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明朝军队的棉甲,从明初使用到明末,并被后金所沿用

明朝军队的棉甲,从明初使用到明末,并被后金所沿用

明代常有装备棉甲,棉通“绵”,古代的棉甲有用棉花制作者,也有用丝绵制作者。

《国初事迹》中记载“(朱元璋麾下)将士攻城时,系拖地绵裙,或红或青绿,以其虚胖,箭不能入,头戴阔檐红皮壮帽,插“猛烈”二字小旗,后地广,易用铁甲等器”,这种拖地绵裙便属于一种棉甲。

明末朱国祯所著的《涌幢小品》第十二卷中曾经提到棉甲的制法。

“绵甲以绵花七斤,用布缝如夹袄,两臂过肩五寸,下长掩膝,麤线逐行横直,缝紧入水,浸透取起,铺地,用脚揣实。以不胖胀为度,晒干收用,见雨不重,霉黰不烂,鸟铳不能大伤”。

按照书中的描述,棉甲的结构与一般的棉袄无异,内外为布,中间填充棉花。棉甲外形为大衣状,袖子有五寸长,下摆盖住膝盖。制作棉甲时,为了避免棉花移位,表面要用线密纳多行。棉甲缝好后,先要用水泡透,然后铺在地面上,用脚把蓬松的棉花踩成紧密的棉片,再将其晒干,棉甲便制作完成了。制好的棉甲不吸水,不容易霉变,对鸟枪也有较好的防御力。

一件棉甲要使用七斤棉花,这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以冬日家用棉被为例,单人棉被一般需要5~6斤棉花,双人棉被需要8~10斤,一件棉甲使用7斤棉花,用棉量已经相当于一件大棉被。

▲ 非洲棉甲骑兵

棉甲所用的棉花可以采用废旧棉絮,如《兵录》中说,“南方(制甲)用绵布旧絮夹中里,外纳作袄形”。这说明棉甲的制作成本可能会比较低,便于推广。从《国初事迹》中的记载来看,朱元璋最初使用棉甲,可能便是因为政权初创时资金不足,等到地盘扩大后,便改用铁甲了。

明朝中晚期,棉甲的装备量颇大,当时的棉甲往往混合纸张制成,合称“棉纸甲”。

《纪效新书》中提到一种缉甲。这种甲用绢、布做外部,内部填充棉、纸制成。缉甲同样需要密缝而成,长达膝盖。戚继光专门指出,这种甲不能太薄,需厚一寸才能防备铅子。缉甲较为轻便,又不像铁甲容易生锈,防御力高于藤、角制作的盔甲,适合南方步兵使用,使用时需搭配藤盔。

毕自严《石隐园藏稿》中记载,毕任天津巡抚时,安排制造军械,“独是铁盔铁甲仅造二百副有竒,藤盔绵甲止造五百副有竒,则以所资工匠颇伙,非可以仓卒办耳”。这里的藤盔、绵甲搭配使用,应该便是戚继光所说的辑甲。

▲ 《武备志》中的纸臂手

明军的臂手也有采用辑甲工艺制作的,《武备志》中记载有一种纸臂手,其为整个衣袖造型,表、里均用双层布制作,内里填充棉花、茧纸,再用绢线缝过。纸臂手上厚下薄,关节处特意做薄,以便活动。

《筹海图编》中记载,抗倭名将傅良桥说过,铁甲过于沉重,不如制作一种软甲,这种甲“以布为之,制如夹袄,用丝绵沙纸钉成厚寸许”。软甲既轻便灵活,防御力也足够,综合性能比藤甲更强,但价格却只有藤甲的一半。

棉甲、辑甲、软甲三者名称虽有不同,形制却大同小异,应为一物。这种甲对于火器弹丸有较好的防护能力,明代文献中多有记载。

万历入朝作战时时,明将李如柏“头盔亦被铳击,幸有衬盔棉厚未至重伤”。

《明神宗实录》中录有《总督两广侍郎刘继文备陈防倭条议》,该条议中提到,水军作战时,“合用喷筒等烧帆焚橹,复用绵甲遮避箭炮”。

《平播日录》中记载“贼(播州军)前列马兵,衣绵甲,蒙毡衫,火箭及身不伤”。

▲ 大都会博物馆藏朝鲜布甲

《明史·流贼传》中记载,李自成的骑兵“绵甲厚百层,矢炮不能入”。不过按照另一记载,闯军使用的应该是多层布制成的布甲,《崇祯实录》中记载,李自成的前锋骑兵“纫重布为甲,刃矢挥击不得入”。这种多层布合制的甲朝鲜军队也有使用,如大都会博物馆便藏有一件朝鲜布甲。

