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魏蜀吴三国的官制各有什么特点?为何吴国武将掌权,文官多是摆设

魏蜀吴三国的官制各有什么特点?为何吴国武将掌权,文官多是摆设

魏、蜀、吴三国的官僚制度各有不同,其中蜀国因自称汉室正统,所以与东汉的官制最为类似,但也略有区别。其中最明显的就是丞相这个官职。东汉朝廷是不设丞相的,最高级的文官是太傅,下设太尉、司徒和司空,统称三公,其中司徒就是由西汉的丞相演变而来。

但东汉真正的权力中枢在尚书台,因此不管是司徒还是太傅,只要不录尚书事就是虚职。赤壁之战前,曹操废黜三公,自封丞相,掌握了朝廷的一切军政大权。曹丕即位之后,汉朝灭亡,魏国建立。因顾虑丞相一职权力太重,曹丕于是废除丞相,重设三公,这就相当于基本恢复了原东汉的官制。

同时曹丕设立了中书省,负责诏令文书的起草工作,这样一来尚书台的职权就被大大削弱,因此魏国的尚书令完全不可与东汉的尚书令相提并论。中书省的一把手叫中书监,二把手叫中书令。

从公元221年魏国建立,到公元249年高平陵之变前后,刘放做了27年的中书监,孙资做了29年的中书令。他们天天呆在皇帝身边,与皇帝的亲近程度远超一般大臣。因此可以这么说,在魏国他们两人才是真宰相。

与曹魏相比,蜀国最大的特点就是相权过重,重到甚至连皇帝都成了摆设,就更别说朝中的其他官员了。诸葛亮既是丞相又是益州牧,还兼着司隶校尉,拥有开府治事之权。因此朝中正牌的尚书令还远没有丞相府长史权力大,武将也只有兼着丞相府的差事才不算虚职。

比如第一次北伐时,魏延的官职为镇北将军兼丞相司马,领凉州刺史。这个不起眼的丞相司马才是要害,马谡守街亭时也是靠着丞相参军的职务节制诸将,颇有点类似曹操在世时汉中的架构。

当年在名将云集的西路战区,督汉中事的却是丞相府长杜袭。别说徐晃和张郃这两位外姓将领,就连征西将军夏侯渊也得靠边站。也难怪有人说,中国历史上权力最大的两个丞相都出在了三国时期,一个曹操,一个诸葛亮,他们都是以霸府取代中央掌控军政。

因此在诸葛亮去世之后,蜀国也不再设置丞相一职,以昭示诸葛亮无人可及的地位。之后的蒋琬、费祎和姜维都是以大司马或大将军的官职辅政,这倒与东汉的官僚体制完全类似了。

跟魏蜀两国相比,吴国的官制最奇特,魏国没有的丞相,吴国有,蜀国没有的中书省,吴国也有。除此之外,吴国也有三公九卿,只是大多空置。孙权时代朝中的九卿一直丢三落四,从来就没齐全过。

吴国的第一任丞相是孙绍,不过这是在吴王时期,仅三年后孙绍就病死了,孙权命顾雍接替他,直到孙权称帝。顾雍出身于江东四大家族之一的吴郡顾氏,共做了近二十年的丞相。直到孙权称帝时,文官代表顾雍为丞相,张昭为辅吴将军,潘濬为太常,刘基为光禄勋,陈化为尚书令,吕岱为交州刺史。

不过在吴国,不管是丞相还是尚书令、中书令,职权都不重。吴国武将们的权力要明显重于文官,尤其是荆州牧陆逊。孙权迁都建业之后,荆州简直成了陆逊的独立王国,州内的军政事务孙权很少过问。

截止到孙权称帝时的武将系统,陆逊为上大将军、右都护,兼任荆州牧,诸葛瑾为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步骘为骠骑将军、领冀州牧。朱然为车骑将军,右护军领兖州牧,全琮为卫将军、左护军、领徐州牧,朱桓为前将军、领青州牧,朱据为左将军,潘璋为右将军。

这些人全都拥有有实打实的兵权,如此重武轻文,与吴国的兵制有很大的关系。魏、蜀、吴三国都是世兵制,吴国尤其典型。很多家庭都是世代当兵,父死子继,兄终弟及,被称为兵户。

兵户与民户是分开登记的,有专门的机构负责管理,他们地位很低,终身生活在军营中,甚至不准与普通的百姓通婚,一人逃亡,全家连坐。孙权经常拿兵户作为奖励,赏赐给立有战功的武将。

长此以往,导致这些人手下的私人武装越来越庞大。石亭之战时,光朱桓手下的私兵就超过了一万人,就更别说大都督陆逊了。每遇大战,孙权都要指望这些人去冲锋陷阵,因此对他们是即用且防。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46063.html

什么,孙权,丞相,吴国,官制,尚书台,三国,武将,将军,特点,八卦爆料,孙权,丞相,吴国,顾雍,魏国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什么,孙权,丞相,吴国,官制,尚书台,三国,武将,将军,特点,八卦爆料,孙权,丞相,吴国,顾雍,魏国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什么,孙权,丞相,吴国,官制,尚书台,三国,武将,将军,特点,八卦爆料,孙权,丞相,吴国,顾雍,魏国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