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红夷狡诈,为患方深”,明末捍卫国家主权的澎湖之战

“红夷狡诈,为患方深”,明末捍卫国家主权的澎湖之战

明朝末年,荷兰人为拓宽自己在东南亚地区的贸易发展,通过海商的“指点”后将目标放在中国的澎湖地区。荷兰在占据彭湖一带后,无恶不作。中荷两国关系急剧恶化,于是爆发了捍卫国家主权的彭湖之战。最终以中方胜利收场,荷兰军队仓皇逃往台湾。

通过此次战役,充分让明政府认识到强有力的武器、国家的海防建设以及发展海外贸易等诸多方面的重要性。

荷兰的殖民扩张

一、1623年,中荷关系急剧恶化,两国开战迫在眉睫。随后,明熹宗下旨收复澎湖,在历经彭湖之战后,以中方得胜收场

1623年,中荷关系急剧恶化,明政府调派南居益担任福建巡抚,并备战澎湖。该年9月5日,明熹宗下旨,命令南居益即刻带领士兵围剿占领澎湖的荷兰军队:

“红夷狡诈,为患方深。巡抚官着督率将吏,悉心防御,作速驱除。”

1624年2月,当时任职福建巡抚的南居开始在漳州一带招兵买马,为作战做准备。在商讨好作战计划后,南居益任命王梦雄为先锋,先从澎湖侧方突击围剿,最终迫使荷兰退守一城。为加快作战速度,明军又开始了第二次攻击,但荷兰人并未就此归还澎湖。

同年4月,明军兵分几路,分别从各个地方对荷兰军队进行围剿。当时荷兰军队的士兵仅剩900余人,反观明军,参战的士兵已突破万人,光是用来做战的战船就有200余只。7月,南居益召集所有兵力,决定发起总攻。荷兰军队一退再退,一直到了红毛城下,双方形成僵局。1624年8月,明军再次兵分三路,竭力驱除荷兰军队。当时荷军已然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最终不得不撤离了占据两年之久的澎湖,仓皇逃往台湾。

大明围剿荷兰军队

这场彭湖之战,最终以明军得胜收尾。战阵结束后,荷兰军队的首领高文律以及其他战俘被押往北京,之后明熹宗下令将他们斩首示众,以昭告天下。

二、16世纪末,荷兰与西班牙关系破裂,为寻求通往亚洲的新航路,将目光放到中国的澎湖,因此成为彭湖之战的导火索

早在1601年,荷兰人觊觎中国的野心就日渐显露出来了。在当时,由于荷兰的国家形态不同于明朝,且明政府在外交上一直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所以荷兰想要在明朝境内通商的请求并未得到明政府的许可。根据《澎湖厅志》中的相关记载:

“漳南有澎湖屿,去海远,诚夺而守之,贡市不难成也”。

描述的是,当时一些海商为荷兰人出谋划策,告诉他们先占领澎湖,然后方可在其周边沿海地区发展贸易。荷兰人听后,大喜过望,遂派遣荷军占领澎湖地区。福建巡抚得知此事后,当即加强了福建海防,随时进入备战状态。同时,还派遣沈有容前往澎湖,与荷军谈判,荷军最终撤离了澎湖。但荷兰人并未因此灰心,1622年8月,荷兰人再次占领澎湖,并在澎湖当地建造城楼。同时,荷兰军队为了阻止明政府抵达澎湖,封锁了漳州港口,并派遣战舰行驶在漳州海面示威。

荷兰占领澎湖

荷兰第二次占领澎湖后,因记恨之前自己的通商请求未被明政府同意,继而对整个澎湖地区大肆烧杀抢夺。同时,他们在澎湖地区俘获了大量的百姓,先是运送至巴达维亚,之后又将他们做为奴隶低价贩卖到各个地区。可见,当时的荷兰人在占领澎湖后尽显其海盗本色。

然而,明朝官员对于如何看待荷兰人的入侵上却有着较大的分歧。一些人认为荷兰入侵澎湖,不过是为了拓宽自己的地盘以谋求更大的利益。他们觉得,荷兰人占据澎湖,主要是为了逼迫明政府与其通商。要想让荷兰人归还澎湖,只要允许他们在中国境内通商即可。当时的刑部官员王临亨更是认为,只要荷兰人愿意归还澎湖,不仅可以让他们在香山一带经商,其他港口也可为他们开放。

但是另一些人则认为,荷兰人之前的通商请求,不过是为了占领澎湖而编造的理由。根据《东西洋考》有关于明朝官员沈厉声观点的记载:

“荷人断想是元怀作反之意。”

沈厉声认为荷兰人一定是想要在澎湖境内谋反。同为朝廷官员的南居益也是如此认为。当时的游凤翔更认为,荷兰人占据澎湖,已然成为明朝的敌对势力,如若不开战将其驱除出澎湖,明政府的颜面将不复存在。同时,他引证了宋理宗时期因放任蒙古人在想让城外建立互市市场,最终导致宋朝灭亡的例子来影射明朝当时的处境。中荷开战,迫在眉睫。

