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因他一番话,西汉迁都长安,那么他建议的移民政策对不对呢?

因他一番话,西汉迁都长安,那么他建议的移民政策对不对呢?

西汉初,本来国都在洛阳,刘邦听从了一个人的建议,立刻迁都长安。这个人原名叫娄敬,齐国人,当过边防兵,因一番话改变了命运,名利双收。他被赐姓刘,改名刘敬,后来他多次进言都被刘邦采纳,获封关内侯。迁都长安的确有远见,满朝文武反对的时候,获得了张良的赞成,刘邦才下了决心。

后来刘敬对刘邦说,天下初定,关中地区土地肥沃但人口少,长安又离北方胡人不远。崤山以东的六国旧地,有很多世家大族,是个不安定的因素。不如强制他们移民关中,消除隐患。关中也多了可用的兵源,一举两得。刘邦很赞同,就让刘敬负责办理,迁移了十几万人到关中。刘敬的确是个人才,有一定战略眼光。但他的建议并不是每个都很好。就拿移民这件事来说,他的提议是对是错呢?

首先我得说,政治举措很少有完全的对与错,最好分析它的利弊得失,再做评判。我认为刘敬提议的移民关中,本身是好事,问题是移民的对象是谁、用什么方式移民。这件事的实际措施很不妥。下面展开来说。

一、移民选错了对象

刘敬出身齐国草根,大概对山东六国的大家族没什么好感,他觉得这个人群是不稳定因素,这是一个偏见。首先,战争刚结束,人们都向往安居乐业。地方大族拥有很多资源和财富不假,但他们没有权力。当年的六国就是一盘散沙,才被秦始皇挨个消灭。如今的六国家族,仅剩下富户的身份。他们的人生追求很简单,吃穿不愁,过得安逸就好。即使想造反,他们也失去了号召力。

人的所处的位置决定了他的野心大小。在历代王朝,真正有威胁的叛乱者,要么有兵权,要么是声望很高的宗室世家,平民造反都是被逼到无法生存才爆发的,自身成事的例子又极罕见。刘邦时代有韩王信、代王陈豨等人反叛,汉景帝时期有七王之乱,西汉末是外戚掌权。朝廷主要防备的应该是这些有兵有权的群体,而无需担心六国家族。

有人说这些人慢慢就发展为地方豪强势力,欺压百姓。这个在西汉前期几十年内,一直不是问题。因为刘邦颁布了法令,限制商人和富家大族的吃穿住行,不允许他们拥有超越规定的生活用品。很长一段时期内,富人有钱也难以挥霍,跟寻常百姓也没什么两样。几十年后这个规定才取消,富人的奢侈之风抬头,逐渐变为豪强势力,横行霸道,各地的情况都很严重,包括强制移民后的山东六国。所以汉武帝只得任用酷吏打击地方豪强。期间杀得血流成河,也没见这些人闹事。

所以,刘敬的移民政策选错了对象。一刀切的方式,达到了政治目的,却伤害了十几万人。试想这些衣食无忧的人谁愿意背井离乡,举家迁移到遥远的西部。这些人沦为他乡之客,不得不低头做人,反倒成了本地人欺负的对象。落寞和怨气肯定是有的,又毫无办法。这还是小事,更大的问题是,很多人都无法适应新生活。

富家大族是怎么发展起来的?无非也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都有自己的生存手段。山东六国的人们生活方式不尽相同,比如说齐地的人很多以吃海产为主,楚地的人捕鱼技巧娴熟。把这样一群人统统赶到关中平原地带种地收粮,短时期内这些人是很傻眼的,修理地球明显不是他们的强项。痛苦与难堪只有他们自己能体会。所以这个移民群体受到了不小的伤害。

二、移民不应该以强制方式进行

治理国家者,都明白休养生息的重要性。这种较大规模、不分地域和习俗的移民,违背了立国之初应当与民休息的方针。其实还有一个群体,移民关中对他们来说是好事。就是那些土地很少的贫苦农民,或者土地贫瘠地区的农民,还有战乱里流离失所的穷人等,这些都是潜在的志愿者。关中地区土地肥沃,对那些以耕种为生的农人来说是好地方。

如果朝廷选择自愿移民的政策,效果就不一样了。只需要减免一定的赋税,号召各地的贫苦百姓自愿过来安家种地,不用说十几万人,大概几十万都能招来。不失为更好的办法。所以最需要土地和安定生活的群体没有被选中,反倒强制六国大家族移民,这一点刘敬的提议很不妥。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评论交流。

参考资料:《史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45006.html

关中,大族,刘邦,建议,长安,移民,六国,土地,迁都,刘敬,观点评论,关中,刘邦,长安,移民,刘敬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关中,大族,刘邦,建议,长安,移民,六国,土地,迁都,刘敬,观点评论,关中,刘邦,长安,移民,刘敬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关中,大族,刘邦,建议,长安,移民,六国,土地,迁都,刘敬,观点评论,关中,刘邦,长安,移民,刘敬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