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曾国藩:半生俗人,半生圣人,拥兵30万为何拒绝“黄袍加身”

曾国藩:半生俗人,半生圣人,拥兵30万为何拒绝“黄袍加身”

有人称他是“古今第一完人”,有人却说他傲慢、虚伪、好色,他平定太平天国运动,领导洋务运动,是清王朝的“中兴第一名臣”,有人却认为他阻挡了历史发展潮流,这个人就是曾国藩。

曾国藩的人生如同后人对他的评价一样“喜忧参半”,30岁以前跟绝大多数人一样,平凡、庸俗,后半生却活得接近圣人,其中的蜕变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借鉴,尤其是在面对人生最大的抉择时,他能保持足够清醒的头脑,在清王朝的尔虞我诈的政治斗争中全身而退。

曾国藩的祖籍在湖南省湘乡县大界白杨坪,这里的交通极为不便,直到现在也是湖南省的经济不发达地区,2021年5月,我去探访过这个地方,发现这里同外界的联系极少,从湖南长沙到这里几乎没有班车,九十多公里的路程需要近两个小时的车程,在晚清时期,这里的闭塞程度可想而知。

交通的不便限制了人的野心和想象力,在曾国藩的父亲之前,这里数百年间没有出过一个秀才,而穷苦人家要想出人头地只有科举一条途径,曾国藩的祖父不惜血本供长子曾麟书读书,但无奈资质太差,连考17次秀才都失败了,曾国藩连考七次名落孙山,一直到他23岁那年才时来运转,在当年中了秀才,第二年中了举人,五年之后又中了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翰林院庶吉士相当于一个临时工,实习期为3年,主要负责起草诏书、讲解经籍,是皇帝的近臣,3年后参加考核,成绩有意者留任翰林,否则外派六部和地方,也就是说,曾国藩在30岁才正式踏入仕途,找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放到现在来看,绝大多数的年轻人都毫不逊色。

刚进京的曾国藩气质粗鄙,满脑子想着出人头地、当官发财,好友刘蓉评价他“锐意功名”,从他的出身来看也算正常,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除了这个,30岁的曾国藩同我们绝大多数人一样,浑身上下有着大大小小的缺点,跟“圣人”相差十万八千里。

一是没有恒心、游手好闲。曾国藩乐于交际,喜欢热闹,平时绝大多数时间不是走街串门,就是招待宴请,下棋听戏,虽然他给自己制定了学习计划,但几乎没有完成的,他在日记中对此多次痛心疾首、反省自责,但依然改不了老毛病。

二是性情冷傲,脾气火爆。看得见别人毛病,看不见自己缺点,这几乎是所有人的通病,曾国藩也不例外,他的许多好友评价其“高己卑人”,极其傲慢,为此他还在北京街头同几个朋友打过两次架,打完之后极尽侮辱谩骂之词。

三是好色。曾国藩在日记中多次记载自己的好色,比如在朋友家看见主妇就“注视数次”,看见漂亮妻妾就“目屡邪视、甚是无理”,为此曾国藩多次批评自己“耻心丧尽”等等,这跟现实中的大多数人更加相似。

纵观曾国藩的前半生,贪财好色、游手好闲、脾气火爆、修养不佳,妥妥的俗人一个,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后半生却被成为“古今第一完人”,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这既有环境的熏陶,更离不开自我的磨砺和蜕变。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一个性情粗鄙的人,周围的朋友都是鸿儒和高雅之士,他情不自禁地便会反省自身、见贤思齐,从而萌生出修身的决心,而如果一个人真诚地想要自我完善,他的本领、心胸、气质都可以成倍地增长,曾国藩就是这样做的。

进入翰林院之后,曾国藩见到的多是气质不俗的全国精英人才,有精通诗歌文字的,有才气逼人、气质如水的,他们注重自律和修身,对待他人严肃真诚,曾国藩好像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他的人生目标转变了,不再是功名利禄、升官发财,而是做一个“完人”,在他写给弟弟们的家书中,曾国藩提到,“君子之立志也,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

有了大志向,还需要大毅力,否则便是志大才疏、雷声大雨点小,古往今来,立大志的人比比皆是,但能执行下来的却是凤毛麟角,这里便体现出曾国藩和常人最大的不同点,他的办法就是“日课”,也就是每天进行自我监督,用楷书认真书写日记,将一天来的一言一行仔细梳理,对照圣人的标准深刻反省,这一坚持就是几十年。

通过写“日课”,曾国藩练就了研究细节的过人本领,对待每一件事都深刻剖析,分析细节,郑重对待,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细节决定成败”,这个本领最终令曾国藩在功成名就之时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并得以在清晚期的政治斗争中全身而退、无疾而终。

同治三年六月,曾国藩率领的湘军攻克金陵,俘虏了李秀成10万的太平天国降兵,曾国藩一时间成为了坐拥30万精兵、占据中国半壁江山的第一人,也是满清入关以来权势最大的汉臣,占领南京当晚,曾国荃、赵烈文等曾国藩的幕僚联合30多名将领深夜求见,欲效仿赵匡胤对曾国藩“黄袍加身”,但曾国藩冷静思考后,委婉拒绝了下属们的主张,并提出了三点原因。

一是左宗棠、李鸿章不甘心对其俯首称臣,必要时刻必然落井下石,二是10万降兵不好控制,李秀成如丧家之犬,已经毫无号召力,三是清王朝早有防范之心,尤其是第三点,在后期已经得到证实,当时的湘军虽然在人数上占据优势,但清王朝的官文兵团遏制长江上游,富明阿、杨子才据守在扬州和镇江,曾格林沁兵团盘踞在广东广西一带,如果曾国藩竖起反旗,将遭到南北夹攻。

为了消除清王朝的猜疑,曾国藩急流勇退,主动提出裁减湘军军饷,以告病为由自削兵权,斩除羽翼,终于换回了清朝的信任,为曾氏一门避开了杀身之祸。

试问,在权力的巨大诱惑面前,有几人能否沉着冷静、坐怀不乱,最终作出最佳选择并全身而退的?历史上的伍子胥、韩信等身败名裂的例子比比皆是,曾国藩的一生,可谓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样不缺,称之为“第一完人”不算过分,他既实现了立功、立德,又留下了许多著作学说,实现了立言,可谓是“三不朽”。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457.html

秀才,黄袍加身,完人,日记,曾国藩,本领,气质,俗人,圣人,一个人,观点评论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秀才,黄袍加身,完人,日记,曾国藩,本领,气质,俗人,圣人,一个人,观点评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秀才,黄袍加身,完人,日记,曾国藩,本领,气质,俗人,圣人,一个人,观点评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