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高11.6米重24万斤,秦始皇时十二铜人知何处?600年后才有答案

高11.6米重24万斤,秦始皇时十二铜人知何处?600年后才有答案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即位第二十六年,秦军灭掉东方最后一个国家——齐国,终于初并天下。这一年秦国550余年的基业(前770年~前221年)达到了顶峰,于是嬴政令群臣议帝号,称为皇帝;分天下为36郡,置郡守、尉、监;统一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等。这些功绩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也不必再多说。

在同时发生的另一件事才是本文的主角,《秦始皇本纪》记载:

(秦)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jù,挂钟的铜柱),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

这就是有名的十二金人,又称十二铜人,120斤为一石,每尊重千石就是十二万斤。至于其高度,据说在这之前,有人见到十二个巨人穿着夷狄的衣服现身于临洮,身长五丈,十二铜人就是照着十二巨人所铸。按秦尺一尺约23.2厘米,所以巨人身高11.6米,接近现在的三层楼高。

秦始皇为何要铸造这十二个铜人?

其实上面所引那句话已经给出了答案,“收天下兵”!

说白了就是怕六国旧人造反,把民间的兵器全部收缴,最后熔化为铜人。还有一种说法是铜人的原材料来自大禹所铸九鼎,九鼎象征九州,刻有天下名山大川,代表着国家公器。秦始皇将他熔铸为新的国器,潜意识里应该有与夏禹试比高的想法,毕竟他是中国第一个皇帝,而“皇帝”二字就是“功比三皇五帝”的意思。

秦自秦孝公始,因超前了千年的商鞅变法而迅速强大,及至始皇帝,遂能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终于混一中国。然而,嬴政紧随着的两大举动:令蒙恬领三十万秦军北逐匈奴、令任嚣赵佗等率五十万大军开拓南越,预示着他仍然相当清醒地认识到,天下之大并不止东方六国,至少在南、北两个方向还有着难以想像的辽阔天地等着他去征服。

始皇帝有此认识并不意外,时有齐人邹衍的“大九州说”认为,中国之内的九州只是小九州,世界之外还有这样的大州共九个。这样的庞大世界观对嬴政的冲击定然相当之大,他乃雄才大略之辈,一生喜山川之广,大一统后第二年(前222年)就开始巡游天下,最后更是死在了路上,可见对于土地的狂热爱好。其时秦朝虽然灭了六国,但还不到今日中国疆域的1/2,闻听有十二巨人身穿夷服现身临洮,对始皇帝而言,无疑代表着四方夷人对他的臣服。

我相信就是这样,秦始皇才会铸造这些铜人。

只有这样,才能解释十二铜人的最终下落。蔡东藩先生是民国时著名的历史小说家,学识渊博、精通经史,他在自己最知名的代表作、《中国历朝通俗演义》的第一部《前汉演义》中认为每个铜人重24万斤,并顺带提了一笔十二铜人最终的结局:

相传这十二个铜人,汉时尚存,至汉末董卓入京,始椎破了十个,移铸小钱。尚剩两个,传到西晋亡后,被后赵主石虎徙至邺城。后来秦王苻坚,又把铜人搬还长安,销毁了事。

蔡先生博览史书,虽是略提一笔,自也于史有据。

据《三国志·魏书·董卓列传》,“(董卓)悉椎破铜人、钟虡,及坏五铢钱”。钟虡是挂钟的铜架,与上文的钟鐻同义;金人就是铜人,因先秦时兵器多为青铜,董卓将铜人、钟架及市面上的五铢钱熔开,重新发行新币。但他实在太奸,这种小钱没有纹饰和轮廓,也没有经过打磨,最关键的是面值也比以前小得多,发行出来自然不会讨喜。

就相当于去年某位老仙颁布的废钞令一样,但废钞令在废除旧钞的同时又发行了面额等值的新钞,对其国内经济的损害虽然很大但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而董卓不一样,他在废钞后统统以小钞代替,就好比我们现在废掉50、100元的钞票,全部改用5元、10元的新版钞票,如此胡乱作为必定造成市场的恐慌情绪,进而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到时候猪肉就不是涨到30元1斤,而是300元1斤了。

董卓这么搞完后,国内很快“货轻而物贵,谷一斛至数十万,自是后钱货不行”,也就是说,经济基本废掉了。

《英雄记》说,“昔大人见临洮而铜人铸,临洮生卓而铜人毁”,意为秦始皇见临洮巨人而铸造铜人,最终铜人也毁于董卓这个临洮人手上,历史有如一场轮回,是耶非耶?

