创了以建业(南京)为政治中心的短命朝代之先河。东吴灭亡后,东晋、宋、齐、梁、陈、南明乃至中华民国,最长的也不过几十年运祚,大都是昙花一现的短命王朝。南京二字几乎成了短命王朝的代名词。

南京除了有一道长江天险外,其他方向再无要隘,不仅无险可守,而且毫无战略纵深,来自北方的强敌如果能强渡长江,取南京则易如反掌。

孙权肯定没想到,刘备极力撺掇他迁都建业居然包藏祸心,不仅让他问鼎中原的雄心化外泡影,还会对后世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即便孙权活的比曹操、刘备更久,但地理上的短板让他只能龟缩一隅,很难有所作为,更别说问鼎天下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4194.html

孙权,刘备,曹操,荆州,益州,建业,曹魏,迁都,使其,周瑜,故事传记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孙权,刘备,曹操,荆州,益州,建业,曹魏,迁都,使其,周瑜,故事传记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孙权,刘备,曹操,荆州,益州,建业,曹魏,迁都,使其,周瑜,故事传记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