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为什么孙权一再强调不能杀关羽,吕蒙还要杀?

为什么孙权一再强调不能杀关羽,吕蒙还要杀?

自始至终,吕蒙都没想过要杀掉关羽,虽说确实是他带兵偷袭了荆州,背刺了关羽,但相比于杀了关羽,他更愿意将其活捉。

并且,在关羽父子被擒获时,吕蒙并不在现场,而是远在江陵。

况且,吕蒙也没有负责和参与到围堵关羽的行动之中,活捉关羽的人,是一个叫做马忠的吴国将领, 而马忠又是东吴将领潘彰的直系下属。

最重要的是,像关羽这种级别的人物,不是吕蒙说杀就能杀的。

所以,关羽之死和吕蒙并没有关系,而真正想杀关羽,并下令处死关羽的不是别人,正是东吴之主孙权,当时的他,有必须除掉关羽的理由。

之所以这么认为,还得从关羽北伐说起。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成功夺取了汉中,并在同年进位为汉中王,此时的刘备,坐拥汉中、手握荆州和益州,局势可谓是一片大好。

如果按照诸葛亮在《隆中对》中的计划,当下的刘备,只需要等待曹魏集团内部发生变化,也就是诸葛亮所说的“会当有变时”,就可以出兵北上,开启统一天下之业了。

对此,刘备也十分听话地按照诸葛亮的部署静待其变,之所以刘备对诸葛亮制定的政策深信不疑,原因就是诸葛亮在《隆中对》里提到的计划,如今一一都变成了现实。

比如联孙抗曹,再比如夺得荆州,还有拿下汉中。

总之,当前的局势,是完全按照诸葛亮的设计而走的,所以,这不得不让刘备信服,也让他坚定不移地执行着诸葛亮的政策。

而诸葛亮的下一步筹划,就是蜀汉北伐统一天下,但在北伐之前,需要满足一个重要的条件,那就是得等到曹魏集团内部发生变化,更准确来说,要等到曹操病逝交权之时。

只有趁曹魏内部权力交替之际,刘备才会有机会挥师北上。

而就在刘备静静等待这个时机来临之际,关羽却在荆州提前动手了。

当年八月,关羽突然从荆州出兵北上,攻打曹军所占领的樊城,这就是三国时期影响和左右历史发展和进程的“关羽北伐”。

按常理来说,这种级别的军事行动,必须得经刘备同意之后才会行动,但根据史料显示,此次北伐,关羽并没有征求刘备的意见。

换而言之,他是自作主张发动北伐的。

那么,作为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将,且还是对刘备忠心耿耿的关羽,为何会在这件事上不请示刘备,反而自作主张呢?

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个主观一个客观。

从客观原因上来讲,当时刘备刚占据汉中不久,并且上庸三郡也在其控制之下,这样一来,曹军所占据的襄阳、樊城就无形中被孤立出来。

同时,曹操当时刚经历了汉中之战的大败,这就导致了驻守在此的曹军士气低落。

另外,当时正值八月份,是长江流域最容易发生汛情的季节,而史料中也明确记载,在这一年,江汉一带汛情严重,暴雨导致汗水大涨,而襄阳和樊城,一个在汉水南岸,一个在汉水北岸。

并且,由于水势太大,达到了“平地数丈”程度,导致城池和军营都被水淹了。

这几个条件综合起来的话,那么正是发动攻击的大好时机,俗话说趁他病要他命,关羽也是本着这种思路出兵的。

而主观原因,则是在关羽本身。

汉中之战后,黄忠因击杀夏侯渊立了大功,成为和关羽平起平坐的“四方将军”,虽说关羽也被封为前将军,是武将之首,但他明显对黄忠的火速晋升不满意。

甚至他还说出,“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的话。

这句话,就是关羽带有怨气的最好证明,虽说事后他经费诗安抚,也接受了任命,但心里那块疙瘩却始终下不去。

不仅如此,由于汉中之战后,刘备提拔黄忠和魏延,让关羽多多少少感到颇有危机感,毕竟他常年驻守荆州,这里也不像益州和汉中那里战事多,而没有战事,就意味着没有立功的机会。

所以,看到魏延、黄忠被提拔,有点焦虑的关羽,就想找个机会建功立业,好让大伙看看,自己还是有两下子的。

因此,关羽的心态,以及当时外部的环境,促成了他不经请示,便出兵北伐的举动。

出兵之后,关羽绕过襄阳直奔樊城,此时的樊城外驻守的曹军大约有七万,也就是“七军”,领军的正是于禁,虽说在数量上于禁占优势,但奈何水势过大,关羽又有水军,因此于禁最终战败被杀。