这是190年左右的事,离秦始皇铸铜人已过去410多年。

根据以上的记载,董卓应该是把十二铜人全部毁掉了,可是蔡东藩先生所说“尚剩两个”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西晋有名的美男子潘安曾写过一本《关中记》,里面写道:

董卓坏铜人,余二枚徒清门里,魏明帝欲将诣洛,载到霸城,重不可致。后石季龙徙之邺,苻坚又徙入长安而销之。

潘安说董卓只椎坏了十个铜人,剩下两个魏明帝曹睿想把它们运到洛阳,因为太重才运到霸城就作罢了。这也得到了《后汉书·方术列传》的证实,蓟子训在建安中颇有神异之事,后来消失不见,很多年后曾有人见他和一老人在霸城摩挲铜人(后人复于长安东霸城见之,与一老公共摩翠铜人)。这是226年至239年(魏明帝在位)之间的事,离铸铜人时440多年。

石季龙即后赵暴君石虎,本是后赵开国皇帝石勒的侄子,在石勒还活着的时候就放话要杀尽石勒子孙(待主上晏驾之后,不足复留种也)。果然石勒一死,石虎就基本说到做到,自为天王,随即迁都邺城。咸康二年,公元336年,石虎令人将洛阳的钟虡、九龙、翁仲、铜驼、飞廉迁徙到邺城来,这里的钟虡应该就是秦始皇时期的钟鐻,亦即董卓时期的钟虡。而剩余的两尊铜人,自然也在这次迁移之列。

铜钟曾经沉于河中,三百人入河系上大绳索,用了百头牛,并通过鹿栌才捞上来。然后石虎打造万斛舟,用四轮缠辋车,车辙宽四尺、深二尺,费尽艰难才运到邺城,可见铜人、铜钟的沉重。事见《晋书·石季龙载记》。

风虎云龙,华夏激荡;花开花落,岁月匆匆。

石虎死后,羯族迎来了灭顶之灾,冉闵在邺城登上了历史舞台。然而气运并没在武悼天王这边,很快冉魏就被前燕慕容氏所灭,燕主慕容儁入主邺城。公元370年,前秦苻坚灭前燕,徙前燕末帝慕容暐及其王公已下于长安。大概与之同时,苻坚也将邺城的铜人、钟虡、九龙等代表国家权柄的东西重新迁徙回了长安。

我们知道前秦有个猛人号称“五胡十六国第一相”,那就是王猛。王猛是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见识非同凡响,苻坚对他信任异常,可能就是在他的劝谏下,苻坚下令销毁了铜人。毕竟这玩意儿虽然是国家公器,但真的不见得有多吉祥,在秦秦亡,在后赵后赵亡,在前燕前燕亡。

这大概是370年(前秦灭前燕)至375年(王猛逝世)的事,离铜人的诞生已经接近600年。

金人和铜钟代表的意义是如此重大,以至任何枭雄都无法忽略。从前东晋的桓温平定洛阳,打算把洛阳的钟虡迁到东晋都城建康,王述反对说:“永嘉不竞,暂都江左。方当荡平区宇,旋轸旧京。若其不耳,宜改迁园陵。不应先事钟虡。”意思是现在要紧的是克复沦于胡人之手的长安、洛阳两京,如果打不下来,也应该先迁祖宗园陵过来,哪里顾得上钟虡这些身外之物?桓温无话可说。

可以看到,参与铜人争夺战的无不是一世之雄,他们之所以窥伺铜人,是因为铜人确实有非同寻常的含义。

昔年禹铸九鼎,九鼎代表九州,是至高无上的象征,得九鼎者得天下,于是商灭夏得鼎,武王克商又迁九鼎于雒邑(即洛阳),后来秦庄襄王灭东周后,又迁鼎于咸阳。

后来秦始皇铸十二铜人,各路英雄如此舍生忘死的争夺。秦始皇还有一枚刻着“授命于天,既寿永昌”的传国玉玺,也曾引得无数英雄豪杰抢夺,那些故事简直比十二铜人还要残酷。

他们争夺的是什么呢?其实正是天下!

可是得到传国玉玺就能当上皇帝吗?袁术用实际行动给出了反面例子,孙策用实际行动给出了正面例子。得到铜人就能统一天下吗?我看也未必,石虎得到后仍然不改暴虐,而苻坚销毁了也仍然避免不了亡国。打天下、建立国家最重要的是人心所向,而不是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

曾看过一句话:读书没意思的话,读书干嘛?

史书尽可以严肃,而读史并不需要严肃,在史料中完全可以发掘出有趣、有料的历史来。就比如本篇中十二铜人的来龙去脉,完全可以编进武侠小说或者架空历史小说中。即使没兴趣写进小说,单单是当作故事给孩子、给朋友讲也是极好的。

《中国历朝通俗演义》是蔡东藩先生的心血之作。本套书的定位立足通俗,很多朋友看正史的文言文就头疼,读《中国历朝通俗演义》则完全没有这个顾虑,它通篇用白话文写成,且融二十四史于一炉,从秦朝到中华民国,有很多有趣、有料的历史。蔡先生也靠这套书的写作而被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

抗日战争时期,毛主席曾专门致电李克农:

请购整个中国历史演义两部(包括各朝史的演义)。

电文所指,就是这套《中国历朝通俗演义》。

这套书印刷精美、装祯古朴,也是送礼的佳品。现在仅需433.6元抱回家,过了双12,或许就没个优惠价了,欢迎朋友们点击下方横栏购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45016.html

嬴政,董卓,临洮,秦始皇,九州,皇帝,中国,天下,巨人,铜人,观点评论,董卓,邺城,秦始皇,铜人,苻坚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嬴政,董卓,临洮,秦始皇,九州,皇帝,中国,天下,巨人,铜人,观点评论,董卓,邺城,秦始皇,铜人,苻坚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嬴政,董卓,临洮,秦始皇,九州,皇帝,中国,天下,巨人,铜人,观点评论,董卓,邺城,秦始皇,铜人,苻坚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