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长平之战精锐尽失的赵国,时隔半年如何度过邯郸之战的灭国危机

长平之战精锐尽失的赵国,时隔半年如何度过邯郸之战的灭国危机

长平之战(公元前262年至公元前260年)赵军战死20余万,投降的20多万又被“人屠”白起下令坑杀,赵国国力元气大伤,全国精壮男丁大多损失殆尽,一时间出现了家家戴孝、户户治丧的凄凉场景。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国力大损、精锐尽失的赵国,却能在与长平之战相距仅仅一年之的邯郸之战(公元前259至公元前257年)中顽强抵挡秦军的持续攻击,结果不但保住了摇摇欲坠的赵国国运,而且更是转守为攻一举扭转战场态势,这不得不说是军事史上的奇迹。

秦国在邯郸之战上的失败,主要起自于决策层内部对赵方针的反复摇摆。

本来按照白起的设想,是要趁着长平之战消灭40多万赵军的余威,向赵国都城邯郸进发一举灭亡赵国。此时的赵国完全笼罩在长平前方全军覆没的恐惧情绪中,再加上白起特意放归的几百未成年赵军到处散布“秦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赵军在兵员、军械、战斗力等方面均难以短时间内重整旗鼓。

可以说白起作为战神,在战机的把握上是非常准确精到的,秦军若快速出兵,赵国极有可能来不及布置有效的防御力量。只可惜秦昭襄王听信范睢的意见,叫停了白起的进军计划,转而采用外交手段逼迫赵国割地屈服,才给了对手一个难得的喘息之机。

邯郸之战的起因,是秦昭襄王恼怒赵国不按约割让城池土地,反而谋划与其它国家合纵共同抵御秦国。于是昭襄王派王陵率军20万直指邯郸,第二年增兵10万,后又添兵5万,前后总数将近35万。

考虑到长平之战50余万秦军也是战损过半,战场白热化阶段甚至到了动用“娃娃兵”,将全国15岁以上男子尽数征发到前线的地步,因而有理由相信邯郸之战秦军投入整整35万兵力,也是押上了全部的家底。

赵国这边,趁着长平、邯郸两场战役之间将近1年的喘息时间,从全国各地组织征召起10万新军,又将北部戍守防御匈奴的骑兵抽调出一半回援,就连平原君赵胜家的妻妾都被编入军伍值戍邯郸城头。相比于王陵所属先期参战的20万秦军,赵军人数已经超过的对手的半数以上。

虽然这些新征入伍的士兵缺乏军事战法训练,然而燕赵之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更兼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赵国上下尚武风气盛行,因而赵人素来勇武好战。再加上长平之战秦军杀死赵军40余万的国仇家恨,使得赵国上充满了保家卫国的同仇敌忾之感,军心士气十分统一。

不同于长平之战赵国一家与秦国死打硬拼的情形,此次邯郸之战赵国在对外交统一战线的经营上颇为重视。

赵国将赵齐边境六城割让齐国,换来齐国对赵国的粮草军械后勤支持;平原君赵胜出使楚国,门客毛遂“挟持”楚考烈王,争得10万楚军支援邯郸;魏国信陵君魏无忌“窃符救赵”,斩杀魏军统帅晋鄙,夺得10万兵权开赴赵国前线。

可见长平之战尽管赵国惨败收场,但却也给各自为政、一盘散沙的东方六国猛敲了一回警钟。失去了赵国这道抗衡、牵制秦国的屏障,其余韩、魏、燕、齐、楚五国也是惊惧不已。

特别是白起残忍坑杀赵军投降士兵的举动,让六国军民产生了这样一个概念——“战是死,降也是死,与其投降被杀,还不如摒弃幻想放手一搏,或许还能有一线生机”。因而长平之战后秦国接下去的兼并战争变得更加激烈残酷,攻守双方大多俱是拼尽全力的死战血拼。

邯郸之战,赵军坚守死战不退,一连斩杀秦军五个校尉级的军官,终于打破其余五国对秦军的畏惧、观望情绪。赵、魏、楚三军合兵一处,竟然破天荒的逼降了秦将郑安平所率的2万秦军。于是东方各国成功组织起战国末年最后一次的合纵攻秦,一鼓作气几乎将秦军打得龟缩回了函谷关以内。

秦国实力大耗、损军过半,统一六国的步伐被大大延缓。六国也得以暂享十多年的太平光景,直到秦王嬴政继位发动最后的大规模统一战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47721.html

长平之战,东方六国,白起,赵军,秦国,赵国,邯郸之战,年如何,秦军,精锐,观点评论,白起,赵军,秦国,赵国,秦军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长平之战,东方六国,白起,赵军,秦国,赵国,邯郸之战,年如何,秦军,精锐,观点评论,白起,赵军,秦国,赵国,秦军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长平之战,东方六国,白起,赵军,秦国,赵国,邯郸之战,年如何,秦军,精锐,观点评论,白起,赵军,秦国,赵国,秦军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