之后,关羽包围了樊城,同时又分兵包围了襄阳,让这两座城池成为孤城,在外有关羽包围,内有大水浸泡的情况下,襄阳、樊城危在旦夕。

更要命的是,当时两座城的周边驻军和官民也纷纷投降关羽,比如南阳郡太守傅方,以及许县以南的几个县,均纷纷起事,接受关羽的印绶。

由此,关羽的声望达到了人生顶峰,史载他“威震华夏”。

如果照这么个势头发展下去,那么襄阳和樊城必定会落入关羽的手中,到时候刘备的势力就会再次得到膨胀,但随着孙权对关羽的背刺,一切都发生了大逆转。

关羽“威震华夏”后,让远在长安的曹操颇有些手忙脚乱。

毕竟在当年,曹操可谓是“屋漏偏逢连阴雨”,先是六月大败于汉中,之后还没缓过神来,就赶上了关羽北伐。

更惨的是,当时南阳郡已经有很多地方都归顺了关羽,如果驻守在樊城的曹仁,再挡不住关羽进攻的话,那么关羽势必会继续北上,到时候就会让曹操陷入极为被动的局势。

最重要的是,如果关羽北上成功,打进许昌的话,那身在许昌的汉献帝就会落入关羽手中,一旦如此,对于刘备集团肯定是天大的好事,但对于曹操就是一场灾难了。

所以,当时的曹操就认为,有必要把汉献帝以及朝廷都转移到其他地方。

不过,曹操麾下的几个谋士,如司马懿、刘晔等人却认为,迁都不是好主意,此时应该做的,除了继续让曹仁死守樊城外,同时联系孙权,让他一块来对付关羽,才是上上之策。

而事情的后续,就是孙权在接到曹操的邀请后,迅速派吕蒙等人出兵,经过一系列的战役(包括白衣渡江等),加上曹操麾下大将徐晃等人的配合,最终击败关羽。

再往后,就是关羽败走麦城,突围时被东吴将领马忠,并在临沮被害。

关羽的失败,固然有自身的原因,但也和孙权的背刺脱不了关系,如果不是孙权答应了曹操的合击之策,单凭曹操一方,很难拿下关羽。

但问题是,孙权为何会答应曹操呢?要知道,在此之前,东吴和蜀汉一直是合作关系,虽说有点小摩擦,但共同抗曹,是孙权和刘备共同的目标。

怎么一转眼,孙权就甘愿帮助曹操来对付蜀汉的关羽了呢?

孙权这么做,当然是有原因的,关羽在荆州大杀四方的同时,不仅给曹操带来了巨大的考验,对孙权也带来了一定的危机。

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关羽成功打下樊城和襄阳,清除掉曹操在此的所有势力,那么关羽下一步的动作,就会对付东吴。

毕竟不久前刚发生的“湘水分界”,关羽就在其中吃了东吴的一个暗亏,依照他的性格,势必会找东吴算账。

因此,这就不得不让孙权感到危机。

不仅如此,孙权经过分析利弊,发现一个十分尴尬的事情,如果他不出手大干一场,那么就会形成两种结果,一种是关羽得手,曹魏败退,另一种则是关羽败退曹魏得手。

而第一种结果,会造成关羽在荆州的势力更大,这显然不是孙权愿意看到的,至于第二种,曹魏占据荆州的话,就相当于家门口走了一头虎又来了一只狼,荆州还是和孙权没一毛钱关系。

这两种结果,都不是孙权愿意接受和看到的,所以,从自身角度出发,孙权必须出手。

况且,当时的局势对于孙权来说其实也是个好机会,为什么呢?关羽出兵后的打法,完全不按常理出牌,表面上看,确实势如破竹,但同时也暴露了一个巨大的问题。

这个问题就是,关羽将战线拉得太长,有点首尾不相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关羽的后方弄一些动作出来,关羽就会十分被动。

所以,在曹操向孙权发出邀请之后,孙权才会欣然接受,发兵攻打关羽。

并且,孙权当时也意识到,关羽虽猛,但综合实力毕竟还不如曹操,一旦曹军稳定下来,同时汉水的汛期过了之后,那么关羽败退是早晚的事。

因此,在关羽尚未败退,且出现首尾难顾的情况下出手最为合适不过,这样不仅能获取最大的利益,还能不交恶于曹操。

所以,孙权就安排陆逊在前,吕蒙在后,先迷惑关羽,之后通过“白衣渡江”把吴军送到关羽后方,最终促成了东吴的这场胜利。

总之,关羽最终的失败,除了败在自己性格上之外,更多的是败在了孙权的策略当中,孙权正是利用了关羽的性格,赢得了这场战役。

不过,孙权既然赢了,为何还要指使下属杀掉关羽呢?难道他不知道关羽对于刘备的重要性吗?他这么一杀,难道就不担心刘备大举报复吗?