虽然收复澎湖刻不容缓,但在做出最终决策上两派却各执己见。出于对大局的考虑,南居益等一派人做出了让步,当即派遣了陈士瑛去与荷兰谈判,荷兰向明政府提出了三点要求:第一,明政府必须允许荷兰人在明朝的沿海城市通商;第二,明政府必须将澎湖割让给荷兰;第三,明政府应即刻停止与西班牙、葡萄牙两国的贸易交往。根据《明熹宗实录》中的相关记载,荷兰人在谈判过程中还大放厥词:

“若不允市,必动干戈。”

意思是说,如果明政府不割让澎湖给荷兰,两国之间交火就是必然的。为了打压荷兰的嚣张气焰,明熹宗决定调派南居益为福建巡抚,并命令其即刻收复澎湖。

明熹宗

三、在经历彭湖之战后,沿海一带的走私贸易得到发展。同时,明政府充分认识到要想不被侵犯,一定要有强有力的武器以及坚固的海防建设

澎湖是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个海岛,其含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海洋生物资源等自然资源,再加上其占据着我国重要的战略位置,保证该地区的稳定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的重要因素。而荷兰作为一个西欧国家,与中国相距甚远。虽然荷兰当时入侵澎湖与之前北方少数民族对于明朝边境常年的侵扰,根本不值一提,但这次的入侵事件对明政府产生的影响不容小觑。

(一)、武器是双方交战中决定胜负的因素

在经历了彭湖之战后,让明人清楚地认识到了武器的重要性。正如《东西洋考》中所言:

“或谓荷兰长技,唯舟与铳耳。”

荷兰人当时的优势在于他们的战舰以及武器。荷兰人制造的火铳威力巨大,且已经具备自动退镗的功能,这样一来就大大提升了火铳的发射速度。相比而言,明朝当时的作战武器,就火器虎蹲炮而言,虽然威力巨大,但是虎蹲炮大且笨重,一次只能发射一枚,实在不利于作战。可见,当时两国在武器力量上的悬殊。

明朝的火器枪支

明政府在收复澎湖时,得以制胜完全是仰仗明军人数多,毕竟寡不敌众。在收复澎湖后,一些有识之士便主张学习西方武器的制造技术。之后,明人开始仿制荷兰的火铳来防御外敌,在明人对武器的不断探索和创新下,制造出了让侵略者闻风丧胆的红夷大炮。当时在各个港口城市,建造了许多炮台。可见,澎湖一战,让明人对武器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

(二)、明政府认识到加强海防建设的重要性

从海防建设上看,当初让荷兰人占领了澎湖,主要是由于澎湖没有坚固的海防建设。彭湖之战结束后,兵部尚书建议:首先,要在澎湖一带增加驻兵。之后,明政府下令在澎湖区原有驻兵的基础上再增派1169名官兵。其次,鉴于澎湖地区守备员的短缺,且其又占据着重要的战略地位,明政府应立即加强福建沿海地区军队与澎湖地区的联系。与二是加强福建沿海地区卫所同澎湖地区的联系。再者,增加澎湖地区驻兵的兵饷。

最后,建议明政府在澎湖地区开垦粮田,以补充军需。同时,还提倡明政府在澎湖地区发展渔业,以促进当地经济贸易的发展,也可作为军需之用。

(三)、彭湖之战的胜利促进了明朝海上贸易的发展

荷兰人当时占领澎湖,严重打击了明朝的海上贸易。自古以来,中国商人就有前往东南亚经商的传统。荷兰人占据澎湖之后,在当地禁止中明朝商人通航,以各种手段来打击明朝的海外贸易。他们禁止明朝商人往来彭湖一带发展贸易,一经发现,这些商人的船只和商品都会被没收。

明朝海上贸易

彭湖之战胜利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明朝商人能够正常发展海外贸易。在这之后,彭湖周边地区的走私贸易蓬勃发展起来。荷兰人也通过这次战争认识到,要想要推动本国的发展,靠武力是不行的。他们遂一改常态,同澎湖地区走私商进行贸易合作。在当时,荷兰人为了谋求中国海商的好感,经常会赠送各种物品给明朝的海商。同时,他们还找到了大量的代理人作为中介,以此来谋求与明朝商人间的贸易活动。

参考文献:

《明熹宗实录》

《东西洋考》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47810.html

地区,政府,明军,明熹宗,明朝,南居益,澎湖之战,荷兰,通商,军队,观点评论,明政府,彭湖,澎湖,荷兰,澎湖地区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地区,政府,明军,明熹宗,明朝,南居益,澎湖之战,荷兰,通商,军队,观点评论,明政府,彭湖,澎湖,荷兰,澎湖地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地区,政府,明军,明熹宗,明朝,南居益,澎湖之战,荷兰,通商,军队,观点评论,明政府,彭湖,澎湖,荷兰,澎湖地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