明代中后期,火器的装备量较高,因此棉甲也成为作战时不可或缺的装备。

▲ 满文老档插图中的陈策部

《满洲实录》中记载,浑河之战时,明军将领陈策所辖军队的装备“执竹杆长枪、大刀利剑,铁盔之外有绵盔,铁甲之外有棉甲”。《满文老档》中则说,陈策部“未携弓箭,俱执丈五长枪及銛锋大刀,身着盔甲,外披帛被,头戴棉盔,其厚如许,刀枪不入,然我兵冲入尽杀之”。

▲ 19世纪喀麦隆士兵,铁甲外披棉甲

当时后金同样大量使用棉甲。《清史稿》中记载,后金大将绰和诺“从太祖征伐,临阵衷绵甲,奋起直前,所向披靡”。《满文老档》中记载道:“英明汗之军士,先以重甲外披绵甲,盔外戴大厚棉帽者,在前执盾而进”,“汗之军士,亦重披绵甲,手持斧斤,砍毁其台”。从这些记录来看,后金军队使用棉甲的方法跟明军相似,即披双层甲胄,铁甲外再穿棉甲。

后金用以防备明军火器的另外一种装备是盾车,从记录上看,后金和明军开战时,盾车和棉甲往往并称。浑河之战时,努尔哈赤“乃命右翼四旗兵取绵甲、携盾车,徐进攻其二营兵”,而后金军贪功冒进,“不待绵甲,红巴牙喇兵至来即进击”,导致初期进攻受挫,“参将一人,游击二人被擒”。

宁锦战役时,后金试图劝降明军,便曾说“我攻城军士、云梯、挨牌、绵甲已到,即行攻取之。乘我来攻之前,缒城来降之保其身命,与尔父母妻子完聚,岂不美哉”。后金劝降明军时,竟然要专门提及“绵甲已到”,可见其在当时作战中的重要性。

除了防御火器弹丸之外,棉甲的另外一个特点是轻便适合步兵使用。《明实录·熹宗实录》记载有兵科都给事中蔡思充曾在上疏中说,“马兵用铁叶甲,步兵用绵楮甲,马兵用弓箭,步兵用火器与藤牌、阔斧”。楮即楮皮纸,这种“绵楮甲”应该便是“绵纸甲”。

《临臯文集》中录有一篇《平播条议机宜》,文中说,和播州(杨应龙)作战时“兵用选锋五千,合用棉甲或絮被五千件、脑包五千个”。播州地处西南,山地较多,因此更适合使用轻便的棉甲。

▲ 使用棉甲部件的清代头盔

不过,棉甲虽然轻便,但防护力不如皮甲,也不耐潮湿。《经国雄略》中说“步兵之甲,所利在于轻坚…而藤与纸为最(轻),绵与皮次之…甲则有绵纸甲、丝绵软纳甲、生牛皮甲,纸甲绵甲虽轻不如生皮坚不畏雨”。

由于棉甲用量较大,明军也会把破旧的铁甲改制成棉甲。

《明熹宗实录》中记载,监督盔甲厂主事沈棨在上奏中提到,过去每年要修理三万套用来操练的布面铁甲,由于修理时“换布不换铁叶”,且“外解本欠精工,更加绣蚀”,效果很不理想。

沈棨建议,以后直接把需要修理的甲拆掉重做,拆下的旧甲片重新锻打成新甲片给新甲使用,拆下的布面则“加线纳缝改作棉花纸甲”,新制的棉花纸甲配发给南军或者用来操练皆可。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447.html

辑甲,明军,绵甲,装备,明初,铁甲,棉甲,棉花,后金,军队,观点评论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辑甲,明军,绵甲,装备,明初,铁甲,棉甲,棉花,后金,军队,观点评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辑甲,明军,绵甲,装备,明初,铁甲,棉甲,棉花,后金,军队,观点评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