这些其实孙权都知道,他之所以非要杀掉关羽,也是有不得不杀的理由的。

首先,孙权最怕关羽投降,他也不允许关羽投降。

为什么呢?因为关羽一旦投降,到时候再杀他的话,那么孙权就会落一个“杀降”的恶名,本身这次背刺关羽,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孙权就已经是“背盟”行为,到时候再弄一个杀降的恶名,还让孙权怎么出门?

纵然是他不怕被人谴责,但毕竟说出去也不好听。

因此,在活捉关羽后,孙权是不会让关羽有开口投降的机会的,必须第一时间杀了他,这样他对外说起来,自己杀关羽,是在战场上的行为。

其次,关羽是蜀汉军中,驾驭水军本领最好的,而这种本领,恰恰又是对东吴威胁最大的。

要知道,当时的形势之下,联盟只是权宜之计,谁也说不定明天会不会刀剑相向,因此,有了清除这种威胁的机会,那关羽就必须得杀。

再者,就是关羽的性格,也是孙权必杀他的原因之一。

历史上真实的关羽,属于是侠客性格,对你不满意就是不满意,有仇那就必须得报,这样的人,若是放他返回蜀汉,那么对东吴就是个巨大的隐患。

本身湘水分界一事中,东吴就让关羽吃了暗亏,如今又让关羽惨败,失了这么大的颜面,按照他的性格,日后如果有机会,报仇是肯定的。

而一旦关羽要找东吴报仇,按照他在刘备心中的位置,哪怕他做出点不符合刘备战略的行动,刘备估计也不会太过阻止。

包括诸葛亮,都不一定能阻止关羽复仇。

如果这样的话,依照关羽在蜀汉的影响力,以及其本身的战斗力,那么将会给东吴造成致命的打击。

正是出于这些原因,所以,孙权在几经权衡之后,最终决定,必须杀了关羽,而不是仅仅活捉他。

因此,孙权就亲自部署了杀关羽的具体行动,并且下达了必须杀的指令,因为除了杀了他之外,怎么都不好处理。

至于为何说吕蒙和杀关羽无关,前文也大概讲过,不在现场是一方面,另外就是吕蒙与关羽并无私仇恩怨,况且当时关羽已经威震华夏,单是活捉就已经让吕蒙名震江湖了,根本就没有再杀了他的必要。

也正是因为孙权杀了关羽,最终导致吴蜀联盟的破裂,而吴蜀联盟的破裂,最大的既得利益者确实曹魏集团,因为在关羽被杀的一年后,曹操去世,如果这个时候吴蜀联盟稳固,趁着曹操病逝,内部政权不稳定的局势下,双方合力北上,极有可能会改变当时天下的局势。

只可惜的是,孙权杀了关羽,让蜀汉与东吴之间出现裂痕,而正在双方因为关羽之死大打出手之际,曹丕利用了这段宝贵的时间,顺利实现了政权交接过渡,以及篡汉称帝的行动。

至此,天下局势彻底明朗,曹魏集团也成了最终的胜利者。

所以综合来讲,关羽被擒获之后,并非是吕蒙非要杀关羽,而是孙权考虑和结合当下的各种局势,早已下达了必须让关羽死的指令,因此,关羽就不得不死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47140.html

关羽,孙权,北伐,刘备,诸葛亮,荆州,樊城,汉中,吕蒙,襄阳,故事传记,关羽,孙权,刘备,曹操,吕蒙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关羽,孙权,北伐,刘备,诸葛亮,荆州,樊城,汉中,吕蒙,襄阳,故事传记,关羽,孙权,刘备,曹操,吕蒙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关羽,孙权,北伐,刘备,诸葛亮,荆州,樊城,汉中,吕蒙,襄阳,故事传记,关羽,孙权,刘备,曹操,吕蒙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